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泄爆门或泄爆窗专用合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0816阅读:7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泄爆门或泄爆窗专用合页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泄爆合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泄爆门或泄爆窗专用合页。



背景技术:

泄爆,就是在设备和建筑物壁面设局部弱面,以泄放内部爆炸压力,降低爆炸作用,使其主体得到保护的防爆技术。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和建筑物,如按承受爆炸载荷建造,造价很高,如采取泄压措施而按承受工作载荷建造,既节约投资,一旦爆炸,主体也能得到保护。泄爆的原理是:将设备和建筑物可视为容器,内部发生爆炸时,器壁承受的压力由小到大增加。如不泄爆,最终达到最大爆炸压力,将破坏容器;如器壁有泄爆面,能在压力增长初期破裂或开启,爆炸的压力和高温产物将从破口泄出,使壁面压力不仅低于最大爆压,也低于器壁的允许应力,以保护容器主体。主要的解决方案是适当增大泄压面积以抵消管道阻力对泄爆的不利影响。

目前现有技术中生产的泄爆产品包括泄爆膜、泄爆门,窗和泄爆阀等等。但是专门用于泄爆门或泄爆窗专用合页,还没有广泛开发和生产。例如中国专利 CN103924856A公开了一种定位合页,包括合页轴、与合页轴转动连接的第一固定轴套、第二固定轴套和设在第一固定轴套和第二固定轴套之间与合页轴固定连接的转动轴套,其特征是:合页轴的两端均设有轴挡,在合页轴的第二固定轴套上方与第二固定轴套相间隔的固定有直齿圆柱齿轮,在直齿圆柱齿轮上方的合页轴上套装有齿帽,齿帽内壁设有能够与直齿圆柱齿轮啮合的齿牙,在齿帽上部固定有磁铁;在第二固定轴套的侧壁上方设有定位槽,在齿帽的侧壁上设有与定位槽配合的定位销。该技术方案虽然能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但是主要是通过整体式组装和配合,泄爆能力差,灵活性也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体式组装和配合,泄爆能力差,灵活性也有待提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泄爆门或泄爆窗专用合页。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泄爆门或泄爆窗专用合页,其创新点在于:所述合页包括端合页和尾合页;所述端合页和尾合页通过端头与设置有外螺纹的合页轴连接,端合页和尾合页设置有内螺纹,且与合页轴之间均为螺纹连接;所述合页还包括N(N≥1)节中间分合页,所述N(N≥1)节中间分合页放置在端合页与尾合页之间,且通过合页轴贯穿活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分合页的个数为1~3个。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合页和尾合页均包括一合页座Ⅰ和合页套筒Ⅰ;所述合页座Ⅰ固定焊接在合页套筒Ⅰ一端,该合页套筒Ⅰ内壁一半设置为内螺纹,一半设置为光滑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合页轴包括两个分合页轴,所述两个分合页轴一端设置有外螺纹,与合页套筒Ⅰ内壁一半的内螺纹通过内外螺纹配合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合页轴的长度大于端合页或尾合页的长度,穿出端合页或尾合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分合页包括两个合页座Ⅱ和合页套筒Ⅱ;所述两个合页座Ⅱ分别固定焊接在合页套筒Ⅱ两侧;所述中间分合页通过穿出端合页和尾合页的两个分合页轴,两端分别连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分合页正中间位置设置有台阶状结构,即通过设置中间分合页中的合页套筒Ⅱ两侧内壁厚度不一致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合页和尾合页还设置有泄爆机构,所述泄爆机构设置于与中间分合页连接的一侧上表面内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泄爆机构包括固定孔和固定件,所述固定孔开设于端合页或尾合页与中间分合页连接的一侧上表面内壁,所述固定件长度为固定孔开设深度,且以螺纹连接方式与固定孔配合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孔开设于端合页或尾合页与中间分合页连接的一侧上表面内壁,距离端合页或尾合页端头1~2mm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泄爆门或泄爆窗专用合页,合页包括端合页和尾合页,且还包括N(N≥1)节中间分合页,N(N≥1)节中间分合页放置在端合页与尾合页之间,且通过合页轴贯穿活动连接。整体通过分段式结构,连接方便,且可以理论上无线延长,满足各种需求,另外,中间分合页通过合页轴贯穿活动连接,活动灵活,不易损坏。

(2)本实用新型的泄爆门或泄爆窗专用合页,端合页和尾合页均包括一合页座Ⅰ和合页套筒Ⅰ;该合页套筒Ⅰ内壁一半设置为内螺纹,一半设置为光滑型,将合页套筒Ⅰ内壁一半设置为内螺纹,当外螺纹配合内螺纹固定时,可以控制螺纹深度,进而控制连接速度,优化泄爆性能,若内壁全部设置为内螺纹,则增加工作成本之外,还增加泄爆隐患。

