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开门的关门顺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0827阅读:2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开门的关门顺位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开门的关门顺位器。



背景技术:

关门顺位器,其主要用于防火门中,当发生火灾时,其能够有先后顺序的将两扇门闭合,防止空气的流通,从而控制火势的蔓延。

同时,该关门顺位器主要有两种形成:一种是电动,主要是通过感应设备的设置,实现两扇门先后顺序的闭合;另一种是采用机械原理控制,通过限位部构成障碍,限制后闭合门的运动,待先闭合门运动至指定位置并驱动限位部移位,解除障碍后,后闭合门继续运动并扣压在先闭合门上一起将门扇闭合。

综上,大多数使用者都选择机械原理控制的方式,但是,其限位部的设置是十分突显的,并位于门扇的上方,安装后的效果十分的不理想,很难吸引消费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的双开门的关门顺位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开门的关门顺位器,其包括位于门框上且水平延伸的滑轨、能够随着两扇门的打开或闭合相向滑动地设置在滑轨上的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固定设置在滑轨内的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上且能够阻挡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相靠拢运动的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以及用于将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相联动连接的传动机构,其中传动机构、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分别位于滑轨内部,通过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的联动,使得后闭合门的接合部能够压合在先闭合门的接合部上将两扇门闭合。

优选地,第一滑动块对应后闭合的门,第二滑动块对应先闭合的门,当后闭合的门抵触在第一阻挡件上时,第一阻挡件限制后闭合的门继续运动,直到第二滑动块抵触在第二阻挡件上后,此时,先闭合门的接合部处于后闭合门的接合部的前方,再由第二阻挡件避让第二滑动块的运动而带动第一阻挡件联动,使得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相对靠拢,后闭合门的接合部压合在先闭合门的接合部上将两扇门闭合。确保正确的安装顺序,在发生火灾时,才能将门闭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第一定位块与第一滑动块运动的通道隔开设置,第一阻挡件包括沿着水平方向并垂直于滑轨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定位块上的第一定位轴、绕着第一定位轴的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定位块上的第一阻挡块,其中传动机构连接在第一阻挡块的上部,由传动机构驱使着第一阻挡块的下部抵靠在第一定位块上、并向下延伸构成第一滑动块运行的阻碍,当传动机构失去驱动力时,第一滑动块能够顶开阻碍,继续向第二滑动块靠拢,直到后闭合门的接合部压设在先闭合门的接合部上将两扇门闭合。

优选地,第二定位块与第二滑动块运动的通道隔开设置,第二阻挡件包括分别绕着水平方向转动设置在第二定位块上的第二阻挡块和第三阻挡块,其中第三阻挡块与传动机构相连接,第二阻挡块包括具有冒出第二定位块底部形成第二滑动块向第一滑动块运行阻碍的阻挡部、以及能够抵触在第三阻挡块上并使得传动机构对第一阻挡块形成作用力的抵触部,其中当第二滑动块撞开阻挡部时,抵触部与第三阻挡块失去抵触力,第二阻挡块绕着水平方向的轴心线转动,使得传动机构对第一阻挡块形成作用力消失,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相对靠拢运动,直到将两扇门闭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传送机构包括两端部分别连接在第一阻挡块上部和第三阻挡块上的拉杆。

优选地,拉杆断开设置,且在断开的两个接头之间设有拉簧。由拉簧的设置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延长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拉杆与第一阻挡块上部之间转动连接,且在该连接端部还设有防止拉杆自第一阻挡块上部脱扣的限位销。

优选地,拉杆与第三阻挡块的连接端部穿过第三阻挡块,该第三阻挡块能够沿着拉杆的长度方向调节地设置在拉杆上。换言之,其能够调节两个阻挡块之间的间距,从而可以在不同尺寸门上安装该顺位器,增强它的通用性。

此外,在滑轨上设分隔条,使得滑轨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划分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连通设置,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设置在第一通道内;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滑动地设置在第二通道上。

优选地,第二通道沿着自身长度方向设有缺口,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均为T形块,该T形块的水平部滑动地设置在第二通道上、竖直部自缺口穿出并分别与两扇门通过连动件相转动连接。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关门顺序的前提下,将各组成部件设置在滑轨内,不仅占用的空间较少,而且十分的美观大气,更容易吸引消费者,同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关门顺位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关门顺位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去除滑轨);

