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的牵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9519发布日期:2018-12-22 09:21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纺织机的牵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的牵伸装置,其中,所述牵伸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罗拉和至少一个对应的反向罗拉,纤维结构可以被引导并夹持在所述罗拉与所述反向罗拉之间,其中,每个罗拉和反向罗拉都具有罗拉主体,其中,每个罗拉和反向罗拉都具有旋转轴,罗拉的旋转轴和反向罗拉的旋转轴仅在一个端部上得到支撑,罗拉安装成在空转位置与加载位置之间可移动,在所述空转位置中,罗拉和反向罗拉的罗拉主体不实现接触,在所述加载位置中,罗拉与反向罗拉的罗拉主体压靠彼此,并且罗拉在从空转位置到加载位置的过渡中能够移动到中间位置中。在中间位置中,罗拉与反向罗拉的罗拉主体仅实现接触。

背景技术

牵伸装置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并且与环锭纺纱机或喷气纺纱机一起使用,例如,其中它们用于牵伸(用于牵伸的其他常规术语是牵引或拉伸)并且因此用于使供应到纺纱机的纤维材料更均匀。牵伸装置被用于所谓的纺织厂准备机器中、尤其用于拉伸,纺织厂准备机器连接在对应的纺纱机的上游并且还用于使纤维结构更均匀。原则上,前述牵伸装置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罗拉构造,每个构造进而具有对应的罗拉和反向罗拉,最终以增大的旋转速度驱动罗拉和反向罗拉以沿纤维结构穿过牵伸装置的运输方向牵引纤维结构。

尽管已知的是,罗拉和反向罗拉可借助于两个侧向凸出的旋转轴而被安装在两侧上,但是同样为现有技术的步骤是:在跨越罗拉和/或反向罗拉的位于轴承中的相应的旋转轴的仅一个端部上操作至少一些罗拉和/或反向罗拉。在这种情况下,旋转轴通常与对应的罗拉和/或反向罗拉的罗拉主体的旋转轴共线并且可在牵伸装置的支撑下借助于滚子轴承或滚柱轴承而得到支撑。

如果纤维结构现通过位于加载位置中的罗拉和其反向罗拉,如同在牵伸装置的操作期间的情况那样,这在相应的罗拉主体上施加与它们的旋转轴成直角延伸的力。肯定的是,该力被由相应的旋转轴的支撑件实施的相反的力抵消。然而,该相反的力随着距相应的旋转轴的轴承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此外,存在旋转轴的特定的挠曲弹性以及罗拉主体与旋转轴之间和/或旋转轴与对应的轴承之间的不可避免的游隙。

因此,结果是,由于在加载位置中的罗拉和反向罗拉的压力而导致的作用在纤维结构上的夹持力沿罗拉和反向罗拉的旋转轴的方向不是恒定的而是替代地随着距轴承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从而导致对牵引结果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该缺点并且提出一种牵伸装置,使用该牵伸装置,利用由罗拉和反向罗拉生成的夹持力使待牵引的纤维结构在其宽度上(即,与运输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经受均匀的处理。

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牵伸装置来实现该目的。

根据本发明,所述牵伸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中间位置中(其中,所述罗拉和所述反向罗拉的罗拉主体不实现接触),所述罗拉和所述反向罗拉的旋转轴都指向彼此,使得所述罗拉和所述反向罗拉的罗拉主体具有共有的接触区域,沿所述罗拉的旋转轴的轴向方向,该共有的接触区域比在加载位置中小,在加载位置中,所述罗拉和所述反向罗拉的罗拉主体压靠彼此(在牵伸操作期间,纤维结构正被运输通过牵伸装置并且由此被牵引的时候,后面提到的位置被所述罗拉占据)。尽管在加载位置中(至少在所述纤维结构被引导到所述牵伸装置中之前)所述罗拉与所述反向罗拉与彼此完全接触并且由此形成夹持线,在所述中间位置中的所述罗拉和所述反向罗拉仅在比前述夹持线小的接触区域上实现接触。如果所述罗拉然后被移动抵靠所述反向罗拉并且因此移动到加载位置中,那么可补偿可能发生的旋转轴的任何弯曲和/或存在于前述区域中的任何游隙,使得几乎恒定或甚至完全恒定的夹持力因此而存在于由所述罗拉和所述反向罗拉形成的整个夹持线上。以这种方式,插入到所述牵伸装置中的纤维结构在其整个宽度(即,其垂直于运输方向延伸的空间幅度)上受到均匀的力的作用,从而导致对纤维结构的特别均匀的牵引。

