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盒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39506发布日期:2021-11-10 02:45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盒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制盒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盒工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中高密度板的制盒工艺大致有两类:拼板式制盒工艺以及折板式制盒工艺。其中,拼板式制盒工艺为:将一字板两侧的围板折叠并与两个侧板粘接而成;折板式制盒工艺为:将十字板四侧边的围板折叠粘接而成。两种工艺中,均需要在底板上用面纸连接围板,以便于在成型工位时,随着模具的下压,围板能够很好的与底板相粘接。但是由于存在面纸,一字板或者十字板的加工工序复杂,效率低,生产成本较高。
3.基于上述原因,现在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利用一个底板和四个与底板相脱离的侧板粘接以制备盒体,但在利用现有的拼板式制盒工艺和制盒机以制备五板拼接而成的盒体时,容易出现前后两侧板与底板相干涉的现象,前后两侧板难以完整的卡接在底板的胶槽上。
4.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很好的实现五板拼接的制盒工艺和设备,以降低制盒的整体成本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制盒工艺,操作方便,步骤合理,能够解决五板拼接时前后两侧板难以卡接在底板的胶槽上的问题,底板与侧板之间的粘接更加牢固稳定,实用性高。
6.本发明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制盒工艺,用于制备由底板与侧板粘接而成的盒体,包括如下步骤:
8.s1、输出侧边带胶槽的底板及前后两侧板,对底板的四边胶槽进行上胶,并将底板和前后两侧板同步输送至模具下压模块的下方;
9.s2、左右两侧板出料输出至模具下压模块,并旋转至向上;
10.s3、模具下压模块带动左右两侧板向下;
11.s4、将前后两侧板翻转90度竖立以贴合在模具下压模块的模头的侧壁上,调整前后两侧板与底板之间的相对高度,使得竖立后的前后两侧板的底面高于底板的胶槽;
12.s5、模具下压模块继续下压,将前后两侧板以及左右两侧板由上至下落入并粘接在底板的胶槽上,完成成盒出料。
13.本发明所提供的制盒工艺,在侧板粘接至底板的胶槽之前,提前将前后两侧板翻转90度竖立并调整前后两侧板与底板之间的相对高度,以使得前后两侧板竖立后能够在模具的下压推动中由上至下落入并粘接在底板的胶槽上,避免了前后两侧板的底面与底板的侧边相互干涉从而导致前后两侧板出现弯折、拼接不到位的问题。
14.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竖立后的前后两侧板的底面高于底板的上表面,以此避免侧板在翻转的过程中碰到胶槽内的胶水。
15.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采用下降底板的方式以调整前后两侧板与底板之间的相对高度。
16.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采用抬升前后两侧板的方式以调整前后两侧板与底板之间的相对高度。
17.进一步地,适用于所述制盒工艺的制盒机包括:
18.用于底板和前后两侧板出料的料仓下料模块,所述料仓下料模块上设置有用于为底板的前后两胶槽进行上胶的上胶装置;
19.用于为底板的左右两胶槽进行上胶的侧边过胶模块,所述侧边过胶模块将底板和前后两侧板同步输送至模具下压模块的下方;
20.用于左右两侧板出料并输送至模具下压模块的侧板出料模块;
21.用于带动侧板向底板拼接并对底板下压的模具下压模块;
22.用于将侧板及底板拼合成盒体的型腔成型模块,所述型腔成型模块包括两组分别用于将前后两侧板翻转并抬升至预设高度的顶托翻转机构,两组所述顶托翻转机构分别位于所述型腔成型模块沿底板输入方向的前后两侧。
23.进一步地,所述顶托翻转机构包括用于抬升侧板的抬升机构和用于翻转该侧板的翻转机构。
24.进一步地,所述抬升机构与翻转机构传动连接,其中,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基座、用于翻转侧板的侧约束块以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侧约束块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翻转基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翻转基座且与所述侧约束块传动连接,所述抬升机构包括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翻转基座且用于抬升侧板的托板,所述托板与侧约束块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侧约束块转动,所述侧约束块带动所述托板升降。
