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装置和副仪表板装置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716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阻尼装置和副仪表板装置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副仪表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阻尼装置,一种副仪表板装置和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车辆的副仪表板结构中,副仪表板肘枕总成树脂铰链阻尼技术是将金属阻尼弹片、旋转轴销安装在副仪表板肘枕的树脂铰链上,使整体树脂铰链具备旋转开启阻尼功能。具体地,阻尼护罩和阻尼弹片组成一个阻尼模块,并整体安装到副仪表板肘枕铰链中,并通过旋转轴销将副仪表板肘枕铰链和副仪表板骨架组装到一起,左右两侧各用一个该阻尼模块,以实现副仪表板的旋转开启时的阻尼效果。

但是,该阻尼模块在实际运用中,均为左右侧成套使用,这就导致成本较高。另外,在实际安装中,旋转轴销安装困难,需要辅助工装进行装配,从而操作难度相对高,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阻尼装置,以在满足副仪表板装配的同时,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生产装配工装,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准配难度显著降低,通用性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阻尼装置,包括通过连接轴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在转动方向提供阻尼的阻尼体和第二连接件,其中,沿着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方向,所述阻尼体的两端的接触部间隔并且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阻尼装置中,由于第一连接件、阻尼体和第二连接件通过连接轴连接,则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中的任一者可以固定,而另一者则可以相对转动,同时,由于阻尼体的两端的接触部分别抵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这样,在转动过程中,阻尼体能够在转动方向上提供阻尼,从而,当该阻尼装置应用到车辆的副仪表板时,比如,第一连接件可以直接和副仪表板盖体连接,而第二连接件则可以直接和副仪表板座体固定连接,在副仪表板盖体开启和关闭过程中,阻尼体将提供相应的阻尼,以提升副仪表板的整体性能。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直接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与副仪表板盖体和副仪表板座体直接连接,比如通过卡装或螺钉连接,从而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生产装配工装,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准配难度显著降低,通用性高。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体为环形阻尼片,其中,沿着圆周方向,所述环形阻尼片波浪形延伸以在两侧形成波浪凸起,所述环形阻尼片两侧的所述波浪凸起分别抵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对接面。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对接面之间布置有套装定位在所述连接轴上的第一摩擦片。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背向所述阻尼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套装定位在所述连接轴上的第二摩擦片和定位挡片。

另外,所述第二连接件为L形板,其中,所述L形板的第一侧板部上形成有连接孔,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连接孔,所述L形板的第二侧板部上形成有定位孔。

另外,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圆柱部和分别位于所述圆柱部两侧的第一扁平柱与第二扁平柱,其中,所述第二扁平柱和所述圆柱部之间具有直径小于所述圆柱部的圆形台,其中,所述圆形台和所述第二扁平柱一起形成所述连接轴。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仪表板装置,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支撑壁与第二支撑壁的副仪表板座体和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壁与第二连接壁的副仪表板盖体,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壁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壁上,所述第一连接壁通过上述任一所述的阻尼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壁,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一者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另一者固定连接于所述副仪表板座体。

这样,如上所述的,比如第一连接件可以直接和副仪表板盖体连接,而第二连接件则可以直接和副仪表板座体固定连接,在副仪表板盖体开启和关闭过程中,阻尼体将提供相应的阻尼,以提升副仪表板的整体性能。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直接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与副仪表板盖体和副仪表板座体直接连接,比如通过卡装或螺钉连接,从而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生产装配工装,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准配难度显著降低,通用性高。另外,由于该副仪表板装置仅在一处使用该阻尼装置,从而也相应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壁通过销轴和锁止圈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壁上。

另外,所述第一支撑壁上形成有圆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圆柱部配合在所述圆孔内,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扁平柱和所述第一连接壁上的扁平孔固定配合,以在所述副仪表板盖体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同步转动;