此外,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在牵伸操作期间挤压力的实际值应当能够通过合适的加载元件来调节,其中,所述加载元件被设计为例如汽缸,在汽缸的帮助下,加载力可被传递到所述罗拉或反向罗拉的轴承以使所述罗拉和所述反向罗拉压靠彼此。

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大体来说,此处所使用的术语“罗拉”和“反向罗拉”不涉及相互的空间取向。因此,可能的是,所述罗拉成直角地布置在所述反向罗拉上方,使得所述牵伸装置的运输方向是水平的。同样地,所述牵伸装置的运输方向可以与水平面或竖直面成直角地或倾斜地延伸,使得所述罗拉和所述反向罗拉可以布置成与彼此并排或倾斜地偏置。

此外,应当指出的是,下文的实施例通常涉及罗拉和其对应的反向罗拉。根据本发明的牵伸装置当然应当包括多个罗拉构造,每个罗拉构造具有至少一个罗拉和至少一个反向罗拉。最后,应当指出的是,多个反向罗拉可以与牵伸装置的一个罗拉相关联,并且反之亦然,并且还可以构想到的是,将带缠绕在一个或多个罗拉和/或反向罗拉周围,从而能够以特别可靠的方式引导纤维结构。

然而,在本发明的背景下,足够的是,罗拉布置的至少一个罗拉和/或反向罗拉可在前述空转位置与前述中间位置之间移动。

有利的是,在中间位置中,接触区域所具有的接触表面是在加载位置中的至多1/10,优选地是至多1/20,特别优选地是至多1/50。在加载位置中,所述罗拉和所述反向罗拉优选地与彼此接触(之间没有纤维结构),使得它们形成共有的夹持线,优选地形成2cm至8cm长的共有的夹持线。此处的接触表面本质上是线性的,其中,所述线可以具有十分之几毫米到几毫米的宽度。所述线优选地具有0.2mm至3.0mm的宽度,特别优选地具有1.0mm至2.5mm的宽度。然而,所述中间位置中的接触表面具体实施为呈点的形式。所述接触表面至少比在加载位置中小得多,使得可实施关于在牵伸操作期间作用在纤维结构上的均匀的夹持力的前述优点。

此外,有利的是,在中间位置中,所述罗拉和所述反向罗拉的罗拉主体仅在它们相应的端部面的区域中实现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中间位置中,所述罗拉和所述反向罗拉的罗拉主体的旋转轴不平行于彼此地延伸。相反,旋转轴都布置成倾斜于彼此,但是它们也还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中。在这种情况下,与旋转轴的可能的替代性的倾斜取向相比,所述罗拉主体的旋转轴的想象的延伸部将相交。

还极为有利的是,所述罗拉的旋转轴和所述反向罗拉的旋转轴两者都借助于牵伸装置的轴承而在一个端部处可旋转地安装,其中,在中间位置中的所述罗拉和所述反向罗拉的罗拉主体仅在它们的端部面的区域中实现接触,所述端部面背对所述轴承。如果所述罗拉然后从所述中间位置移动到它的加载位置中,则首先本质上呈点的形式的接触区域发展成本质上为线性的接触区域,使得所述罗拉和所述反向罗拉最终形成共有的夹持线,而所述罗拉主体的相互的挤压力在它们的长度上尽可能地恒定。

特别有利的是,所述罗拉和所述反向罗拉的旋转轴位于共同的平面中,至少在加载位置中位于共同的平面中。在前述位置中的旋转轴(在至少一些部分中)也优选地彼此平行地延伸以形成前述夹持线(其中,替代地,还可以构想到前述旋转轴的偏斜的取向)。同样可以构想到的是,在所述中间位置和/或前述空转位置中相应的旋转轴也位于共同的平面中。