25.进一步地,所述托板与侧约束块之间通过偏心传动结构以传动连接,所述偏心传动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侧约束块的驱动杆和设置于所述托板且与所述驱动杆相配合的滑槽,所述驱动杆与所述侧约束块的旋转轴心相偏离,所述侧约束块转动时,所述驱动杆在所述滑槽上滑动以带动所述托板升降。
26.进一步地,所述翻转基座的一侧上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侧约束块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块,所述托板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翻转基座的另一侧,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托板的上端,所述侧约束块位于所述连接块与托板之间,所述驱动杆设置于所述侧约束块朝向所述托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滑槽内。
2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转轴,所述侧约束块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转动配合的轴孔,所述侧约束块朝向所述托板的一侧可拆卸地设置有垫片,所述驱动杆设置于所述垫片上,且所述垫片封堵所述轴孔,所述托板夹持于所述垫片背向所述侧约束块的一侧。
28.进一步地,所述型腔成型模块包括多个型腔单元,多个所述型腔单元形成用于容纳所制备盒体的腔体,所述型腔单元包括型腔座、皮带输送机构和侧挡板,所述皮带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型腔座的一侧,所述侧挡板设置于所述型腔座的另一侧,所述翻转机构可上下调节地设置于所述型腔座或者皮带输送机构上,且所述翻转机构位于所述皮带输送机构远离所述型腔座的一侧。
29.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机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翻转机构相间隔布置,所述抬升机构位于两组所述翻转机构之间;其中,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基座、用于翻转侧板的侧约束
块以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侧约束块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翻转基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翻转基座且与所述侧约束块传动连接;所述抬升机构包括抬升基座、用于抬升侧板的托块以及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抬升基座,所述托块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
30.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制盒工艺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1.1)操作方便,步骤合理,能够解决五板拼接时前后两侧板难以卡接在底板的胶槽上的问题,底板与侧板之间的粘接更加牢固稳定,实用性高;
32.2)将与底板同步输入腔体的前侧板和/或后侧板翻转并抬升至预设高度,以使得该侧板竖立后由上至下落入并粘接在底板的胶槽上,解决了粘接时前后两侧板与底板容易相干涉的问题,便于提高该制盒机的生产效率;
33.3)将抬升机构与翻转机构传动连接,具体地将托板与侧约束块传动连接,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侧约束块转动时,侧约束块能够带动托板升降,简化了顶托翻转机构的整体结构,降低了顶托翻转机构的生产成本,同时,对前侧板和/或后侧板的翻转、抬升动作能够同步连动进行,减少故障率,提高良品率;
34.4)将翻转机构结合至型腔单元上,利用型腔单元作为参考系,能够更为方便的调整翻转机构的初始高度,以更好的抬升前后两侧板,满足密度板不同厚度规格所需的抬升高度需求。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示的制盒工艺的流程图;
