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力矩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92044发布日期:2021-03-23 11:2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力矩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力矩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机械操作工人拧螺母过程中,针对不同孔径的螺母需要使用不同尺寸的扳手,尤其是针对内设于空洞之中的螺母需要连接适配的套筒,然而不同的套筒需要适配不同尺寸的六棱柱扳手,因此操作工人需要携带大量的操作工具,通常扳手均为钢铁等金属材料制造,其重量大,不利于携带,并且在工作中寻找适配尺寸的扳手麻烦,且浪费时间,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并且还需要适配外接扳手拎动该六棱柱扳手,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力矩传递装置,以提高操作工人加工便利性,毋须携带不同尺寸的扳手工具,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力矩传递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一种力矩传递装置,包括力矩传递装置本体,所述力矩传递装置本体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表面为多棱锥锥面,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为多棱柱,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为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端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为一字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凸台一体成型制造。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均为正六棱柱。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还开设有第二容置槽,第二容置槽为一字槽,所述第二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卡槽正交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交合处位于所述力矩传递装置本体的轴心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开设有第一防滑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开设于所述第一防滑槽底部。

优选地,沿所述第一端部轴线的正交方向开设有一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穿过所述第一端部的轴心线。

优选地,所述凸台为具有棱面的棱形设计。

优选地,所述第二端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同的第三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所述第三容置槽与所述第四容置槽正交设置,且所述第三容置槽与所述第四容置槽的交合处位于所述力矩传递装置本体的轴心线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端部开设有第二防滑槽,所述第三容置槽和所述第四容置槽开设于所述第二防滑槽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设计可以适配不同尺寸的螺母套筒工具,可以有效提高工人操作的工作效率,且增强了操作工人操作过程的便利性,毋须携带不同尺寸的扳手工具,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同时本扳手还提供了适配其它工具操作方式,有效提高扳手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力矩传递装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力矩传递装置本体,101-第一端部,102-第二端部,103-凸台,1011-第一防滑槽,1012-第一卡槽,1013-第二容置槽,101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具体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力矩传递装置本体10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力矩传递装置,包括力矩传递装置本体10,力矩传递装置本体10包括第一端部101和第二端部102,第一端部101与第二端部102之间设置有凸台103,第一端部101、第二端部102和凸台103一体成型制造,凸台103表面为多棱锥锥面;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部101与第二端部102可以为相同尺寸的正六棱柱,亦可以为具有不同尺寸的正六棱柱,同时,第一端部101与第二端部102的任意一端可以为具有锥度的锥形设计,目的是,可以提高本扳手的适配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凸台103,一方面可以在操作中由于适配工具尺寸小于本凸台103的外缘最大尺寸,因此本凸台103可以为适配套筒提供抵持作用。另一方面,本凸台103采用六棱锥锥面设计,其目的在于可以适配工业上标准的内六角套筒,使用过程中通过该锥面与内六角套筒卡合抵持,传递力矩。

为提高本实用新型与其它工具的配合使用效果,特别地,第一端部101与第二端部102为多棱柱,第一端部101与第二端部102为同轴设置,第一端部101开设有第一卡槽1012,第一卡槽1012为一字槽。且第一端部101还开设有第二容置槽,第二容置槽1013为一字槽,第二容置槽与第一卡槽正交设置。第一卡槽与第二容置槽的交合处位于力矩传递装置本体10的轴心线上。其目的在于,可以使用一字螺丝刀和十字螺丝刀与上述容置槽配合使用,用户可以不通过外接扳手,即可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力矩传递装置进行旋拎操作,从而提高了本产品的实用性。

为防止上述一字螺丝刀和十字螺丝刀操作过程中出现打滑现象从而对操作人员造成误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一防滑槽1011,第一端部101开设有第一防滑槽1011,第一卡槽和第二容置槽开设于第一防滑槽1011底部。因此,当一字螺丝刀和十字螺丝刀操作过程中出现打滑现象时,第一防滑槽1011会有效阻止其滑动。

具体实施例2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便利性,与上述实施例所不同的是,在第二端部102开设有与第一端部101相同的第三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第三容置槽与第四容置槽正交设置,且第三容置槽与第四容置槽的交合处位于力矩传递装置本体10的轴心线上。

为防止滑动,在第二端部102开设第二防滑槽,第三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开设于第二防滑槽底部。

具体实施例3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与其它工具的适配性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在力矩传递装置本体10上开孔的设计,即沿第一端部101轴线的正交方向开设有一贯穿的通孔1014,通孔1014穿过第一端部101的轴心线;通过该设计,操作工人在没有合适的外接扳手或一字螺丝刀和十字螺丝刀的同时,可以使用一具小于通孔1014孔径的柱体穿过通过,通过手动旋拎该柱体达到操作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可以适配不同尺寸的螺母套筒工具,可以有效提高工人操作的工作效率,且增强了操作工人操作过程的便利性,毋须携带不同尺寸的扳手工具,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同时本扳手还提供了适配其它工具操作方式,有效提高扳手使用的便利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