螺钉或钉子固定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58243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螺钉或钉子固定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钉或钉子固定器,具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的一端能相对第二支架的一端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架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勾连部件,第二支架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勾连部件,第二支架的至少一个勾连部件能穿插于第一支架的两个勾连部件之间,所述螺钉或钉子能插入第一支架的勾连部件和第二支架的勾连部件并被第一支架的勾连部件和第二支架的勾连部件固定。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在锤击钉子时使用手进行抓持所带来钉子弯曲、手部容易受伤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当螺钉型号较小或者连接位置处于较为狭小的空间内时,用手抓持非常困难,视线容易被遮挡,螺钉易掉落等问题;且使用过程中螺钉或钉子的搁置或撤出极为便利。
【专利说明】螺钉或钉子固定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一种用于夹持螺钉或钉子的装置,特别是一种在旋拧螺钉或锤击钉子的过程中用于夹持螺钉或者钉子的固定器。
【背景技术】
[0002]螺钉和钉子是生产生活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连接件,将螺钉旋拧至连接位置或者将钉子锤击至连接位置,即可实现较为紧固地连接。在旋拧螺钉或者固定钉子的过程中,使用者通常采用一只手抓持螺钉或者钉子,另一只手使用螺丝刀或者锤子进行旋拧或者锤击动作,以将螺钉或者钉子旋拧或者锤击至连接位置。用手进行抓持螺钉或者钉子,一方面,因为是手抓持,所以使用者一般不敢用较大力,螺钉和钉子常因此而弯曲,尽管如此,也经常会出现抓持螺钉或者钉子的手被螺丝刀或者锤子击中而受伤;另一方面,当螺钉或者钉子型号较小或者连接位置处于较为狭小的空间内时,用手进行抓持非常困难,视线容易被遮挡,且螺钉或者钉子也较易掉落,使旋拧或者锤击较为困难。
[0003]目前,出现了带有磁性的螺丝刀,该螺丝刀可以在旋拧过程中可以对螺钉产生一定的吸附力,从而避免螺钉在旋拧过程中产生掉落。不过,使用这种螺丝刀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一只手对螺钉进行抓持,且对螺钉的材质有一定要求,并不能广泛进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拧螺钉和钉钉子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钉或钉子固定器,能够在螺钉或者钉子在被旋拧或锤击的过程中,能够被抓持于连接位置,并防止螺钉或钉子由于受力过小而产生弯曲,避免使用者手部被击中受伤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当螺钉或者钉子型号较小或者连接位置处于较为狭小的空间内时,用手抓持困难,视线容易被遮挡,螺钉或者钉子较易掉落等问题;且使用过程中螺钉或钉子的搁置或撤出极为便利
[000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钉或钉子固定器,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的一端能相对第二支架的一端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架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勾连部件,第二支架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勾连部件,勾连部件能钩挂螺钉或钉子,第二支架上的至少一个勾连部件能插于第一支架上的两个勾连部件之间,所述螺钉或钉子能插入第一支架上的勾连部件和第二支架上的勾连部件并被第一支架上的勾连部件和第二支架上的勾连部件固定。
[0006]勾连部件的一端为能钩挂所述螺钉或钉子的固定部,勾连部件的另一端为连接部,连接部与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连接。
[0007]固定部为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包括外圆和内圆,所述螺钉或钉子头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环状结构的内圆直径。
[0008]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垂直于该环状结构所在的平面,或者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平行于该环状结构所在的平面。
[0009]该环状结构的厚度为0.4mm,该环状结构的外圆直径为12mm,该环状结构的内圆直径为8mm。
[0010]固定部为问号状结构。
[0011]第一支架的一端设有两个勾连部件,两个勾连部件之间的距离在4mm,第二支架的一端设有一个勾连部件。
[0012]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架的另一端相连接形成为U型结构或V型结构。
[0013]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为弯折结构。
[0014]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呈L型。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在旋拧螺钉或者锤击钉子时使用手进行抓持所带来的螺钉或钉子弯曲、手部容易受伤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当螺钉或者钉子型号较小或者连接位置处于较为狭小的空间内时,用手抓持困难,视线容易被遮挡,螺钉或者钉子较易掉落等问题;且使用过程中螺钉或钉子的搁置或撤出极为便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螺钉或钉子固定器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问号状结构的固定部。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方式。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21.第一支架,122.第二支架,20.勾连部件,201.连接部,202.固定部,21.第一勾连部件,22.第二勾连部件,23.第三勾连部件,30.固定空间,100.钉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螺钉或钉子固定器,所述螺钉或钉子固定器具有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第一支架121的一端(如图1所示为下端)能靠近或远离第二支架122的一端(如图1所示为下端),第一支架121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勾连部件20,第二支架122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勾连部件20,勾连部件20能钩挂螺钉或钉子’第二支架122上的至少一个勾连部件20能穿插于第一支架121上的两个勾连部件20之间,螺钉或钉子100能插入第一支架121上的勾连部件20和第二支架122上的勾连部件20并被第一支架121上的勾连部件20和第二支架122上的勾连部件20勾住固定。
[0027]由于螺钉或钉子100被第一支架121的至少两个勾连部件20和第二支架122的至少一个勾连部件20施加了方向相反的力,螺钉或钉子100在旋拧或者锤击过程中,能够被该螺钉或钉子固定器稳固抓持于需要设置钉子100的连接位置,使用者不需要用手抓持钉子100,可以使足够的力进行旋拧或锤击,能有效避免螺钉或钉子100由于受力过小而产生弯曲,也避免了使用者手部可能会被击中而受伤的问题。[002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勾连部件20为金属制成,勾连部件20的一端为能钩挂螺钉或钉子100的固定部202,另一端为连接部201,连接部201与第一支架121或第二支架122连接。固定部202可以为环状结构,且螺钉或钉子100能够穿过所述环状结构的内环,即固定部202为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包括外圆和内圆,所述螺钉或钉子头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环状结构的内圆直径,如图4所示。或者,固定部202也可以为问号状结构,如图2所示。
