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扳手操作间隙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5299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动扳手操作间隙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手工工具,尤其是一种利用定位装置的按压结构使扳手在扳动螺帽时,具有“最佳间隙”的定位,而保证螺帽不被扳手损坏的活动扳手操作间隙定位装置。
众所周知,活动扳手在手工工具中所使用的频率相当高,因其具有调整开口大小来运用多种尺寸的螺帽,而不须依不同尺寸的螺帽换用各式的开口扳手优点,对于使用者来说一支活动扳手即能顶替多支单一尺寸的开口扳手,从而具有很大的方便性及可利用性。
其中惯用活动扳手开口的设计,如图23所示,在理论上活动扳手的开口两侧壁面在设计必须是平行的,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滑动间隙,造成活动扳手的开口与螺帽之间无法平行,因此,在实际制造上必须在开口之一侧形成一与理论平行面内差负0.5度的壁面,使得操作活动扳手扳动施力时,填补间隙使活动扳手的开口与螺帽成真正平行状态。
然而,惯用的活动扳手在扳动螺帽的过程方式,是先将活动扳手的开口套入螺帽,再调整轮调动至完全夹合螺帽后,才能扳动螺帽转动,但在活动扳手扳动螺帽达一定角度后,必须先利用调整轮调松开口大小,并与螺帽形成一间隙方能退出该螺帽,再套住螺帽重复进行扳动螺帽的连续操作方式,但是每个人、每一次倒转调松调整轮,使开口与螺帽之间产生的间隙皆不同,若是调动的间隙不足很难退出螺帽,要再次套入扳动螺帽也更加不易,反之,若是调动过松产生大太的间隙,则会在扳动过程中伤害螺帽的螺角外缘。
其中尤以开口与螺帽之间的间隙过大对螺帽会造成损坏严重,因此,单一尺寸的开口扳手在设计及制造上皆会计入开口与螺帽之间标准,即如开口扳手在设计及制造上与螺帽之间的间隙标准公差上下限,只要开口与螺帽产生的间隙在其公差上、下限标准范围内就不会伤及螺帽,即为最佳间隙。
而一般公用活动扳手因人为操作间隙不一,因人而异而有大小不同的间隙产生,一但超过标准间隙的上、下限值,将很容易伤及螺帽的螺角,即使操作者将活动扳手以经验调至运当间隙走位,还是无法防止活动扳手伤及螺帽的螺角,另外活动扳手在往复扳动螺帽的过程中活动颚往复受力而使调整轮移动,也是使间隙移位的原因;因此,在活动扳手的操作上要调整到此最佳间隙相当不易,即使利用调整轮将活动扳手与螺帽之间调整为最佳间隙的状态,也会在重复扭转扳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活动颚松动而转动了调整轮,立刻失去了最佳间隙的状态。
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手指或者工件不小心碰触到调整轮,都会立刻改变开口间隙的大小,而造成螺帽角缘在重复连续扳动下重损坏,故专业人士习称活动扳手为螺帽杀手,甚至军用品也严格规定禁止使用活动扳手来扳动螺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动扳手操作间隙定位装置,其利用下压的位移转换成固定颚与活动颚的最佳间隙,但能保证螺帽不再被咬伤磨损,其定位功能能将扳手固定保持在最佳间隙的状态,方便使用者重复退出及扳动螺帽的动作,在定位的同时,也自动调整出扳手与螺帽之间的最佳间隙。
一种活动扳手操作间隙定位装置,活动扳手本体,其主要是由头部与握把所组合而成,其中头部设有一固定颚,其特征在于用一调整轮来带动一对应于固定颚能产生的移动活动颚,其中调整轮之一端设有一定位装置来调整定位调整轮,其中定位装置在扳动过程中会使调整轮转协一角度后定位,即使固定颚与活动之间在夹紧螺件时能具有一定间隙的功能。
综合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活动扳手操作间隙定位装置其主要特点在于,使任何人不论是职业或业余,其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活动颚的间隙上是一定,该间隙是在国际操作标准间隙上、下限之间,他在扳动螺帽时,绝不会伤及螺帽的螺角,消除活动扳手因人而异的操作间隙,或因操作间隙的过大或超过国际操作标准间隙的上下限,而扳动螺帽时,伤及螺帽角的缺点。其利用下压的位移转换成固定颚与活动颚的“最佳间隙”不但能保证螺帽不再被咬伤磨损,其定位功能更能将扳手固定保持在最佳间隙的状态,方便使用者重复退出及扳动螺帽的动作,相当具有实用价值及方便使用者的操作。