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紫外线纳米纤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9575发布日期:2018-07-27 21:0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紫外线纳米纤维,属于纳米纤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纳米纤维是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具有一定长径比的线状材料,此外,将纳米颗粒填充到普通纤维中对其进行改性的纤维也称为纳米纤维。狭义上讲,纳米纤维的直径介于1nm到100nm之间,但广义上讲,纤维直径低于1000nm的纤维均称为纳米纤维。

制造纳米纤维的方法有很多,如拉伸法、模板合成、自组装、微相分离、静电纺丝等。其中静电纺丝法以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纳米纤维的用途很广,如将纳米纤维植入织物表面,可形成一层稳定的气体薄膜,制成双疏性界面织物,既可防水,又可防油、防污;用纳米纤维制成的高级防护服,其织物多孔且有膜,不仅能使空气透过,具可呼吸性,还能挡风和过滤微细粒子,对气溶胶有阻挡性,可防生化武器及有毒物质。此外,纳米纤维还可用于化工、医药等产品的提纯、过滤等。

紫外线指的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nm~400nm辐射的总称,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在日光光谱的紫端外侧一段能够使含有溴化银的照相底片感光,因而发现了紫外线的存在。紫外线可以用来灭菌,过多的紫外线进入体内会对人体造成皮肤癌。

制备防紫外线纳米纤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紫外线纳米纤维。

本发明的防紫外线纳米纤维,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而成,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纺丝液:以聚丙烯腈为原料,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紫外线吸收剂,将配成的溶液在30摄氏度下磁力搅拌12小时,制成纺丝液;

2)静电纺丝:对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用铝箔接收纳米纤维,纺丝后干燥12小时;

所述的步骤2)中,静电纺丝外加电场电压为20千伏,纺丝温度为30摄氏度,接收距离为14cm。

所述的步骤1)中,紫外线吸收剂为uv531或tio2。

本发明的防紫外线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防紫外线纳米纤维,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而成,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纺丝液:以聚丙烯腈为原料,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紫外线吸收剂,将配成的溶液在30摄氏度下磁力搅拌12小时,制成纺丝液;

2)静电纺丝:对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用铝箔接收纳米纤维,纺丝后干燥12小时;

所述的步骤2)中,静电纺丝外加电场电压为20千伏,纺丝温度为30摄氏度,接收距离为14cm。

所述的步骤1)中,紫外线吸收剂为uv531。

实施例2

本发明的防紫外线纳米纤维,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而成,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纺丝液:以聚丙烯腈为原料,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紫外线吸收剂,将配成的溶液在30摄氏度下磁力搅拌12小时,制成纺丝液;

2)静电纺丝:对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用铝箔接收纳米纤维,纺丝后干燥12小时;

所述的步骤2)中,静电纺丝外加电场电压为20千伏,纺丝温度为30摄氏度,接收距离为14cm。

所述的步骤1)中,紫外线吸收剂为tio2。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紫外线纳米纤维,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而成,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纺丝液:以聚丙烯腈为原料,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紫外线吸收剂,将配成的溶液在30摄氏度下磁力搅拌12小时,制成纺丝液;2)静电纺丝:对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用铝箔接收纳米纤维,纺丝后干燥12小时;所述的步骤2)中,静电纺丝外加电场电压为20千伏,纺丝温度为30摄氏度,接收距离为14cm。本发明的防紫外线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崔世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安县嘉禾化纤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3.19
技术公布日:2018.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