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方法及采用该印刷方法的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256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刷方法及采用该印刷方法的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状硬纸板的印刷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防止印刷机中用的油墨粘度上升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印刷机。
背景技术
在层状硬纸板印刷中采用水性油墨的苯胺印刷方式具有油墨干燥快,印刷后可以直接进行冲裁等后续工序的优点。
图9是现有的苯胺印刷机的侧视图,图10是其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参照日本国特许公开公报平5-200986号)。施墨辊(1)和挤压辊(2)相互接触,在两个辊(1)(2)之间形成槽状油墨储存部(11)。在施墨辊(1)下方配有与该辊(1)接触并安装有印版(90)的版辊(9),在该版辊(9)下方装配有支撑辊(91)。施墨辊(1)可设置得相对于版辊(9)间隔很小、非常靠近。当两个辊(1)(2)向着挤出油墨存储部(11)中的油墨的方向(内旋方向)相互旋转时,施墨辊(1)表面的油墨转移至安装在版辊(9)上的印版(图中未示出)上,对进给到版辊(9)和支撑辊(91)之间的层状硬纸板S进行印刷。
如图10所示,从设置在地板上的容器(96)通过泵(97)、供应管道(94)及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向油墨存储部(11)中供应油墨。用于苯胺印刷机的油墨,由于易于干燥,所以不能不断地循环,否则会因粘度上升而凝固。因此,应使用盘状容器(98)(98)接收从两个辊(1)(2)端部流出的油墨,通过返回管(95)回收到容器(96)内,在印刷中使油墨不断循环。返回管(95)及供应管道(94)的长度大于8m。
在由于油墨的颜色更换等而进行油墨更换时回收中断,一定会附着、残留在返回管(96)及供应管道(94)中的油墨在清洗时被洗去、流出,从而被废弃掉。并且,由于油墨循环路径很长,所以产生大量清洗该路径的废液,为了进行废液处理,必须采用大型的设备。从而,存在导致废液处理的原始成本和经营成本变大的问题。
并且,如图8所示,在印刷机中沿油墨存储部(11)可滑动地设置内装可取出的墨盒(31)且具有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的密闭盒体(3)(参照美国专利第5697299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方法,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止油墨粘度上升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印刷机,所述方法及印刷机,虽然采用苯胺油墨,但不需要很长的循环路径,从而可以防止油墨的粘度上升,因此在油墨更换时的油墨损失很小,故不需要用于清洗废液处理的大型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机的印刷方法,该印刷方法从油墨供应吸引喷嘴向形成于施墨辊和压接在该施墨辊上的挤压辊之间的油墨存储部中供应油墨,通过施墨辊的转动,将施墨辊上的油墨转印到安装在版辊上的印版上,油墨供应吸引喷嘴连接到在内部贮存有吸引油墨的密闭盒体上,该密闭盒体和油墨供应吸引喷嘴以可沿油墨存储部移动的方式设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重复进行以下工序只设有一个油墨供应吸引喷嘴,在油墨存储部上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处,从油墨供应吸引喷嘴将油墨供应给油墨存储部的工序,从该部位沿油墨存储部使油墨供应吸引喷嘴向油墨存储部的一端一侧移动之后,使其停止,从油墨存储部以规定量向密闭盒体内吸引油墨,在油墨存储部内产生油墨的流动的工序,从该停止部位进一步沿油墨存储部向油墨存储部的另一端一侧移动油墨供应吸引喷嘴,向密闭盒体内吸引规定量的油墨,横跨油墨存储部的两端侧产生油墨的流动的工序。
在上述工序中,将稀释的液体供应到油墨存储部(11)中。
在供应油墨之后,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最初向油墨存储部(11)的一端移动,然后,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向油墨存储部(11)的另一端移动。
当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在油墨存储部(11)的一个端部向密闭盒体(3)内的墨盒(31)吸引油墨时,在该端部处的油墨液面下降,且油墨向该端部移动。由于在油墨存储部(11)的另一端部也进行这样的操作,所以油墨同样沿油墨存储部(11)向另一端移动。其次,在离开这两个端部的位置处,向油墨存储部(11)中供应油墨。这时,产生油墨的流动。
印刷运转中,由于重复进行了上述循环,所以在油墨存储部(11)中会产生油墨不间断的流动和搅拌的效果,以防止油墨的粘度上升。特别是,由于油墨在油墨存储部(11)的两端部之间移动,所以油墨的移动距离较长,从而增大了搅拌效果。补充的稀释液体通过由油墨流动产生的搅拌效果与油墨更好地混合。
