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胶辊的拔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1566发布日期:2019-06-11 22:5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胶辊的拔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耗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打印耗材处理盒的胶辊的拔头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打印耗材处理盒的胶辊通常包括弹性胶套以及穿设在弹性胶套内的铁轴构成。胶辊在加工完成后,需要将弹性胶套的轴向长度裁切至合适长度,目前实际生产中,通常通过手工裁切或者简单的切边机切去弹性胶套轴向的多余长度,并手工将余料拔除,生产效率低,且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不同规格胶辊、生产效率高且可靠性好的拔头机。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胶辊的拔头机,包括机架、第一拔头机构、支撑机构以及第二拔头机构,机架上设置有工作台,支撑机构位于第一拔头机构和第二拔头机构之间地设置在工作台上,支撑机构用于支撑胶辊,第一拔头机构和第二拔头机构分别设置在工作台上,第一拔头机构具有第一移动控制件、第二移动控制件、第一限位件、第一连接件、第一铰接件、第二铰接件、第一夹爪以及第二夹爪,第一移动控制件可控制第二移动控制件和第一限位件移动,第一限位件可抵压在胶辊的轴向一端,第二移动控制件可控制第一连接件移动,第一铰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爪的第一端和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铰接,第二铰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夹爪的第一端和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铰接,第一夹爪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拔头,第二夹爪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拔头,第一拔头和第二拔头可同步地朝向或远离胶辊的轴心移动,第二拔头机构具有第三移动控制件、第四移动控制件、第二限位件、第二连接件、第三铰接件、第四铰接件、第三夹爪以及第四夹爪,第三移动控制件可控制第四移动控制件和第二限位件移动,第二限位件可抵压在胶辊的轴向另一端,第四移动控制件可控制第二连接件移动,第三铰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夹爪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铰接,第四铰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四夹爪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铰接,第三夹爪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拔头,第四夹爪的第二端设置有第四拔头,第三拔头和第四拔头可同步地朝向或远离胶辊的轴心移动。

由此可见,胶辊放置在支撑机构上,启动第一拔头机构的第一移动控制件控制第二移动控制件和第一限位件朝向支撑机构移动,直至第一限位件可抵压在胶辊的轴向一端,第一移动控制件停止工作。同时,启动第二拔头机构的第三移动控制件控制第四移动控制件和第二限位件朝向支撑机构移动,直至第二限位件抵压在胶辊的轴向另一端,从而对胶辊的轴向进行定位。接着,启动第二移动控制件控制第一连接件朝向支撑机构移动,通过第一铰接件带动第一夹爪移动,第二铰接件带动第二夹爪移动,从而第一夹爪的第一拔头和第二夹爪的第二拔头同步地朝向胶辊的轴心移动,对胶辊的弹性胶套的轴向一端进行裁切。同时,启动第四移动控制件可控制第二连接件朝向支撑机构移动,通过第三铰接件带动第三夹爪移动,第四铰接件带动第四夹爪移动,从而第三夹爪的第三拔头和第四夹爪的第四拔头同步地朝向胶辊的轴心移动,对胶辊的弹性胶套的轴向另一端进行裁切。然后,各个控制机构进行复位动作。本实用新型拔头机的结构简单,适用于生产不同长度规格的胶辊,生产效率高且可靠性好。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拔头机构还包括第一移动座,第一移动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轨,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一滑轨可移动地与第一导轨配合,第一移动控制件控制第一移动座移动,第二移动控制件和第一限位件分别设置在第一移动座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移动座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相对于第二支撑板在胶辊的轴向上更靠近支撑机构,第二移动控制件安装在第二支撑板靠近第一支撑板的内侧,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分别可移动地贯穿第一支撑板设置,第一拔头和第二拔头均位于第一支撑板靠近支撑机构的侧面。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限位件位于第一支撑板靠近支撑机构的侧面,第一限位件在胶辊的轴向上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地与第一支撑板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移动控制件在胶辊的轴向上与支撑机构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地设置在工作台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拔头机构还包括第二移动座,第二移动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滑轨,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二导轨,第二滑轨可移动地与第二导轨配合,第三移动控制件控制第二移动座移动,第四移动控制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安装在第二移动座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移动座上设置有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相对于第四支撑板在胶辊的轴向上更靠近支撑机构,第四移动控制件安装在第四支撑板靠近第三支撑板的内侧,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分别可移动地贯穿第三支撑板设置,第三拔头和第四拔头均位于第三支撑板靠近支撑机构的侧面。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限位件位于第三支撑板靠近支撑机构的侧面,第二限位件在胶辊的轴向上与第三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地与第三支撑板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三移动控制件在胶辊的轴向上与支撑机构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地设置在工作台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支撑机构具有两个托架,两个托架并排地安装在工作台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打印耗材处理盒的胶辊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胶辊的拔头机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胶辊的拔头机实施例的第一局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胶辊的拔头机实施例的第二局部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主要针对本实用新型拔头机在打印耗材处理盒的胶辊上的应用,但不限于打印耗材处理盒的胶辊,需要将弹性胶套的轴向长度裁切至合适长度的胶辊均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拔头机。

