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力托举机械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36930发布日期:2020-02-14 22:41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力托举机械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助力举托机械臂装置。



背景技术:

腾空射击时需要双手持枪进行操作,由于枪械本身较重,长时间的持枪对使用人员的体力要求较高。长期的射击容易导致职业病,比如长期的侧头导致血管压迫,长期的抬臂和固定姿势造成的臂膀、关节等的不适。警察使用枪时,因环境恶劣,由于没有合适的(枪)射击举托固定点,就会导致枪瞄准时的稳定性。警察或军队执行安保任务时,使用的盾牌比较重,需要双手举托,从而不能解脱另一个手的使用功能。或者从下而上的电动工具的使用,很容易导致工人体力不支等的弊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号为cn201621195319.5(授权公告号为cn20612109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助力机械臂装置》,该装置在使用时,使用人员将射击枪搭在枪托上,调整紧固螺栓在不同螺纹通孔内的位置,可以实现上侧板和下侧板之间相对距离的调整,使得枪托处于不同的水平高度,同时,通过转轴实现枪托的左右旋转以及通过支撑杆实现枪托的上下角度的调整,从而可以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射击使用;置物盒的设置便于储放小物品,简单实用;当使用人员想要休息时,可以坐在座垫上休息片刻,缓解疲劳;行走轮的设置便于整个装置的移动,节省人力物力;顶板的设置有效避免了野外训练时遭受日晒雨淋,方便实用。

虽然上述野外射击助力机械臂装置能够实现多角度全方位射击训练的要求,但还具有一定的不足,首先,上述辅助装置体积较大,搬运十分不方便,不适合使用人员的随身携带,只能在训练馆或特定的训练基地进行使用,所以如何提供一种体积小巧并方便使用人员随身携带的可穿戴式辅助支臂装置成为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体积小巧并方便使用人员随身携带的可穿戴式助力举托机械臂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助力举托机械臂装置,包括:

腰卡组件,用于装配在使用人员的腰间的背部位置;

支臂组件,连接在所述腰卡组件上,其末端向侧部延伸并能在水平方向上弯折;

支撑杆组件,包括其底端铰接在所述支臂组件的末端的调节杆以及连接在所述支臂组件的末端与所述调节杆的上部之间的且能使所述调节杆相对所述支臂组件保持在相应角度状态的辅助连接件;

托架组件,连接在所述调节杆的顶端,用于放置待支撑物件。

辅助连接件可以为弹簧件或者其长度可进行伸缩调节的杆件,只要该辅助连接件能使调节杆相对支臂组件进行角度偏转并能保持在相应角度状态即可,为了进一步方便调节杆进行角度调节,所述辅助连接件为拉簧或阻尼杆(俗称:液压撑杆;气弹簧;液压杆;支撑杆;气撑上翻伸缩杆;升降气压杆)。

当辅助连接件为拉簧时,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支臂组件的末端与所述调节杆的上部之间,在使用状态时,调节杆与支臂组件之间呈钝角,在所述拉簧的作用下,所述调节杆的顶端具有向上偏转的趋势,以使设于调节杆的顶端的托架组件能对待放置物品向上提供支撑力。当辅助连接件为阻尼杆时,阻尼杆可以选择为液压阻尼杆或者气压阻尼杆,在使用状态时,调节杆与支臂组件之间同样呈钝角,在阻尼杆的作用下,可对调节杆的顶端形成支撑,阻尼杆可根据带支撑物价的重量进行选型,以保证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当使用人员佩戴该助力托举机械臂装置时,为了实现支撑杆组件及托架组件能灵活方便地转动至使用人员的前方位置,所述支臂组件至少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第三支臂,其中,第一支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腰卡组件连接,第一支臂的第二端与第二支臂的第一端铰接,第二支臂的第二端与第三支臂铰接;所述调节杆的底端铰接在所述第三支臂上,所述拉簧连接在所述第三支臂与所述调节杆的上部之间。当然,可以想到的是,为了提高支臂组件的灵活性,所述支臂组件可以采用更多个关节相连接的支臂结构。

