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式集聚纺异型管同步横动牵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6294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负压式集聚纺异型管同步横动牵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压式集聚纺异型管同步横动牵伸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式集聚纺技术在针对高支棉纺行业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相比其它纺纱方法,其成纱质量和生产效率都有显著提高。虽然它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但粗纱须条横动动程变小,配合件皮圈磨损较快一直是制约集聚纺发展的缺点之一。负压式集聚纺其负压管和集聚槽为一个整体结构,固定不能横动,为保证成纱质量,就要限制后面的喇叭口的横动与普通环锭纺相比减小到3-4mm,这就导致前后配合件、上下胶圈都磨损严重,降低使用寿命,使纺纱成本有所增加。若集聚纺采用普通环锭纺的粗纱横动即8-12mm,就会造成刚牵伸后的须条和集聚槽中心位置有较大的偏移量,难以被集聚槽有效集聚,导致纱线条干恶化、毛羽波动,影响成纱质量。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保证纱线质量、降低胶圈磨损、提高配合件使用寿命的负压式集聚纺异型管同步横动牵伸装置。一种负压式牵伸装置,包括横动杆、进纱嘴、第一牵伸座、第二牵伸座、第一罗拉、第一配合件、第二罗拉、第二配合件、第三罗拉、第三配合件、第四罗拉、第四配合件、异型管以及横动驱动部件所述第一牵伸座以及所述第二牵伸座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牵伸座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牵伸座的上表面均顺序设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第一横动槽以及第四卡槽;所述第一罗拉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罗拉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个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三罗拉的两端以分别设在两个所述第三卡槽内;所述第四罗拉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个所述第四卡槽内;所述第一配合件、所述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三配合件以及所述第四配合件依次顺序连接在拉架上,所述拉架铰接在所述第一牵伸座以及所述第二牵伸座上,当所述拉架朝向所述第一牵伸座以及所述第二牵伸座转动贴合时,所述第一罗拉与所述第一配合件、所述第二罗拉与所述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三罗拉与所述第三配合件、所述第四罗拉与所述第四配合件能够对应接触配合;所述异型管的两端连接有连接件,两个连接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动槽内,所述异型管的管壁上具有多个由一端至相对的一端顺序分布的集聚槽;所述横动杆上顺序连接有多个用于纱线通过的所述进纱嘴,多个所述进纱嘴与多个所述集聚槽一一对应,所述横动杆靠近于所述第一罗拉;所述横动驱动部件同时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件以及所述横动杆,所述横动驱动部件用于同时驱动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异型管以及所述横动杆带动所述进纱嘴同步横向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牵伸座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牵伸座的上表面还具有第二横动槽,所述第二横动槽、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所述第三卡槽、所述第一横动槽以及所述第四卡槽在所述第一牵伸座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牵伸座的上表面上依次顺序分布,所述横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横动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纱嘴具有进纱口以及出纱口,所述进纱口的尺寸较所述出纱口的尺寸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动驱动部件具有两个,两个所述横动驱动部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牵伸座的外侧,两个所述横动驱动部件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件,至少一个所述横