由于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与可取出地容纳有墨盒(31)的密闭盒体(3)一起滑动,所以缩短了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和密闭盒体(3)之间的管路。因此,不必像现有技术那样采用很长的循环路径,从而可以防止油墨的粘度上升,因而,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在油墨更换时的油墨损失。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显著节省废液处理的成本。


图1是表示层状硬纸板印刷机的施墨辊和挤压辊、以及油墨供应吸引喷嘴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右侧视图;图3A至图3D是油墨供应时及油墨循环模式的油墨供应吸引喷嘴动作的说明图;图4A至图4C是清洗废液回收时的废液回收喷嘴的动作的说明图;图5A、图5B是以包含D-D线的垂直面将图1中挡板部件剖开的剖视图;图6是对施墨辊进行挤压的部件的其它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A是表示油墨供应吸引喷嘴的上升位置,图7B是其中间位置,图7C是其下降位置;图8是表示不采用苯胺油墨的现有印刷机的透视图;图9是现有的苯胺印刷机的侧视图;图10是图9中苯胺印刷机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层状硬纸板印刷机的施墨辊(1)和挤压辊(2)的透视图,本例子的特征是可以防止油墨存储部(11)中油墨粘度的上升。
与现有技术一样,印刷机可接触、分离地配有施墨辊(1)和挤压辊(2),在两个辊(1)(2)之间形成槽状油墨存储部(11)。
从后面将要说明的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向上述油墨存储部(11)供应油墨,利用液面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控制液面的设定高度。
两个辊(1)(2)向着挤出油墨存储部(11)中的油墨的方向(向内旋转的方向)相互旋转,将施墨辊(1)表面的油墨转引到版辊(9)上的印版上,从而印刷到层状硬纸板上。
施墨辊(1)为表面上具有细微凸凹的陶瓷辊、电镀辊等硬质辊,挤压辊(2)的表面由橡胶形成。两个辊(1)(2)因印刷机而不同,在轴向上的长度在1.5-4.7m。在两个辊(1)(2)的两端,配置有塞住前述油墨存储部(11)端部的挡板部件(8)(8),如后面所述,从挡板部件(8)(8)也可回收油墨。两个辊(1)(2)和挡板部件(8)(8)被盖(6)盖住。
盖图2是图1的右侧视图,其中盖(6)被剖开。如图1及图2所示,盖(6)形成容纳两个辊(1)(2)的框体,在盖(6)的顶板(65)上,在与油墨存储部(11)相对的上方位置处开设有开口(61),沿前述油墨存储部(11)移动的后述喷嘴(4)(5)(34)(70)与开口(61)相配合。在盖(6)的下面,开设有允许版辊(9)上的印刷(图中未示出)与施墨辊(1)接触的开口(62)。
盖在挤压辊(2)侧的底板(63)在施墨辊(1)侧向上倾斜弯曲,前端边缘构成与施墨辊(1)之间存在间隙(67)地与之接近的堵塞板(63a)。
盖(6)的上面开口(61)的挤压辊(2)侧的开口边缘(61a)在挤压辊(2)的上方与挤压辊(2)存在间隙(66)地相互接近。
因此,盖(6)内形成有在挤压辊(2)侧相对于挤压辊(2)具有狭窄间隙(66)(67)的雾化室(60)。
在上述雾化室(60)内配有一个或多个细雾喷射喷嘴(21)。细雾喷射喷嘴(21),呈细雾状喷射稀释液体以使雾化室(60)保持在接近饱和状态的高湿度状态下,以此使稀释液体的微小粒子以薄膜状附着到挤压辊(2)的表面上,从而积极地进行湿润。并且,细雾的颗粒直径在50um以下,为了易于喷射优选在30um以下。
在实施例中,一对细雾喷射喷嘴(21)(21)在挤压辊(2)的中央部下方沿辊的长度方向稍稍分隔开地向上倾斜配置,喷射侧前端在内侧相互相对(参照图3A)。
在雾化室(60)内配有湿度传感器(68),由其控制喷雾和喷雾的停止。雾化室(60)保持接近饱和状态的高温度。
密闭盒体及油墨供应吸引喷嘴在夹住盖(6)的顶板(65)的挤压辊(2)的上方,可与挤压辊平行且可滑动地配置有密闭盒体(3)。
密闭盒体(3)如后面所述,是供应和回收油墨的主要构成部件,同时,还是支撑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和清洗废液回收喷嘴(5)的部件,其与滑动驱动装置(25)相连接,沿油墨存储部(11)滑动。
如图1所示,在密闭盒体(3)的内部可取出地容纳有油墨盒(31),在外部具有可升降地与气缸装置等升降驱动装置(32)相连的喷嘴安装板(33)。
喷嘴安装板(33)水平位于前述油墨存储部(11)的上方,在两端配置有两个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4),在内侧分别向下配置有两个清洗废液回收喷嘴(5)(5)。
根据印刷机的大小、密闭盒体(3)的大小等,两个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4)之间的距离在20-60cm是合适的。