为了适应不同体型的使用人员,所述第二支臂为长度可调节的伸缩臂。使用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节第二支臂的长度,从而将托架组件调整至适合自身的合理位置。

第二支臂的伸缩臂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套设卡扣连接等各种现有技术,为了更好地保证第二支臂的牢固性及伸缩调节的灵活性,所述第二支臂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能与该第一连接板滑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第一条形滑槽,该第一条形滑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快拆锁扣,该第一快拆锁扣包括第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的销轴及铰接在该销轴的第二端的偏心拨钮,所述第一快拆锁扣的销轴穿过所述第一条形滑槽后通过转动偏心拨钮将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锁紧。

为了使得调节杆的摆动更加平稳,避免左右晃动,所述调节杆为四连杆机构,该四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和连接座,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平行设置,第一调节杆的上端和第二调节杆的上端均铰接在所述的连接座上,第一调节杆的下端和第二调节杆的下端均铰接在所述的第三支臂上,所述的托架组件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当然,可以想到的是,为了节省成本,调节杆可以采用一个单独的杆结构。

为了能适配不同使用人员的身高,方便不同身高的使用人员将托架组件调节至适合自身的前方位置,所述第一调节杆及第二调节杆均为长度可调节的伸缩杆。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调节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杆体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第二杆体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对应设有第二条形滑槽,所述第二杆体与第一杆体之间通过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柱穿设在对应的第一连接孔与第二条形滑槽中进行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包括第三杆体和第四杆体,第三杆体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第四杆体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对应设有第三条形滑槽,所述第四杆体与第三杆体之间通过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柱穿设在对应的第二连接孔与第三条形滑槽中进行连接。第一调节杆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以及第二调节杆的第三杆体和第四杆体之间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套设卡扣连接等各种现有技术来实现伸缩调节。

为了便于待支撑物件(如枪械)进行放置并能在上下及左右方向上进行角度调节,所述托架组件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的第一支撑架和横向连接在该第一支撑架上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端通过第一转动套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第二支撑架通过第二转动套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端,第一转动套的轴线与第二转动套的轴线垂直。

为了方便调节托架组件的高度,以适配不同使用人员的身高,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底端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的第一架体以及能相对第一架体进行高度调节的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在所述第二架体上。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架体在竖向方向设有多个第三连接孔,第二架体上对应设有多个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二架体与第一架体之间通过至少两个第三定位柱穿设在对应的第三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中进行连接。当然,可以想到的是,第一架体和第二支架之间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套设卡扣连接等各种现有技术来实现高度调节。

为了能使腰卡组件与第一支臂之间在横向方向上进行微调,所述腰卡组件包括:

安装座,连接在所述第一支臂上,并具有其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支臂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横向滑槽;

滑块,能滑动地设于所述滑动座的横向滑槽中;

卡盘,用于插配在使用人员的防护背心上,该卡盘连接在所述滑块的侧壁上,并能随滑块相对所述安装座横向滑动;

锁定销,可活动地穿设在所述安装座上,该锁定销的第一端外露出所述第一支臂的外侧壁供用户进行拉动操作,该锁定销的第二端能穿过对应设于所述滑块上的第二条形滑槽卡在对应设于所述卡盘的壁上的卡槽中;

第一压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并作用于所述的锁定销,从而使该锁定销始终具有朝向所述卡盘移动的趋势。

当需要调节卡盘与第一支臂的相对位置时,可向外拉动锁定销,使锁定销的第二端脱离卡盘,这样卡盘便可以随滑块相对安装座横向移动,当移动至预定位置时,松开锁定销,在第一压簧的弹力作用下,锁定销可自动卡配到卡盘的卡槽中,将卡盘与安装座及第一支臂固定,避免发生松动。

