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纺织装置及纺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34509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空气纺织装置及纺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气纺织装置及纺织机。
【背景技术】
[0002]作为以往的空气纺织装置,已知有如下装置,该装置具备:喷嘴块,其具有通过空气的旋转流使纤维旋转的纺织室;以及中空引导轴体,其具有将在纺织室中旋转后的纤维向外部引导的通路(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6 — 28782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 — 040532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1 - 0648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3]在上述那样的空气纺织装置中,例如,存在若在空气纺织装置与位于其下游侧的纱线引出装置之间产生断纱并在中空引导轴体的通路内残存纱线状的纤维,则为了除去该纱线状的纤维而需要烦杂的作业的情况。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残存于中空引导轴体的通路内的纤维高效地除去的空气纺织装置以及具备这样的空气纺织装置的纺织机。
[0005]本发明的空气纺织装置具备:喷嘴块,该喷嘴块具有通过空气的旋转流使纤维旋转的纺织室、及供为了产生旋转流而向纺织室喷射的空气通过的第一喷嘴;中空引导轴体,该中空引导轴体具有将在纺织室内旋转后的纤维向外部引导的通路、及供向通路喷射的空气通过的第二喷嘴;以及控制部,该控制部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从纺织动作结束时到纺织动作开始时的期间,使中空引导轴体从纺织动作时中空引导轴体所在的纺织位置移动至与纺织位置相比距纺织室更远的离开位置,在使中空引导轴体位于离开位置且使通路的出口向外部开放的状态下,从第二喷嘴向通路喷射空气。
[0006]由此,例如,即使在空气纺织装置与位于其下游侧的纱线引出装置之间产生断纱并在中空引导轴体的通路内残存有纱线状的纤维,该纱线状的纤维也将聚集于通路的入口附近。因此,根据该空气纺织装置,能够高效地除去残存于中空引导轴体的通路内的纤维。
[0007]在本发明的空气纺织装置中,控制部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从纺织动作结束时到纺织动作开始时的期间,在从第二喷嘴向通路喷射空气后,从第一喷嘴向纺织室喷射空气。根据该结构,能够可靠地将聚集于中空引导轴体的通路的入口附近的纤维从中空引导轴体除去。
[0008]在本发明的空气纺织装置中,控制部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从纺织动作结束时到纺织动作开始时的期间,在从第一喷嘴向纺织室喷射空气的状态下,使中空引导轴体从离开位置移动至与离开位置相比距纺织室更近的接近位置,然后再次使中空引导轴体向离开位置移动。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可靠地将聚集于中空引导轴体的通路的入口附近的纤维从中空引导轴体除去。
[0009]在本发明的空气纺织装置中,接近位置可以是与纺织位置相比距纺织室更远的位置。根据该结构,由于成为中空引导轴体的通路的入口从纺织室退出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从中空引导轴体除去的纤维残存于纺织室。
[0010]本发明的空气纺织装置也可以在与纺织位置相比距纺织室更远的位置还具备用于回收聚集于通路的入口的纤维的回收部。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被除去的纤维附着于各部件或混入所生成的纱线中。
[0011]在本发明的空气纺织装置中,控制部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纺织动作开始时,在使中空引导轴体位于纺织位置的状态下,从第二喷嘴向通路喷射空气。根据该结构,在纺织动作开始时,能够将纤维顺畅地从纺织室向中空引导轴体的通路导入。再有,通过使第二喷嘴具备用于聚集纤维的功能以及用于将纤维导入的功能,能够谋求空气纺织装置的结构的简化。
[0012]本发明的纺织机具备:上述空气纺织装置;牵伸纤维并将其向空气纺织装置供给的牵伸装置;以及将从空气纺织装置供给的纱线卷绕成卷装的卷绕装置。