使用者不须再依螺帽的大小来使用各式的开口扳手,也不须担心活动扳手会损坏螺帽的疑处,而能利用本实用新型之间隙定位方便使用,因其定位在“最佳间隙”的状态下,不但解除了磨损螺帽的缺失,且其在“最佳间隙”的范围内能在扳动一角度后轻易退出螺帽,再套上螺帽扳动的重复操作,相当快速方便也保证螺帽不被磨损,能方便使用者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未下压定位装置的侧视状态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已下压定位装置的侧视状态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已下压定位装置后,定位调整轮的侧视状态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卡固螺帽并具有最佳间隙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未下压定位装置的侧视状态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已下压定位装置的侧视状态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下压定位装置后并定位调整轮的侧视状态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未下压定位装置的侧视状态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已下压定位装置的侧视状态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下压定位装置后,定位调整轮之侧视状态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未下压定位装置的侧视状态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已下压定位装置的侧视状态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下压定位装置后并定位调整轮的侧视状态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未下压定位装置的侧视状态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已下压定位装置的侧视状态图;图22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下压定位装置后并定位调整轮的侧视状态图;图23是公用活动扳手的示意图。
请先参阅
图1及图2所示的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最佳实施例,一由握把11及头部10所组合而成的活动扳手本体100,其中头部10的侧端设有一固定颚12,该固定颚12的内部是横向凹空的轨道17,可供一活动颚13沿该轨道17移动;而头部10与握把11之间形成一中空状态的容置空间15,适宜容置一调整输14,该容置空间15的第一端是与上述的轨道17相连通,而第二端则连接一具有穿孔161的容置槽16,其大概呈一三角形凹槽状,供容置一定位装置20,其中容置空间15的内壁面设有相对应的内槽151。
一调整轮14是为一螺旋杆体,其外缘并设有齿形的防滑面141,该调整轮14内部并枢设有一固定轴18,该固定轴18是固定于容置空间15的内槽151中,可使调整轮14能定位于容置空间15内空转。
一活动颚13是与头部10的固定颚12相对应,该活动颚13的一端则设有一螺旋状的螺动部131,该螺动部131是套入轨道17并与调整轮14相螺合,而能在轨道17内移动。
一定位装置20概呈一三角形体,其垂直端面设有一顶部21,另一端则为斜向一定角度的扳片22,该定位装置20的中间部位设有一长条形孔23,其下方并设有一大概呈M字形的第一弹性体24,并利用一销25穿设过定位装置20的长条形孔23,第一弹性体24及容置槽16的穿孔161,使定位装置20与第一弹性体24枢固于容置槽16中。
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5所示的结构,并配合参照图6,当使用者将活动扳手本体100套至螺帽70,并利用调整轮14逆时针方向转动来带动活动颚13夹固住螺帽70,其中图3为未按压定位装置的状态图,其中定位装置20与调整轮14之间利用第一弹性体24的顶推,使得扳片22与调整轮14之间具有间隙,而不会干涉到调整轮14的转动,再参看图4所示的结构,当施力向下按压定位装置20时,利用第一弹性体24,而使整个定位装置20具有弹性的下压,并使该定位装置20的扳片22即能利用其下压的角度形成中心线所示的路径C,来扳动调整轮14以顺时针方向微量转动,该路径C与调整轮14所相交的A点到B点即转换到活动颚13向外侧微量的移动,而图5的状态则表示定位装置20的扳片22是卡固于调整轮14上的防滑面141,使调整轮14定位在最佳间隙t的状态,而定位装置20中扳片22与顶部21之间的角度改变产生一退让距离,而夹固在固定颚12及活动颚13之间的螺帽70则产生一最佳间隙,此一由定位装置20转换而成的移动量即为附件一所显示之间隙上、下限标准间隙公差值,而使用者欲退除定位装置20的定位时,仅须将调整轮14往逆时针方向扳动,扳片22即弹性回复至原位。
