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结构的复合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239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层结构的复合薄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膜制品,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结构的复合薄膜。
背景技术
塑料制品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商品包装领域、在建筑工程领域、在农业生产及种养殖领域等等,几乎各行各业无一不能少了塑料制品,而在所有的塑料制品中,塑料薄膜又是其中应用最广的一大类别。随着社会技术、生活和工业水平等的提高,人们对塑料薄膜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食品包装方面、在农业塑料大棚方面、在土建以及蓄水设施等方面,要求塑料薄膜具有优良的应用性能如保鲜、阻隔氧气、透过光线、防止水雾、严密防渗、耐光耐温、抗老化等;而且,在满足上述应用性能的同时,还要求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以减少使用和施工的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业界针对上述问题也做过一些相应的探索。如中国专利90105802.5中公开了一种包装食品用的三层塑料复合薄膜,该三层塑料复合薄膜是由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作为上层,聚乙烯为内(下)层,在上述两层之间涂敷连续的聚乙烯醇涂层作为中间层而制得。该发明针对聚乙烯和聚丙烯透氧速度过大,而采用透氧速度非常小的聚乙烯醇涂层作为中间层,既能综合利用聚乙烯和聚丙烯的较为优良的包装性能,又能避免其二者的缺陷。但是其缺点地在于聚乙烯醇涂层形成的中间层的粘结强度或膜本身的机械强度很弱,因此不利于提高整个复合包装薄膜的机械性能和强度,而且生产制造工序也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与此类似,中国专利93247247.8中公开了一种中空保温加强塑料膜,它是用两层或多层塑料膜中间复合一层或多层塑料网而成。在塑料膜中间形成中空的空间,多层塑料网及其中空的空间具有保温兼加强的作用。这种结构可提高塑料膜的强度,又可使单层塑料膜厚度减少,节省原材料消耗,并能使农业塑膜大棚内的温度提高5℃以上。但是该文件并没有公开塑料网的结构等内容,而实际上,如果塑料网的结构形状不适当、与两边所附的塑料膜的结合方式不好等,对于两边所附的塑料膜不但不能发挥增强作用,甚至还可能起到加速破坏的效果。
中国专利92231990.1中公开了可回收复用的地膜,这种地膜包括薄膜和薄膜下边带有的网格层,薄膜和网格层通过粘合剂或热合加工成为一体,形成双层结构的加强地膜,其优点在于透明度同普通地膜,强度高;其缺点是该结构仅为二层结构,易在网格层形成水滴。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其增强层能柔顺贴合各复合膜层、能使复合膜的整体机械强度大幅提高、且能保持其所贴附的塑料膜的原有功能的多层结构的复合薄膜。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多层结构的复合薄膜,该复合薄膜包括一层或多层的膜层以及一层或多层的编制层,各膜层以及编制层可以为相同或不同的材质,编织层贴合在膜层表面上或膜层之间;编织层由纤维材料双向交叉地编织而成,而且平行相邻的纤维材料间的间距小于纤维材料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加强层采用纤维材料交叉编织而成的编织层,具有通常的光滑连续的增强膜层所不具备的机械增强特性因为这种编织层能将复合膜某处的应力集中分散到其相关的经线和/或纬线的全长上,事实上,通过相互交叉编织的经纬线就能极大地缓解光滑膜层所受到的外力,提高复合膜的整体机械强度,同时这种编织层的弹性乃至塑性、柔顺性能等许多有关的机械性能与其贴合的光滑膜层极其相似,这为编织层的复合以及贴合带来许多便利和优点编织层能获得与其他膜层最大的贴合面积,结合力大大增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受到外力情况下,传统的加强层因与其他膜层的应变变形差异太大而在光滑膜层上产生二次应力集中,常常对复合膜的整体机械强度的增强作用不大,却反而恶化了复合膜层的受力结构,导致复合膜整体机械强度的降低,而本实用新型能克服上述缺点当复合膜受到外力作用时,编织层的应变变形与其他膜层几乎相同或相似,因而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层与其他膜层复合后产生的综合抗力大大增强,经实验证实,本实用新型复合薄膜的抗拉断力指标较之单独状态下的原有膜层增加了6~7倍,在抗刺穿性能、抗梯形撕裂强度指标上也大幅提高。
根据实际受力情况以及生产工艺、设备的不同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为不同的编织层是彼此紧贴粘接后,再分别与不同膜层相粘接,或者编织层是相间地与不同的膜层相粘接。本实用新型还可采取在某一编织层上的纤维材料的间隔和/或方向与另一编织层上的纤维材料的方向和/或间隔相互错开的结构,以获取特殊的机械强度效果。
在优选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复合薄膜的层数为2~5层,且由膜层与编织层相间连接而成。在更优选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薄膜包括3层,即上膜层、下膜层,以及夹在上膜层与下膜层中间的编织层。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纤维材料是横截面为扁平状的聚合树脂拉伸扁丝。拉伸扁丝编织出来的编织层更能发挥出本实用新型编织层的减少应变差异、应力集中的优点。为便于配合平面或圆织机的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拉伸扁丝宽度为2.5mm。为了得到某种效果例如装饰或轻便,本实用新型的还可以使用线、带、绳类纤维来编织得到编织层。
为适应小到手提包装袋、大到农用棚膜、建筑防渗膜、水利工程铺底膜的广泛需要,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层面密度为25~250g/m2,所述上、下面膜层的面密度为10~120g/m2。为保证不同应用场合之所需以及原有薄膜的应用功能,本实用新型采用编的编织层和膜层可以均为无色透光层,或者编织层和/或膜层中的一层或一层以上为半透光层和/或深色层,其余为无色透光层。
