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间距z型折叠压盒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5735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三折叠片8主要起到导向、向下折叠第一折线I的作用,当纸板行至第二折叠片7的尾端时,第一折线I翻转成向上折弯90°,在第二折叠片7的压制下,纸板第一折线I内侧向上折弯的部分沿第三折叠片8的扭曲而被继续向下折弯至180°,完成第一折线I的Z型折叠。
[0033]第二、三折叠片的叠加长度与压片第二段42长度配合。
[0034]如图3、4所示,底板3上还设有加压组件5,加压组件5固定在底板3上且配合设于压片4末端,加压组件5包括:至少一对间隙设置的上轴承51和下轴承52。加压组件5内设有多对轴承时,多对轴承前后并排设置在压片末端,在本实施例中,加压组件5内设有两对轴承,下轴承52的外圈顶面与底板3顶面平齐,且外圈朝底板3的纵向方向滚动。当纸板的Z型折叠完成后,纸板进入上、下轴承的间隙中,上、下轴承对纸板的Z型折叠进行夹紧定型,使折线稳定。
[0035]在本实施例中,加压组件5还包括:设于底板3上的安装座53、设于安装座53内可上下往复摆动的弹性机构,上轴承51横向可转动固定于该弹性机构上。底板3上设有配合下轴承52安装的安装槽54,下轴承52横向可转动固定于安装槽54内。
[0036]弹性机构包括:一端横向可转动固定于安装座53内的转板55,压缩于转板55顶面和安装座53内顶壁之间的弹簧。转板55该固定端设有通孔,通孔内横穿一圆轴,圆轴的两端固定在安装座53的两侧内壁上,安装座53上设有圆轴的安装位置56。转板55另一端为活动端,上轴承51安装在转板55的活动端上,转板55活动端与上轴承51外形配合的缺口,转板55活动端通过缺口形成两悬臂,上轴承51通过转轴固定于两悬臂内,转板55的活动端可通过弹簧上下往复摆动,无需手动调节上、下轴承的间距。上轴承51在弹簧的作用下与下轴承52贴合相切,当纸板经过时,上轴承51被向上推动,弹簧进一步压缩增加上轴承51向下的压合力,使纸板折线压紧定型。
[0037]由于压片4有一定的厚度,纸板的侧边在折叠时,若压片4离折线较近,会产生一个沿压片4底面边缘转折的边角,压片第二段42上与第二折叠片7配合的部分厚度从第二折叠片7首端至尾端逐渐减小,宽度从第二折叠片7首端至尾端逐渐向外侧收拢,宽度逐渐收拢的作用是:在翻转折叠角度逐渐加大时,纸板露出压片第二段42内侧边的部分逐渐增多,压片第二段42内侧边离第二折线2较远,而此时折叠已基本成型,因此纸板侧边不会产生边角,也不会影响第二折线2的折叠。压片4的厚度逐渐减小也能减少厚度对纸板折叠的影响,避免纸板沿压片厚度产生边角,保证纸板外观整洁。同理,第二折叠片7尾端也起到压片的作用,第二折叠片7的尾端延伸部厚度沿延伸方向逐渐减小,宽度沿延伸方向逐渐向内侧收拢,防止第一折线I在折叠时因第二折叠片7的而产生边角,保证纸板外观整洁。
[0038]为了使纸板更加顺畅的滑入折叠片,第一折叠片6首端延伸向上弯曲,压片第一段41尾端与压片第二段42首端设有过渡圆弧。
[0039]在本实施例中,底板3上间隔平行设有顶板31,压片4固定在顶板31上,通过顶板31将压片4与底板3间隙定位。顶板31与底板3通过至少两个折弯架9固定定位,折弯架9包括一支撑板91及固定在支撑板两端的悬板92,两悬板92分别与顶板31及底板3固定,定位结构简单,悬板92距离底板3的高度大于第一折线I与纸板内侧边缘之间的距离,防止悬板92阻挡纸板的正常折叠。
[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小间距Z型折叠压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形的底板、设于底板上的压片和第一折叠片、第二折叠片、第三折叠片,所述第一折叠片、第二折叠片、第三折叠片均呈扭曲状; 所述压片平行固定于底板顶面正上方,压片与底板之间设有空隙,压片由不同宽度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构成,压片第一段伸出底板的内侧,压片第二段与底板宽度配合; 第一折叠片间隙设于压片第一段内侧,第一折叠片的首端与压片第一段首端平行,第一折叠片的尾端与压片第一段的尾端垂直,第一折叠片从首端至尾端逐渐朝压片下方旋转扭曲,第一折叠片首、尾两端的扭曲角度不超过90°,第一折叠片的长度与压片第一段长度配合; 第二折叠片设于压片第二段内侧,第二折叠片的首端位于压片第二段下方且贴近底板内侧面,第二折叠片的尾端平行间隙设于压片第二段顶面正上方,第二折叠片从首端至尾端逐渐朝压片上方旋转扭曲,第二折叠片首、尾两端的扭曲角度不超过270°,第二折叠片尾端沿压片平行向前延伸形成延伸部,第二折叠片尾端到底板内侧面的距离与压片第一段宽度相同; 第三折叠片首端间隙位于第二折叠片的尾端外侧,且第三折叠片的首端位于压片第二段上方且贴近底板外侧面,第三折叠片的尾端平行间隙设于压片第二段顶面正上方,第三折叠片从首端至尾端逐渐朝压片下方旋转扭曲,第三折叠片首、尾两端的扭曲角度不超过90。