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救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0288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新型救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救援装置,包括一骨架及固定在骨架上的一流体供给组件与一空气供给组件;所述骨架包括一连接索及用于安装所述流体供给组件、空气供给组件的至少一个连接盘;所述连接索与所述连接盘固定连接;当连接盘的数量多于一个时,连接盘从上往下依次间隔地固定在连接索上。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救援装置为救援争取更多的救援时间,提高救援进度与效果及提高人生安全。
【专利说明】新型救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狭窄环境下的新型救援
>J-U ρ?α装直。

【背景技术】
[0002]经常有人员被困水井、矿坑、烟囱、岩石缝、坍塌建筑结构等狭窄环境需要救援。由于对环境和被困人员的状态不了解,救援人员在具体救援时往往凭借经验和简陋工具容易误判危机状态,影响救援进度和效果,甚至发生救援时人员伤亡的悲剧。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在狭窄环境下救援时,能提高救援进度、效果及人生安全的救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提高救援进度与效果及提高人生安全的救援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救援装置,包括
[0007]—骨架,所述骨架包括一连接索及至少一个连接盘;所述连接索与所述连接盘固定连接;当连接盘的数量多于一个时,连接盘从上往下依次间隔地固定在连接索上;
[0008]一流体供给组件,及
[0009]一空气供给组件,所述流体供给组件、空气供给组件分别固定在骨架的连接盘上。
[0010]优选地,所述骨架还包括数量若干的卡接件,各连接盘上分别固定有至少一个卡接件;该卡接件的中间呈弧形,其两端为呈矩形;各卡接件的两端均固定地贴合在一连接盘上,各卡接件的中间与一个连接盘配合形成一穿孔。
[0011]优选地,所述连接盘为对称削边的圆柱体;各卡接件固定在连接盘的削边平面上。
[0012]优选地,所述流体供给组件包括一漏斗、至少一导管、数量比导管少一个的导管接头;所述漏斗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一个导管上;所述导管安装在连接盘上;所述导管接头用于将连接盘上的导管进行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空气供给组件包括若干气管及比气管数量少一个的气管接头;所述气管安装在连接盘上;所述气管接头用于将连接盘上的气管进行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救援装置还包括一照明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安装在骨架上;该照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照明灯及至少一根导电线,该照明灯与导电线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救援装置还包括一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安装在骨架上;所述通信组件包括一喇叭、一话筒及若干音频线;所述喇叭及话筒分别与音频线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通信组件还包括一摄像头及与该摄像头连接的若干视频线;所述摄像头固定在一个连接盘上;所述骨架上安装一扩展板,所述话筒和喇叭安装在扩展板上。
[0017]优选地,各连接盘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连接索、音频线及视频线分别穿过各连接盘上的一个通孔。
[0018]优选地,所述流体供给组件包括一管道整体;所述空气供给组件包括一气道整体;所述管道整体的下端、气道整体的下端及话筒均悬空。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20]所述连接盘的数量若干,并通过连接索进行连接。所述连接盘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固定于所述连接索上,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救援装置可以应用于各种深度的救援空间。并通过流体供给组件为被困人员及救援人员提供食物,补充能量;通过空气供给组件为被困人员及救援人员提供氧气,从而为救援争取更多的救援时间,提高救援进度、救援效果及提高人生安全。
[0021]另外,通过照明组件为救援环境进行照明,方便救援人员找到被困人员及找准救援位置,提高救援效率。还可以通过通信组件来稳定被困人员情绪等,为进一步施救提供了决策依据,并赢得了宝贵的施救时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救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骨架;11、连接索;12、连接盘;120、通孔;121、连接孔;13、卡接件;2、流体供给组件;20、管道整体;21、漏斗;22、导管;23、导管接头;3、空气供给组件;30、气道整体;31、气管;32、气管接头;4、照明组件;41、照明灯;42、导电线;6、通信组件;61、喇叭;62、话筒;63、音频线;64、摄像头;65、视频线;7、扩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5]参照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救援装置,包括一骨架I及固定在骨架I上的一流体供给组件2与一空气供给组件3。所述骨架I包括一连接索11及用于安装所述流体供给组件2、空气供给组件3的至少一个连接盘12。所述连接索11可焊接在各连接盘12上。可在施救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在所述连接索11上适量地增加连接盘12的数量。所述连接盘1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当连接盘12的数量多于一个时,连接盘12从上往下依次间隔地安装在连接索11上。该连接索11用于将该救援装置吊起并放置于需要进行救援的狭窄空间内。