所以,活动扳手本体100在扳动螺帽70的过程中,不但固定颚12与活动颚13界于螺帽70的最佳间隙中,而不会咬伤磨损螺帽70的螺角外缘,而且固定颚12与活动颚13能以最佳间隙轻易退出螺帽70,其次套入螺帽70时,也利用扳片22对调整轮14的定位,而依然保持在最佳间隙的状态,不断的连续扳动螺帽70,而达其在不损坏螺帽70的状况,又能定位在最佳间隙状态来轻易快速又方便扳动螺帽70的目的。
请继续参阅图7及图8所示的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最佳实施例,定位装置30的下方设有一大概呈夹片状态的第二弹性体34,它由上翼片341及下翼片342呈现弹性角度状态所结合而成,该第二弹性体34的一侧设有一与定位装置相对应的长形孔343,其中销35即能穿设过定位装置30的长条形及孔33第二弹性体34的长条形孔343,使定位装置30与第二弹性体34枢固于容置槽16中,定位装置30则利用第二弹性体34的配合而具有下压时的弹性,在解除定位装置30时,使扳片32可恢复原位,而该第二弹性体34大幅降低制造上的成本。也能达到相同的功效。
再配合参看图8至
图10的状态图所示的结构,其中图8为未按压定位装置30的状态图,由图中可看出定位装置30与调整轮14之间利用第二弹性体34的顶推,使得扳片32与调整轮14之间具有间隙而不会干涉到调整轮14的转动,再参看图9所示的结构,当向下按压定位装置30,其利用第二弹性体34的弹力,而使整个定位装置30具有弹性的下压,而该定位装置30的扳片32即能利用其下压的角度扳动调整轮14形成中心线所示的路径C,并扳动调整轮14微量转动,该路径C与调整轮14所相交的A点到B点即转换到活动颚13向外侧微量的移动,而
图10的状态则表示定位装置的扳片32是卡固于调整轮14上的防滑面141,使调整轮1 4定位在最高间隙的状态,而定位装置30中扳片32与顶部31之间的角度改变产生一退让距离,使用者欲退除定位装置30的定位时,只须将调整轮14扳动,扳片32即弹性回复至原位。
请再接着参阅
图11及
图12所示的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最佳实施例,其主要是于容置槽16中穿设有对应的定位孔162,并设有一大概呈容置槽形的定位装置40置于容置槽16中,该定位装置40之一端形成楔状的扳片41,并于侧向穿设有一长条形孔42,适宜容置一压缩弹性元件43,另外定位装置40的下方装设有一夹座状态的第三弹性体44,其主要是为一顶抵座441凸翘一弹性角度状态的翼片442结构,并利用销45穿设过容置槽16的定位孔162及定位装置40的长条形孔42,将定位装置40枢固于容置槽16中,定位装置40则利用销45与压缩弹性元件43的配合而具有下压时的弹性,在解除定位装置40时,也利用第三弹性体44使扳片41弹力回复原位。
再配合
图12至
图14的状态图所示的结构,其中
图12为未按压定位装置的状态图,由图中可看出定位装置40与调整轮14之间利用第三弹性体44的顶推,使得扳片41与调整轮14之间具有间隙而不会干涉到调整轮14的转动,再参看
图1 3所示的结构,当按压下定位装置40,其利用第三弹性体44的装置,而使整个定位装置40具有弹性地下压,而该定位装置40的扳片41即能利用其下压的角度扳动调整轮14形成如中心线所示的路径C,而扳动调整轮14微量转动,该路径C与调整轮14所相交的A点到B点即转换到活动颚13向外侧微量的移动,而
图14的状态则表示定位装置40卡固于调整轮14上的防滑面141,使调整输14定位在最佳间隙的状态,而定位装置40中扳片41的角度改变产生一退让距离,使用者欲退除定位装置40的定位时,是须将调整轮14扳动,扳片41即弹性回复到原位。
请参阅
图15及
图16所示的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最佳实施,设有一具抵掣部541的底座54装设于容置槽16中,该底座54上并设有一凸部542以套置有一概呈M字形的第四弹性体53,适宜供抵顶一定位装置50,该定位装置50是为外掣片51与内掣片52组合而成,外挚片51与内挚片52的垂直端面皆设有一顶部511、521及中间部位都设有一长条形孔512、522,其中外掣片5 1顶部512的另一端设有一破槽514,而内掣片52顶部521的另一端则形成一毁缩的扳片523,适宜穿设并凸出于外掣片51的破槽514,再利用一销55穿设过外掣片51及内掣片52的长条形孔512、522,第四弹性体53、底座54的凸部542及容置槽16的穿孔161,即使外掣片51与内掣片52所组成的定位装置50与第四弹性体53及底座54枢因于容置槽16中。
再配合
图16至
图18的状态图所示的结构,其中
图16表示在未按压定位装置50的自由状态时底座54的掣部541可顶住定位装置50不会任意向下移动而干涉到调整轮14的转动,而
图17则显示当向下按压定位装置50,其利用第四弹性体53的弹力,而使整个定位装置50具有弹性的下压,而该定位装置50的扳片5 23即能利用其下压的角度扳动调整轮14形成中心线所示的路径C,并扳动调整轮14微量转动,该路径C与调整轮14所相交的A点到B点即转换到活动颚13向外侧微量的移动,而
