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感应功能的自动开关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5290阅读:18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感应功能的自动开关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带感应功能的自动开关窗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开关窗是人工手动打开或关闭窗户,在特殊的情况下,如人们出门在外忘记关窗,遇到雨雪或暴风天气,此时室内物品将会受到损害,导致人们财产的损失,当煤气泄漏或室内烟雾缭绕的时候,由于不能及时打开窗户,最终造成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伤害,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带感应功能的自动开关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感应功能的自动开关窗装置,来解决目前在特殊情况下,如人们出门在外窗户忘关,同时遇到雨雪天气,煤气泄漏或室内烟雾缭绕的时候人们无法第一时间对窗户进行关闭或开启,最终导致人们财产造成损失以及生命受到伤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感应功能的自动开关窗装置,包括框架,还包括窗架、玻璃、电动推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连接销、固定板、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测风器,所述的窗架位于框架内部四周,所述的窗架与框架螺纹相连,所述的玻璃位于窗架内部四周,所述的玻璃与窗架胶水相连,所述的电动推杆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电动推杆均匀分布于框架外部左侧上端前后处,所述的电动推杆与框架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杆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一连杆均匀分布于电动推杆前端,所述的第一连杆与电动推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杆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二连杆均匀分布于第一连杆底部,所述的第二连杆首端与第一连杆滚动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杆尾端与窗架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销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连接销均匀分布于第二连杆首端外壁,所述的连接销贯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的连接销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滑动相连,所述的固定板位于框架外部左侧,所述的固定板与框架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感应器位于固定板外部底端,所述的第一感应器与固定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感应器位于固定板外部顶端,所述的第二感应器与固定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三感应器位于固定板外部顶端,所述的第三感应器与固定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测风器位于框架外部右侧上端,所述的测风器与框架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窗架外部左侧下端还设有把手,所述的把手与框架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连接销两侧还均匀设有锁死螺母,所述的锁死螺母与连接销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以及测风器外部还均匀设有保护罩,所述的保护罩与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以及测风器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框架外部左侧上端还设有断电器,所述的断电器与框架螺纹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带感应功能的自动开关窗装置,当人们外出忘记关窗,同时又遇到雨雪或暴风天气的时候,第一感应器会监测玻璃上的水量值超过所设定的数值时,此时第一感应器立即发出信号给框架外部左侧的电动推杆,驱动电动推杆联动第一连杆、连接销以及第二连杆同时工作,此时,窗架以及窗架内部的玻璃在电动推杆、第一连杆、连接销和第二连杆的相互作用下被自动关闭,当遇到暴风天气时,框架外部右侧的测风器监测到室外的风速高于测风器所设定的数值时,此时,测风器发出信号给电动推杆,并同理以上工作步骤自动关闭窗户,以上为自动关闭窗户功能。如人们处于室内,窗户是关闭的状态,由于吸烟原因造成室内烟雾缭绕,当室内烟的浓度高于第二感应器所设定的数值时,此时第二感应器发出型号给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将内部的顶杆收回,联动第一连杆、连接销和第二连杆,促使窗户自动打开,当遇到煤气泄漏人们第一时间无法发现时,此时第三感应器被激活,当第三感应器激活后,同时发出信号给第一感应器、测风器以及电动推杆,第三感应器发出信号给第一感应器和测风器的目的是使第一感应器和测风器停止工作,防止出现室内煤气泄漏时室外又出现雨雪或暴风天气,防止窗户不能被自动打开,而第三感应器发出信号给电动推杆,驱动电动推杆立即联动第一连杆、连接销和第二连杆,而窗户在电动推杆、第一连杆、连接销和第二连杆的作用下被完全打开,同时,窗架外部左侧下端的把手,方便人工开关窗户的工具,连接销两侧的锁死螺母,固定连接销、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相对位置,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以及测风器外部的保护罩,保护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以及测风器外观不受损坏,框架外部左侧上端的断电器,对电动推杆断电,防止人工开关窗时受到阻力无法正常对窗户进行开启或关闭,该带感应功能的自动开关窗装置,实现了无需在人工的作用下,如遇到雨雪暴风天气或发生煤气泄漏烟雾缭绕等事件时,会自动对窗户进行开启或关闭,保障了人们的财产损失以及人身安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感应功能的自动开关窗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带感应功能的自动开关窗装置的左视图