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副仪表板座体上。

最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所述的副仪表板装置。如上所述的,该车辆的生产成本有效降低,装配效率显著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阻尼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沿着C-C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阻尼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着B-B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第二连接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阻尼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第一连接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仪表板装置的分解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第二连接壁通过销轴和锁止圈安装在第二支撑壁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阻尼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连接轴,4-环形阻尼片,5-波浪凸起,6-第一摩擦片,7-第二摩擦片,8-定位挡片,9-L形板,10-连接孔,11-第一侧板部,12-第二侧板部,13-定位孔,14-圆柱部,15-第一扁平柱,16-第二扁平柱,17-圆形台,18-第一支撑壁,19-第二支撑壁,20-副仪表板座体,21-第一连接壁,22-第二连接壁,23-副仪表板盖体,24-销轴,25-锁止圈,26-圆孔,27-扁平孔,28-螺钉,29-铆接销。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7所示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阻尼装置包括通过连接轴3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在转动方向提供阻尼的阻尼体和第二连接件2,其中,沿着连接轴3的轴向方向,阻尼体的两端的接触部间隔并且分别抵接于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连接件1、阻尼体和第二连接件2通过连接轴3连接,则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中的任一者可以固定,而另一者则可以相对转动,同时,由于阻尼体的两端的接触部分别抵接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这样,在转动过程中,阻尼体能够在转动方向上提供阻尼,从而,当该阻尼装置应用到车辆的副仪表板时,比如,第一连接件1可以直接和副仪表板盖体23连接,而第二连接件2则可以直接和副仪表板座体20固定连接,在副仪表板盖体23开启和关闭过程中,阻尼体将提供相应的阻尼,以提升副仪表板的整体性能。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直接将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分别与副仪表板盖体23和副仪表板座体20直接连接,比如通过卡装或螺钉连接,从而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生产装配工装,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准配难度显著降低,通用性高。

应当理解,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阻尼装置可以应用到车辆的副仪表板上,因此,在副仪表板盖体23的转动范围内,阻尼体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比如,阻尼体可以为螺旋形的压片,这样,副仪表板盖体23开启过程中,螺旋形的压片被轴向压缩来提供相应的阻尼。

或者,为了便于稳定可靠地开启和闭合,提供更舒适的操作感,优选地,如图1、图3和图6所示的,阻尼体为环形阻尼片4,其中,沿着圆周方向,环形阻尼片4波浪形延伸以在两侧形成波浪凸起5,环形阻尼片4两侧的波浪凸起5分别抵接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对接面。这样,环形阻尼片4两侧的波浪凸起5将接触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对接面,从而,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中的一者固定,另一者转动时,将相应地轴向挤压波浪凸起5,从而在开启和闭合过程中都提供舒适的阻尼效果。

另外,在波浪凸起5的作用下,还可以实现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中转动者的悬停,也就是,可以悬停到任何所需的开启位置。

当然,环形阻尼片4可以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塑料或橡胶材质。

另外,为了提升性能,优选地,如图1-4所示的,阻尼体比如环形阻尼片4和第二连接件2的对接面之间布置有套装定位在连接轴3上的第一摩擦片6。这样,通过第一摩擦片6,可以避免环形阻尼片4对第二连接件2的直接磨损,显著地提升第二连接件2和的使用寿命,特别是第二连接件2为以下所述的板状结构时,可以保证板状结构的厚度,避免由于磨损而变薄,以影响转配强度。

相应地,第二连接件2背向阻尼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套装定位在连接轴3上的第二摩擦片7和定位挡片8,这样,通过第二摩擦片7,可以防止挡位挡片8在铆接销29的轴向作用下直接磨损第二连接件2,特别是第二连接件2为以下所述的板状结构时,可以保证板状结构的厚度,避免由于磨损而变薄,以影响转配强度。

当然,连接轴3也是可以实现对环形阻尼片4、第一摩擦片6、第二连接件2以及第二摩擦片7和定位挡片8的轴向定位的。

或者,为了便于装置,连接轴3的端部为光滑段,因此,环形阻尼片4、第一摩擦片6、第二连接件2以及第二摩擦片7和定位挡片8可以直接套装在连接轴3上,然后通过铆接销29铆接定位,这样铆接销29就对定位挡片8施加轴向的限位作用力,而第二摩擦片7则可以防止挡位挡片8在铆接销29的轴向作用下直接磨损第二连接件2。

另外,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阻尼装置中,第二连接件2可以具有多种形式。优选地,如图5所示的,第二连接件2为L形板9,其中,L形板9的第一侧板部11上形成有连接孔10,连接轴3穿过连接孔10,而L形板9的第二侧板部12上形成有定位孔13,这样,L形板9则可以充分利用副仪表板座体20自身的结构并通过穿过定位孔13的螺钉28固定在副仪表板座体20上,如图8所示的,副仪表板座体20上形成有供螺钉28连接的螺钉孔。

