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螺母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7418发布日期:2019-01-18 19:0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多孔螺母扳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五金工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孔螺母扳手。



背景技术:

螺母扳手是装配、修理工厂家庭等人们使用的五金工具,一把好的万能扳手省时省力,使用方便,现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扳手,品种齐全,但是现有的万能螺母扳手是由一个手柄和不同大小的套筒组成,导致出现使用时若要扳动不同大小的螺母就需要更换不同的套筒,费时费力,而且由于套筒数量多、工具重量增加,不方便携带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解决了在扳动不同大小的螺母时需要更换不同大小的套筒的问题的多孔螺母扳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多孔螺母扳手,包括手柄,其特征在于:手柄上的至少一端设有扳头,每扳头上的若干个面上各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供外部的形状、大小相适配的螺母套入的螺母扳孔。由于可在一个扳头上开设多个螺母扳孔,因此可以在扳动不同大小的螺母时,只需选择扳头中与其相匹配的螺母扳孔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完成先拆下型号不匹配的套筒、然后再找到型号匹配的套筒、最后再安装套筒的复杂过程,大大缩减了螺母的安装、拆卸效率。

优选地,扳头为柱体结构,包括分别位于柱体结构两端的柱体端面和由至少三个依次相连的包覆于柱体结构周侧的柱体包绕面,螺母扳孔开设于柱体包绕面上。结构简单,便于螺母扳孔的开设。

优选地,每柱体包绕面上只开设有一个螺母扳孔,开设于每扳头上的所有螺母扳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进一步方便了螺母扳孔的开设,同时也提高了扳头的工作强度。

优选地,扳头上的各柱体包绕面形状、大小相同,每螺母扳孔的中心线和与该螺母扳孔对应的柱体包绕面的中心线重合。便于螺母扳孔和要扳动的螺母快速定位,配合。

优选地,开设于所有扳头上的所有螺母扳孔的内径大小各不相同。使扳头能扳动更多不同大小的螺母,进一步增加了扳头的适用范围。

优选地,开设于每扳头上的所有螺母扳孔按内径大小顺序依次开设在该扳头上的依次相连的柱体包绕面上。便于快速找到与要扳动的螺母匹配的螺母扳孔。

优选地,手柄的两端各设有一扳头。便于在一个扳头扳动螺母时,另一个扳头可以用手握持,同时增加了扳动螺母时的转矩,另外进一步提高了本扳手的适用范围,可以扳动更多地不同型号的螺母,这样就无需携带大量的不同型号的套筒,携带重量大大减轻,而且也方便携带,只需手拿着就行,而不再需要放置不同型号的套筒的工具盒。

优选地,手柄纵向周侧由若干形状、大小相同的手柄包绕面围设而成,手柄包绕面的个数为3至12个;手柄和扳头为一体式设置;螺母扳孔内侧设有与要扳动方向相反的防滑纹;所述的螺母扳孔底部凸设有与螺母扳孔中心线重合的中心定位柱。手柄上多个手柄包绕面的设置起到了防滑作用,便于操作,手柄和扳头为一体式设置解决了现有万能螺母扳手内由于装有活动机构,使用时容易出现故障,产品易损坏,不耐用,生产工艺复杂,成本稿,使用时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反向防滑纹的设置提高了螺母扳孔周侧与要扳动的螺母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扭矩,便于螺母的扳动,中心定位柱的设置不仅便于螺母的快速定位、同时减小了螺母与螺母扳孔底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在扳动螺母时对螺母转动时的阻碍力。

优选地,自扳头上远离手柄一端的柱体端面的各边至与其一一对应的该扳头上的柱体包绕面之间设有呈倾斜向外设置的第一过渡面;自扳头上靠近手柄一端的柱体端面的各边至与其一一对应的该扳头上的柱体包绕面之间设有呈倾斜向外设置的第二过渡面;相邻的柱体包绕面之间设有第三过渡面;第三过渡面上靠近柱体端面一侧和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过渡面或第二过渡面之间设有第四过渡面。第一过渡面和第二过渡面的设置便于掌心和手指末端的握持,防止在握持扳头时被扳头上的棱线所划伤,而其握持时既可以掌心是向着手柄也可以是掌心背对着手柄,提高了握持的便利性,第三过渡面的设置在于防止手指中间部位在抵靠于扳头上时不会被扳头上的棱线所划伤,第四过渡面的设置在于防止手指靠近手掌一端在抵靠于扳头上时不会被扳头上的棱线所划伤,同时第一过渡面、第二过渡面、第三过渡面和第四过渡面的设置增大了手部与扳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摩擦力,扳动螺母时更省力。