参见图1,胶辊1具有铁轴11、以及套在铁轴11上的弹性胶套12。

参见图2至图4,一种用于胶辊1的拔头机2包括机架21、工作台22、第一拔头机构25、支撑机构24、第二拔头机构26以及电控装置23,工作台22设置在机架21上,支撑机构24位于第一拔头机构25和第二拔头机构26之间地设置在工作台22上,支撑机构24用于支撑胶辊1,第一拔头机构25和第二拔头机构26分别设置在工作台22上。

具体地,第一拔头机构25具有第一移动控制件252、第二移动控制件254、第一限位件255、第一连接件257、第一铰接件258、第二铰接件2511、第一夹爪259、第二夹爪2512以及第一移动座253,第一移动控制件252可控制第二移动控制件254和第一限位件255移动,第一限位件255可抵压在胶辊1的轴向一端。第二移动控制件254可控制第一连接件257移动,第一铰接件25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爪259的第一端和第一连接件257的第一端铰接,第二铰接件251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夹爪2512的第一端和第一连接件257的第二端铰接,第一夹爪259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拔头2510,第二夹爪2512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拔头2513,第一拔头2510和第二拔头2513可同步地朝向或远离胶辊1的轴心移动。

本实施例第一移动座25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轨(未标示),工作台22上设置有第一导轨222,第一滑轨可移动地与第一导轨222配合,第一移动控制件252控制第一移动座253移动,第二移动控制件254和第一限位件255分别设置在第一移动座253上。其中,第一移动座253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板2532和第二支撑板2531,第一支撑板2532相对于第二支撑板2531在胶辊1的轴向上更靠近支撑机构24,第一移动控制件252位于第二支撑板2531远离第一支撑板2532的外侧并与第二支撑板2531连接,第二移动控制件254安装在第二支撑板2531靠近第一支撑板2532的内侧,第一夹爪259和第二夹爪2512分别可移动地贯穿第一支撑板2532设置,第一拔头2510和第二拔头2513均位于第一支撑板2532靠近支撑机构24的侧面。

第一限位件255位于第一支撑板2532靠近支撑机构24的侧面,第一限位件255在胶辊1的轴向上与第一支撑板2532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地与第一支撑板2532连接。本实施例第一限位件255呈“L”型设置,其中第一限位件255的侧壁可抵压在胶辊1的轴向一端,第一限位件255的顶壁与第一支撑板2532连接,具体地,第一限位件255的顶壁上开设有条形槽,该条形槽沿胶辊1的轴向延伸,条形槽与第一支撑板2532上的固定孔配合地锁紧,从而可以调节第一限位件255在胶辊1的轴向上与第一支撑板2532之间的距离。第一支撑板2532设置有朝支撑机构24延伸的第一导向柱256,第一限位件255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导向柱256配合,从而提升了第一限位件255工作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第一移动控制件252在胶辊1的轴向上与支撑机构24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地设置在工作台22上,具体地,第一移动控制件252的底座开设有长条槽,该长条槽沿胶辊1的轴向延伸,长条槽与工作台22上的安装孔配合地锁紧,从而可以调节第一移动控制件252在胶辊1的轴向上与支撑机构24之间的距离。同时,第一移动控制件252上设置有沿胶辊1的轴向延伸的第一调节杆251,第一调节杆251的自由端具有外螺纹,第一调节杆251的自由端与工作台22上的第一限位环螺纹配合。本实施例第一移动控制件252和第二移动控制件254均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沿胶辊1的轴向伸缩。

具体地,第二拔头机构26具有第三移动控制件262、第四移动控制件264、第二限位件265、第二连接件2611、第三铰接件2612、第四铰接件2610、第三夹爪266、第四夹爪268以及第二移动座263,第三移动控制件262可控制第四移动控制件264和第二限位件265移动,第二限位件265可抵压在胶辊1的轴向另一端。第四移动控制件264可控制第二连接件2611移动,第三铰接件26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夹爪266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件2611的第一端铰接,第四铰接件2610的两端分别与第四夹爪268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件2611的第二端铰接,第三夹爪266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拔头267,第四夹爪268的第二端设置有第四拔头269,第三拔头267和第四拔头269可同步地朝向或远离胶辊1的轴心移动。

