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开窗固定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4427阅读:7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开窗固定铰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体固定铰链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平开窗固定铰链。



背景技术:

平开窗具有开启面积大,通风好,密封性好,隔音、保温、抗渗性能优良等优点而深受大众的喜爱,且内开式的擦窗方便;外开式的开启时不占空间。平开窗的外开窗因为开启要占用墙外的一块空间,在遇到刮大风时,连接窗体的铰链会受到额外的大载荷,且随着窗幅开得越大,铰链受载也越大,然而现有的平开窗的铰链因为机械结构受载能力有限,而选择小窗幅从而导致视野不开阔,影响人们对窗户眺望的感受,且现有的平开窗固定铰链因为窗体实际载荷比额定受载能力大而导致平开窗固定铰链寿命极短,严重影响人们对平开窗的使用感受。

而且,平开窗的窗体为了达到安全、隔音好、坚固的效果,将窗体的玻璃采用三层甚至是更多层,这就会极大地加重了平开窗的窗体的自身重量,进而导致支撑平开窗的铰链需要更大的承载能力。

请参阅图1,常见的平开窗固定铰链包括固定在窗框上的滑轨、固定在窗扇上的固定条、固定在所述滑轨内并可滑动的滑动块、一端旋转固定在滑动块上,另一端旋转固定在固定板一端的第一连接板、一端旋转固定在滑轨内,另一端旋转固定在固定板中部的第二连接板、一端旋转固定在滑动块上,另一端旋转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中部的第三连接板,然而滑轨收容滑动块的装配方式、滑轨较为单薄导致平开窗铰链的承载能力较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三连接板既不能承受所述固定条的载荷,也不能有效传递所述固定条的载荷,因而现有的平开窗固定铰链不能承受较大载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受载能力大、寿命高、能使窗幅开大,并能按需求调节窗幅大小的平开窗固定铰链。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平开窗固定铰链,所述平开窗固定铰链包括固定在窗框上的滑轨、固定在窗扇上的固定条、固定在所述滑轨一端的铰链包角、安装在所述滑轨上并可滑动的滑动块;所述固定条在所述滑动块滑动时相对于所述滑轨做角运动,所述滑动块滑动时所述滑动块包裹收容所述滑轨,所述滑轨包括支撑部和滑动部,所述支撑部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滑动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滑动部通过倾斜面圆滑连接,从横截面看,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滑动部形成一个倒“几”形。

进一步的,所述平开窗固定铰链还包括:

固定块,包括凸块,所述凸块嵌入所述滑轨内并可相对于所述滑轨进行滑动,所述固定块用于调节所述滑动块的行程距离;

第一连接板,包括突起部和下凹部,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固定条旋转连接,所述下凹部与所述滑动块旋转连接;

第二连接板,一端与所述滑轨旋转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条旋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保持平行;

第三连接板,一端与所述滑动块旋转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旋转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条保存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块、所述固定块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收容所述滑轨,所述滑槽与所述滑轨之间具有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平开窗固定铰链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收容于所述滑动块内,所述支撑件夹设与所述滑动块与所述滑动部之间,当所述滑动块滑动时,所述支撑件同步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一面、第二面以及第三面,所述第一面高于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二面高于所述第三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和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三面之间均为斜曲面连接;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固定条旋转连接,所述第三面与所述滑轨旋转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面与所述滑轨之间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一端为平面,另一端为凸面,所述平面与所述第一面旋转固定,所述凸面收容于所述滑轨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高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所述滑轨旋转固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面旋转固定;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下凹部旋转固定,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固定条旋转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可以相对于所述滑轨在所述下凹部上方做角运动,所述突起部限制所述第一端在做角运动时的最大行程。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包括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固定块还包括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用于所述滑轨的对外安装,所述第二定位孔用于确定所述固定块在所述滑轨上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包角的夹角大于所述固定条的端面角度,当所述固定条与所述滑轨闭合时,所述铰链包角收容所述固定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平开窗固定铰链的滑动块在滑动时包裹收容所述滑轨,所述滑轨和所述滑动块的厚度可以做得很厚,这就极大了提升了滑动块及滑轨的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的平开窗固定铰链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及第四连接板也可以有效地传递载荷,从而提高了整个平开窗固定铰链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平开窗固定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开窗固定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开窗固定铰链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平开窗固定铰链的截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块与滑轨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块与滑轨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垫片与滑轨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条与滑轨闭合时,铰链包角与固定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平开窗固定铰链。

请参考图2,所述平开窗固定铰链包括滑轨1、固定条3、滑动块2、固定块9、铰链包角7、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三连接板6。