(3)本实用新型的泄爆门或泄爆窗专用合页,中间分合页包括两个合页座Ⅱ和合页套筒Ⅱ;所述两个合页座Ⅱ分别固定焊接在合页套筒Ⅱ两侧;所述中间分合页通过穿出端合页和尾合页的两个分合页轴,分别两端连接固定,这样的设计,增加了中间分合页的灵活性(可以180度方向运动),此外,连接处有缝隙,能起到一定的泄爆作用。

(4)本实用新型的泄爆门或泄爆窗专用合页,中间分合页正中间位置设置有台阶状结构,即通过设置中间分合页中的合页套筒Ⅱ两侧内壁厚度不一致形成,防止相邻的两合页端顶在一起,影响中间分合页的活动连续性。

(5)本实用新型的泄爆门或泄爆窗专用合页,泄爆机构包括固定孔和固定件,固定孔开设于端合页或尾合页与中间分合页连接的一侧上表面内壁,固定件长度为固定孔开设深度,且以螺纹连接方式与固定孔配合连接,端合页或尾合页上开设固定孔,起到泄爆泄压的作用,另外,泄爆机构还可以兼有固定作用,当固定件长度大于固定孔开设深度,可以进一步在径向方向上固定合页轴,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泄爆门或泄爆窗专用合页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泄爆门或泄爆窗专用合页的分合页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泄爆门或泄爆窗专用合页的台阶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泄爆门或泄爆窗专用合页的端合页或尾合页连接分合页轴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泄爆门或泄爆窗专用合页的端合页或尾合页中内螺纹设置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泄爆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合页座Ⅱ和合页套筒Ⅱ另一种安装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披露了一种泄爆门或泄爆窗专用合页,如图1、2所示:所述合页包括端合页1和尾合页2;所述端合页1和尾合页2通过端头与设置有外螺纹 41的合页轴连接,如图5所示:端合页1和尾合页2设置有内螺纹11,且与合页轴之间均为螺纹连接;所述合页还包括N(N≥1)节中间分合页3,所述N(N ≥1)节中间分合页3放置在端合页1与尾合页2之间,且通过合页轴贯穿活动连接。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中间分合页3的个数为1~3个。如图1所示,示意性的示出了中间分合页3个数为1个时的结构图。本实施方式中,整体通过分段式结构,连接方便,且可以理论上无线延长,满足各种需求,另外,中间分合页通过合页轴贯穿活动连接,活动灵活,不易损坏。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如图1所示:端合页1和尾合页2均包括一合页座Ⅰ 12和合页套筒Ⅰ13;所述合页座Ⅰ12固定焊接在合页套筒Ⅰ13一端,该合页套筒Ⅰ13内壁一半设置为内螺纹11,一半设置为光滑型。本实施方式中,将合页套筒Ⅰ13内壁一半设置为内螺纹11,当外螺纹41配合内螺纹11固定时,可以控制螺纹深度,进而控制连接速度,优化泄爆性能,若内壁全部设置为内螺纹 11,则增加工作成本之外,还增加泄爆隐患。

如图2所示:合页轴包括两个分合页轴40,如图4所示:所述两个分合页轴40一端设置有外螺纹41,与合页套筒Ⅰ13内壁一半的内螺纹11通过内外螺纹配合固定。

考虑到为了连接中间分合页3的需求,本实施方式中,分合页轴40的长度大于端合页1或尾合页2的长度,穿出端合页1或尾合页2,当然,具体的分合页轴40的长度,根据需要连接的中间分合页3的个数进行确定。

如图2所示:中间分合页3包括两个合页座Ⅱ32和合页套筒Ⅱ33;所述两个合页座Ⅱ32分别固定焊接在合页套筒Ⅱ33两侧;所述中间分合页3通过穿出端合页1和尾合页2的两个分合页轴40,两端分别连接固定。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加了中间部分的中间分合页3的灵活性(可以180度方向运动),此外,中间分合页3之间,端合页1与中间分合页3之间,以及尾合页2与中间分合页3连接处有缝隙,能起到一定的泄爆作用。进一步优选的,如图7所示,合页座Ⅱ32的长度和合页套筒Ⅱ33长度相等,这样的设计方便合页座Ⅱ32的安装。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中间分合页3正中间位置设置有台阶状结构31,即通过设置中间分合页3中的合页套筒Ⅱ33两侧内壁厚度不一致形成。用于防止相邻的两中间分合页3端顶在一起,影响中间分合页3的活动连续性。

在以下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端合页1和尾合页2还设置有泄爆机构,所述泄爆机构设置于与中间分合页3连接的一侧上表面内壁。具体的,泄爆机构包括固定孔51和固定件52,所述固定孔51开设于端合页1或尾合页 2与中间分合页3连接的一侧上表面内壁,所述固定件52长度为固定孔51开设深度,且以螺纹连接方式与固定孔51配合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合页1或尾合页2上开设固定孔51,起到泄爆泄压的作用,另外,泄爆机构还可以兼有固定作用,当固定件长度大于固定孔51开设深度,可以进一步在径向方向上固定分合页轴40,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的固定孔51开设于端合页1或尾合页2与中间分合页3连接的一侧上表面内壁,距离端合页1或尾合页2端头1~2mm的位置。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