还有利的是,在中间位置中的旋转轴形成在0゜与2.0゜之间的角度α,优选地形成在0.1゜与1.0゜之间的角度α,特别优选地形成在0.1゜与0.8゜之间的角度α。在所述中间位置中,所述罗拉和所述反向罗拉的旋转轴因此定向成仅最低限度地倾斜于彼此,其中,在任何情况下,前述角度都被选择成大于0゜以便排除平行的取向。关于这点,应当指出的是,前述角度不必具有与牵伸装置的所有罗拉构造(=(多个)罗拉和对应的(多个)反向罗拉)相同的值。相反,各个罗拉构造之间的角度可以变化,使得变化的量可以取决于例如旋转轴和/或罗拉主体的相应的直径和/或所述牵伸装置(牵伸装置通常具有一对输入罗拉、一个或多个中央罗拉对和一对输出罗拉,其中,纤维结构一个接着另一个地通过各个罗拉对,如沿运输方向所看到的那样)内的构造。

特别有利的是,在中间位置中,所述罗拉的旋转轴和所述反向罗拉的旋转轴彼此倾斜地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罗拉不在所述加载位置与所述空转位置之间沿与相应的旋转轴成线性和垂直的方向来回运动。相反,所述运动以枢转运动的形式发生,使得在中间位置中前述旋转轴的想象的延伸部不相交。

关于这点,有利的是,所述牵伸装置具有能够绕枢转轴枢转的支撑件并且包括罗拉的轴承,其中至少在所述中间位置中所述支撑件的枢转轴和所述罗拉的旋转轴彼此倾斜地延伸。所述支撑件可以借助于对应的轴承容纳一个或多个罗拉并且可优选地在保持元件的帮助下固定在所述罗拉的加载位置中,所述保持元件气动地、机械地和/或机电地操作。此外,可以存在反向支撑件,所述反向支撑件用于容纳和/或支撑所述反向罗拉,所述反向支撑件优选地被刚性地固定在对应的纺织机和/或它的牵伸装置中。所述反向支撑件可以借助于对应的轴承容纳一个或多个反向罗拉。最后,还可以构想到的是,替代地或另外地,至少在所述中间位置中,所述支撑件的枢转轴和所述反向罗拉的旋转轴相对于彼此倾斜地延伸。如果所述支撑件枢转成使得所述罗拉位于它们加载位置中,那么至少一个罗拉构造的罗拉和反向罗拉的旋转轴应当位于一个共同的平面中。

特有利的是,所述牵伸装置具有能够绕枢转轴枢转的支撑件并且包括所述罗拉的轴承,其中,至少在所述中间位置中,所述支撑件的枢转轴和所述罗拉的旋转轴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其中,至少在所述中间位置中,所述罗拉的旋转轴和所述支撑件的枢转轴延伸成偏斜于彼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如下事实在中间位置中实现了所述罗拉与所述反向罗拉之间的较小接触区域,所述事实为:在所述牵伸装置的前视图中(如沿运输方向的相反方向所看到的),所述罗拉的旋转轴倾斜地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中。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支撑件能够绕优选地水平延伸的枢转轴枢转。

在替代性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有利的是,所述牵伸装置具有能够绕枢转轴枢转的支撑件并且包括所述罗拉的轴承,其中,所述支撑件的枢转轴和所述罗拉的旋转轴至少在所述中间位置中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其中,所述反向罗拉的旋转轴和所述支撑件的枢转轴至少在所述中间位置中延伸成偏斜于彼此。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罗拉的旋转轴和所述枢转轴两者在前述前视图中倾斜于水平面延伸,使得在这种情况下再次确保所述罗拉将与所述反向罗拉在所述中间位置中仅在小接触区域中接触。

所述支撑件和/或反向支撑件中的旋转轴的轴承可以是可旋转的或旋转固定的。在所述支撑件中是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固定支撑件的情况下,所述罗拉被可旋转地保持在所述旋转轴上。因此,在支撑件中是所述旋转轴的可旋转轴承的情况下,将提供所述罗拉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固定的连接。

附图说明

在接下来的实施例中描述了本发明另外的优点,其中:

图1示出了配备有牵伸装置的纺织机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牵伸装置的局部的透视图,其中,罗拉位于它们的空转位置中;

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局部,其中,罗拉位于它们的加载位置中;

图4示出了根据图2的局部,其中,罗拉位于它们的中间位置中;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牵伸装置的局部的替代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罗拉也位于它们的中间位置中。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作为纺织机2的示例的喷气纺纱机,其可以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牵伸装置1。然而,应当指出的是,在这点上通常而言,根据本发明的牵伸装置1还可以使用在所谓的并条机(drawingframe)中或其他的纺纱机中,例如,环锭纺纱机。