所述滑轨1固定在窗体的侧边窗框上,一般通过螺丝固定。该滑轨1具有沿着滑轨1伸展方向的滑动槽;其中,在该滑轨1的一端固定有铰链包角7;所述固定条3固定在窗体的窗扇的底部,一般也是通过螺丝固定。所述滑动块2 固定在所述滑轨1上,并能够在所述滑轨1上滑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轨1的横截面呈倒“几”型。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5,所述滑动块2滑动时所述滑动块2包裹收容所述滑轨1,所述滑轨1包括支撑部12和滑动部13,所述支撑部12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滑动部13,所述支撑部12与所述滑动部13通过倾斜面圆滑连接,从横截面看,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滑动部形成一个倒“几”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块2滑动时所述滑动块2包裹收容所述滑轨1打破了传统的滑轨1收容滑动块2的模式,传统的滑轨1是标准件,大小尺寸难以改变,内部中空,浪费很多空间,因此与其配合的滑动块2的尺寸也是固定的,承载能力较低;而本实用新型在相同的空间内,所述支撑部12和所述滑动部13的厚度可以制成很厚,提高了滑轨1的承载能力,所述滑动块2收容所述滑轨1的方式也极大提升整个平开窗固定铰链的承载能力。

所述固定条3通过第一连接板4固定在所述滑动块2上,所述固定条3在所述滑动块2滑动时,相对于所述滑轨1滑动的同时做角运动。所述第一连接板4 与所述滑动块2及所述固定条3的固定点均采用可旋转的固定方式,例如通过较松弛的铆钉铆合。

请参考图5,所述滑动块2设有滑槽20,所述滑槽20收容所述滑轨1,两侧的滑槽20分别分别抵紧接触所述滑轨1的两侧边缘即滑动部13,所述滑轨1 给所述滑动块2提供横向支撑,从而提高了所述滑动块2的横向受载荷能力;所述滑槽20与所述滑轨1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空隙用于收容支撑件22,所述支撑件22夹设与所述滑动块2与所述滑动部13之间,当所述滑动块2滑动时,所述支撑件22同步滑动;通过所述所述滑槽20与所述滑轨1之间的支撑件22,减少所述滑动块2与所述滑轨1的摩擦力,使得所述滑动块2可以在所述滑轨1 上平滑地滑动,用时减少因为摩擦造成所述滑动块2和所述滑轨1的结构磨损,从而提高了元件的寿命。

请参考图6所述固定块9包括凸块90,所述凸块90嵌入所述滑轨1内并可相对于所述滑轨1进行滑动,所述固定块9固定在所述滑轨1上,所述固定块9 也设有滑槽20,所述固定块9用于调节所述滑动块2的行程距离。

具体的是,所述凸块90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凸块90位于所述固定块9 的中间位置,所述凸块90跟随着所述固定块9的滑动而滑动,当所述固定块9 固定在所述滑轨1上,一般地,当所述滑动块2在所述滑轨1上到达最大行程距离时,所述固定块9顶住所述滑动块2使其不能再往下运动,调整所述固定块9在所述滑轨1上的位置,,可改变所述滑动块2在所述滑轨1上的行程距离,一般地,所述滑动块2的行程距离越大,窗幅也越大,视野也越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开窗的打开角度为0°到90°,平开窗固定铰链通过调节固定块9的位置调整窗幅大小,调节视野范围,提升人们对平开窗的视觉感受,且使得平开窗的使用的范围更大,适应市场的需求。

如所述滑动块2一样,所述固定块9的滑槽20也是两侧对称,所述固定块 9部分收容所述滑轨1,设置滑槽20,一方面是为了更方便地移动固定块9的位置从而调节所述滑动块2的行程距离,另一方面提高所述固定块9的横向受载能力;所述凸块90嵌入所述滑轨1内并于所述滑轨1的滑动槽紧密配合,极大地增加了所述滑轨1与所述固定块9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所述固定块9的横向受载荷能力;固定在所述滑轨1上的所述固定块9具备承受径向载荷的能力,当所述滑动块2运动到最大行程时,所述固定块9顶住所述滑动块2,从而给所述滑动块2提供受径向载荷的能力。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2所述滑轨1包括多个第一定位孔10,所述固定块9 还包括第二定位孔91,所述第一定位孔10用于所述滑轨1的对外安装,所述第二定位孔91用于确定所述固定块9在所述滑轨1上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孔10具有多个,其中有一个第一定位孔10 与第二定位孔91配合,其余的第一定位孔10用于滑轨1的对外的固定安装,因为本实用新型的平开窗固定铰链承载较大,因此为了保证平开窗固定铰链不脱落,在滑轨1上设第一定位孔10进行加固。

所述第一定位孔10和所述第二定位孔91为同轴孔,且孔径大小一致,所述固定块9固定在所述滑轨1上的方式为铆钉铆合,当确定好所述滑动块2的行程距离之后,滑动所述固定块9以选择所述第一定位孔10,将所述第二定位孔91与所述第一定位孔10上下对齐,使它们重合叠在一起,然后选择与孔径一致的铆钉大小进行配合固定,并且是无缝配合。由于平开窗在使用的过程中,所述固定块9会收到横向载荷和径向载荷,若用于的固定的铆钉不能与第一定位孔10、第二定位孔91紧密配合,存在缝隙的话,会使得因为铆钉松动而不能很好的传递力矩导致铆钉寿命极短,进一步地缩短平开窗铰链的使用寿命,影响平开窗的使用。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3-图4,所述第一连接板4包括突起部40和下凹部41,所述突起部40与所述固定条3旋转固定,所述下凹部41与所述滑动块2旋转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板5一端与所述滑轨1旋转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条3 旋转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板5与所述第一连接板4保持平行;所述第三连接板6 一端与所述滑动块旋转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5旋转固定,所述第三连接板6与所述固定条3保存平行。