3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示的制盒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示的制盒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示的型腔成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示的顶托翻转机构与型腔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4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示的顶托翻转机构的状态示意图之一;
41.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示的顶托翻转机构的状态示意图之二;
42.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示的顶托翻转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43.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示的型腔成型模块翻转抬升前后两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示的型腔成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示的a部局部放大图。
47.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48.1、料仓下料模块;2、侧边过胶模块;3、侧板出料模块;4、模具下压模块;5、型腔成型模块;51、顶托翻转机构;511、翻转基座;5111、连接块;5112、转轴;5113、第一连接耳;5114、第二腰型孔;512、侧约束块;;5121、轴孔;5122、第二连接耳;513、第一驱动装置;514、托板;5141、滑槽;5142、第一腰形孔;515、驱动杆;5151、转轮;5152、销杆;516、垫片;517、滑杆;52、型腔单元;521、型腔座;522、皮带输送机构;523、侧挡板;53、腔体;54、抬升机构;541、抬升基座;542、托块;543、第二驱动装置;55、翻转机构;6、底板;7、侧板;71、前侧板;72、后侧板;73、左侧板;74、右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5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52.参阅图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盒工艺,用于制备由底板6与侧板7 粘接而成的盒体,特别的,用于制备由一块底板6和四块侧板7粘接而成的盒体,其中,四块侧板7分别为前侧板71、后侧板72、左侧板73和右侧板74。
53.该制盒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54.s1、输出侧边带胶槽的底板6及前后两侧板71、72,对底板6的四边胶槽进行上胶,并将底板6和前后两侧板71、72同步输送至模具下压模块 4的下方;
55.s2、左右两侧板73、74出料输出至模具下压模块4,并旋转至向上;
56.s3、模具下压模块5带动左右两侧板73、74向下;
57.s4、将前后两侧板71、72翻转90度竖立以贴合在模具下压模块4的模头的侧壁上,调整前后两侧板71、72与底板6之间的相对高度,使得竖立后的前后两侧板71、72的底面高于底板6的胶槽;
58.s5、模具下压模块4继续下压,将前后两侧板71、72以及左右两侧板 73、74由上至下落入并粘接在底板6的胶槽上,完成成盒出料。
59.由于对前后两侧板71、72在步骤s4处将其翻转90度竖立以贴合在模具下压模块4的模头的侧壁上,解决了前后两侧板71、72因失去面纸的拉扯力而难以可控的实现下滑翻转的问题;同时,调整前后两侧板71、72与底板6之间的相对高度,使得竖立后的前后两侧板71、72的底面高于底板 6的胶槽,使得前后两侧板71、72竖立后由上至下落入并粘接在底板6的胶槽上,解决了前后两侧板71、72的底面与底板6的侧边容易出现干涉以导致前后两侧板71、72的中部产生弯曲的问题,进而从整体上解决五板拼接时前后两侧板71、72难以卡接在底板6的胶槽上的问题,操作方便,步骤合理,底板7与侧板6之间的粘接更加牢固稳定,实用性高,特别的,适用于高运行速度的盒体生产。
60.较佳的,在步骤s4中,竖立后的前后两侧板71、72的底面高于底板6 的上表面,以防止前后两侧板71、72的侧面剐蹭到胶水。
61.其中,在步骤s4中,调整前后两侧板71、72与底板6之间的相对高度的技术方案,有两种:其一,是通过下降底板6以实现的;其二,是通过抬升前后两侧板71、72以实现的。下文所涉及的制盒机的结构,适用于第一种调整前后两侧板71、72与底板6之间的相对高度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本制盒工艺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定于上述的第一种技术方案。
