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换刀机构组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4981发布日期:2019-01-16 00:2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换刀机构组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装工装,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换刀机构组装工装。



背景技术:

刀库换刀系统中的凸轮箱分割器其结构复杂,零部件杂多,现有的组装绝大多数都是采用人工组装方式完成。关于中心加工机的刀库换刀系统凸轮箱的组装,现行的方式为置于钳工工作台上,进行一系列组装工序。期间因组装的需要,必须将组装件做旋转及翻转动作,因各工件自身的重量不轻,随组装工序的逐项完成,其重量也越来越重,组装人员的体力负荷也与之俱增,增加组装时的难度及时间的消耗,且于做最后调适时因需将主体竖立,需两人合作方能完成,因此需要另一人协助扶持而增加了人工成本。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自动换刀机构组装工装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换刀机构组装工装,大大提高了凸轮分割器的组装效率,且降低了劳动强度,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自动换刀机构组装工装,其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表面一端的转轴、固定在所述转轴上随所述转轴进行水平与垂直状态切换的水平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水平支撑板上且靠近所述转轴的垂直支撑底座,所述垂直支撑底座包括一垂直于所述水平支撑板上表面的垂直支撑面,所述水平支撑板上设置有一与凸轮分割器入力轴位置对应的通孔、以及与凸轮箱体四个螺孔位置对应的固定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水平状态下所述水平支撑板底部的水平缓冲角钢。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侧表面设置有支撑垂直状态下所述水平支撑板底部且使得所述水平支撑板保持垂直状态的垂直缓冲角钢。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零件收纳槽和第二零件收纳槽。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一侧表面还设置有轴类件承载板。

进一步的,所述轴类件承载板中设置有贯通的第二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自动换刀机构组装工装的有益效果在于:大大提高了组装效率,且减小了组装人员劳动强度,节省了时间和力气。具体的,通过设置一可翻转的支撑板,并设置保证支撑板能够处于水平状态和垂直状态的缓冲角钢,使得凸轮分割器在组装过程中的翻转更加方便省力;且省去了凸轮箱体翻转后进行定位稳固的操作和时间,提高了组装效率;在承载支撑板的周边设置有若干零件收纳槽和轴类件承载板,方便组装人员将需要组装的零部件先摆放在组装工位周围,便于组装时进行拿去,无需过多的人员移动,节省了组装时间;仅需一个人即可完成所有组装工序,节省了人工成本;整个组装过程中,各个零部件摆放整洁,间接的优化了车间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0自动换刀机构组装工装;1支架;2转轴;3水平支撑板;4垂直支撑底座;5垂直支撑面;6水平缓冲角钢;7垂直缓冲角钢;8第一通孔;9固定安装孔;10第一零件收纳槽;11第二零件收纳槽;12轴类件承载板;13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为自动换刀机构组装工装100,其包括支架1、设置在支架1上表面一端的转轴2、固定在转轴2上随转轴2进行水平与垂直状态切换的水平支撑板3、固定在水平支撑板3上且靠近转轴2的垂直支撑底座4,垂直支撑底座4包括一垂直于水平支撑板3上表面的垂直支撑面5,支架1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水平状态下水平支撑板3底部的水平缓冲角钢6,支架1的侧表面设置有支撑垂直状态下水平支撑板3底部且使得水平支撑板3保持垂直状态的垂直缓冲角钢7。

水平支撑板3上设置有一与凸轮分割器入力轴位置对应的第一通孔8,便于入力轴组件的安装。水平支撑板3上还设置有与凸轮箱体四个螺孔位置对应的固定安装孔9,通过螺钉穿过固定安装孔9与凸轮箱体四个螺钉进行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对凸轮箱体的固定,其固定方式简便高效。

支架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零件收纳槽10和第二零件收纳槽11,用于收纳需要装配的零部件。支架1的一侧表面还设置有轴类件承载板12,轴类件承载板12中设置有贯通的第二通孔13,方便放置轴类零件,也便于在轴上安装各种配件组装成部件。

本实施例自动换刀机构组装工装100大大提高了组装效率,且减小了组装人员劳动强度,节省了时间和力气。具体的,通过设置一可翻转的支撑板,并设置保证支撑板能够处于水平状态和垂直状态的缓冲角钢,使得凸轮分割器在组装过程中的翻转更加方便省力;且省去了凸轮箱体翻转后进行定位稳固的操作和时间,提高了组装效率;在承载支撑板的周边设置有若干零件收纳槽和轴类件承载板,方便组装人员将需要组装的零部件先摆放在组装工位周围,便于组装时进行拿去,无需过多的人员移动,节省了组装时间;仅需一个人即可完成所有组装工序,节省了人工成本;整个组装过程中,各个零部件摆放整洁,间接的优化了车间工作环境。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