相应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阻尼装置中,第一连接件1也可以具有多种形式。比如,图7所示,并结合图2和图4所示的,第一连接件1包括圆柱部14和分别位于圆柱部14两侧的第一扁平柱15与第二扁平柱16,其中,第二扁平柱16和圆柱部14之间具有直径小于圆柱部14的圆形台17,其中,圆形台17和第二扁平柱16一起形成连接轴3。这样,环形阻尼片4可以安装在圆形台17上,而第一摩擦片6、第二连接件2以及第二摩擦片7和定位挡片8都可以设置在第二扁平柱16上,同时,连接孔10为圆孔,这样,第二连接件2固定时,第二扁平柱16就可以在连接孔10内转动。

如图8和10所示的,这样的阻尼装置应用到副仪表板装置时,圆柱部14将配合在第一支撑壁18的圆孔26内,这样,圆孔26可以向圆柱部14提供一种支撑,而第一扁平柱15将和副仪表板盖体23的第一连接壁21上的扁平孔27固定配合,以在转动时带动第一连接件1同步转动,从而被环形阻尼片4上的波浪凸起5阻尼。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仪表板装置,如图8所示的,副仪表板装置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支撑壁18与第二支撑壁19的副仪表板座体20和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壁21与第二连接壁22的副仪表板盖体23,其中,第二连接壁22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支撑壁19上,而第一连接壁21则通过以上任一所述的阻尼装置连接于第一支撑壁18,其中,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中的一者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壁21,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中的另一者固定连接于副仪表板座体20。比如,如图8所示的,第一连接件1连接于第一连接壁21,第二连接件2固定连接于副仪表板座体20。

这样,通过一个这样的阻尼装置,由于第一连接件1可以直接和副仪表板盖体23连接,而第二连接件2则可以直接和副仪表板座体20固定连接,在副仪表板盖体23开启和关闭过程中,阻尼体比如环形阻尼片4上的波浪凸起5将向第一连接件1的比如圆柱部14的端面提供相应的阻尼(在具有第一摩擦片6的情形下,第一摩擦片6可以保持不动,比如,第一摩擦片6和第二连接件2由于轴向压力而保持在一起),以提升副仪表板的整体性能。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直接将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分别与副仪表板盖体23和副仪表板座体20直接连接,比如通过卡装或螺钉连接,从而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生产装配工装,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准配难度显著降低,通用性高。

进一步地,如图8和9所示的,第二连接壁22通过销轴24和锁止圈25安装在第二支撑壁19上。这样,便于装配。当然,第二连接壁22上也可以一体形成有连接柱,连接柱可以卡入到第二支撑壁19上的孔内。

可选择地,或者进一步地,如图8和10所示的,第一支撑壁18上形成有圆孔26,第一连接件1的圆柱部14配合在圆孔26内,使得圆孔26提供支撑作用,并且第一连接件1的第一扁平柱15和第一连接壁21上的扁平孔27固定配合,以在副仪表板盖体23转动时带动第一连接件1同步转动;第二连接件2通过螺钉28固定在副仪表板座体20上。

这样,在一种优选结构中,圆柱部14配合在圆孔26内,第一扁平柱15伸出并与副仪表板盖体23的第一连接壁21上的扁平孔27固定配合,而环形阻尼片4安装在圆形台17上,第一摩擦片6、L形板9的第一侧板部11通过连接孔10以及第二摩擦片7和定位挡片8都可以设置在第二扁平柱16上,然后被铆接销29保持轴向定位,同时,L形板9的第二侧板部12则通过穿过定位孔13的螺钉28固定连接在副仪表板座体20上,这样,副仪表板盖体23开启或关闭转动时,将带动圆柱部14在圆孔26内转动,从而,圆柱部14的对接面将挤压环形阻尼片4上的波浪凸起5,使得波浪凸起5提供阻尼效果,通过多个波浪凸起5,副仪表板盖体23可以悬停在任何所需的开启位置。

在此过程中,环形阻尼片4保持不动,或者能够稍微转动。而第一摩擦片6和第二摩擦片7则可以不转动,而定位挡片8可以随第二扁平柱16转动或者不转动。

相反地,L形板9可以连接于副仪表板盖体23,而第一连接件1则可以固定连接于副仪表板座体20上,这样,副仪表板盖体23开启或闭合转动时,则将带动L形板9转动,此时,第一摩擦片6将轴向挤压环形阻尼片4上的波浪凸起5,使得波浪凸起5提供阻尼效果,通过多个波浪凸起5,副仪表板盖体23也可以悬停在任何所需的开启位置。

最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的副仪表板装置。如上的,该车辆的生产成本有效降低,装配效率显著提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