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1244阅读:963来源:国知局
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已知棘轮扳手的拨钮,通常是由扳手本体的一侧置入扳手本体后,以一定位元件自扳手本体的另一侧定位,使拨钮不会脱离扳手本体,安装较为不便,且需制造多种元件;另外,拨钮前端供拨动齿块的拨动件,在左右拨动时会直接撞击扳手本体内壁,长久下来易产生磨损,且由于拨动件的长度受限于齿块而无法太长,使拨动件更容易卡入拨钮所在的容室中,产生故障。

中国台湾专利号专利TW587509则干脆将拨钮所在的容室底面设计为封闭状,另使用挡片来防止拨钮脱出,然而,其拨动件仍会直接敲击扳手本体的内壁,磨损问题无法获得解决。

中国台湾专利号专利TWM282787则将拨动件与挡片结合,直接利用拨动件达到挡片的效果,然而,其拨动件一样直接敲击扳手本体的内壁,磨损问题一样无法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棘轮扳手,易于组装、制造,且可避免拨动件长久使用而磨损。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棘轮扳手,包含:

一本体,包含一工作头与一握柄,该工作头具有依序排列并相通的一第一容槽、一第二容槽与一第三容槽;

一棘轮头,可转动地容置于该第一容槽,该棘轮头包含一环齿面与一工作部;

一齿块,容置于该第二容槽中且能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齿块靠近该第一容槽的一端具有一齿排,该齿块靠近该第三容槽的一端具有一拨动槽,该齿排与该棘轮头的环齿面啮合;

一拨钮,该拨钮包含一拨动部与一控制部,该拨钮以该控制部可转动地插设于该第三容槽中,该拨动部位于该本体之外,该拨动部以使得该控制部转动,该控制部远离该齿块的一端形成有二定位凹槽,该控制部靠近该齿块的一端更具有一插槽;

一拨动件与一第一弹性件,该拨动件通过该第一弹性件连接至该拨钮的控制部,该拨动件相对该拨钮的一端延伸至该齿块的拨动槽内;

一定位件与一第二弹性件,该定位件设于该第三容槽远离该第二容槽的一端,该第二弹性件使该定位件有朝该拨钮移动的趋势,该定位件选择性地抵顶于该二定位凹槽中其中一者;

一限位件,该限位件概为T形而具有一较宽的限位部与一较窄的插设部,该插设部插设于该拨钮的插槽,当该拨钮转动时,该限位部的两侧选择性地抵顶至该第二容槽与该第三容槽交界处的内壁,以限制该拨钮的转动范围;

其中,该拨钮转动以使得该拨动件将该齿块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所述拨钮的控制部面向该齿块的一端具有一顶面,该顶面两侧分别具有一斜面,该二斜面分别往该顶面的相反侧倾斜。

各所述斜面与所述顶面于所述控制部内的夹角为介于140至145度。

所述拨钮面向该齿块的一端凹设有一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拨动件容设于该第一容置孔。

所述插槽位于所述拨动部与所述第一容置孔之间。

所述限位件的插设部的宽度自较靠近该限位部的一端往较远离该限位部的一端渐缩,该插设部是以紧配合的方式定位于该插槽中。

所述第三容槽远离所述第二容槽的一端的侧壁凹设一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定位件容设于该第二容置孔。

所述第一容槽与所述第二容槽具有封闭的底面,所述棘轮头与所述齿块是自该第一容槽与该第二容槽的顶面开口置入该第一容槽与该第二容槽中,所述第三容槽为开放式,所述拨钮的控制部是自该第三容槽的底部开口穿入该第三容槽后,所述限位件再插置于所述插槽以防止该拨钮自该第三容槽掉出,一盖板盖设于该第一容槽、该第二容槽、该第三容槽的顶面以封闭。

定义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棘轮头的工作部连线为一第一轴线,所述拨动件的中轴定义一第二轴线,当该限位件的限位部抵顶至所述第二容槽与所述第三容槽交界处的内壁时,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的夹角介于25度至30度之间。

所述齿块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其提供的棘轮扳手极易组装,且能避免拨动件在左右摆动时敲击容槽边缘,可限制拨动件的移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件的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面图。

10:本体 41:拨动部

11:工作头 42:控制部

111:第一容槽 421:第一容置孔

112:第二容槽 422:定位凹槽

113:第三容槽 423:插槽

114:第二容置孔 424:斜面

12:握柄 50:拨动件

20:棘轮头 60:第一弹性件

21:环齿面 70:定位件

22:工作部 80:第二弹性件

30:齿块 90:限位件

31:齿排 91:限位部

32:拨动槽 92:插设部

40:拨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

请参考图1至图4与图2A,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棘轮扳手,包含一本体10、一棘轮头20、一齿块30、一拨钮40、一拨动件50、一第一弹性件60、一定位件70、一第二弹性件80、一限位件90。