在所述固定条3在所述滑动块2滑动时相对于所述滑轨1做角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4、所述第二连接板5和所述第三连接板6也依次跟随着所述固定条3的角运动而做出相应的运动,其中,所述第三连接板6与所述固定条3保持平行关系,所述第一连接板4与所述第二连接板5保持平行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平开窗的窗幅开到最大时,即90°,所述固定条3与所述滑轨1垂直,所述第三连接板6也与所述滑轨1垂直,所述第一连接板4、所述第二连接板5摆动相应的角度,此时,平开窗铰链所承受的载荷达到最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板6与所述固定条3保持平行关系,所述第一连接板4与所述第二连接板5保持平行关系,使得所述固定条3所连接的窗体的自重和额外载荷能传递给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以及第三连接板6,进一步又可以传递给所述滑动块2、所述固定块9以及所述滑轨1。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图4,所述第二连接板5包括第一面50、第二面51 以及第三面52,所述第一面50高于所述第二面51,所述第二面51高于所述第三面52,所述第一面50与所述第二面51之间和所述第二面51与所述第三面 52之间均为斜曲面连接;所述第一面50与所述固定条3旋转固定,所述第三面 52与所述滑轨1旋转固定;所述第三连接板6包括第一端60和第二端61,所述第一端60高于所述第二端61,所述第一端60所述滑轨1旋转固定,所述第二端61与所述第一面50旋转固定;所述第一端60与与所述下凹部41旋转固定,所述突起部40与所述固定条3旋转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旋转固定均为可旋转的固定方式,例如通过铆钉铆合,旋转固定的两个元件均可以相对于所述滑轨1做角运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面50与所述固定条3旋转固定,所述第三面52 与所述滑轨1旋转固定;所述第一端60所述滑轨1旋转固定,所述第二端61 与所述第一面50旋转固定;所述第一端60与与所述下凹部41旋转固定,所述突起部40与所述固定条3旋转固定;其中所述第一端60与与所述下凹部41为同孔旋转固定,通过上述的旋转固定,实现了所述固定条3、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以及第三连接板6之间的联动,且传递、分担所述固定条3的载荷。

所述第一面50高于所述第二面51,所述第二面51高于所述第三面52,所述第二连接板5成阶梯状,所述第一面50与所述第二面51之间和所述第二面 51与所述第三面52之间均为斜曲面连接,在面与面之间设置斜曲面,阶梯状的第二连接板5具有3个高度不一致的面,且斜曲面连接比单一面的连接板机械强度高,承载能力更强,满足承受来自固定条3的较大载荷,在承受较大载荷的情况下,能够正常工作,且使得承受的实际载荷都小于额定载荷,从而不造成机械强度的破坏与受损,提高所述第二连接板5的寿命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板4、第三连接板6均不是单一面,也是出于提升承载能力而考虑。

所述第一端60高于所述第二端61,所述第一端60与所述第二端61之间也为斜曲面连接,在进行角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60经过所述下凹部41上方,当平开窗开到90°时,所述突起部40顶住所述第一端60使其不能通过所述突起部40,此时,所述突起部40与所述第一端60接触能为所述固定条3将载荷传递到所述滑动块2提供一个着力点,进一步提升了平开窗固定铰链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50、第二面51以及第三面52具有高度差,所述第一端60高于所述第二端61,所述突起部40高于所述下凹部41,各面的高度差保证了在所述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三连接板6以及固定条3更好地装配在一起,且使得装配完成后的所述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三连接板6以及固定条3之间没有内应力,减少不必要外界载荷的产生,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三连接板6以及固定条3的寿命更长。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3、图7所述第三面52与所述滑轨1之间还包括垫片 8,所述垫片8一端为平面80,另一端为凸面81,所述平面80与所述第一面50 旋转固定,所述凸面81收容于所述滑轨1内。

具体的是,所述垫片8的凸面81与所述滑轨1中的滑动槽接触配合,所述垫片8的平面80与所述第二连接板5接触,在所述第二连接板5与所述滑轨1 之间设置垫片8,一方面使得所述第二连接板5与所述滑轨1之间的旋转固定连接点具有承受径向和横向载荷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整个平开窗铰链的受载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因为所述第二连接板5与所述滑轨1之间的转动造成所述滑轨1的磨损,提高所述滑轨1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板6 会将所述固定条3的载荷传递给所述固定块9、所述滑动块2以及所述垫片8,而所述固定块9、所述滑动块2以及所述垫片8均具备承受径向和横向载荷的能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平开窗铰链具备的承载能力相比于现有的平开窗铰链大幅度的提高了。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8,所述铰链包角7的夹角大于所述固定条3的端面角度,当所述固定条3与所述滑轨1闭合时,所述铰链包角7收容所述固定条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铰链包角7的夹角大于所述固定条3的端面角度,使得当所述固定条3与所述滑轨1闭合时能轻松顺滑地归位,而不产生不必要的磨损导致阻力增加。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