62.优选地,步骤s1和步骤s2可以同时进行。由于步骤s1是对底板6进行上胶以及输送底板6和前后两侧板71、72,步骤s2是左右两侧板73、 74出料并旋转至向上,所以两个步骤
后底板6和四个侧板7将会在同一个工位,因此步骤s1和步骤s2同时进行可节约制盒时间,让整个制盒流程更加紧凑。
63.优选地,在步骤s4中,对前后两侧板71、72的翻转以及对前后两侧板71、72与底板6之间的相对高度的调整可以同时进行。由于步骤s4的目的在于,前后两侧板71、72能够由上至下落入并粘接在底板6的胶槽上,因此对前后两侧板71、72的翻转以及对前后两侧板71、72与底板6之间的相对高度的调整同时进行可节约制盒时间,让整个制盒流程更加紧凑。
64.参阅图2至图10,上述制盒工艺适用于对中高密度板进行制盒的制盒机,该制盒机包括料仓下料模块1、侧边过胶模块2、左右侧板出料模块3、模具下压模块4以及型腔成型模块5。其中,料仓下料模块1用于底板6和前后两侧板71、72的出料并输送至侧边过胶模块2,且在料仓下料模块1 中能够为底板6的前后两胶槽进行上胶;侧边过胶模块2用于为底板6的左右两胶槽进行上胶,且侧边过胶模块2将底板6和前后两侧板71、72同步输送至模具下压模块4的下方;左右侧板出料模块3用于左右两侧板73、 74出料并输送至模具下压模块4;模具下压模块4用于带动侧板7向底板6 拼接并对底板6下压;型腔成型模块5用于将侧板7及底板6拼合成盒体。
65.参阅图3、图4和图9,其中,型腔成型模块5包括四个型腔单元52 和两组顶托翻转机构51,四个型腔单元52形成用于容纳所制备盒体的腔体 53;两组顶托翻转机构51分别位于型腔成型模块5沿底板6输入方向的前后两侧,同理,以腔体53为参考方位进行描述时,顶托翻转机构51设置于腔体53沿底板6输入方向的前后两侧;两组顶托翻转机构51分别用于将前后两侧板71、72翻转并抬升至预设高度,以使得该侧板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该侧板7即前后两侧板71、72)竖立后由上至下落入并粘接在底板6的胶槽上。
66.在本发明中,利用顶托翻转机构51将与底板6同步输入腔体53的前侧板71和后侧板72翻转并抬升至预设高度,在模具下压模块4带动侧板7 向底板6拼接并对底板6下压时,能够避免前后两侧板71、72随着底板6 下压移动过程中的翻转不到位,避免竖立后的前后两侧板71、72的底面与底板6的侧边出现干涉以导致前后两侧板71、72的中部产生弯曲,以使得竖立后的前后两侧板71、72由上至下落入并粘接在底板6的胶槽上,解决了粘接时前后两侧板71、72与底板6容易相干涉的问题,便于提高该制盒机的生产效率。
67.参阅图4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顶托翻转机构51包括用于抬升侧板 7的抬升机构54和用于翻转该侧板7的翻转机构55。较佳的,抬升机构54 与翻转机构55传动连接。进一步优化的,抬升机构54与翻转机构55均设置有两组,分别用于抵接同一侧板7的不同位置,以便于保持侧板7在翻转抬升时保持平衡。
68.诚然,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每组顶托翻转机构51的抬升机构54与翻转机构55还可均设置有一组或者三组或者四组等,抬升机构54与翻转机构55的具体数量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69.其中,翻转机构55包括翻转基座511、用于翻转侧板7的侧约束块512 以及第一驱动装置513,侧约束块512转动地设置于翻转基座511,第一驱动装置513设置于翻转基座511且与侧约束块512传动连接;抬升机构54 包括滑动地设置于翻转基座511且用于抬升侧板7的托板514,托板514与侧约束块512传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513驱动侧约束块512转动,侧约束块512带动托板514升降。
70.由此,托板514做为抬升机构54并结合至翻转机构55,且托板514与侧约束块512传
动连接,在第一驱动装置513驱动侧约束块512转动时,侧约束块512能够带动托板514升降,简化了顶托翻转机构51的整体结构,降低了顶托翻转机构51的生产成本,同时,对前侧板71和/或后侧板72 的翻转、抬升动作能够同步连动进行,减少故障率,提高良品率。
71.具体的,托板514上设置有两个排列设置的第一腰形孔5142,该第一腰形孔5142呈竖直方向延伸设置,螺栓穿过第一腰形孔5142以将托板514 限制在翻转基座511上。诚然,托板514还可通过已知的其他连接结构以滑动连接于翻转基座511上,本发明对此并不做具体限定。
