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式消防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342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防护式消防罩。



背景技术:

消防"即预防和解决(扑灭)火灾的意思。亦指灭火、防火人员。郭孝成《浙江光复记》:"卫队及巡警消防,见势已烈,均袖缀白布,以表输诚。"如:必须抓好消防工作。例如:消防车、消防技术。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消防历史,"消防"一词是二十世纪从日本引进的,是一个外来语。但"消防"的根在中国。日本的文字是从中国的汉字演变而来,汉字早在西晋太康五年(年)就开始传入日本。"消防"一词不仅字形与汉字完全相同,字义也无差别。现代意义的消防可以更深层的理解为消除危险和防止灾难。

在消防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消防口罩,以免消防人员吸入有害气体对人体带来伤害,然而现有的消防罩功能单一,使用存在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防护式消防罩,防护式消防罩功能多样,使用效果好,能够为消防人员提供氧气,便于消防人员的呼吸,设置有麦克风,便于消防人员之间的交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防护式消防罩,包括外护壳、过滤网Ⅰ、气扇、过滤网Ⅱ、氧气分布器、气管、罩壳、透气网、防护垫、系带、微型氧气瓶、连通管、麦克风、扬声器和蓄电池,防护式消防罩功能多样,使用效果好,能够为消防人员提供氧气,便于消防人员的呼吸,设置有麦克风,便于消防人员之间的交流。

外护壳连接在罩壳上,过滤网Ⅰ与气扇均设置在外护壳的内部,并且气扇位于过滤网Ⅰ的上方。过滤网Ⅱ与氧气分布器均设置在外护壳的内部,并且氧气分布器位于过滤网Ⅱ的上方,过滤网Ⅱ位于气扇的上方。气管的一端连接在氧气分布器上,气管的另一端与连通管相连接,透气网设置在罩壳上,防护垫设置在罩壳的左右两内壁上,系带系在罩壳的左右两顶端,微型氧气瓶设置在系带的外端,连通管连接在微型氧气瓶上,蓄电池安装在罩壳左底端的外壁上,麦克风设置在氧气分布器的底端,扬声器安装在罩壳右底端的外壁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防护式消防罩所述的扬声器和蓄电池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防护式消防罩所述的麦克风与扬声器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防护式消防罩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防护式消防罩,防护式消防罩功能多样,使用效果好,能够为消防人员提供氧气,便于消防人员的呼吸,设置有麦克风,便于消防人员之间的交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式消防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护壳1;过滤网Ⅰ2;气扇3;过滤网Ⅱ4;氧气分布器5;气管6;罩壳7;透气网8;防护垫9;系带10;微型氧气瓶11;连通管12;麦克风13;扬声器14;蓄电池15。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防护式消防罩,包括:外护壳1、过滤网Ⅰ2、气扇3、过滤网Ⅱ4、氧气分布器5、气管6、罩壳7、透气网8、防护垫9、系带10、微型氧气瓶11、连通管12、麦克风13、扬声器14和蓄电池15,防护式消防罩功能多样,使用效果好,能够为消防人员提供氧气,便于消防人员的呼吸,设置有麦克风,便于消防人员之间的交流。

外护壳1连接在罩壳7上,过滤网Ⅰ2与气扇3均设置在外护壳1的内部,并且气扇3位于过滤网Ⅰ2的上方;过滤网Ⅱ4与氧气分布器5均设置在外护壳1的内部,并且氧气分布器5位于过滤网Ⅱ4的上方,过滤网Ⅱ4位于气扇3的上方;气管6的一端连接在氧气分布器5上,气管6的另一端与连通管12相连接,透气网8设置在罩壳7上,防护垫9设置在罩壳7的左右两内壁上,系带10系在罩壳7的左右两顶端,微型氧气瓶11设置在系带10的外端,连通管12连接在微型氧气瓶11上,蓄电池15安装在罩壳7左底端的外壁上,麦克风13设置在氧气分布器5的底端,扬声器14安装在罩壳7右底端的外壁上。

消防人员将防护式消防罩戴在头部,外护壳1设置在鼻子部位和口部,系带10能够有效的防止防护式消防罩的掉下,过滤网Ⅰ2、过滤网Ⅱ4和透气网8有良好的过滤作用,确保消防人员吸入较好的空气,气扇3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气体的呼出,使得消防人员感到舒适,微型氧气瓶11中的氧气沿着连通管12和气管6进入到氧气分布器5,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吸入新鲜的氧气,保证消防人员的氧气充分,便于消防人员的呼吸,设置有麦克风13,便于消防人员之间的交流,为消防人员的工作提供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扬声器14和蓄电池15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麦克风13与扬声器14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