框架 1 窗架 2

玻璃 3 电动推杆 4

第一连杆 5 第二连杆 6

连接销 7 固定板 8

第一感应器 9 第二感应器 10

第三感应器 11 测风器 12

把手 201 锁死螺母 701

保护罩 1001 断电器 1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带感应功能的自动开关窗装置。包括框架1、窗架2、玻璃3、电动推杆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连接销7、固定板8、第一感应器9、第二感应器10、第三感应器11、测风器12,所述的窗架2位于框架1内部四周,所述的窗架2与框架1螺纹相连,所述的玻璃3位于窗架2内部四周,所述的玻璃3与窗架2胶水相连,所述的电动推杆4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电动推杆4均匀分布于框架1外部左侧上端前后处,所述的电动推杆4与框架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杆5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一连杆5均匀分布于电动推杆4前端,所述的第一连杆5与电动推杆4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杆6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二连杆6均匀分布于第一连杆5底部,所述的第二连杆6首端与第一连杆5滚动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杆6尾端与窗架2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销7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连接销7均匀分布于第二连杆6首端外壁,所述的连接销7贯穿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所述的连接销7与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滑动相连,所述的固定板8位于框架1外部左侧,所述的固定板8与框架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感应器9位于固定板8外部底端,所述的第一感应器9与固定板8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感应器10位于固定板8外部顶端,所述的第二感应器10与固定板8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三感应器11位于固定板8外部顶端,所述的第三感应器11与固定板8螺纹相连,所述的测风器12位于框架1外部右侧上端,所述的测风器12与框架1螺纹相连,所述的窗架2外部左侧下端还设有把手201,所述的把手201与窗架2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销7两侧还均匀设有锁死螺母701,所述的锁死螺母701与连接销7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感应器9、第二感应器10、第三感应器11以及测风器12外部还均匀设有保护罩1001,所述的保护罩1001与第一感应器9、第二感应器10、第三感应器11以及测风器12胶水相连,所述的框架1外部左侧上端还设有断电器101,所述的断电器101与框架1螺纹相连。

该带感应功能的自动开关窗装置,当人们外出忘记关窗,同时又遇到雨雪或暴风天气的时候,第一感应器9会监测玻璃3上的水量值超过所设定的数值时,此时第一感应器9立即发出信号给框架外部左侧的电动推杆4,驱动电动推杆4联动第一连杆5、连接销7以及第二连杆6同时工作,此时,窗架2以及窗架2内部的玻璃3在电动推杆4、第一连杆5、连接销7和第二连杆6的相互作用下被自动关闭,当遇到暴风天气时,框架1外部右侧的测风器12监测到室外的风速高于测风器12所设定的数值时,此时,测风器12发出信号给电动推杆4,并同理以上工作步骤自动关闭窗户,以上为自动关闭窗户功能。如人们处于室内,窗户是关闭的状态,由于吸烟原因造成室内烟雾缭绕,当室内烟的浓度高于第二感应器10所设定的数值时,此时第二感应器10发出型号给电动推杆4,电动推杆4将内部的顶杆收回,联动第一连杆5、连接销7和第二连杆6,促使窗户自动打开,当遇到煤气泄漏人们第一时间无法发现时,此时第三感应器11被激活,当第三感应器11激活后,同时发出信号给第一感应器9、测风器12以及电动推杆4,第三感应器11发出信号给第一感应器9和测风器12的目的是使第一感应器9和测风器12停止工作,防止出现室内煤气泄漏时室外又出现雨雪或暴风天气,防止窗户不能被自动打开,而第三感应器11发出信号给电动推杆4,驱动电动推杆4立即联动第一连杆5、连接销7和第二连杆6,而窗户在电动推杆4、第一连杆5、连接销7和第二连杆6的作用下被完全打开,同时,窗架2外部左侧下端的把手201,方便人工开关窗户的工具,连接销7两侧的锁死螺母701,固定连接销7、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的相对位置,第一感应器9、第二感应器10、第三感应器11以及测风器12外部的保护罩1001,保护第一感应器9、第二感应器10、第三感应器11以及测风器12外观不受损坏,框架1外部左侧上端的断电器101,对电动推杆4断电,防止人工开关窗时受到阻力无法正常对窗户进行开启或关闭,该带感应功能的自动开关窗装置,实现了无需在人工的作用下,如遇到雨雪暴风天气或发生煤气泄漏烟雾缭绕等事件时,会自动对窗户进行开启或关闭,保障了人们的财产损失以及人身安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