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纸机网部通风除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2692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纸机网部通风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造纸机的网部,主要用于纸幅的形成,使用一段时间后,网部上附着有大量纤维,对纸幅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造纸机的网部需要按时清洗,一般采用水雾对造纸机的网部进行清洗,然后形成的湿空气被直接排入大气中。由于该湿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直接排入大气中会对空气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为了减小该污染,需要对网部清洗所产生的湿空气进行处理后再排入大气中。

原有设备中,对网部清洗所产生的湿空气进行处理,普遍是第一级使用离心式液滴分离罐将液滴分离,第二级使用旋风式纤维分离罐将纤维、水汽从空气中分离。这种除湿方法设计老旧,运行工况较差,纸机网部湿气在抽出时汽水分离不及时,导致抽出的水汽气味较浓,水汽冷凝后下落,由于纸机网部湿气中夹带有泥浆,下落后对厂区清洁有影响。所以原纸机网部除湿系统不足以匹配纸机现有的产能,且汽水分离装置设计老旧,运行较差,纸机湿部湿气较重,不能及时排出,车间冬天容易滴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造纸机网部通风除湿装置,能有效解决通风量不匹配,汽水分离不充分,网部湿气重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造纸机网部通风除湿系统,包括

第一通风除湿装置、第二通风除湿装置以及第三通风除湿装置, 所述第一通风除湿装置设于造纸机网部的前端,依次由抽湿箱、旋风分离器、滴水分离器以及抽风机通过管道连接而成,所述第二通风除湿装置设于造纸机网部的中端,依次由多个抽湿大罩、旋风分离器、滴水分离器以及抽风机通过管道连接而成,所述第三通风除湿装置设于造纸机网部的后端,依次由多个抽湿小罩、旋风分离器、滴水分离器以及抽风机通过管道连接而成。通过在造纸机长网部不同的位置设置通风除湿装置,以匹配造纸机现有的产能,使汽水分离更快更完全,解决因纸机湿布湿气较重,车间冬天易滴水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滴水分离器内还设有自动喷淋装置,用于清除汽水中的有害物质以及清洗滴水分离器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抽湿箱包括顶网抽湿箱和底网抽湿箱,分别位于网部前端的顶网以及底网的湿气抽入口,改进原有1个抽湿箱的设计,通过再增设1个抽湿箱,提高网部前端的抽湿速度。

作为优选,所述抽湿大罩并排设有2组,一组平行设有3个,另一组头对头对称设有2个,有效扩大了抽湿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抽湿小罩平行设有2个,在造纸机网部后端,也就是压榨部设置抽湿小罩,有利于纸页的干燥。

作为优选,所述抽湿箱、抽湿大罩、抽湿小罩与旋风分离器之间分别设有阀门,便于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网部不同的位置增设通风除湿装置,并在滴水分离器中安装自动喷淋装置,可使汽水分离更加完全,排出的气体更加清洁,车间内工况得到改善,并保证造纸机安全、环保、超低排放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纸机网部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网抽湿箱;2.顶网抽湿箱;3.旋风分离器;4.滴水分离器;5.抽风机;6.抽湿大罩;7.抽湿小罩;8.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造纸机网部通风除湿系统,包括第一通风除湿装置、第二通风除湿装置以及第三通风除湿装置, 第一通风除湿装置设于造纸机网部的前端,依次由底网抽湿箱1、顶网抽湿箱2、旋风分离器3、滴水分离器4以及抽风机5通过管道连接而成。第二通风除湿装置设于造纸机网部的中端,依次由多个抽湿大罩6、旋风分离器3、滴水分离器4以及抽风机5通过管道连接而成,其中抽湿大罩6并排设有2组,一组平行设有3个,另一组头对头对称设有2个,有效扩大了抽湿范围。第三通风除湿装置设于造纸机网部的后端,依次由多个抽湿小罩7、旋风分离器3、滴水分离器4以及抽风机5通过管道连接而成,其中抽湿小罩平行设有2个。为了更好的清除汽水中的有害物质以及清洗滴水分离器4,在滴水分离器4的内部安装了自动喷淋装置,同时为了便于控制,分别在底网抽湿箱1、顶网抽湿箱2、抽湿大罩6、抽湿小罩7与旋风分离器3之间设有阀门8。

工作时,在造纸机高速运转的网部,积聚着大量水和水汽,水和汽会沿着网的运行方向甩出,水、汽在抽风机5的作用下,被吸入低网抽湿箱1、顶网抽湿箱2、抽湿大罩6、抽湿小罩7,并通过旋风分离器3、滴水分离器4实现汽水分离以及清除有害物质,再进行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