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纱机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0942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纱机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手工纺织工具。直至今天,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安全气囊和窗帘地毯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然而现有的纺织过程存在以下缺点:

(1)没有一个很好的纺纱机减震效果,导致在使用过程不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使用便利,带来很多的不便,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在使用过程不能够保证装置的使用效果;

(2)没有一个很好的操作效果,不能够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很好的使用便利,导致在进行操作过程没有很好的使用效果,不能够对设备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处理;

(3)无法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稳定,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没有很好的稳定效果,带来不便,同时在使用过程不能够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的效率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纺纱机减震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纺纱机减震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腔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设有承重块,且承重块的下端两侧均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两之间设有稳固支杆,所述承重块的内腔两端均设有连接卡板,所述连接卡板两两之间设有连接支轴,所述装置主体的两端均设有卡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设有连接支柱,且连接支柱的一端延伸至装置主体的外端,所述连接支柱的内腔两端均设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两两之间设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上端设有压杆,且压杆的一端延伸至连接支柱的外端,所述压杆的一端设有安装板,所述连接支柱两两之间设有传动杆,且传动杆位于装置主体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腔设有安装卡块,且安装卡块的一端通过连接件设有连接支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有放置支板,且放置支板的一端通过连接孔洞设有放置支脚。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通过连接销轴设有辅助支架,且辅助支架的一端设有连接支座。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一端设有安装螺纹,且安装螺纹的内壁设有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卡接板的一端设有连接卡槽,且连接卡槽的一端通过连接螺纹设有卡接支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有一个很好的纺纱机减震效果,在使用过程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使用便利,带来很多的便利,节约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在使用过程能够保证装置的使用效果;

(2)有一个很好的操作效果,能够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很好的使用便利,在进行操作过程有很好的使用效果,能够对设备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处理;

(3)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稳定,设备在使用过程有很好的稳定效果,带来便利,同时在使用过程能够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的效率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纺纱机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纺纱机减震装置,包括装置主体7,装置主体7的内腔设有连接板1,连接板1的下端设有承重块9,且承重块9的下端两侧均设有支撑杆14,支撑杆14的一端设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两两之间设有稳固支杆12,承重块9的内腔两端均设有连接卡板11,连接卡板11两两之间设有连接支轴10,装置主体7的两端均设有卡接板8,连接板1的上端设有连接支柱4,且连接支柱4的一端延伸至装置主体7的外端,连接支柱4的内腔两端均设有滑动板6,滑动板6两两之间设有联动杆5,联动杆5的上端设有压杆3,且压杆3的一端延伸至连接支柱4的外端,压杆3的一端设有安装板2,连接支柱4两两之间设有传动杆,且传动杆位于装置主体7的内腔,装置主体7的内腔设有安装卡块,且安装卡块的一端通过连接件设有连接支杆,支撑杆14的下端设有放置支板,且放置支板的一端通过连接孔洞设有放置支脚,支撑杆14的一端通过连接销轴设有辅助支架,且辅助支架的一端设有连接支座,装置主体7的一端设有安装螺纹,且安装螺纹的内壁设有密封垫,卡接板8的一端设有连接卡槽,且连接卡槽的一端通过连接螺纹设有卡接支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