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锁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4585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锁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特别涉及一种门锁的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门锁多种多样。执手门锁的执手在与锁面装配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用久了把手下垂;还有由于表面处理工艺的不同,造成把手与锁面此类零件装配尺寸有所变化,把手与锁面间隙过小引起摩擦力过大会影响把手的开门的手感甚至无法开门,把手与锁面间隙过大引起把手松动影响把手的开门的手感,从而影响把手与锁面装配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大门在开门方向上有左开门和右开门之分,为了与大门相配,市场上的带把手的门锁的把手方向也有左右之分,为了节省成本、生产、使用、售后等环节方便就需要具有左方向开门和右方向开门都能使用的门锁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门锁把手装置,能同时解决以上两个问题,一个是提高把手与锁面装配的可靠性,另一个是简单方便的实现把手左右互换,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具体内容如下:

一种门锁把手装置,包括把手,轴承组,锁面组件,挡片,紧固件,固定块,定位片;锁面组件上有大孔,把手装配在所述大孔内部;轴承组装配在把手与锁面组件之间,在把手转动的时候起到把手与锁面组件之间的润滑作用;挡片、紧固件、固定块、定位片依次套装在把手上并位于锁面组件内部受把手周向拨动。

所述把手上有第一凹槽,所述挡片上有与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第一突出端,把手通过第一突出端对挡片形成周向限位结构。

进一步的,轴承组的数量可以为两组,分别位于锁体组件的内外两侧并套装在把手上。

具体地,所述锁体组件上有第一平面,第二平面,所述把手上有第三平面,所述挡片上有第四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三平面形成第一空间,第二平面与第四平面形成第二空间,两个轴承组分别位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内部。

进一步的,定位片固定在固定块上,所述定位片上有与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第二突出端,把手通过第二突出端拨动定位片,把手转动同时带动定位片从而带动固定块挡片完成外力输出动作;

具体地,所述紧固件为卡簧,该卡簧卡装在把手的环向槽内,且卡簧的外径尺寸大于大孔的直径,当卡簧卡装在把手上的时候,卡簧和锁面组一起对把手起到轴向限位作用。

进一步的,本装置还包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锁面组件上有两个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弹性复位件上的第一连接端相抵,第二端面和弹性复位件的第三连接端相抵。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装置同时实现提高把手与锁面装配的可靠性,另一个是简单方便的实现把手左右互换的发明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剖面图。

图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门锁把手装置,包括把手1,轴承组2,锁面组件3,挡片4,紧固件5,固定块6,定位片7;锁面组件3上有大孔31,把手1装配在所述大孔31内部;轴承组2有两组,一组装配在把手1与锁面组件3之间,另一组装配在锁面组件3与挡片4之间并套装在把手1上在把手1转动的时候起到把手1与锁面组件3之间的润滑作用;挡片4、卡簧5、固定块6、定位片7依次套装在把手1上并位于锁面组件3内部受把手1周向拨动。

把手1上有第一凹槽11,挡片4上有与第一凹槽11相配合的第一突出端41,把手1通过第一突出端41对挡片4形成限位结构。

锁体组件3上有第一平面,第二平面,把手1上有第三平面,挡片4上有第四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三平面形成第一空间,第二平面与第四平面形成第二空间,两个轴承组2分别位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内部。

定位片7固定在固定块6上,所述定位片7上有与第一凹槽11相配合的第二突出端71,把手1通过第二突出端71拨动定位片7,把手1转动同时带动定位片7从而带动固定块6挡片4完成外力输出动作;

卡簧5卡装在把手1的环向槽12内,且卡簧5的外径尺寸大于大孔11的直径,当卡簧5卡装在把手上的时候,卡簧5和锁面组件3一起对把手1起到轴向限位作用。

本装置还包括一弹性复位件,锁面组件3上有两个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弹性复位件上的第一连接端相抵,第二端面和弹性复位件的第三连接端相抵。

当需要从右开门换到左开门时或者左开门换到右开门的时候,将定位片7和固定块6取下,将把手1旋转180度,再将固定块6和定位片7依次安装,达到左右互换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