[0013]根据该纺织机,因为设有上述空气纺织装置,所以能够高效地除去残存于中空引导轴体的通路内的纤维。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纺织机的主视图。
[0015]图2是图1的纺织机的纺织单元的侧视图。
[0016]图3是图2的纺织单元的空气纺织装置的剖视图。
[0017]图4是沿图2的IV— IV线的剖视图。
[0018]图5是沿图2的V — V线的剖视图。
[0019]图6是清洗动作时的空气纺织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21]如图1所示,纺织机I具备多个纺织单元2、接纱台车3、鼓风机箱4以及原动机箱5。多个纺织单元2排成一列,各纺织单元2生成纱线Y并将其卷绕成卷装P。接纱台车3在纱线Y被切断的纺织单元2中进行接纱动作。在鼓风机箱4中收纳有用于在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中产生吸引流以及旋转流等的空气供给源等。在原动机箱5中收纳有用于向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供给动力的原动机等。
[0022]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纱条(sliver)S、纤维束F以及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侧简称为“上游侧”,将该行进方向上的下游侧简称为“下游侧”。相对于接纱台车3,将纱线Y的行进路径所在的一侧简称为“前侧”,将其相反侧简称为“后侧”。
[0023]如图1以及图2所示,各纺织单元2从上游侧开始按顺序具备:牵伸装置6、空气纺织装置7、清纱器8、张力传感器9、纱线蓄留装置50、涂蜡装置11以及卷绕装置12。这些装置以上游侧在纺织机I的高度方向上成为上侧的方式(即、以下游侧在纺织机I的高度方向上成为下侧的方式)被机台架13直接或间接地支承。
[0024]牵伸装置6牵伸纱条S而生成纤维束F。牵伸装置6从上游侧开始按顺序具有:后罗拉对61、第三罗拉对62、在各罗拉上架设有输送带(apron belt)63的中罗拉对64、和前罗拉对65。各罗拉对61、62、64、65将从条筒(省略图示)供给的纱条S—边进行牵伸一边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空气纺织装置7通过空气的旋转流对由牵伸装置6牵伸后的纤维束(纤维)F进行加捻而生成纱线(纤维)Y。
[0025]清纱器8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纱线蓄留装置50之间对行进的线Y进行监视。清纱器8若检测到纱线Y所包含的纱线缺陷,则向单元控制器10发送纱线缺陷检测信号。清纱器8,作为纱线缺陷例如检测纱线Y的粗度异常及/或纱线Y所含有的异物。张力传感器9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纱线蓄留装置50之间,测定行进的纱线Y的张力,并向单元控制器10发送张力测定信号。涂蜡装置11在纱线蓄留装置50与卷绕装置12之间对行进的线Y涂蜡。单元控制器10按每个纺织单元2设置,控制纺织单元2的动作。
[0026]纱线蓄留装置50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卷绕装置12之间将行进的纱线Y进行蓄留。纱线蓄留装置50具有如下功能:从空气纺织装置7将纱线Y稳定地引出的功能;防止在基于接纱台车3进行接纱动作时等使从空气纺织装置7送出的纱线Y滞留而导致纱线Y松弛的功能;以及调节卷绕装置12侧的纱线Y的张力而防止卷绕装置12侧的纱线Y的张力变动向空气纺织装置7传递的功能。
[0027]卷绕装置12将由空气纺织装置7生成的纱线Y卷绕在纱管B上而形成卷装P。卷绕装置12具有摇臂21、卷绕筒22以及横动引导件23。摇臂21通过支轴24能够摆动地被支承,使能够旋转地支承的纱管B或卷装P的表面以适当的压力与卷绕筒22的表面接触。卷绕筒22被按每个纺织单元2设置的电动马达(省略图示)驱动,并使所接触的纱管B或卷装P旋转。横动引导件23被多个纺织单元2所共有的轴25驱动,使纱线Y以规定宽度相对于旋转的纱管B或卷装P横动。
[0028]接纱台车3行进至纱线Y被切断的纺织单元2,在该纺织单元2中进行接纱动作。接纱台车3具有捻接器26、吸入管27以及吸入口 28。吸入管27通过支轴31能够转动地被支承,一边吸入来自空气纺织装置7的纱线Y的纱线端一边将其捕捉并向捻接器26引导。吸入口 28通过支轴32能够转动地被支承,一边吸入来自卷绕装置12的纱线Y的纱线端一边将其捕捉并向捻接器26引导。捻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