为了方便卡盘自身能够相对安装座进行旋转调节,所述卡盘通过定位销连接在所述滑块上并能相对所述滑块绕所述定位销转动;所述卡盘的壁上的卡槽具有多个供所述锁定销卡入的卡位,该多个卡位沿以所述定位销为中心的圆弧方向依次布置;所述滑块上还设有限位销,所述卡盘上还设有以所述定位销为圆心的弧形槽,所述限位销的至少部分卡入所述弧形槽中。当需要调节卡盘与第一支臂的角度时,可向外拉动锁定销,使锁定销的第二端脱离卡盘,这样卡盘便可以绕定位销转动进行角度调节,当转动至预定位置时,松开锁定销,在第一压簧的弹力作用下,锁定销可自动卡配到卡盘的相应卡位中,将卡盘与安装座及第一支臂固定。

作为改进,所述卡槽中的每个卡位均为锯齿形槽,该锯齿形槽的内壁面包括能抵挡在锁定销的第二端的下部的止推挡面以及供锁定销的第二端向上滑动至另一卡位中的过渡斜面。

为了方便卡盘、滑块与安装座之间的装配,所述安装座包括上座体和下座体,所述上座体的顶部具有向侧部延伸的延伸壁,该延伸壁上设有槽口朝下的第一v型槽,所述下座体通过第二快拆锁扣连接在所述上座体的底部并与该上座体配合形成槽口朝上的第二v型槽,所述第一v型槽与所述第二v型槽在竖向上相对布置并使两者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的横向滑槽,所述滑块为与所述横向滑槽相适配的条形板。当然,所述安装座采用上座体和下座体组成的分体结构并通过快拆锁扣进行锁紧,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卡盘、滑块与安装座之间的装配,另一方面也方便了滑块的横向滑动调节及提高滑块与安装座之间固定的牢固性,即,当需要对滑块(卡盘)进行横向滑动调节时,可以松开快拆锁扣,使安装座的上座体与下座体呈松弛状态,以便滑块在横向滑槽中灵活滑动;当滑块移动至预定位置时,再锁紧开拆锁扣,将上座体与下座体进行锁紧并夹紧滑块,提高腰卡组件的牢固性。

为了提供辅助支撑,减轻使用人员的腰部受力,还包括用于佩戴在使用人员的肩部位置的肩托,该肩托通过吊绳连接在支臂组件或腰卡组件上以提供辅助支撑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中的助力托举机械臂装置能够方便地供使用人员佩戴在腰间背部位置,其体积小巧,方便携带,满足了使用人员各种使用需求,不受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助力托举机械臂装置的托架组件能够通过支臂组件翻转至使用人员的正面位置,支撑杆组件的调节杆可在竖向方向上作角度转动,并在辅助连接件的支撑作用下,提供相应的支撑力,以供使用人员放置相应物件,其操作方便灵活。本发明的助力托举机械臂装置不仅适用于训练人员放置枪械,可以想到的是,也更换不同的托架组件以放置不同的物件,提供相应的辅助支撑,如供安保人员在进行安保任务用的盾牌以及大型机械修理人员用的电动工具等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支臂组件处于未弯曲翻转状态);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支臂组件处于弯曲翻转状态,辅助连接件为阻尼杆);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支臂组件处于弯曲翻转状态);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托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腰卡组件与第一支臂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腰卡组件与第一支臂装配后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a处的剖视图;

图8为图6的b-b处的剖视图;

图9为图6的分解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滑块装配在安装座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隐去滑块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卡盘的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6中省去卡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支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支臂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5的分解图;