图18的状态则表示定位装置的扳片523也卡固于调整轮14上的防滑面141,使调整轮14定位在最佳间隙的状态,而定位装置50中扳片52 3与顶部511、521之间的角度改变产生一退让距离,使用者退除定位装置50的定位时,即须将调整轮14扳动,扳片523即弹性回复至原位。
最后,请再参看
图19及图20所示的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其主要是为具弹性的定位装置60一体结构,该定位装置60是概呈一门形形状的片体结构,其上为一具扳片62的上推片61,其中间部位并设有一长条形孔65,而该上推片61连接一顶部67至下方的下推片63,其上则开设有一U形破槽64,再利用一销66穿设过定位装置60的长条形孔65及破槽64,即使一体结构的定位装置60能枢固于容置槽16中。
另外,配合图20至图22的状态图所示的结构,当向下按压定位装置60,利用长条形孔65特定距离的设置及定位装置60本身形体所具有的弹力,而使整个定位装置60具有弹性的下则该定位装置60的扳片62,即能利用其下压的角度扳动调整轮14形成中心线所示的路径C,并扳动调整轮14微量转动,该路径C与调整轮14所相交的A点到B点即转换到活动颚13向外侧微量的移动,而图22的状态则表示定位装置的扳片62是卡固于调整轮14上的防滑面141,使调整输14定位在最佳间隙的状态,而定位装置60中扳片62与顶部67之间的角度改变产生一退让距离,使用者欲退除定位装置60的定位时,只须将调整轮14扳动,扳片62即弹性回复至原位。
权利要求1.一种活动扳手操作间隙定位装置,活动扳手本体,其主要是由头部与握把所组合而成,其中头部设有一固定颚,其特征在于用一调整轮来带动一对应于固定颚能产生的移动活动颚,其中调整轮的一端设有一定位装置来调整定位调整轮,其中定位装置在扳动过程中会使调整轮转协一角度后定位,即使固定颚与活动之间在夹紧螺件时能具有一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扳手操作间隙定位装置,其中调整轮的端设有一容置槽以供容置一定位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扳手操作间隙定位装置,其中定位装置的一端面设有一顶部,另一端则设有一扳片,而中间部位设有一长条形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动扳手操作间隙定位装置,其中容置槽与定位装置之间设有弹性体,并利用一销将定位装置与第一弹性体枢固于槽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扳手操作间隙定位装置,其中容置槽与定位装置之间设有弹性体,并利用一销将定位装置与第二弹性体枢固于容置槽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扳手操作间隙定位装置,定位装置的一端形成一扳片,并于侧向穿设有一长条形孔,适宜容置一压缩弹性元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这活动扳手操作间隙定位装置,其中容置槽与定位装置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体,一顶底座凸一弹性角度状态的翼片弹性结构,并利用销通过定位装置的长条形孔将定位装置枢固于容置槽中。
8.如权利要求1的活动扳手操作间隙定位装置,其中容置槽中设有一具抵掣部的底座,该底座上并设有一凸部以套置一第四弹性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动扳手操作间隙定位装置,其中定位装置是为外掣片与内掣片所组合而成,外掣片与内掣片的垂直端面皆设有一顶部及中间部位,都设有一长条形孔,其中外掣片的另一端设有一具破槽的勾部,可供一具扳片的内掣片穿出,并利用一销将定位装置、第四弹性体及底座枢固于容置槽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扳手操作间隙定位装置,其中定位装置设有一具扳片的上推片,其中间部位并设有一长条形孔,而该上推片连接一顶部至下方的下推片,其上则开设有一破槽,再利用销将一体结构的定位装置能枢固于容置槽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动扳手操作间隙定位装置,设有一调整轮来带动一对应于固定颚能产生的移动活动颚,其中调整轮一端设有一定位装置来调整定位调整轮,其中定位装置在扳动过程中会使调整轮转斜一角度后定位,即使固定颚与活动之间在夹紧螺件时能具有一定间隙的功能。
文档编号B25B13/00GK2341766SQ9824199
公开日1999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5日
发明者胡厚飞 申请人:胡厚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