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组装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014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组装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组装台。



背景技术:

在进行机械制造中,往往存在需要将多个小型零件依次组装在一个基件上;为了便于组将,一般是将多个零件对方在组装台上,再通过工人的手工拾取,将其依次组装;采用此种组装可能出现零件混合的情况,在拿取时需要组装工人从零件堆内进行寻找,其工作效率较低,同时可能出现不同的零件发生摩擦破损的情况,同时可能出现多个零件散落在组装台上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组装台。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组装台,包括支架、台面、零件箱和拿取箱,所述台面水平设置并与所述支架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零件箱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台面的上方,所述拿取箱与所述零件箱的下端连通,且所述拿取箱的下端与所述台面平齐。

具体地,所述拿取箱为前侧面和上侧面设置为通口的立方体结构,所述零件箱包括两个侧面板、前侧板和后侧板,两个所述侧面板、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的下端端面均与所述拿取箱的上侧面的四边固定连接,所述前侧板竖直设置且与所述支架的前侧面平行,两个所述侧面板对称并倾斜设置,两个所述侧面板的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所述侧面板的下端之间的距离,所述后侧板倾斜设置,所述后侧板的上端与所述前侧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后侧板的下端与所述前侧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组装台还包括挡板和弹簧,所述挡板的内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拿取箱的后侧面的下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板的外端和所述拿取箱的下侧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挡板的宽度小于所述拿取箱的宽度,所述挡板的长度大于所述拿取箱的长度。

具体地,所述零件箱和所述拿取箱的数量均为多个,且依次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组装台通过将多个零件依次放置在零件箱内,然后通过拿取箱逐个拿取零件,可以有效的避免多个零件混合,同时能够便于拿取,不需要工人从零件箱内寻找,能有效的提升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组装台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组装台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组装台,包括支架1、台面2、零件箱3、拿取箱4、挡板5和弹簧6,台面2水平设置并与支架1的前侧面固定连接,零件箱3与支架1固定连接且设置在台面2的上方,拿取箱4与零件箱3的下端连通,且拿取箱4的下端与台面2平齐,拿取箱4为前侧面和上侧面设置为通口的立方体结构,零件箱3包括两个侧面板8、前侧板7和后侧板9,两个侧面板8、前侧板7和后侧板9的下端端面均与拿取箱4的上侧面的四边固定连接,前侧板7竖直设置且与支架1的前侧面平行,两个侧面板8对称并倾斜设置,两个侧面板8的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侧面板8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后侧板9倾斜设置,后侧板9的上端与前侧板7之间的距离大于后侧板9的下端与前侧板7之间的距离,挡板5的内端通过转轴与拿取箱4的后侧面的下端可转动连接,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挡板5的外端和拿取箱4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挡板5的宽度小于拿取箱4的宽度,挡板5的长度大于拿取箱4的长度,零件箱3和拿取箱4的数量均为多个,且依次固定在支架1上。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组装台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不同类型的零件分别放置在不同的零件箱3内,同时需要保证与零件箱3连接的拿取箱4的尺寸能够使单个零件自由的进出;在使用时,通过下压挡板5,从而将零件从拿取箱4内拿出,同时零件箱3内的零件继续下落至拿取箱4内,便于下一次拿取,然后松开挡板5,使挡板5回位,倾斜设置的挡板5可以避免零件从拿取箱4内滑落。即可以根据需要逐个拿取零件,从而将零件与基件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