图17为本实施例的支撑杆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支臂组件处于弯曲翻转状态,辅助连接件为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18,一种助力托举机械臂装置包括腰卡组件10、支臂组件20、支撑杆组件30以及托架组件40,其中,腰卡组件10用于装配在使用人员的腰间的背部位置,支臂组件20连接在腰卡组件10上,支臂组件20的末端向侧部延伸并能在水平方向上向人体的前方位置弯折翻转,支撑杆组件30包括调节杆31以及辅助连接件,调节杆31的底端铰接在支臂组件20的末端,辅助连接件连接在支臂组件20的末端与调节杆31的上部之间,在辅助连接件的作用下,调节杆31能相对支臂组件20保持在需要的相应角度状态。托架组件40连接在调节杆31的顶端,托架组件40可用于放置待支撑物件,如射击训练用的枪械、安保任务用的盾牌以及大型机械修理人员用的电动工具等等。即本实施例中的助力托举机械臂装置还同时解决了,警察使用枪时,因环境恶劣,由于没有合适的(枪)射击举托固定点,就会导致枪瞄准时的稳定性的问题;以及警察或军队执行安保任务时,使用的盾牌比较重,需要双手举托,从而不能解脱另一个手的使用功能的问题。或者从下而上的电动工具的使用,很容易导致工人体力不支等弊端。

本实施例的辅助连接件选择为拉簧32a或阻尼杆32b。当辅助连接件为拉簧32a时,拉簧32a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支臂组件20的末端与调节杆31的上部之间,在使用状态时,调节杆31与支臂组件20之间呈钝角,在拉簧32a的作用下,调节杆31的顶端具有向上偏转的趋势,以使设于调节杆31的顶端的托架组件40能对待放置物品向上提供支撑力,参见图18。当辅助连接件为阻尼杆32b时,阻尼杆32b可以选择为液压阻尼杆或者气压阻尼杆,在使用状态时,调节杆31与支臂组件20之间同样呈钝角,在阻尼杆32b的作用下,可对调节杆31的顶端形成支撑,其中,阻尼杆32b可根据带支撑物价的重量进行选型,以保证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参见图2。

参见图9,腰卡组件10包括安装座11、滑块12、卡盘13、锁定销18以及第一压簧14,其中,安装座11连接在支臂组件20的第一支臂21上,安装座11具有用于装配滑块12的横向滑槽110,该横向滑槽11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支臂21的长度方向一致,具体地,安装座11包括上座体51和下座体52,上座体51的顶部具有向侧部延伸的延伸壁511,该延伸壁511上设有槽口朝下的第一v型槽512,下座体52通过第二快拆锁扣53连接在上座体51的底部,下座体52配合在上座体51的底部可形成槽口朝上的第二v型槽521,第一v型槽512与第二v型槽521在竖向上相对布置并使两者之间的区域形成上述横向滑槽110,其中,滑块12能滑动地设于安装座11的横向滑槽110中,本实施例的滑块12为与横向滑槽110相适配的条形板,条形板的上下两个壁上分别形成与上述两个v型槽相适配的楔形部121。

为了提高安装座11的上座体51和下座体52夹紧的牢固性,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快拆锁扣53有两个,两个第二快拆锁扣53沿横向滑槽110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本实施例的第二快拆锁扣53与第一快拆锁扣24的结构相同,同样包括销轴和偏心拨钮,用户拨动偏心拨钮可将下座体52与上座体51锁紧,进而将滑块12夹紧,第一快拆锁扣的具体结构在下文描述。此外,参见图7及图9,安装座11的上座体51和下座体52之间还设有第二压簧55,第二压簧55也有两个,分别与两个第二快拆锁扣53相对应,具体地,第二压簧55设于上座体51和下座体52相结合位置,在第二快拆锁扣53的偏心拨钮拨动松开时,第二压簧55能够驱使下座体52与上座体51自动脱离,以方便用户对滑块12在横向滑槽110中移动调节。

