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1486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T型扳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T型扳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T 型扳手在锁固或拆卸工件时,通常需要将套筒杆对准工件,然后操作人员用手握住握持部施力,拧转工件。在拧转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另一只手需要始终扶住套筒杆,保持套筒杆一直对准工件,这样,在拧转过程中,手与套筒杆相对摩擦,会对皮肤带来不适,操作人员也容易受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T型扳手。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型扳手,

其包括:

套筒件,其包括套筒杆及位于所述套筒杆一端的套筒;

转接件,固定在所述套筒杆的另一端,所述转接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

施力杆,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

防护件,套设在所述套筒杆的外周,且与所述套筒杆之间存在间隙,可相对所述套筒杆旋转;

当所述T型扳手装卸工件时,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工件上且与所述工件相互固定,所述防护件受到一外力作用使得所述套筒的轴线与所述工件的轴线重合,所述施力杆受到另一外力作用带动所述套筒杆沿轴向发生旋转,进而实现所述工件的装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端和第二套筒端,其中,所述第二套筒端与所述套筒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端的外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圆形,所述第二套筒端的外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多边形,所述第一套筒端上设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内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多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从所述套筒到所述施力杆的方向上,所述T型扳手还包括依次套设在所述套筒杆上的限位圈、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防护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杆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限位圈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外周具有一与所述防护件端部适配的圆周部和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具有一端面,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内壁上具有一与所述限位圈的外径适配的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结构相同,相向地装配在所述防护件的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杆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设有第一对位孔,所述转接件的一端设有第二盲孔和第二对位孔,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套筒杆适配,所述第二对位孔沿所述第二盲孔的径向延伸并贯穿所述转接件,所述第二盲孔套设在所述套筒杆的一端,且旋转至所述第一对位孔和第二对位孔同心,通过一铆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对位孔和第二对位孔,实现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套筒杆的相互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二盲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固定在所述第二盲孔底端外侧的弹性件及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的球形卡持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弹性件处于伸展状态时,至少部分的所述球形卡持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施力杆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槽,在所述施力杆穿入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过程中,所述球形卡持部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互配合实现所述施力杆与所述转接件的相互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施力杆的两端还设有橡胶O型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带有防护件的T型扳手,其有效地避免了操作者的手直接与套筒杆接触而导致的舒适性差、伤害皮肤,同时防止粉尘及油污进入防护件和套筒杆之间,不会出现防护件与套筒杆之间卡死及粉尘和油污不易清理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T型扳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T型扳手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T型扳手不带施力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套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施力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T型扳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T型扳手10包括套筒件11,及自下而上依次套设在套筒件11上的限位圈18、第一固定件12、防护件13、第二固定件14及转接件15,转接件15上还固定有施力杆16,通过转动施力杆16带动套筒件11沿其轴向旋转。

套筒件11,其包括套筒杆111和套筒112,,套筒112位于套筒杆111的一端,在套筒杆111另一端设有用来固定转接件15的第一对位孔114。套筒112又包括第一套筒端1121和第二套筒端1122,其中,第二套筒端1122与套筒杆111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套筒端1121的外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圆形,第二套筒端的外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多边形,第一套筒端1121上设有第一盲孔1123,第一盲孔1123的内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多边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多边形具体为六边形,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工件的外形,多边形的边数不局限,可任意设置。

在套筒杆111上还设有第一限位槽113,限位圈18设置在第一限位槽113中。

防护件13,套设在套筒杆111的外周,,且可相对套筒杆111旋转。优选地,防护件13为防护网。

参图5所示,第一固定件12,其外周上具有一与防护件13端部适配的圆周部123和第一台阶部121,第一台阶部121具有一端面1211,第一固定件12的内壁上具有一与限位圈18的外径适配的第二台阶部122。

第二固定件14的结构与第一固定件12相同,两者相向地装配在防护件13的上下两端,防护件13实际上是套设在第一固定件12与第二固定件14的圆周部123和第一台阶部121上,使得防护件13在径向与垂直方向上不产生位移。同时也使得防护件13与套筒杆111存在间隙,即二者不接触,有效低减少了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与发热,转动更灵活。