[0026]优选地,所述连接索11可为钢索,其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并且可以将相邻的两个连接盘12之间形成有间距。所述连接盘12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120及一个连接孔121。所述连接索11可穿过各连接盘12的连接孔121,使用时该连接索11用于将各连接盘12悬挂在救援空间内。可以将连接索11焊接在连接盘12上,从而实现将连接盘12定位在连接索11的预定位置。例如,可连接索11上相邻的两个连接盘12之间的间距可为800mm-1200mm左右。如果在比较曲折的狭窄环境下救援,为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柔性,连接盘12间距保持可以更长,并减少中间连接盘12。
[0027]所述连接盘12的数量可根据需要救援时环境的深度进行设置。为了更好的安装及拆卸流体供给组件2及空气供给组件3,该骨架I还包括数量为连接盘12两倍的卡接件13,各连接盘12上分别固定有两个卡接件13。该卡接件13的中间呈弧形,其两端为呈矩形。各卡接件13的两端均固定地贴合在一连接盘12上,各卡接件13的中间与一个连接盘12配合形成一穿孔。具体地,各连接盘12上的两个穿孔可分别为用于让空气供给组件3穿过的一第一穿孔,及用于让流体供给组件2穿过的一第二穿孔。
[0028]优选地,所述连接盘12由钢制成,该连接盘12为对称削边的圆柱体。该连接盘12沿其轴线方向可以开设所述通孔120。所述卡接件13固定在削边平面上,因此所述空气供给组件3及流体供给组件2安装在削边平面上。
[0029]所述流体供给组件2包括一漏斗21、至少一导管22、数量比导管22少一个的导管接头23。所述漏斗21可以以螺接或者卡接等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一个导管22上,必要时,还可通过胶水将漏斗21固定在导管22上。所述导管接头23与导管22可通过胶水进行固接。所述导管接头23与导管22的数量可根据救援空间的深度进行设定。
[0030]例如,当所述导管22的数量多于一个时,所述导管接头23的两端可分别与一导管22固接,并可通过该导管接头23将各导管22依次连通呈一管道整体20。可将所述漏斗21安装在管道整体20的上端,通过漏斗21将水、粥或者牛奶等液体物质引流至管道整体20内,通过管道整体20导向至需要救援空间内的人员,以便为其补充能量。所述管道整体20可以从上往下依次穿过各第一穿孔。
[0031]所述空气供给组件3包括若干气管31及比气管31数量少一个的气管接头32。各气管接头32或者各气管31穿插在所述穿孔内。当气管31的数量多于一个时,各气管接头32的两端分别与一气管31通过胶水固接。可通过气管接头32就至少两个气管31拼接连通呈一气道整体30。
[0032]所述气管31及气管接头32的数量均可根据救援的环境设定。所述气道整体30能使得救援环境内能顺利通入空气,为需要救援空间内的人员补充氧气。所述气道整体30可以从上往下依次穿过各第二穿孔。
[003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管接头23及气管接头32的数量分别可以与连接盘12的数量相等。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狭窄的救援空间,所述连接盘的尺寸较小,例如其直径可在50mm左右。为了更大量的气体导入到救援空间内,可将导气管与一气泵连接,通过气泵进行供气。分段设置导管及气管,能很好的保持导管及气管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又不至于过长导致相互缠绕,影响流体或气体的输送。
[0034]通过所述流体供给组件2及空气供给组件3为救援环境内的人员提供食物及氧气,可以有效的为人员补充能量从而可以提高人员的存活时间,为救援人员提供足够的救援时间。另外,由于所述导管22及气管3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深度的救援环境。另外,所述导管22及气管31均可为柔性的塑料制成,因此可以实现将该柔性塑料进行弯曲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装置可以适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救援环境。
[0035]作为较佳实施例,为了方便救援人员在救援环境内进行救援,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装置还可以包括一照明组件4。所述照明组件4安装在骨架I上。该照明组件4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的照明灯41 (例如LED灯)及至少一根导电线42,该照明灯41与导电线42连接。所述照明灯41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定,例如救援空间较暗时,可通过多设置几个照明灯41,例如可在每个连接盘12的周壁安装一所述照明灯41上。可通过导电线42与外界电源为照明灯41供电。可通过所述照明灯41照亮救援环境,方便救援人员找到被困人员及找准救援位置。
