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空气捻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6015发布日期:2019-10-19 04:01阅读:9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空气捻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用配件,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空气捻接器。



背景技术:

现场打结三股纱线是用老式的空捻器,把纱线分开,进行多次操作完成,这样操作较为不便,影响操作效率,成结率较低,而且在纱线分开打结时易产生纱线捻度变化,影响纱线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改进型空气捻接器,可提高退捻效果以及提高打结三股纱线结头成结率和质量,另外腔盖结合件接触面能够很好地与捻接室配合,密封性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型空气捻接器,包括壳体组件、面板组件、指针面板部件、腔罩座、腔盖结合件、夹纱器组件、捻接室、捻接腔座、退捻器组件;所述捻接室的腔槽深度为5mm;所述捻接室的喷气孔长为3mm,宽为1mm;所述腔盖结合件长为31mm,宽为19mm;所述退捻器组件的放置槽宽度为2.5mm;所述捻接室通过螺丝与所述捻接腔座固定后整体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中央;所述腔盖结合件与所述腔罩座相连接,所述退捻器组件设置在所述捻接腔座两侧,所述面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两侧,所述指针面板部件设置在所述面板组件一侧,所述夹纱器组件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面板组件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腔盖结合件与所述腔罩座相连接包括:所述腔盖结合件通过吊紧螺钉和4个压缩弹簧与所述腔罩座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腔盖结合件由铜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1)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使纱线更方便地放置于退捻器放置槽中,提高退捻效果;2)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使退捻后的纱线进入捻接室腔槽中更好的进行加捻,提高打结三股纱线结头成结率和质量;3)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使腔盖结合件的接触面很好地与捻接室配合,密封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改进型空气捻接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改进型空气捻接器中的捻接室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空气捻接器中的捻接室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改进型空气捻接器中的腔盖结合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空气捻接器中的腔盖结合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改进型空气捻接器中的退捻器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空气捻接器中的退捻器侧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壳体组件、2是面板组件、3是腔罩座、4是腔盖结合件、5是夹纱器组件、6是捻接室、7是捻接室中的喷气孔、8是捻接腔座、9是退捻器组件、21是捻接室的腔槽、22是捻接室的喷气孔、31是现有捻接室的腔槽、32是现有捻接室的喷气孔、41是腔盖结合件长度、42是腔盖结合件宽度、51是现有腔盖结合件与捻接室接触面长度、52是现有腔盖结合件与捻接室接触面宽度、61是退捻器的纱线放置槽宽度、71是现有退捻器的纱线放置槽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改进型空气捻接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改进型空气捻接器包括壳体组件1、面板组件2、指针面板部件、腔罩座3、腔盖结合件4、夹纱器组件5、捻接室6、捻接腔座8、退捻器组件9,其特征在于,所述捻接室6的腔槽深度为5mm;所述捻接室6的喷气孔7长为3mm,宽为1mm;所述腔盖结合件4长为31mm,宽为19mm;所述退捻器组件9的放置槽宽度为2.5mm;所述捻接室6通过螺丝与所述捻接腔座8固定后整体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1中央;所述腔盖结合件4与所述腔罩座3相连接,所述退捻器组件9设置在所述捻接腔座8两侧,所述面板组件2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两侧,所述指针面板部件设置在所述面板组件2一侧,所述夹纱器组件5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面板组件2两侧。

这里,所述退捻器组件9的放置槽宽度由现有的1.5mm改为2.5mm,这样可使纱线更方便地放置于退捻器放置槽中,能灵活的经过退捻器槽进行退捻,提高退捻效果。

这里,所述捻接室6的腔槽加深,由现有的2mm腔槽深度改为5mm腔槽深度,捻接室中的喷气孔7加大,由现有的2个直径为0.8mm的圆孔改为长为3mm,宽为1mm的长椭圆形孔,这样能使退捻后的纱线进入腔槽中更好地进行加捻,从而提高打结三股纱线结头的成结率和质量。