在图1中作为示例示出的喷气纺纱机优选地用于生产所谓的粗纱16。粗纱16是包含相对少量的覆盖纤维的纱线,即,其中卷绕的纤维被相对松地包裹在内芯周围的纱线(优选地未加捻的),使得所述纱线保持可加捻的。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由此生产的粗纱16被加捻或必须被加捻成能够相应地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的话(其中,还可以根据本发明来设计该牵伸装置1)。

喷气纺纱机大体包括具有至少两个罗拉构造的牵伸装置1,所述至少两个罗拉构造沿牵伸装置1的运输方向t一个接着另一个布置,从而用于使纤维结构5加捻。每个罗拉构造包括至少一个罗拉3和对应的反向罗拉4,所述罗拉3和对应的反向罗拉4安装成能够绕对应的旋转轴线7旋转并且纤维结构5可以在罗拉3和对应的反向罗拉4之间以夹持的方式通过(为了简化的原因,只有罗拉3的旋转轴7中的一个和反向罗拉4的旋转轴7中的一个提供有附图标记)。

此外,此处所示出的喷气纺纱机原则上包括距牵伸装置1一定距离并且具有内涡流室(从现有技术已知并且因此未在此处图示)的喷丝头21和凸出到涡流室中的纱线形成元件,从现有技术也已知所述纱线形成元件并且因此未在此处予以图示。在喷丝头21中为纤维条5和/或纤维条5的至少一部分纤维提供了保护性加捻。

同样地,喷气纺纱机可以具有牵拉单元15,牵拉单元15优选地具有可绕旋转轴7旋转的两个牵拉罗拉14以及连接在牵拉单元15的下游的用于粗纱16的线筒装置18。线筒装置18进而优选地包括套管驱动装置19加上至少一个套管容座,所述套管容座在原理上是已知的并且连接到套管驱动装置19,并且套管17在套管驱动装置19的帮助下可固定到所述套管容座并且可被诱导旋转以便能够将已经通过横向装置20横向移动的粗纱16卷绕到套管17上。

所述喷气纺纱机根据特殊的气流纺纱方法来操作。为了形成粗纱16,纤维条5沿运输方向t被引导跨越进入开口(未示出)到喷丝头21的涡流室中,在涡流室处,纤维条接收保护性加捻,即,纤维条5的至少一些纤维被由合适地定位的空气喷嘴生成的空气流捕获。一些纤维由此被拉到纤维结构5外至少一些距离并且卷绕在纱线形成元件的凸出到涡流室内的尖端周围。

最终,纤维条5的纤维在所述纱线形成元件的进入开口和布置在所述纱线形成元件内部并连接到所述进入开口的牵拉通道上被牵引到涡流室外。最后,自由的纤维端部此时沿进入开口的方向还被牵引到螺旋路径上,并且在这样做时,自由的纤维端部作为卷绕的纤维缠绕与在中央延伸的芯纤维周围,由此得到具有期望的保护性加捻的粗纱16。

最后,由于纤维仅部分地加捻,粗纱16具有残余牵引能力,对于在下游的纺纱机(例如,环锭纺纱机)中对粗纱16进行进一步处理而言,该残余牵引能力是不可缺少的。然而,常规的气流纺纱装置给予纤维条5如此强的加捻使得在纱线生产之后的必须的牵伸不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这也是期望的,因为传统的喷气纺纱机被设计成生产成品纱线,成品纱线通常以高强度为特征。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牵伸装置1的局部,牵伸装置1可用在例如图1中所示出的喷气纺纱机中。牵伸装置1包括多个罗拉3和多个反向罗拉4,反向罗拉4对应于罗拉3并且每个罗拉都具有罗拉主体6和旋转轴7,旋转轴7用于提供相应的罗拉主体6的可旋转的安装,其中,旋转轴7安装在轴承11(仅在图2和3中表示)中。在轴承11中的旋转轴7的轴承支撑件可以是可旋转的或旋转固定的。在轴承11中的是旋转轴7的旋转固定的轴承的情况下,罗拉主体6被可旋转地保持在旋转轴7上。因此,通过在轴承11中的旋转轴7的可旋转轴承支撑件,将提供罗拉主体6在旋转轴7上的旋转固定的约束。

