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动力工具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800560阅读:来源:国知局
卡接,通过叉状部76b与连接柱61a,主动件60’平行于输出轴轴线的移动转换为转动架75绕支撑轴33枢轴转动。转动装置还包括与转动架75连接的枢转臂78,枢转臂78上设置有与第二支撑轴33b配接的连接孔78a,与弧形槽77a啮合配接的连接销78b,以及叉状部79 ;其中连接销78b设置于叉状部79和连接孔78a之间。通过弧形槽77a与连接销78b,转动架75的枢转运动驱动枢转臂78绕第二支撑轴33b转动。
[0134]次壳体15’上的安全装置16’包括一个可转动的门体911’,门体911’可绕其转动轴线相对于主壳体12 (未图示)旋转,其转动轴线与处于非工作位置工作夹头22的延伸轴线共线。门体911’大体上形成环形门体或接近环形门体,门体911’上具有一对径向设置的窗口 97,也就是说,窗口 97包括两个,并呈180度对称分布。门体911’上设置有与枢转臂78的叉状部79配接的卡销98。枢转臂78的转动带动门体911’绕其自身中心线旋转。
[0135]显然,门体并不限于采用相对于主壳体枢转或转动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很容易想到采用其它的结构,如门体相对于主壳体滑动连接等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0136]参照图17、图18,当主动件60’沿箭头M所示平行于输出轴轴线方向移动至预设位置,驱动转动架75绕第一支撑轴33a枢转,转动架75的枢转运动驱动枢转臂78绕第二支撑轴33b转过一定的角度,门体911’在枢转臂78的作用下沿箭头R5所示方向转过相应的角度,致使门体911’上的窗口 97随之转过相同的角度。主动件60’的移动通过其卡槽65a带动连接件28脱开与工作夹头22工作轴的配接。当门体911’枢转至使其窗口 97允许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枢转,也就是说,工作夹头22、24可分别从门体的窗口 97转进或转出。工作夹头22、24可以从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之间转换,而不会与门体911’产生任何干涉。
[0137]当安全装置16’处于第一状态,门体911’枢转至使门体911’的一对径向窗口 97与工作夹头22、24的运动路径相连通的位置,即窗口 97处于允许工作组件20运动的位置。在该位置,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枢转时允许工作夹头22、24从窗口 97通过,从而为工作夹头22、24的位置转换打开路径。第二状态时,门体911’枢转至使911’的一对径向窗口97与工作夹头22、24的运动路径错开的位置,即窗口 97处于限制工作组件20运动的位置。在该位置,门体911’关闭了工作夹头22、24的位置转换时相对壳体10运动的路径。次壳体15’将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22至少部分包覆,避免了在工作过程中接触操作者,操作界面变得简洁。而且此时,次壳体15也可作为辅助手柄使用。
[0138]进一步参照图19A至19C,安全装置16’可替换为包括内门911a和至少部分环绕内门911a的外门921a。内门911a和外门921a米用的是均设有一对径向窗口的环形门。内门911a设置有一对径向对称的内窗口 97a,外门设置有一对径向对称的外窗口 99a。内门911a和门体921a至少其中之一相对于主壳体12 (图中未不)转动,在第一状态时,内窗口97a和外窗口 99a径向连通,允许工作组件20活动;第二状态时,内窗口 97a和外窗口 99a径向错开,限制工作组件20活动。
[0139]在这里,外门911a相对主壳体12固定设置,内门911a可绕其转动轴线相对于主壳体12(未图示)旋转,其转动轴线与处于非工作位置工作夹头的延伸轴线共线。外门921a设置于内门911a外侧,也就是说,外门921a相对内门911a更靠近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外门921a的外窗口 99a的大小与内门911a上的内窗口 97a相匹配,外窗口 99a的位置设置于工作夹头22、24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运动路径的必经路径上。通常状况下,当工作组件20中至少一个工作夹头22、24处于工作位置时,另一工作夹头处于非工作位置,此时内门911a的内窗口 97a与外门921a的外窗口 99a相互错开,也就是说,安全装置16’处于第二状态,内门911a阻断了工作夹头由非工作位置运动至工作位置的路径。只有当主动件60’沿输出轴轴向移动,连接件脱开与工作夹头22、24之一的工作轴脱开的同时,内门911a受枢转臂78的驱动沿箭头R5所示方向旋转至使内窗口 97a与外门921a的外窗口 99a径向连通,此时安全装置16’处于第一状态。此时内门911a与外门921a的相对位置,可允许操作者相对壳体10枢转工作组件20,使需要的工作夹头由非工作位置转换到工作位置。当工作夹头转换到位,再通过操作操作件使主动件60’沿M所示方向的反向运动,使连接件与所选取的工作夹头的工作轴配接,同时枢转臂78驱动内门911a沿R5所示方向的反向旋转至与外门921a相互错开的第二状态。这样,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被至少部分包覆于次壳体15’中,避免了在工作过程中接触操作者,操作界面变得简洁。