图3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

其中:1、滑轨;10、分隔条;11、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2a、缺口;2、第一滑动块;3、第二滑动块;4、第一定位块;5、第二定位块;6、第一阻挡件;60、第一定位轴;61、第一阻挡块;7、第二阻挡件;72、第二阻挡块;720、阻挡部;721、抵触部;73、第三阻挡块;8、传动机构;80、拉杆;81、拉簧;82、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开门的关门顺位器,其包括位于门框上且水平延伸的滑轨1、能够随着两扇门的打开或闭合相向滑动地设置在滑轨1上的第一滑动块2和第二滑动块3、固定设置在滑轨1内的第一定位块4和第二定位块5、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块4和第二定位块5上且能够阻挡第一滑动块2和第二滑动块3相靠拢运动的第一阻挡件6和第二阻挡件7、以及用于将第一阻挡件6和第二阻挡件7相联动连接的传动机构8,其中传动机构8、第一阻挡件6和第二阻挡件7分别位于滑轨1内部,通过第一阻挡件6和第二阻挡件7的联动,使得后闭合门的接合部能够压合在先闭合门的接合部上将两扇门闭合。

具体的,在滑轨1上设分隔条10,使得滑轨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划分为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其中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相连通设置。

第一定位块4和第二定位块5设置在第一通道11内;第一滑动块2和第二滑动块3滑动地设置在第二通道12上。

第二通道12沿着自身长度方向设有缺口12a,第一滑动块2和第二滑动块3均为T形块,该T形块的水平部滑动地设置在第二通道12上、竖直部自缺口12a穿出并分别与两扇门通过连动件相转动连接,其中,该缺口12a的设置主要是限位导向作用。

本例中,设定第一滑动块2对应后闭合的门,第二滑动块3对应先闭合的门。当后闭合的门抵触在第一阻挡件6上时,第一阻挡件6限制后闭合的门继续运动,直到第二滑动块3抵触在第二阻挡件7上后,此时,先闭合门的接合部处于后闭合门的接合部的前方,再由第二阻挡件7避让第二滑动块3的运动而带动第一阻挡件6联动,使得第一滑动块2和第二滑动块3相对靠拢,后闭合门的接合部压合在先闭合门的接合部上将两扇门闭合。确保正确的安装顺序,在发生火灾时,才能将门闭合。

具体的,第一定位块4与第一滑动块2运动的通道隔开设置,第一阻挡件6包括沿着水平方向并垂直于滑轨1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定位块4上的第一定位轴60、绕着第一定位轴60的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定位块上的第一阻挡块61,其中传动机构8连接在第一阻挡块的上部,由传动机构8驱使着第一阻挡块61的下部抵靠在第一定位块4上、并向下延伸构成第一滑动块2运行的阻碍(也就是位于第二通道12内),当传动机构8失去驱动力时,第一滑动块2能够顶开阻碍,继续向第二滑动块3靠拢,直到后闭合门的接合部压设在先闭合门的接合部上将两扇门闭合。

第二定位块5与第二滑动块3运动的通道隔开设置,第二阻挡件7包括分别绕着水平方向转动设置在第二定位块5上的第二阻挡块72和第三阻挡块73,其中第三阻挡块73与传动机构8相连接,第二阻挡块72包括具有冒出第二定位块4底部形成第二滑动块3向第一滑动块2运行阻碍的阻挡部720(也就是位于第二通道12内)、以及能够抵触在第三阻挡块73上并使得传动机构8对第一阻挡块61形成作用力的抵触部721,其中当第二滑动块3撞开阻挡部720时,抵触部721与第三阻挡块73失去抵触力,第二阻挡块72绕着水平方向的轴心线转动,使得传动机构8对第一阻挡块61形成作用力消失,第一滑动块2和第二滑动块3相对靠拢运动,直到将两扇门闭合。

传送机构8包括两端部分别连接在第一阻挡块61上部和第三阻挡块73上的拉杆80。

拉杆80断开设置,且在断开的两个接头之间设有拉簧81。由拉簧81的设置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延长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拉杆80与第一阻挡块61上部之间转动连接,且在该连接端部还设有防止拉杆80自第一阻挡块61上部脱扣的限位销82。

拉杆80与第三阻挡块73的连接端部穿过第三阻挡块73,该第三阻挡块73能够沿着拉杆80的长度方向调节地设置在拉杆80上。换言之,其能够调节两个阻挡块之间的间距,从而可以在不同尺寸门上安装该顺位器,增强它的通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第一滑动块2对应后闭合的门,第二滑动块3对应先闭合的门):

当后闭合的门驱动第一滑块2抵触在位于第二通道12内的第一阻挡块61的下部时,后闭合的门停止运动,直到先闭合的门驱动第二滑块3抵触在第二通道12内的第二阻挡块72的阻挡部720时,由第二阻挡块72的转动,且接触部721与第三阻挡块73脱离,从而使得第三阻挡块73收到的抵触力消失,第三阻挡块73可转动地设置,从而使得拉杆80对第一限位块61失去作用力,此时先闭合门的接合部位于后闭合门的接合部的前方,然后,第一滑动块2推开第一阻挡块61向第二滑动块3移动,直到后闭合门的接合部压设在先闭合门的接合部上将两扇门闭合。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