此外,除了其他以外,图2示出了罗拉3优选地安装在支撑件12中并且反向罗拉4安装在对应的反向支撑件9中。此处轴承支撑是单侧的,即,每个相应的旋转轴7都在对应的罗拉主体6的两个前端部10中的仅一个与相应的支撑件12和/或反向支撑件9之间延伸(当然,每个罗拉3或每组罗拉3可以被支撑在单独的支撑件12中以便能够调节罗拉3相互之间的间隔;根据反向罗拉和它们的反向支撑件9,同样的布置也适用)。

本发明的核心源自图2至图4的组合视图。首先,图2示出了牵伸装置1的状况,其中罗拉3位于它们的空转位置中,即罗拉3和反向罗拉4的罗拉主体6不接触。在牵伸装置1停止的同时罗拉3优选地占据这个位置,使得罗拉3和/或反向罗拉4不被驱动并且纤维条5已经从牵伸装置1移除和/或待从牵伸装置1移除。

在牵伸装置1沿运输方向t装载有或已经装载有纤维条5之前或不久之后,罗拉3被移动到图3中所示出的它们的加载位置中,其中,这可例如通过使支撑件12绕枢转轴13(仅在图3中示出了枢转轴13)枢转而发生。

使用传统的牵伸装置1,此处存在的缺点是,各个罗拉主体6压靠彼此的相互的挤压力沿着它们的接触区域8不是恒定的(在图3中挤压力是线性的),因为各个轴承11具有一定的游隙并且旋转轴7通常具有至少最小的松垂。在罗拉主体6之间通过的纤维条5因此在其垂直于运输方向t延伸的宽度上不均匀地受到载荷,使得发生对纤维条5的各个段的不均匀的牵引。

为了消除该缺点,现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提出,根据本发明设计的罗拉3的旋转轴7应当具有如图4中所图示的中间位置中的取向,这导致罗拉3的罗拉主体6具有共有的接触区域8并且反向罗拉4具有共同的接触区域8,当沿罗拉3的旋转轴7的轴向方向看时,接触区域8比在图3中所图示的加载位置中小。

关于这点,从图4明显看出,罗拉3和对应的反向罗拉4的罗拉主体6在中间位置中优选地仅具有本质上为点形状的接触区域8,其中,这可通过如下的事实而得以实施:罗拉3和反向罗拉4的旋转轴7在前述中间位置中形成角α,该角的大小不同于0゜(参考关于有利的角的大小的大体描述)。

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安装的罗拉3通过使支撑件12枢转而被移动到它们的中间位置外并且被移动到图3中所图示的它们的加载位置中,那么轴承11中的任何游隙和/或各个旋转轴7的轻微弯曲可以得到平衡,使得所述挤压力在罗拉3与反向罗拉4之间的整个接触区域8上都是恒定的(理想情况)。利用对应的罗拉主体6之间的夹持来引导的纤维条5此时在其宽度上被均匀地加载,使得纤维条5可以以特别均匀的方式被牵引。

尽管图4图示了如下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罗拉3的旋转轴7被倾斜地安装在支撑件12中,并且支撑件12可绕平行于反向罗拉4的旋转轴7延伸的枢转轴13枢转,但是图5示出了替代性的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罗拉3的旋转轴7与支撑件12的枢转轴13平行定位。在这种情况下,在牵伸装置1的前视图中,支撑件的枢转轴13和罗拉3的旋转轴7两者都与反向罗拉4的旋转轴7形成角度α(在图5中以夸张的大小示出该角度),所述角度的大小不同于0゜,如在图5中的中间位置中所看到的那样。因此,在该变型中,再次确保的是,当罗拉3位于它们的中间位置中时,罗拉3和反向罗拉4的罗拉主体6每个仅具有本质上为点形状的接触区域8。

本发明不限于此处所图示和描述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修改也是可以的,就像此处所描述的特征的任何组合一样,即使它们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图示并且在说明书和/或权利要求的不同部分中得到描述。

附图标记列表

1牵伸装置

2纺织机

3罗拉

4反向罗拉

5纤维条

6罗拉主体

7旋转轴

8接触区域

9反向支撑件

10前端部

11轴承

12支撑件

13支撑件的枢转轴

14牵拉罗拉

15牵拉单元

16粗纱

17套管

18线筒装置

19套管驱动装置

20横向装置

21喷丝头

α在中间位置中由罗拉和反向罗拉的旋转轴形成的角度

t运输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