动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横动杆的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罗拉的两端通过固定件嵌设在所述第四卡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动杆、所述第一罗拉、所述第一配合件、所述第二罗拉、所述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三罗拉、所述第三配合件、所述第四罗拉、所述第四配合件以及所述异型管均平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传动部件,所述横动驱动部件通过所述传动部件与相应的所述连接件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牵伸座的数量、所述第二牵伸座的数量均为多个,一个所述第一牵伸座与一个所述第二牵伸座组成一组,多组所述第一牵伸座与所述第二牵伸座依次顺序排列,相邻的所述横动杆的端部对接,相邻的所述第一罗拉的端部对接,相邻的所述第二罗拉的端部对接,相邻的所述第三罗拉的端部对接,相邻的所述第四罗拉的端部对接,相邻的所述异型管的端部对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网格圈,所述网格圈套设在所述第四罗拉上,所述网格圈的孔隙为120目-160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转动驱动部件,所述转动动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罗拉、所述第二罗拉、所述第三罗拉以及所述第四罗拉,所述转动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罗拉、所述第二罗拉、所述第三罗拉以及所述第四罗拉配合转动。上述负压式牵伸装置,纱线通过进纱嘴进入到第一罗拉与第一配合件之间的握持点(间隙改成握持),通过第一罗拉与第一配合件的带动进入到第二罗拉与第二配合件之间的间隔、第三罗拉与第三配合件之间的间隔,通过第二罗拉、第三罗拉对纱线进行牵伸,牵伸后的纱线通过异型管上的集聚槽后进入到第四罗拉与第四配合件之间的间隔内以形成细纱须条,完成一次粗纱的牵伸。横动驱动部件可以是单独电机目的就是保证横动杆和异型管在轴向方向上有相同的8mm范围的动程,从而使纱线在进纱嘴的横动的作用下,能顺利进入异型管的集聚槽中心,同时集聚槽通过吸风形成负压,保证纱线聚集在集聚槽中心;该负压式牵伸装置保证纱线质量的同时增加了粗纱横动的动程范围,达到降低多个配合件外部胶圈磨损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负压式牵伸装置正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负压式牵伸装置侧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负压式牵伸装置的横动驱动部件、横动杆、异型管以及第四罗拉配合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负压式牵伸装置的牵伸座、异型管以及第四罗拉配合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负压式牵伸装置的异型管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负压式牵伸装置的第四罗拉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负压式牵伸装置;100、横动杆;200、进纱嘴;300、第一牵伸座;310、第一卡槽;320、第二卡槽;330、第三卡槽;340、第四卡槽;350、第一横动槽;360、第二横动槽;400、第二牵伸座;500、第一罗拉;600、第一配合件;700、第二罗拉;800、第二配合件;900、第三罗拉;1000、第三配合件;1100、第四罗拉;1200、第四配合件;1300、异型管;1310、集聚槽;1400、横动驱动部件;1500、传动部件;1600、连接件;1700、固定件;1800、网格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了一种负压式牵伸装置10。该负压式牵伸装置10包括横动杆100、进纱嘴200、第一牵伸座300、第二牵伸座400、第一罗拉500、第一配合件600、第二罗拉700、第二配合件800、第三罗拉900、第三配合件1000、第四罗拉1100、第四配合件1200、异型管1300以及横动驱动部件1400。在本实施例的附图中,横动驱动部件1400未示出,横动驱动部件1400可以是驱动电机。上述的第二配合件800采用本领域中常用的上销。参见图1及图4所示,第一牵伸座300以及第二牵伸座400相对设置,第一牵伸座300的上表面以及第二牵伸座400的上表面均顺序设有第一卡槽310、第二卡槽320、第三卡槽330、第一横动槽350以及第四卡槽340。