72.参阅图6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托板514与侧约束块512之间通过偏心传动结构(未标出)以传动连接,其中,所述偏心传动结构包括设置于侧约束块512的驱动杆515和设置于托板514且与驱动杆515相配合的滑槽5141,驱动杆515与侧约束块512的旋转轴心相偏离,侧约束块512转动时,驱动杆515在滑槽5141上滑动以带动托板514升降。
73.由于驱动杆515与侧约束块512的旋转轴心相偏离,故而在侧约束块 512绕其旋转轴心转动时,驱动杆515能够产生偏心摆动,偏心摆动的驱动杆515通过与滑槽5141的相配合,从而带动托板514升降,以此实现托板 514与侧约束块512之间的传动连接。
74.较佳的,滑槽5141呈水平方向延伸布置,以便于驱动杆515通过与滑槽5141的配合以带动托板514升降。
75.诚然,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还可将所述偏心传动结构的驱动杆515 设置在托板514上,并将所述偏心传动结构的滑槽5141设置在侧约束块512 上,同样能够实现偏心传动的目的;具体的,所述偏心传动结构包括设置于托板514的驱动杆515和设置于侧约束块512且与驱动杆515相配合的滑槽5141,驱动杆515与侧约束块512的旋转轴心相偏离,侧约束块512 转动时,驱动杆515在滑槽5141上滑动以带动托板514升降。
76.利用所述偏心传动结构以实现托板514与侧约束块512之间的传动连接,相比其他传动结构来讲,其结构简单,动作便捷,便于推广和降低成本。
77.参阅图8,在本实施例中,翻转基座511的一侧上端设置有连接块5111,侧约束块51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块5111,较佳的,连接块5111上设置有转轴5112,侧约束块512上设置有与转轴5112转动配合的轴孔5121,以此实现侧约束块512与翻转基座511之间的转动连接。
78.托板514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翻转基座511的另一侧,滑槽5141设置于托板514的上端,侧约束块512位于连接块5111与托板514之间,驱动杆 515设置于侧约束块512朝向托板514的一侧且位于滑槽5141内。由于连接块5111与托板514分别位于侧约束块512的两侧,避免托板514在升降过程中与连接块5111产生干涉,无需在翻转基座511上设置避让驱动杆515 的结构,简化了翻转基座511的结构,降低各零部件的加工难度;同时,托板514还具有限制侧约束块512的作用,避免侧约束块512的轴孔5121 与转轴5112相脱离。
79.参阅图8,在本实施例中,侧约束块512朝向托板514的一侧可拆卸地设置有垫片516,驱动杆515设置于垫片516上,且垫片516封堵轴孔5121,托板514夹持于垫片516背向侧约束块512的一侧,以此通过托板514同时限制侧约束块512和垫片516,且垫片516能够密封轴孔5121,避免灰尘、水汽等进入轴孔5121中,确保侧约束块512转动动作的顺畅性以及其使用寿命。
80.具体的,驱动杆515包括转轮5151和销杆5152,销杆5152将转轮5151 限制在垫片
516上,转轮5151可转动配合于滑槽5141内。
81.参阅图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513为驱动气缸,翻转基座 51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铰接所述驱动气缸的第一连接耳5113,侧约束块512 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铰接所述驱动气缸的第二连接耳5122,且所述驱动气缸位于翻转基座511背向所制备盒体的一侧,以此使得顶托翻转机构51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减少其所占用的空间。
82.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513还可以为电动推杆或者液压油缸等,以能够实现对侧约束块512的驱动功能即可。
83.参阅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型腔单元52包括型腔座521、皮带输送机构522和侧挡板523,其中,侧挡板523用于导向和约束左侧板73 或者右侧板74,皮带输送机构522用于导向和约束前侧板71或者后侧板72;皮带输送机构522和侧挡板523分别设置于型腔座521的不同侧,翻转基座511可上下调节地设置于型腔座521或者皮带输送机构522上,且翻转基座511位于皮带输送机构522远离型腔座521的一侧。由此,将翻转基座511结合至型腔单元52上,利用型腔单元52作为参考系,能够更为方便的调整翻转基座511的初始高度,以更好的抬升前后两侧板71、72,满足密度板不同厚度规格所需的抬升高度需求。
84.具体的,翻转基座511上设置有三个第二腰型孔5114,第二腰型孔5114 呈竖直方向延伸设置,螺栓穿过第二腰型孔5114以将翻转基座511固定在皮带输送机构522上,当需要调整翻转基座511的高度时,可松动螺栓后移动翻转基座511,调整完高度后再进行拧紧锁定。