; 第二、三折叠片的叠加长度与压片第二段长度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间距Z型折叠压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底板上的加压组件,所述加压组件固定在底板上且配合设于压片末端,加压组件包括:至少一对间隙设置的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下轴承的外圈顶面与底板顶面平齐,且外圈朝底板的纵向方向滚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间距Z型折叠压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组件还包括:设于底板上的安装座、设于安装座内可上下往复摆动的弹性机构,所述上轴承横向可转动固定于该弹性机构上; 所述底板上设有配合下轴承安装的安装槽,下轴承横向可转动固定于安装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间距Z型折叠压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一端横向可转动固定于安装座内的转板,压缩于转板顶面和安装座内顶壁之间的弹簧,所述转板另一端设有与上轴承外形配合的缺口,所述上轴承通过转轴固定于缺口内; 所述转板安装上轴承的一端为活动端,该活动端可通过弹簧上下往复摆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间距Z型折叠压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组件内设有两对相切的上轴承和下轴承,两对上轴承和下轴承前后并排设置在压片末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间距Z型折叠压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第二段上与第二折叠片配合的部分厚度从第二折叠片首端至尾端逐渐减小,宽度从第二折叠片首端至尾端逐渐向外侧收拢; 第二折叠片的尾端延伸部厚度沿延伸方向逐渐减小,宽度沿延伸方向逐渐向内侧收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间距Z型折叠压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第一段尾端与压片第二段首端设有过渡圆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间距Z型折叠压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片首端延伸向上弯曲。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间距Z型折叠压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间隔平行设有顶板,所述压片固定在顶板上,顶板与底板通过至少两个折弯架固定定位,折弯架包括一支撑板及固定在支撑板两端的悬板,两悬板分别与顶板及底板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间距Z型折叠压盒装置,包括:长条形的底板、设于底板上的压片、三个折叠片和加压组件,三个折叠片均呈扭曲状。压片平行空隙固定于底板顶面正上方,压片由不同宽度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构成。第一折叠片从首端至尾端逐渐朝压片下方旋转扭曲,首、尾两端的扭曲角度不超过90°。第二折叠片从首端至尾端逐渐朝压片上方旋转扭曲,第二折叠片首、尾两端的扭曲角度不超过270°。第三折叠片从首端至尾端逐渐朝压片下方旋转扭曲,首、尾两端的扭曲角度不超过90°。本实用新型在底板上设置压片、三个折叠片和加压组件,纸板经过压片和三个折叠片折成Z型,再经过加压组件稳定折型,折叠过程简单,且折线稳定可靠。
【IPC分类】B31B1-26
【公开号】CN204566786
【申请号】CN201520081745
【发明人】张勇, 覃玲, 邬晓冬, 姚春发, 熊厚德, 邓庆生, 吴方奇
【申请人】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2月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