参见图1及图2所示,所述第一罗拉500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卡槽310内;所述第二罗拉700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个所述第二卡槽320内;所述第三罗拉900的两端以分别设在两个所述第三卡槽330内;所述第四罗拉1100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个所述第四卡槽340内;所述第一配合件600、所述第二配合件800、所述第三配合件1000以及所述第四配合件1200依次顺序连接在拉架上,所述拉架铰接在所述第一牵伸座300以及所述第二牵伸座400上,当所述拉架朝向所述第一牵伸座300以及所述第二牵伸座400转动贴合时,所述第一罗拉500与所述第一配合件600、所述第二罗拉700与所述第二配合件800、所述第三罗拉900与所述第三配合件1000、所述第四罗拉1100与所述第四配合件1200能够对应接触配合。纱线从进纱嘴进入后在第一罗拉500、第一配合件600与第二罗拉700第二配合件800之间进行后牵伸,纱线在第二罗拉700第二配合件800与第三罗拉900、第三配合件1000之间进行主牵伸,纱线再第三罗拉900、第三配合件1000与第四罗拉1100第四配合件1200之间进行集聚牵伸。参见图3、5所示,异型管1300的两端连接有连接件1600,两个连接件1600分别位于第一横动槽350内,异型管1300的管壁上具有多个由一端至相对的一端顺序分布的集聚槽1310。参见图3所示,横动杆100上顺序连接有多个用于纱线通过的进纱嘴200,多个进纱嘴200与多个集聚槽1310一一对应,横动杆100靠近于第一罗拉500。横动杆100、第一罗拉500、第一配合件600、第二罗拉700、第二配合件800、第三罗拉900、第三配合件1000、第四罗拉1100、第四配合件1200以及异型管1300均平行。横动驱动部件1400同时连接于其中一个连接件1600以及横动杆100,横动驱动部件1400用于同时驱动连接件1600带动异型管1300以及横动杆100带动进纱嘴200同步横向移动。进一步地,参见图4所示,第一牵伸座300的上表面以及第二牵伸座400的上表面还具有第二横动槽360,第二横动槽360、第一卡槽310、第二卡槽320、第三卡槽330、第一横动槽350以及第四卡槽340在第一牵伸座300的上表面以及第二牵伸座400的上表面上依次顺序分布,横动杆100位于第二横动槽360内。进纱嘴200具有进纱口以及出纱口,进纱口的尺寸较出纱口的尺寸大。进一步地,参见图1及图3所示,横动驱动部件1400具有两个,两个横动驱动部件1400分别位于两个牵伸座的外侧,两个横动驱动部件1400分别连接于两个连接件1600,至少一个横动驱动部件1400连接于横动杆100的一端。参见图3及图6所示,第四罗拉1100的两端通过固定件1700嵌设在第四卡槽340内。进一步地,参见图3所示,还包括传动部件1500,横动驱动部件1400通过传动部件1500与相应的连接件1600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牵伸座300的数量、第二牵伸座400的数量均为多个,一个所述第一牵伸座300与一个所述第二牵伸座400组成一组,多组所述第一牵伸座300与所述第二牵伸座400依次顺序排列。相邻的横动杆100的端部对接,进一步地,在一组第一牵伸座300与第二牵伸座400之间有3对第一配合件,每对第一配合件分别与第一罗拉500对应,相邻的所述第二罗拉700的端部对接,进一步地,在一组第一牵伸座300与第二牵伸座400之间有3对第二配合件,每对第二配合件分别与第二罗拉700对应;相邻的所述第三罗拉900的端部对接,进一步地,在一组第一牵伸座300与第二牵伸座400之间有3对第三配合件,每对第三配合件分别与第三罗拉900对应;相邻的所述第四罗拉1100的端部对接,进一步地,在一组第一牵伸座300与第二牵伸座400之间有3对第四配合件,每对第四配合件分别与第四罗拉1100对应,相邻的异型管1300的端部对接。进一步地,参见图1所示,还包括网格圈1800,网格圈1800套设在第四罗拉1100上,网格圈1800的孔隙为120目-160目。进一步地,还包括转动驱动部件,转动驱动部件连接于第一罗拉500、第二罗拉700、第三罗拉900以及第四罗拉1100,转动驱动部件用于驱动第一罗拉500、第二罗拉700、第三罗拉900以及第四罗拉1100同步转动。在本实施例的附图中,转动驱动部件未示出,转动驱动部件可以是单独的驱动电机,也可以是原机台上的驱动电机。上述负压式牵伸装置10的调节方法如下,首先安装同步横动各装置,然后调试喇叭口8和集聚槽23位置,保证刚进入集聚区的须条在集聚槽23中心位置,然后调节传动装置保证纺纱过程中进入集聚区的须条始终在集聚槽23中心位置,最后开车纺纱。测试对比集聚区带同步横动和不带同步横动情况下,纱线条干、毛羽H、毛羽波谱图、皮辊打磨周期结果如下:纱支(50S)条干(CV%)毛羽H皮辊打磨周期(天)集聚区带横动同步12.152.4280集聚区不带横动同步12.202.6550毛羽波谱图显示使用集聚区同步横动装置明显减小了配合件的打磨周期、消除了喇叭口横动带来的毛羽波动、改善了毛羽H和条干CV%。上述负压式牵伸装置10,纱线通过进纱嘴200进入到第一罗拉500与第一配合件600之间的握持点,通过第一罗拉500与第一配合件600的带动进入到第二罗拉700与第二配合件800之间的间隔、第三罗拉900与第三配合件1000之间的间隔,通过第二罗拉700、第三罗拉900对纱线进行牵伸,牵伸后的纱线通过异型管1300上的集聚槽1310后进入到第四罗拉1100与第四配合件1200之间的间隔内以形成细纱须条,完成一次粗纱的牵伸。横动驱动部件1400可以是单独电机目的就是保证横动杆100和异型管1300在轴向方向上有相同的8mm范围的动程,从而使纱线在进纱嘴200的横动的作用下,能顺利进入异型管1300的集聚槽1310中心,同时集聚槽1310通过吸风形成负压,保证纱线聚集在集聚槽1310中心;该负压式牵伸装置10保证纱线质量的同时增加了粗纱横动的动程范围,达到降低多个配合件外部胶圈磨损的目的。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