对于3层结构,考虑到上膜层与下膜层及中间的编织层的材料或理化性能的各种区别,以及生产加工工艺、设备的不同,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层和上、下膜层之间是胶粘连接或直接热粘合。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聚合树脂拉伸扁丝是高密度聚乙烯拉伸扁丝,所述膜层为低密度聚乙烯流延膜层、或低密度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流延膜层、或低密度聚乙烯与醋酸乙烯树脂流延膜层。上、下两面及非编织附加层的流延膜层具有良好平衡的应用性能例如透光性、热封性、抗皱性、各向力学平衡性能等,但是机械强度性能最差;而编织层是经过拉伸热定型的,具有最大的双向机械强度,但易撕裂、易受热起皱,两种层体经过复合后克服了二者的缺点,保留了二者的最强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兼具有良好广泛的使用功能和极大增强了的机械性能。当然,能够实现上述性能互补的各种聚合树脂的膜层与纤维编织层的复合薄膜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结构的复合薄膜,该复合薄膜包括三层膜层上膜层1、中膜层2、下膜层3,不同的膜层为同一或不同材质,在上述不同膜层面之间还贴合有二层附加层4、5,该二层附加层4、5是由横截面为扁平状的聚合树脂拉伸扁丝双向交叉地编织而成的编织层。在编织层4、5上,平行相邻的拉伸扁丝间紧密贴附。二层编织层4、5是相间地分别与不同膜层相粘接。所述的拉伸扁丝宽度为2.0~2.6mm。所述的编织层4、5的面密度为25~250g/m2,所述上、中、下面膜层1、2、3的面密度为10~120g/m2。
编织层4、5和上、中、下膜层1、2、3均为无色透光或半透光层,或所述的编织层4、5及上、中、下膜层1、2、3中某一或几层为较深色层。编织层4、5和上、中、下膜层1、2、3之间是胶粘连接或直接热粘合。
所述聚合树脂拉伸扁丝是高密度聚乙烯拉伸扁丝,所述上、下膜层和中膜层1、2、3为低密度聚乙烯流延膜层、或低密度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流延膜层、或低密度聚乙烯与醋酸乙烯树脂流延膜层。
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结构的复合薄膜,所述的复合薄膜总共包括三层上膜层1、下膜层2,以及夹在所述的上膜层1与下膜层2中间的编织层4。不同的膜层1、2为同一或不同材质,而编织层4为一层由横截面为扁平状的聚合树脂拉伸扁丝双向交叉地编织而成。所述编织层4和所述上、下膜层1、2之间是胶粘连接或直接热粘合。
在同一编织层4上,平行相邻的拉伸扁丝间紧密贴附。所述的拉伸扁丝宽度为2.0~2.6mm。所述的编织层4的面密度为25~250g/m2,所述上、下面膜层1、2的面密度为10~120g/m2。
所述的编织层4和上、下膜层1、2均为无色透光或半透光层,或所述的编织层4及上、下膜层1、2中某一或几层为较深色层。
所述聚合树脂拉伸扁丝是高密度聚乙烯拉伸扁丝,所述上、下膜层1、2为低密度聚乙烯流延膜层、或低密度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流延膜层、或低密度聚乙烯与醋酸乙烯树脂流延膜层。
实施例3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结构的复合薄膜,该复合薄膜包括一层膜层1,在该膜层1的一侧表面上还贴合有不同材质和/或不同构造结构的二层编织层4、5,该编织层4、5是由纤维材料双向交叉地编织而成的编织层。在同一编织层4或5上,平行相邻的所述纤维材料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纤维材料的宽度。二层编织层4、5是相互错缝地彼此紧贴粘接后再分别与膜层1相粘接。
所述纤维材料是横截面为扁平状的聚合树脂拉伸扁丝。拉伸扁丝宽度为2.0~2.6mm。所述编织层4、5和膜层1之间是直接热粘合,而二层编织层4、5是通过胶粘连接。
所述聚合树脂拉伸扁丝是高密度聚乙烯拉伸扁丝,所述膜层4、5为低密度聚乙烯流延膜层、或低密度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流延膜层、或低密度聚乙烯与醋酸乙烯树脂流延膜层。
权利要求1.一种多层结构的复合薄膜,该复合薄膜包括一层或多层的膜层以及一层或多层的编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织层贴合在所述的膜层表面上或膜层之间;所述的编织层是由纤维材料双向交叉地编织而成,而且平行相邻的纤维材料间的间距小于纤维材料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薄膜的层数为2~5层,而且由所述膜层与所述编织层相间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薄膜为3层结构,包括上膜层、下膜层以及夹在所述的上膜层与下膜层中间的编织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材料是横截面为扁平状的聚合树脂拉伸扁丝,该拉伸扁丝宽度为2.0~2.6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织层的面密度为25~250g/m2,所述上、下膜层的面密度为10~120g/m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织层和膜层均为无色透光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织层和/或膜层中的一层或一层以上为半透光层和/或深色层,其余为无色透光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织层和所述的膜层是通过胶粘或直接热粘合而相互连接。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树脂拉伸扁丝是高密度聚乙烯拉伸扁丝,所述的膜层为低密度聚乙烯流延膜层、高密度聚乙烯流延膜层、聚丙烯流延膜层、醋酸乙烯树脂流延膜层或者共混聚合物的流延膜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结构的复合薄膜,该复合薄膜包括二或多层结构的膜层,各膜层为相同或不同材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膜层表面上或不同膜层之间还贴合有编织层;所述的编织层为一层或多层,所述的编织层是由纤维材料双向交叉地编织而成。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其增强层能柔顺贴合各复合膜层、能使复合膜的整体机械强度大幅提高、且能保持其所贴附的塑料膜的原有功能的多层结构的复合薄膜。
文档编号B32B27/12GK2670110SQ200320117949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1日
发明者李永鸿, 赵照 申请人: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