该本体10包含一工作头11与一握柄12,该工作头11具有依序排列并相通的一第一容槽111、一第二容槽112与一第三容槽113;较明确来说,该工作头11与该握柄12一体成型,该第一容槽111、该第二容槽112与该第三容槽113是朝该握柄12方向依序排列,该第一容槽111为圆形,该第二容槽112为半月形,该第三容槽113概为圆形而与该第二容槽112部分重迭,且该第一容槽111与该第二容槽112具有封闭的底面与开放的顶部,该第三容槽113的底部与顶部皆为开放式,此外,该第三容槽113较远离该第二容槽112(或是该齿块30)的一端侧壁更凹设有一第二容置孔114。

该棘轮头20是可转动地容置于该第一容槽111,该棘轮头20包含一环齿面21与一工作部22;较明确来说,该棘轮头20是由该第一容槽111的顶部置入该第一容槽111,该工作部22可为多角柱或多角孔等可供连接其他工具。

该齿块30容置于该第二容槽112中且能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齿块30靠近该第一容槽111的一端具有一齿排31,该齿块30靠近该第三容槽113的一端具有一拨动槽32,该齿排31与该棘轮头20的环齿面21啮合;较明确来说,该齿块30是由该第二容槽112的顶部置入该第二容槽112,且该齿块30呈弧状而能在该第二容槽112的相对两端之间移动。

该拨钮40包含一拨动部41与一控制部42,该拨钮40以该控制部42可转动地插设于该第三容槽113中,该拨动部41位于该本体10之外,该拨动部41供拨动以使该控制部42转动,该控制部42远离该齿块30的一端形成有二定位凹槽422,该控制部42靠近该齿块30的一端更具有一插槽423,该限位件90概为T形而具有一较宽的限位部91与一较窄的插设部92,该插设部92插设于该拨钮40的插槽423,当该拨钮40转动时,该限位部91的两侧选择性地抵顶至该第二容槽112与该第三容槽113交界处的内壁,以限制该拨钮40的转动范围;较明确来说,该限位件90的插设部92的宽度自其较靠近该限位部91的一端往较远离该限位部91的一端渐缩,该拨钮40以该控制部42自该第三容槽113的底部开口置入该第三容槽113中,再将该限位件90以紧配合的方式插设于该插槽423,以防止该拨钮40自该第三容槽113底部掉出,一盖板再盖设于该第一容槽111、该第二容槽112、该第三容槽113的顶面以封闭之;此外,于本实施例中,该拨钮40的控制部42面向该齿块30的一端具有一顶面,该顶面两侧分别具有一斜面424,该二斜面424分别往该顶面的相反侧倾斜,较佳地,各该斜面424与该顶面于该控制部42内的夹角为介于140至145度,另外,该拨钮40面向该齿块30的一端凹设有一第一容置孔421,该插槽423位于该拨动部41与该第一容置孔421之间。

该拨动件50通过该第一弹性件60连接至该拨钮40的控制部42,该拨动件50相对该拨钮40的一端延伸至该齿块30的拨动槽32内;较明确来说,该第一弹性件60与该拨动件50是容设于该第一容置孔421中,使该拨动件50有往该拨动槽32移动的趋势,且该拨动件50较佳地为一圆柱体,且该拨动件50的自由端外径渐缩而形成一倒角。

该定位件70设于该第三容槽113远离该第二容槽112的一端,该第二弹性件80使该定位件70有朝该拨钮40移动的趋势,该定位件70选择性地抵顶于该二定位凹槽422中其中一者;较明确来说,该第二弹性件80与该定位件70容设于该第二容置孔114中,该定位件70较佳为一圆珠。

于本实施例中,定义该限位件90与该棘轮头20的工作部22连线为一第一轴线,该拨动件50的中轴定义一第二轴线,当该限位件90的限位部91抵顶至该第二容槽112与该第三容槽113交界处的内壁时,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的夹角介于25度至30度之间。

藉此,该拨钮40转动以藉由该拨动件50将该齿块30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左右切换,藉以切换该棘轮头20的可旋转方向。

实际使用时,使用者能由该拨动部左右切换来更改棘轮头的可转动方向,而由于该限位件是与该拨钮同动,而不会妨碍拨钮的左右移动,且限位件除了可防止拨钮掉出以外,更可代替拨动件撞击左右两侧侧壁,避免拨动件磨损或卡住,又极便于组装,另外,能藉由改变限位件的尺寸与形状来控制拨钮的转动范围,而不须更改拨钮整体的设计,极具进步之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