85.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制盒机的制盒方法如下:
86.在料仓下料模块1的前端,通过输送机构将底板6和前后两侧板71、 72一张张分离并同时向前输送,在料仓下料模块1的后端,通过第一打胶机构对输送中的底板6的前后两胶槽进行上胶,输送机构继续将完成部分打胶的底板6和前后两侧板71、72输送至侧边过胶模块2;
87.在侧边过胶模块2中,直线反复推送机构通过推动后侧板72以逐渐将后侧板72、底板6以及前侧板71三者侧边相抵的向前输送,并通过第二打胶机构对输送中的底板6的左右两胶槽进行上胶,直线反复推送机构继续将后侧板72、底板6以及前侧板71输送至模具下压模块4的下方,且位于型腔成型模块5的上部,此时,前后两侧板71、72分别位于不同的顶托翻转机构51的侧约束块512以及托板514的上方;
88.左右侧板出料模块3将左右两侧板73、74出料输出至模具下压模块4,并旋转至向上;
89.模具下压模块4带动左右两侧板73、74向下,此时,模具下压模块4 的模头底面与底板6的上表面保持一定的间隙;
90.第一驱动装置513动作以驱动侧约束块512朝向底板6的方向转动,侧约束块512同时带动托板514向上滑动,不同的侧约束块512分别将前后两侧板71、72向上翻转竖立,不同的托板514分别将前后两侧板71、72 向上抬升,直至将前后两侧板71、72分别贴合在模具下压模块的模头的侧壁上,此时,前后两侧板71、72的底面高于底板6的胶槽;
91.模具下压模块4继续下压,将前后两侧板71、72以及左右两侧板73、 74由上至下推动至型腔成型模块5内,以使得全部侧板7落入并粘接在底板6的胶槽上,完成成盒出料;
92.重复新一轮的制盒动作。
93.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制盒工艺,将前后两侧板71、72翻转90 度竖立以贴合在模具下压模块4的模头的侧壁上,解决了前后两侧板71、 72因失去面纸的拉扯力而难以可控的实现下滑翻转的问题;同时,调整前后两侧板71、72与底板6之间的相对高度,使得竖立后的前后两侧板71、 72的底面高于底板6的胶槽,使得前后两侧板71、72竖立后由上至下落入并粘接在底板6的胶槽上,解决了前后两侧板71、72的底面与底板6的侧边容易出现干涉以导致前后两侧板71、72的中部产生弯曲的问题,进而从整体上解决五板拼接时前后两侧板71、72难以卡接在底板6的胶槽上的问题,操作方便,步骤合理,底板7与侧板6之间的粘接更加牢固稳定,实用性高,特别的,适用于高运行速度的盒体生产。
94.本发明所提供的适用于上述制盒工艺的制盒机,利用顶托翻转机构51 将与底板6同步输入腔体53的前侧板71和后侧板72翻转并抬升至预设高度,在模具下压模块4带动侧板7向底板6拼接并对底板6下压时,能够避免前后两侧板71、72随着底板6下压移动过程中的翻转不到位,避免竖立后的前后两侧板71、72的底面与底板6的侧边出现干涉以导致前后两侧板71、72的中部产生弯曲,以使得竖立后的前后两侧板71、72由上至下落入并粘接在底板6的胶槽上,解决了粘接时前后两侧板71、72与底板6 容易相干涉的问题,便于提高该制盒机的生产效率。
95.实施例2
96.参阅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同样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实施例1所述的制盒工艺的制盒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盒机与实施例1的制盒机的区别仅在于翻转机构55与抬升机构54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机构55与抬升机构54分别由不同的驱动源驱动。
97.在本实施例中,同样的,顶托翻转机构51包括用于抬升侧板7的抬升机构54和用于翻转该侧板7的翻转机构55。
98.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翻转机构55设置有两组,两组翻转机构55 相间隔布置,抬升机构54位于两组翻转机构55之间。
99.其中,翻转机构55包括翻转基座511、用于翻转侧板7的侧约束块512 以及第一驱动装置513,侧约束块512转动地设置于翻转基座511,第一驱动装置513设置于翻转基座511且与侧约束块512传动连接;具体的,翻转基座511、侧约束块512以及第一驱动装置513三者之间的连接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故在此不再重复阐述。
100.抬升机构54包括抬升基座541、用于抬升侧板7的托块542以及第二驱动装置543,第二驱动装置543设置于抬升基座541,托块542设置于第二驱动装置543的输出端。
101.由此,通过有分别具有独立驱动源的翻转机构55与抬升机构54同样能够实现对前后两侧板71、72的翻转与抬升。
102.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