优选地,第一固定件12与第二固定件14的材质均为工程塑料,不但减轻了产品重量、减少运输成本,还降低了该零件成本。

参图6所示,转接件15,固定在套筒件11远离套筒112的一端,转接件15上设有第二盲孔151、第二对位孔152、第一安装孔153及第二安装孔154。其中,第二盲孔151与套筒杆111适配,第二对位孔152沿第二盲孔151的径向延伸并贯穿转接件15,转接件15利用第二盲孔151套设在套筒杆111带有第一对位孔114的一端,旋转转接件15至第一对位孔114和第二对位孔152同心,通过一铆接件17穿过第一对位孔141和第二对位孔152,实现转接件15与套筒杆111的相互固定。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孔154设置在第二盲孔151和第一安装孔153之间,且与第一安装孔153连通,在第二安装孔154内设有固定在第二盲孔151底端外侧的弹性件19及与弹性件19固定连接的球形卡持部20。当弹性件19处于伸展状态时,至少部分的球形卡持部20位于第一安装孔153内。

施力杆16,其通过转接件15固定在套筒杆11远离套筒112的一端。详细地,转接件15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53、施力杆16穿设在第一安装孔中,特别地,施力杆16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槽161,在施力杆16穿入第一安装孔153的过程中,球形卡持部20与施力杆16上的第二限位槽161相互配合实现施力杆16与转接件15的相互固定。这种固定方式无需铆接,装配容易。当部分球形卡持部20位于第二限位槽161中时,弹性件19处于伸展状态,当部分球形卡持部20与施力杆16接触时,弹性件19处于被压缩的状态。

特别地,施力杆16的两端还设有橡胶O型圈163,其作用是增加摩擦力,使得操作人员具有良好的手感,装卸方便有效地降低了包装、存放与运输成本同时,由于施力杆16的两端套装O形圈163限位,从而便于施力杆16的拆卸、减小包装体积。详细地,结合图1和图7所示,施力杆16的两端设有凹槽162,橡胶O型圈163套设在凹槽162上。

装配T型扳手时,先将限位圈18放置于第一限位槽113中,将第一固定件12、防护件13及第二固定件14依次套设在套筒件11上,第一固定件12的第二台阶部122与限位圈18抵靠,起到限位作用,第一固定件12的第一台阶部121的端面1211与防护件13的一端相抵靠,第一固定件12的圆周部123与防护件13的内壁相配合,第二固定件14与第一固定件12相向设置,即第一固定件12和第二固定件14的第一台阶部分别抵靠在防护件13的上下两端,第一固定件12的圆周部123和第二固定件14的圆周部(未标号)分别与防护件13的内壁相配合,使得防护件13只能沿轴向旋转,而不产生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将弹性件和球形卡持部20预先装配在转接件15的第二安装孔154中,然后再将转接件15套设在套筒杆11远离套筒112的一端,旋转转接件15使得套筒杆11上的第一对位孔114和转接件15上的第二对位孔152同心或重合,通过一铆接件17穿过第一对位孔114和第二对位孔152并铆接,实现转接件15与套筒杆111的相互固定。再将施力杆16通过第一安装孔153穿入转接件15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力杆16上设有多个第二限位槽161,操作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球形卡持部20与哪个第二限位槽161配合,已达到使用时省力的效果,最后,再在施力杆16的两端的凹槽162中套入橡胶O型圈163即完成装配。

当使用T型扳手装卸工件时,将套筒112套在工件(图未示)上,由于套筒112上的第一盲孔1123的内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多边形,其与工件的外形适配,即套筒112与工件相互固定,在旋转套筒件11的过程中套筒112与工件之间不产生滑动。操作者用一只手握住防护件13,防护件13受到该外力作用使得套筒112的轴线与工件的轴线重合,即保证套筒112始终对准工件,操作者的另一只手对施力杆16施加足够的力,使得除防护件13以外的其余部件均沿轴向发生旋转,实现工件的装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