[0029]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可以垂直于该环状结构所在的平面,如图1和图4所示,或者为了便于钉钉子,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还可以平行于该环状结构所在的平面,如图5所示。另外,该环状结构的厚度为0.4mm,该环状结构的外圆直径为12mm,该环状结构的内圆直径为8mm,该环状结构的宽度为2mm。
[0030]在如图4所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21的一端设有两个勾连部件20,两个勾连部件20具体是第一勾连部件21和第三勾连部件23,第一勾连部件21和第三勾连部件23之间的距离为4mm。第二支架122的一端设有一个勾连部件20,该勾连部件20为第二勾连部件22。
[0031]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121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架122的另一端相连接,形成为U型结构或V型结构。
[0032]为了便于抓持操作,并避免在操作过程中手部遮挡视线,如图3所示,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为弯折结构。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大致呈L型。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还可以为活动式结构,如图6所示,第一支架121由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组成,两个支杆之间通过螺钉和螺母(图中未示)连接,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的夹角可以通过螺钉和螺母调节后固定,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的夹角为100°?120°。第二支架122的结构与第一支架121相同。
[0033]下面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固定器的使用方法:
[0034]第一支架121的下端设置第一勾连部件21和第三勾连部件23,并使第一勾连部件21和第三勾连部件23之间形成一定距离;第二支架122的下端设有第二勾连部件22,并使得第二勾连部件22能够插设于第一勾连部件21和第三勾连部件23之间。向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同时施加一个相向的力,使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相互靠近,并使第二勾连部件22插设于第一勾连部件21和第三勾连部件23之间,形成固定空间30,如图4所示,将钉子100搁置于固定空间30内。撤掉向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施加的力,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回弹,由于第一勾连部件21、第二勾连部件22和第三勾连部件23对钉子100的钩挂,钉子100被固定于固定空间30内。用锤子锤击钉子100至连接位置,当钉子100稳固于连接位置时,再次向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施加一个相向的力,将本实用新型的螺钉或钉子固定器自钉子100的上端撤出。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应当地涵盖了与本案创新点有关的其他组合及具体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螺钉或钉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或钉子固定器包括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第一支架(121)的一端能相对第二支架(122)的一端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架(121)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勾连部件(20),第二支架(122)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勾连部件(20),勾连部件(20)能钩挂螺钉或钉子,第二支架(122)上的至少一个勾连部件(20)能插于第一支架(121)上的两个勾连部件(20)之间,所述螺钉或钉子能插入第一支架(121)上的勾连部件(20)和第二支架(122)上的勾连部件(20)并被第一支架(121)上的勾连部件(20)和第二支架(122)上的勾连部件(20)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钉或钉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勾连部件(20)的一端为能钩挂所述螺钉或钉子的固定部(202),勾连部件(20)的另一端为连接部(201),连接部(201)与第一支架(121)或第二支架(1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钉或钉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固定部(202)为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包括外圆和内圆,所述螺钉或钉子头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环状结构的内圆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钉或钉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垂直于该环状结构所在的平面,或者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平行于该环状结构所在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钉或钉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该环状结构的厚度为0.4mm,该环状结构的外圆直径为12mm,该环状结构的内圆直径为8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钉或钉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固定部(202)为问号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钉或钉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121)的一端设有两个勾连部件(20),两个勾连部件(20)之间的距离为4mm,第二支架(122)的一端设有一个勾连部件(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钉或钉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121)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架(122)的另一端相连接形成为U型结构或V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钉或钉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为弯折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螺钉或钉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呈L型。
【文档编号】B25B23/00GK203804927SQ201420220999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0日
【发明者】吴泽群 申请人:吴泽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