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救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0582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道救助器的制作方法
管道救助器一、本发明名称管道救助器;二、本发明为一种救助落入井中或管道中人员的装置,包括一种特殊材料和各种现有技术的结合;三、我们近期从电视等媒体上不断看到有老人、儿童意外落入井中的报道。坠井的老人和孩子面对狭窄的井道、光滑的井壁束手无措,而井外的救援几乎没有很好的办法, 只是动用人力或者使用挖掘机,开挖机井,这样费时费力事倍功半,而且还会给落难者和施救人员带来危险和不必要的损失;四、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困难,使井下救助变得稳妥、安全、容易。并且成为一个井下或者其他管道中专用的救援工具;五、本发明由金属探头、气囊、摄像头、喇叭、灯泡、绳索、充气管、输氧管、空气压缩机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探头、气囊、导气管、绳索组成本发明的主体,摄像头、灯泡、喇口Λ、输氧管等附属组合在导气管上,形成多功能的组合。救人时将金属探头和气囊利用重力作用,透过缝隙到达落难者下方,打开空气压缩机,通过导气管,使气囊充足气体,使其充满井体,紧贴井壁,将落难者稳稳托住,缓解落难者双腿、手掌和井壁之间的压力,为实施救援作好准备;这时可通过组合在导气管上的输氧管、摄像头、喇叭,对落难者进行输氧、照明、传输图象和对话,待准备充分后,可组织人员拉紧绳索,慢慢将落难者拉出井口 ;六、为了使在拉人过程中,气囊不发生滚动,可将气囊设计成桶状;为了使拉绳索时,受力均勻,可在气囊上部均勻十余只拉环形成一周,使绳索受力均勻分布到气囊周围各部,另外气囊的材料必须是耐磨,并且弹性良好;七、由于各地为发展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为了灌溉秧苗,农民在农田中打了很多水井,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废弃不用,致使农田中残留很多废井,由于误落井中的事件,不断发生,形成很大安全隐患。在对救援落难人员的过程中动用人力或使用挖掘机,事倍功半, 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并且还给落难者和施救人员带来危险。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上述施救过程中的难处,轻巧、安全。并且在救人过程不会发生危险,可装备到消防和公安武警部队中去,为解救人民的生命作出贡献。本发明不但用于井下施救,同时在一些烟囱、工业管道中同样可救助陷入危难中的工人。
权利要求
1.本发明为实施井下及各种管道救助的装置,为各种输气管、导线和绳索的组合。其特征是特种材料和各种现有技术的组合。两根导气管分别输送空气和氧气,输送的空气传送到人体下方,充满气囊托住人体,三根导线分别为摄像头、灯泡、喇叭提供导线,一根绳索为救援提供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气囊必须是桶状,防止发生滚动,并且气囊材料为有弹性的耐磨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是气囊上方分布十余只环,形成一周,使受力均勻,防止侧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管道救助器。本发明是由特殊材料和各种现有技术的组合,分别由两根输气管,三根导线,一根绳索,和探头、气囊、摄像头、喇叭、灯泡、空气压缩机等物件组成。救人时,先将探头穿过人体,到达身体下方,随后输气,使与探头相连的气囊膨胀,撑住井壁,托住人体,然后可以进行输氧、传相、对话、照明等救助活动,待准备充分后,可拉紧绳索将人救出。
文档编号A62B99/00GK102441245SQ20101050659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6日
发明者马淮骐 申请人:马淮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