参见图5-图8,卡盘13连接在滑块12的侧壁上,并能随滑块12相对安装座11横向滑动,使用人员在穿戴时,卡盘13可插配在使用人员的防护背心上,从而为整个助力托举机械臂装置提供支撑。锁定销18可活动地穿设在安装座11上,该锁定销18的第一端外露出第一支臂21的外侧壁,并具有供用户进行拉动操作的拉环,该锁定销18的第二端能穿过对应设于滑块12上的第二条形滑槽120卡在对应设于卡盘13的壁上的卡槽130中。第一压簧14安装在安装座11上并能作用在锁定销18上,从而使该锁定销18始终具有朝向卡盘13移动的趋势,具体地,安装座11的上座体51的中部设有空腔54,该锁定销18贯穿该空腔54,其中,锁定销18上螺纹连接有一螺母件19,套设在锁定销18上的螺母件19位于空腔54中,用于对锁定销18在轴向上进行限位,相应地,第一压簧14套设在锁定销18上并位于该空腔54中,第一压簧14的第一端抵在螺母件19上,另一端抵在上座体51的空腔54的壁上,详见图8。

参见图12,为了方便卡盘13自身能够相对安装座11进行旋转调节,卡盘13通过定位销18连接在滑块12上并能相对滑块12绕定位销18转动,相应地,卡盘13的壁上的卡槽130具有多个供锁定销18卡入的卡位131,该多个卡位131沿以定位销18为中心的圆弧方向依次布置。滑块12上还设有限位销16,卡盘13上还设有以定位销18为圆心的弧形槽17,其中,限位销16的至少部分卡入弧形槽17中,弧形槽17的所对应的弧度与卡槽130所对应的弧度相一致,这样弧形槽17便可以对卡盘的旋转范围角度进行限定,避免旋转过度。

参见图8及图12,本实施例中的卡槽130的每个卡位131均为锯齿形槽,即每个卡位131内均具有过渡斜面132及止退挡面133,止退挡面133能抵挡在锁定销14的第二端的下部从而对锁定销14在下方进行限位,过渡斜面132能供锁定销14的第二端向上滑动至另一卡位131中从而实现第一支臂21的单向转动。具体地,当需要沿顺时针方向调节卡盘13与第一支臂21的角度时,可直接转动卡盘13(即向上抬动第一支臂21)即可完成调节,由于锁定销的端部作用在平滑过度面132上,所以定位销在滑动过程中可自行伸缩,因而此过程无需向外拉动锁定销18;而当需要沿逆时针方向调节卡盘13与第一支臂21的角度时,由于卡位131的止退挡面133对锁定销的端部有限制,因而需要向外拉动锁定销18,使锁定销18的第二端脱离卡盘13,这样卡盘13便可以绕定位销18自由转动进行角度调节,当转动至预定位置时,松开锁定销18,在第一压簧14的弹力作用下,锁定销18可自动卡配到卡盘13的相应卡位131中,将卡盘13与安装座11及第一支臂21固定。

参见图14,支臂组件20可以采用多个关节相连接的支臂结构,从而在当使用人员佩戴该助力托举机械臂装置时,以将支撑杆组件30及托架组件40灵活方便地转动至使用人员的前方位置。本实施例中支臂组件20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支臂21、第二支臂22和第三支臂23,其中,第一支臂21的第一端与腰卡组件10连接,第一支臂2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臂22的第一端铰接,第二支臂22的第二端与第三支臂23铰接;调节杆31的底端铰接在第三支臂23上,拉簧32a(辅助连接件以拉簧为例进行说明)连接在第三支臂23与调节杆31的上部之间,可以想到的是,拉簧32a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有多条。