这里,所述腔盖结合件4加大与捻接室6的接触面,由现有的长为18mm,宽为7mm的长方形接触面改为长为31mm,宽为19mm的长方形接触面,这样当对纱线进行加捻时能够很好地与捻接室6配合覆盖,减少从捻接室内喷气孔7中喷出的气流外泄,密封性好,能够提高打结结头的质量。

经过测试,使用本实用新型空气捻接器,可使三股纱线结头的成结率达到90%-100%,无滑结现象,测定的强力值达到原纱线强力值的80%-90%,纱线的质量得到提高;而使用现有的空气捻接器,三股纱线结头的成结率仅在70%-80%,强力值也仅有原纱线强力值的60%-70%。

进一步地,所述腔盖结合件4与所述腔罩座3相连接包括:所述腔盖结合件4通过吊紧螺钉和4个压缩弹簧与所述腔罩座3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腔盖结合件4由铜材质制成。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改进型空气捻接器中的捻接室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捻接室的腔槽21深度为5mm,所述捻接室的喷气孔22由长度为3mm,宽度为1mm长椭圆形孔构成,这样能够使退捻后的纱线进入捻接室腔槽21中更好地进行加捻,提高打结三股纱线结头的成结率和质量。

使用本实用新型空气捻接器,可使三股纱线结头的成结率达到95%,无滑结现象,测定的强力值达到原纱线强力值的84%。

作为对比,图3为现有空气捻接器中的捻接室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捻接室的腔槽31深度为2mm,捻接室的喷气孔32由2个直径为0.8mm的圆孔构成,现有捻接室的腔槽31深度以及喷气孔32大小并不能使退捻后的纱线得到很好地加捻,打结三股纱线结头的成结率仅有75%,纱线强力值也仅有原来纱线强力值的65%。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改进型空气捻接器中的腔盖结合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腔盖结合件长度41为31mm,宽度42为19mm,与所述捻接室的接触面加大,能够很好地与捻接室配合,减少从捻接室内喷气孔中喷出的气流外泄,密封性好,有助于提高打结三股纱线结头的质量。

作为对比,图5为现有空气捻接器中的腔盖结合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腔盖结合件与捻接室的接触面长度51为18mm,宽度52为7mm,现有腔盖结合件在打结三股纱线时,与捻接室配合的密封性并不好,打结三股纱线结头的质量不高,纱线强力值仅有原来纱线强力值的68%。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改进型空气捻接器中的退捻器侧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退捻器的纱线放置槽宽度61为2.5mm,这样可使纱线更方便地放置于退捻器放置槽中,能灵活的经过退捻器槽进行退捻,提高退捻效果。

作为对比,图7为现有空气捻接器中的退捻器侧面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退捻器的纱线放置槽宽度71为1.5mm,现有退捻器纱线放置槽比较窄,而三股纱线比较粗,当三股纱线放置于现有纱线放置槽中时,并不能很好地进行退捻,退捻效果比较差。

本实用新型改进型空气捻接器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将需要打结的两个三股纱线固定于夹纱器组件上,三股纱线中间部位位于捻接室的腔槽中,通过捻接室的喷气孔喷出气流用于退捻纱线以及对退捻后的三股纱线进行加捻,当对退捻后的三股纱线进行加捻时,腔盖结合件会进行配合覆盖到捻接室上,起到密封加捻的效果,可以提高打结三股纱线结头的质量。

经过测试,使用本实用新型空气捻接器,可使三股纱线结头的成结率达到90%-100%,无滑结现象,测定的强力值达到原纱线强力值的80%-90%,纱线的质量得到提高;而使用现有的空气捻接器,三股纱线结头的成结率仅有70%-80%,强力值也仅有原纱线强力值的60%-70%。

以上所涉及器件、设备的具体型号不作限制及详细描述,以上所涉及器件、设备的深入连接方式不作详细描述,作为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