本实施例第二移动座26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滑轨(未标示),工作台22上设置有第二导轨223,第二滑轨可移动地与第二导轨223配合,第三移动控制件262控制第二移动座263移动,第四移动控制件264和第二限位件265分别设置在第二移动座263上。其中,第二移动座263上设置有第三支撑板2631和第四支撑板2632,第三支撑板2631相对于第四支撑板2632在胶辊1的轴向上更靠近支撑机构24,第三移动控制件262位于第四支撑板2632远离第三支撑板2631的外侧并与第四支撑板2632连接,第四移动控制件264安装在第四支撑板2632靠近第三支撑板2631的内侧,第三夹爪266和第四夹爪268分别可移动地贯穿第三支撑板2631设置,第三拔头267和第四拔头269均位于第三支撑板2631靠近支撑机构24的侧面。

第二限位件265位于第三支撑板2631靠近支撑机构24的侧面,第二限位件265在胶辊1的轴向上与第三支撑板2631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地与第三支撑板2631连接。本实施例第二限位件265呈“L”型设置,其中第二限位件265的侧壁可抵压在胶辊1的轴向另一端,第二限位件265的顶壁与第三支撑板2631连接,具体地,第二限位件265的顶壁上开设有条形槽,该条形槽沿胶辊1的轴向延伸,条形槽与第三支撑板2631上的固定孔配合地锁紧,从而可以调节第二限位件265在胶辊1的轴向上与第三支撑板2631之间的距离。第三支撑板2631设置有朝支撑机构24延伸的第二导向柱2613,第二限位件265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二导向柱2613配合,从而提升了第二限位件265工作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第三移动控制件262在胶辊1的轴向上与支撑机构24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地设置在工作台22上,具体地,第三移动控制件262的底座开设有长条槽,该长条槽沿胶辊1的轴向延伸,长条槽与工作台22上的安装孔配合地锁紧,从而可以调节第三移动控制件262在胶辊1的轴向上与支撑机构24之间的距离。同时,第三移动控制件262上设置有沿胶辊1的轴向延伸的第二调节杆261,第二调节杆261的自由端具有外螺纹,第二调节杆261的自由端与工作台22上的第二限位环螺纹配合。本实施例第三移动控制件262和第四移动控制件264均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沿胶辊1的轴向伸缩。

本实施例支撑机构24具有两个托架241,两个托架241并排地安装在工作台22上,胶辊1可放置在两个托架241上。其中,工作台22在第一拔头机构25和第二拔头机构26之间开设有开槽221,胶辊1的弹性胶套12被裁切的废料通过开槽221排出。电控装置23位于工作台22的下方并安装在机架21上,电控装置23用于控制各个气缸启动和关闭。

胶辊1放置在支撑机构24上,启动第一拔头机构25的第一移动控制件252控制第二移动控制件254和第一限位件255朝向支撑机构24移动,直至第一限位件255可抵压在胶辊1的轴向一端,第一移动控制件252停止工作。同时,启动第二拔头机构26的第三移动控制件262控制第四移动控制件264和第二限位件265朝向支撑机构24移动,直至第二限位件265抵压在胶辊1的轴向另一端,从而对胶辊1的轴向进行定位。接着,启动第二移动控制件254控制第一连接件257朝向支撑机构24移动,通过第一铰接件258带动第一夹爪259移动,第二铰接件2511带动第二夹爪2512移动,从而第一夹爪259的第一拔头2510和第二夹爪2512的第二拔头2513同步地朝向胶辊1的轴心移动,对胶辊1的弹性胶套12的轴向一端进行裁切。同时,启动第四移动控制件264可控制第二连接件2611朝向支撑机构24移动,通过第三铰接件2612带动第三夹爪266移动,第四铰接件2610带动第四夹爪268移动,从而第三夹爪266的第三拔头267和第四夹爪268的第四拔头269同步地朝向胶辊1的轴心移动,对胶辊1的弹性胶套12的轴向另一端进行裁切。然后,各个控制机构进行复位动作。

本实施例一种用于胶辊1的拔头机2的结构简单,适用于生产不同长度规格的胶辊1,生产效率高且可靠性好。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