优选地,螺母扳孔内侧周向设有若干径向向内凸起的花瓣型触头。进一步提高了对螺母的扳动力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多孔螺母扳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扳头上开设多个螺母扳孔,因此可以在扳动不同大小的螺母时,只需选择扳头中与其相匹配的螺母扳孔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完成先拆下型号不匹配的套筒、然后再找到型号匹配的套筒、最后再安装套筒的复杂过程,大大缩减了螺母的安装、拆卸效率;手柄和扳头为一体式设置解决了现有万能螺母扳手内由于装有活动机构,使用时容易出现故障,产品易损坏,不耐用,生产工艺复杂,成本稿,使用时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扳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手柄1、手柄包绕面11、扳头2、柱体端面21、柱体包绕面22、第一过渡面23、第二过渡面24、第三过渡面25、第四过渡面26、螺母扳孔3、花瓣型触头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至3所示,本多孔螺母扳手,包括手柄1,手柄1上的至少一端设有扳头2,每扳头2上的若干个面上各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供外部的形状、大小相适配的螺母套入的螺母扳孔3,由于可在一个扳头2上开设多个螺母扳孔3,因此可以在扳动不同大小的螺母时,只需选择扳头2中与其相匹配的螺母扳孔3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完成先拆下型号不匹配的套筒、然后再找到型号匹配的套筒、最后再安装套筒的复杂过程,大大缩减了螺母的安装、拆卸效率。

具体地,这里的扳头2为柱体结构,包括分别位于柱体结构两端的柱体端面21和由至少三个依次相连的包覆于柱体结构周侧的柱体包绕面22,螺母扳孔3开设于柱体包绕面22上,结构简单,便于螺母扳孔3的开设,优选的扳头2上的包绕面22的个数为偶数位,进一步地一个扳头2上的包绕面22的个数为6个且各个包绕面22为形状、大小相同的矩形平面,从而形成横截面为蜂窝状的正六边形结构;这里的每柱体包绕面22上只开设有一个螺母扳孔3,开设于每扳头2上的所有螺母扳孔3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进一步方便了螺母扳孔3的开设,同时也提高了扳头2的工作强度;这里的扳头2上的各柱体包绕面22形状、大小相同,每螺母扳孔3的中心线和与该螺母扳孔3对应的柱体包绕面22的中心线重合,便于螺母扳孔3和要扳动的螺母快速定位、配合;这里的开设于所有扳头2上的所有螺母扳孔3的内径大小各不相同,使扳头2能扳动更多不同大小的螺母,进一步增加了扳头的适用范围;这里的开设于每扳头2上的所有螺母扳孔3按内径大小顺序依次开设在该扳头2上的依次相连的柱体包绕面22上,便于快速找到与要扳动的螺母匹配的螺母扳孔3;这里的手柄1的两端各设有一扳头2,便于在一个扳头2扳动螺母时,另一个扳头2可以用手握持,同时增加了扳动螺母时的转矩,另外进一步提高了本扳手的适用范围,可以扳动更多地不同型号的螺母,这样就无需携带大量的不同型号的套筒,携带重量大大减轻,而且也方便携带,只需手拿着就行,而不再需要放置不同型号的套筒的工具盒。

进一步地,这里的手柄1纵向周侧由若干形状、大小相同的手柄包绕面11围设而成,手柄包绕面11的个数为3至12个,手柄1和扳头2为一体式设置,螺母扳孔3内侧设有与要扳动方向相反的防滑纹,螺母扳孔3底部凸设有与螺母扳孔3中心线重合的中心定位柱,手柄1上多个手柄包绕面11的设置起到了防滑作用,便于操作,手柄1和扳头2为一体式设置解决了现有万能螺母扳手内由于装有活动机构,使用时容易出现故障,产品易损坏,不耐用,生产工艺复杂,成本稿,使用时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反向防滑纹的设置提高了螺母扳孔3周侧与要扳动的螺母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扭矩,便于螺母的扳动,中心定位柱的设置不仅便于螺母的快速定位、同时减小了螺母与螺母扳孔3底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在扳动螺母时对螺母转动时的阻碍力;这里的自扳头2上远离手柄1一端的柱体端面21的各边至与其一一对应的该扳头2上的柱体包绕面22之间设有呈倾斜向外设置的第一过渡面23,自扳头2上靠近手柄1一端的柱体端面21的各边至与其一一对应的该扳头2上的柱体包绕面22之间设有呈倾斜向外设置的第二过渡面24,相邻的柱体包绕面22之间设有第三过渡面25第三过渡面25上靠近柱体端面21一侧和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过渡面23或第二过渡面24之间设有第四过渡面26。第一过渡面23和第二过渡面24的设置便于掌心和手指末端的握持,防止在握持扳头2时被扳头2上的棱线所划伤,而其握持时既可以掌心是向着手柄1也可以是掌心背对着手柄1,提高了握持的便利性,第三过渡面25的设置在于防止手指中间部位在抵靠于扳头2上时不会被扳头2上的棱线所划伤,第四过渡面26的设置在于防止手指靠近手掌一端在抵靠于扳头2上时不会被扳头2上的棱线所划伤,同时第一过渡面23、第二过渡面24、第三过渡面25和第四过渡面26的设置增大了手部与扳头2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摩擦力,扳动螺母时更省力;这里的螺母扳孔3内侧周向设有若干径向向内凸起的花瓣型触头31,进一步提高了对螺母的扳动力矩,优选地螺母扳孔3内周向且位于同一平面内设有由12个依次连接的花瓣型触头31组成梅花形状。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手柄1、手柄包绕面11、扳头2、柱体端面21、柱体包绕面22、第一过渡面23、第二过渡面24、第三过渡面25、第四过渡面26、螺母扳孔3、花瓣型触头3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