[0036]作为较佳实施例,为了能够及时探明危机状态,稳定被困人员情绪,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一通信组件6。该通信组件6安装在骨架I上。所述通信组件6包括一喇叭61、一话筒62及若干音频线63。所述喇叭61及话筒62分别与音频线63连接。具体的,该喇叭61可通过音频线63与外界的其他话筒或者电脑等电子产品连接,方便将外界的声音传入救援环境,以便稳定被困人员的情绪(例如笔记本电脑自动存储通讯音视频数据,可以重复播放,通过该喇叭将声音传到救援空间内)。所述话筒62可通过音频线63与外界的喇叭或音箱连接,方便被困人员说明其所在位置、健康状况等信息,以提高救援的效率。可以理解,所述通信组件6及照明组件5可以通过蓄电池对其进行供电。
[0037]优选地,所述通信组件6还可以包括一摄像头64及与该摄像头64连接的若干视频线65。可通过视频线65与外界的显示器连接,方便将摄像头64的摄影内容进行显示,方便外界人员及时了解救援环境的情况及指挥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0038]所述摄像头64可根据需要固定在一个连接盘12上。所述导电线42、音频线63及视频线65均可根据需要穿插在所述通孔120内,例如这些线可以同时穿过各连接盘12的同一通孔120,也可以每种线分别穿过各连接盘12的各个通孔120,如图1所示。
[0039]为了方便安装该通信组件,可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盘12上安装一扩展板7,所述话筒62和喇叭61安装在扩展板7上。所述扩展板7可为木板、钢板或者塑料板等。优选地,该扩展板7固定在最下方的一个连接盘12上。可以理解,该扩展板7可有可无;该扩展板7上也可以安装一所述照明灯41,方便救援空间内的人员使用话筒等物件。
[0040]优选地,所述气道整体30的底端悬空,例如:最下方一个气管31到最下方一个连接盘12的水平距离可为200mm左右。所述管道整体20的底端悬空,例如:最下方一个导管22到最下方一个连接盘12的水平距离为300mm左右。所述话筒62也悬空。例如:话筒62到最下方一个连接盘12的水平距离250mm左右。如此安装所述气管31、导管22及话筒62,增加了被困人员在不能动弹的情况下,能顺利汲取氧、水、营养液的可能性以及与地面施救人员沟通的可能性,而且还能避免了淋湿话筒。
[0041]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新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骨架,所述骨架包括一连接索及至少一个连接盘;所述连接索与所述连接盘固定连接;当连接盘的数量多于一个时,连接盘从上往下依次间隔地固定在连接索上; 一流体供给组件,及 一空气供给组件,所述流体供给组件、空气供给组件分别固定在骨架的连接盘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还包括数量若干的卡接件,各连接盘上分别固定有至少一个卡接件;该卡接件的中间呈弧形,其两端为呈矩形;各卡接件的两端均固定地贴合在一连接盘上,各卡接件的中间与一个连接盘配合形成一穿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为对称削边的圆柱体;各卡接件固定在连接盘的削边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供给组件包括一漏斗、至少一导管、数量比导管少一个的导管接头;所述漏斗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一个导管上;所述导管安装在连接盘上;所述导管接头用于将连接盘上的导管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供给组件包括若干气管及比气管数量少一个的气管接头;所述气管安装在连接盘上;所述气管接头用于将连接盘上的气管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装置还包括一照明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安装在骨架上;该照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照明灯及至少一根导电线,该照明灯与导电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装置还包括一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安装在骨架上;所述通信组件包括一喇叭、一话筒及若干音频线;所述喇叭及话筒分别与音频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组件还包括一摄像头及与该摄像头连接的若干视频线;所述摄像头固定在一个连接盘上;所述骨架上安装一扩展板,所述话筒和喇叭安装在扩展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连接盘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连接索、音频线及视频线分别穿过各连接盘上的一个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供给组件包括一管道整体;所述空气供给组件包括一气道整体;所述管道整体的下端、气道整体的下端及话筒均悬空。
【文档编号】A62B99/00GK204158917SQ201420569846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9日
【发明者】陈孝平, 李昌权 申请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