参见图15及图16,为了适应不同体型的使用人员,第二支臂22为长度可调节的伸缩臂,具体地,第二支臂22包括第一连接板221以及能与该第一连接板221滑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板222,第二连接板222上设有第一条形滑槽223,该第一条形滑槽22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接板222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连接板221上设有第一快拆锁扣24,该第一快拆锁扣24包括第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板221上的销轴241及铰接在该销轴241的第二端的偏心拨钮242,第一快拆锁扣24的销轴穿过第一条形滑槽223后通过转动偏心拨钮242将第一连接板221与第二连接板222锁紧。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节第二支臂22的长度,从而将托架组件40调整至适合自身的合理位置。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的调节杆31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调节杆311和第二调节杆312,第一调节杆311和第二调节杆312并列设置,具体地,第一调节杆311的底端和第二调节杆312的底端均铰接在第三支臂23上,第一调节杆311的顶端和第二调节杆312的顶端均铰接在一个连接座33上,托架组件40连接在连接座33上,即上述第三支臂23、第一调节杆311、第二调节杆312以及连接座33形成一个四连杆机构,该四连杆机构的底部的两个支点位于第三支臂23上,连接座33连接在该四连杆机构的活动端上。采用四连杆机构可使得调节杆31的摆动过程更加平稳,避免左右晃动。此外,第一调节杆311的底端和第二调节杆312的底端与第三支臂23的相连接位置还设有能起阻尼用的阻尼片,同样地,第一调节杆311的顶端和第二调节杆312的顶端与连接座33的相连接位置也设有阻尼片。

为了能适配不同使用人员的身高,方便不同身高的使用人员将托架组件40调节至适合自身的前方位置,第一调节杆311及第二调节312杆均为长度可调节的伸缩杆。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杆311包括第一杆体311a和第二杆体311b,第一杆体311a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3110,第二杆体311b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对应设有第二条形滑槽3111,第二杆体311b与第一杆体311a之间通过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柱34穿设在对应的第一连接孔3110与第二条形滑槽311b中进行连接。第二调节杆312包括第三杆体312a和第四杆体312b,第三杆体312a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3120,第四杆体312b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对应设有第三条形滑槽3121,第四杆体312b与第三杆体312a之间通过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柱35穿设在对应的第二连接孔3120与第三条形滑槽3121中进行连接详见图16。

参见图4,托架组件40包括竖向设置在连接座33上的第一支撑架41和横向连接在该第一支撑架41上的第二支撑架42,第二支撑架42用于搁置枪械(或其他待放置器件),第一支撑架41的底端通过第一转动套43转动连接在连接座33上,第二支撑架42通过第二转动套44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架41的顶端,第一转动套43的轴线与第二转动套44的轴线垂直。这种托架组件40可以供放置在第二支撑架42上的枪械实现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的多角度调节,更加灵活方便。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转动套43及第二转动套44均采用阻尼转轴,以增加第一支撑架41及第二支撑架42转动的平稳性及实现在任意角度停留。

继续参见图4,为了方便调节托架组件40的高度,以适配不同使用人员的身高,第一支撑架41包括底端连接在连接座33上的第一架体45以及能相对第一架体45进行高度调节的第二架体46,第二支撑架42连接在第二架体46上,具体地,第一架体45在竖向方向设有多个第三连接孔(未示出),第二架体46上对应设有多个第四连接孔(未示出),第二架体46与第一架体45之间通过至少两个第三定位柱47进行连接,第三定位柱47对应穿设在第三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中。

此外,为了提高助力托举机械臂装置穿戴后的舒适性以及牢固性,本实施例中的助力托举机械臂装置还包括肩托60以及背板61,其中,肩托60有两个可佩戴在使用人员的两肩部,背板61可佩戴在使用人员的背部位置,肩托60以及背板61可通过吊绳或钢丝线连接在支臂组件20或者卡盘13上,以提供辅助支撑力,使该助力机械臂的重量均衡分布使用人员的腰部、背部及肩部等位置,详见图1。

本实施例中的助力托举机械臂装置能够方便地供使用人员佩戴在腰间背部位置,其体积小巧,方便携带,满足了使用人员各种使用需求,不受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助力托举机械臂装置的托架组件40能够通过支臂组件20翻转至使用人员的正面位置,支撑杆组件30的调节杆31可在竖向方向上作角度转动,并在辅助连接件的支撑作用下,提供相应的支撑力,以供使用人员放置枪械,其操作方便灵活。本实施例的助力托举机械臂装置不仅适用于训练人员放置枪械,可以想到的是,也更换不同的托架组件以放置不同的物件,提供相应的辅助支撑,如安保人员在进行安保任务用的盾牌以及大型机械修理人员用的电动工具等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