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定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3463发布日期:2020-11-06 12:17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定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集流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定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



背景技术:

换热器集流管的进出液孔处通常设有转接座,为了便于转接,转接座带有一段连接管,有的连接管较长,实际上,在钎焊前转接座预紧在集流管上,转接座的通孔必须正对集流管的进出液孔才行。

现有的集流管转接座与集流管之间缺少定位部件,预装配时易造成转接座的通孔不能正对集流管的进液孔,不能有效的对转接座进行牢固定位,钎焊后会影响制冷剂的流通效率,降低换热器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转接座定位不够精准、影响换热器的正常工作效率的缺陷,从而提出一种便于定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定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包括转接座和集流管,所述转接座与集流管匹配设置,所述集流管远离转接座的一侧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换热扁管,所述转接座与集流管相抵的一侧侧壁设置有凹槽,所述集流管一侧侧壁固定设置有连通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位于凹槽内,所述转接座远离集流管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与出液管对应的连接管,所述凹槽上、下两侧壁分别螺纹连接有丝杆,每个所述丝杆均向内贯穿凹槽上、下两侧壁转动连接有对应的弧形定位套,两个所述弧形定位套均与出液管外侧壁匹配设置,所述转接座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与集流管侧壁匹配的卡箍。

优选地,每个所述丝杆远离弧形定位套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转钮,每个所述转钮外表面均光滑打磨处理。

优选地,每个所述弧形定位套内壁均包裹有一层网格纹较深的硅胶垫。

优选地,所述集流管侧壁设置有卡槽,每个所述卡箍远离转接座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与卡槽匹配的凸块。

优选地,所述丝杆采用耐磨损能力强的锰钢材料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装配方便,通过丝杆与弧形定位套的设置,有效的避免生产装配过程中存在的尺寸误差导致出液管和连接管发生偏差,从而提高换热器的工作效率,凸块和卡槽的设置与弧形定位套配合二次定位,定位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定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定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的弧形定位套与出液管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集流管、2换热扁管、3卡箍、4连接管、5转接座、6出液管、7丝杆、8弧形定位套、9卡槽、10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便于定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包括转接座5和集流管1,转接座5与集流管1匹配设置,集流管1远离转接座5的一侧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换热扁管2,转接座5与集流管1相抵的一侧侧壁设置有凹槽,集流管1一侧侧壁固定设置有连通的出液管6,出液管6位于凹槽内,转接座5远离集流管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与出液管6对应的连接管4,凹槽上、下两侧壁分别螺纹连接有丝杆7,每个丝杆7远离弧形定位套8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转钮,每个转钮外表面均光滑打磨处理,对转钮表面光滑打磨处理提高了人体舒适度,丝杆7采用耐磨损能力强的锰钢材料制作而成,锰钢具有良好的耐磨损能力,变相的提高了丝杆7的使用寿命,每个丝杆7均向内贯穿凹槽上、下两侧壁转动连接有对应的弧形定位套8,每个弧形定位套8内壁均包裹有一层网格纹较深的硅胶垫,该硅胶垫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网格纹的设置能够更好使连接管4对准出液管6,避免生产装配过程中存在的尺寸误差导致出液管6和连接管4发生偏差,从而提高换热器的工作效率,两个弧形定位套8均与出液管6外侧壁匹配设置,转接座5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与集流管1侧壁匹配的卡箍3,集流管1侧壁设置有卡槽9,每个卡箍3远离转接座5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与卡槽9匹配的凸块10,凸块10和卡槽9的设置与弧形定位套8配合二次定位,定位更加准确。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转接座5以及卡箍3对准集流管1上的出液管使卡箍3顶端的凸块10与集流管1侧壁上卡槽9对准,然后转动转钮,与之固定连接的丝杆7随之转动,因为丝杆7与凹槽侧壁螺纹连接,且丝杆7与弧形定位套8转动连接,随着丝杆7的拧紧,两个弧形定位套8不断向着出液管6外侧壁靠近,当弧形定位套8内壁与出液管6外侧壁紧紧相抵时,便实现了对卡箍3的固定,避免装配过程中,出现误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定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包括转接座(5)和集流管(1),所述转接座(5)与集流管(1)匹配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1)远离转接座(5)的一侧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换热扁管(2),所述转接座(5)与集流管(1)相抵的一侧侧壁设置有凹槽,所述集流管(1)一侧侧壁固定设置有连通的出液管(6),所述出液管(6)位于凹槽内,所述转接座(5)远离集流管(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与出液管(6)对应的连接管(4),所述凹槽上、下两侧壁分别螺纹连接有丝杆(7),每个所述丝杆(7)均向内贯穿凹槽上、下两侧壁转动连接有对应的弧形定位套(8),两个所述弧形定位套(8)均与出液管(6)外侧壁匹配设置,所述转接座(5)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与集流管(1)侧壁匹配的卡箍(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定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丝杆(7)远离弧形定位套(8)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转钮,每个所述转钮外表面均光滑打磨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定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弧形定位套(8)内壁均包裹有一层网格纹较深的硅胶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定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1)侧壁设置有卡槽(9),每个所述卡箍(3)远离转接座(5)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与卡槽(9)匹配的凸块(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定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7)采用耐磨损能力强的锰钢材料制作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定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包括转接座和集流管,所述转接座与集流管匹配设置,所述集流管远离转接座的一侧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换热扁管,所述转接座与集流管相抵的一侧侧壁设置有凹槽,所述集流管一侧侧壁固定设置有连通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位于凹槽内,所述转接座远离集流管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与出液管对应的连接管,所述凹槽上、下两侧壁分别螺纹连接有丝杆,每个所述丝杆均向内贯穿凹槽上、下两侧壁转动连接有对应的弧形定位套,两个所述弧形定位套均与出液管外侧壁匹配设置。本实用新型装配方便,有效的避免生产装配过程中存在的尺寸误差导致出液管和连接管发生偏差,从而提高换热器的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马艳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华泰鑫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2
技术公布日:2020.11.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