[0140]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精髓的启示下还可能做出其他变更,但只要其实现的功能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手持式动力工具,包括: 壳体; 收容于壳体内的马达; 由马达驱动旋转的输出轴; 控制马达的开关; 以及包括至少两个工作夹头的工作组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从而所述至少两个工作夹头中的每一个工作夹头可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转换,所述至少两个工作夹头其中之一处于与输出轴配接的工作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工作夹头中其余工作夹头处于非工作位置,所述手持式动力工具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次壳体,所述次壳体的延伸轴线与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的延伸轴线交叉,所述次壳体至少部分包覆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壳体上设有供所述所述工作组件活动的窗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壳体上设有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时,所述安全装置允许所述工作组件活动;第二状态时,所述安全装置限制所述工作组件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装置包括相对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的门体,所述门体能在允许工作组件活动的第一状态和限制工作组件活动的第二状态之间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包括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门体与第二门体反向枢转以允许工作组件活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门体与第二门体相向枢转以限制工作组件活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包括内门和至少部门环绕所述内门的外门,所述内门设置有一对径向对称的内窗口,所述外门设置有一对径向对称的外窗口,所述内门和外门至少其中之一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在第一状态时,所述内窗口与所述外窗口分别径向连通,允许所述工作组件活动;第二状态时,所述内窗口与所述外窗口分别径向错开,限制所述工作组件活动。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绕门体枢转轴线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所述工作组件包括两个工作夹头,所述门体枢转轴线与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的延伸轴线平行。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绕转动轴线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所述门体上设置有一对径向设置的窗口,第一状态时,所述窗口处于允许所述工作组件活动的位置,第二状态时,所述窗口处于限制工作组件活动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绕转动轴线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所述工作组件包括两个工作夹头,所述转动轴线与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的延伸轴线共线。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壳体上设有安全装置,所述工作夹头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运动并形成运动路径,所述安全装置可操作地切断或连通所述运动路径。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装置包括相对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的门体,所述门体能切断或连通所述运动路径。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收容所述马达的主壳体和与主壳体成角度设置的握持部,所述开关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上,且所述握持部与所述次壳体位于所述主壳体的同一侧。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动力工具还包括为所述马达供电的电池包,所述握持部和所述次壳体之间设有连接臂,所述电池包与所述连接臂连接。14.一种手持式动力工具,包括: 壳体; 收容于壳体内的马达; 由马达驱动旋转的输出轴; 控制马达的开关; 以及包括两个工作夹头的工作组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从而所述两个工作夹头其中一个与所述输出轴配接处于工作位置,另一个处于非工作位置,所述手持式动力工具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次壳体,所述次壳体的延伸轴线与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的延伸轴线交叉,所述次壳体至少部分包覆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持式动力工具,包括主壳体,至少部分包覆于主壳体内的马达,由马达驱动旋转的输出轴,活动设置于主壳体的工作组件,工作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由所述输出轴择一驱动的工作夹头,以及至少部分包覆处于非工作位置工作夹头的次壳体。从而在操作时,使得只有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暴露于操作者的视线之内,避免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阻碍操作者的视线,使操作界面更简洁。
【IPC分类】B25F3/00, B25F5/02
【公开号】CN105563428
【申请号】CN201410624493
【发明人】张士松, 钟红风
【申请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7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