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和废液回收喷嘴(5)的下端对应于油墨存储部(11)的底部形状被斜切,以形成尖形。两个喷嘴(4)(5)下端的高度位置对齐。
前述升降驱动装置(32)可在上升位置和下降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喷嘴安装板(33)。上升位置中的喷嘴(4)(5)的下端处位于比油墨存储部(11)的油墨液面的设定高度略高的位置处(参照图7A)。在中间位置处,喷嘴(4)(5)的下端浸入油墨存储部(11)中(参照图7B),下降位置处的喷嘴(4)(5)的下端以勉强不会咬入辊(1)(2)之间的程度浸入油墨存储部(11)的最深部分(参照图7C)。更具体地说,两个辊(1)(2)的接触点G和在下降位置的喷嘴(4)(5)的下端的距离L为几个毫米左右。
可拆卸且气密地贯通密闭盒体(3)的柔性软管(4a)连接到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上,该管子(4a)的前端浸入到前述墨盒(31)中。从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的前端至墨盒(31)内的管(4a)的前端的长度可以缩短至1.2m左右。
减压用吸引管(35)和加压用空气供应管(36)连接到密闭盒体(3)上,通过从加压用空气供应管(36)向密闭盒体(3)输送加压空气,以此可以挤出墨盒(31)内的油墨并从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将油墨供应给油墨存储部(11)。
通过用减压用吸引管(35)吸引密闭盒体(3)中的空气以使密闭盒体(3)内减压,以此可以对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作用吸引力,将油墨存储部(11)中的油墨吸引到墨盒(31)中。
在图1中,虽然可以将减压用吸引管(35)和加压用空气供应管(36)分别连接到密闭盒体(3)上,但也可以采用公共管进行吸引和加压。
废液回收喷嘴(5)连接到作为可弯曲软管的吸引管(51)上并连接到回收罐(50)。减压用吸引管(53)连接到回收罐(50)上,利用该吸引管(53)吸引回收罐(50)内的空气,可以使回收罐(50)内减压。与前述挡板部件(8)相连的吸引管(52)被连接到回收罐(50)上。
图5A、图5B是以包含D-D线的垂直面将图1中的挡板部件(8)剖开的剖视图。在挡板部件(8)上开设有与油墨存储部(11)侧的侧面和上表面连通并开口的排出孔(81),该排出孔(81)通过吸引管(52)连接到回收罐(50)上。若使回收罐(50)内减压,则可通过吸引管(51)、废液回收喷嘴(5)吸引油墨存储部(11)中清洗后的废液。另外,可以通过前述吸引管(52)从挡板部件(8)的排出孔(81)吸引废液。
在密闭盒体(3)中,除上述喷嘴(4)(5)之外,还设有两个清洗液供应喷嘴(34)(34)和稀释液体供应喷嘴(70)。
清洗液供应喷嘴(34)(34)位于施墨辊(1)的上方,在清洗辊(1)(2)时,规定量的清洗液与通过喷射或滴落散布的清洗液供应装置(图中未示出)相连。
另外,在前述油墨存储部(11)的两端侧配置有位于不与密闭盒体(3)碰撞的位置处的稀释液供应喷嘴(7)(7)。
稀释液供应喷嘴(7)(7)(70)与稀释液体供应装置(图中未示出)相连,该稀释液供应装置使稀释液体滴落到油墨存储部(11)中,根据油墨的使用量和供应量,以不使油墨存储部(11)内的油墨过稀的程度供应稀释液。
上述清洗液、稀释液以及从前述细雾喷射喷嘴(21)(21)喷雾出的稀释液在本实施例中是自来水。不言而喻,也可以对其添加添加剂,并且可以采用与油墨特性相对应的液体。
前述滑动驱动装置(25)使密闭盒体(3)沿油墨存储部(11)滑动,作为这一结构的例子,可以考虑采用图8所示的结构。其中,沿着油墨存储部(11)在两个辊(1)(2)上方设置轨道(26),将与密闭盒体(3)连接的辊(27)(27)(27)(27)嵌入轨道(26)内。密闭盒体(3)沿轨道(26)移动。另外,如前面所述,安装在密闭盒体(3)上的升降驱动装置(32)使喷嘴安装板(33)升降(参照图1)。
滑动驱动装置(25)至少可以在后面所述的油墨回收·清洗液回收模式和油墨循环模式两个模式之间进行转换。颜色更换时的油墨回收·清洗液回收模式下,使密闭盒体(3)横跨油墨存储部(11)的整个长度往复移动一次或多次,以便回收油墨和清洗液。其动作如图4A至图4C所示。油墨循环模式是印刷运转中的模式,其动作如图3A至图3D所示。
下面,说明本印刷机的油墨循环模式、油墨回收·清洗液回收模式的各个动作。
(油墨循环模式的油墨供应)图3A至图3D是说明油墨循环模式中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动作的说明图,从供纸的上游侧、即从F方向观察图1中的印刷机。为了便于图示,省略了盖(6)及废液回收喷嘴(5)。
在向空的油墨存储部(11)中供应油墨时,一边使密闭盒体(3)沿油墨存储部(11)滑动,一边从装配于密闭盒体(3)上的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供应油墨。这时,使施墨辊(1)和挤压辊(2)旋转,在防止油墨液面的交界线附着到辊(1)(2)上,同时,对油墨进行搅拌。
若将油墨供应至设定的液面高度,则通过液面传感器的动作停止油墨的供应,密闭盒体(3)一度返回至油墨存储部(11)的中央(图3A)。这时,将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浸入到油墨存储部(11)中,所供应的油墨大约为2升。然后,保持使两个辊(1)(2)旋转的状态,开始印刷运转。
在上述油墨供应和印刷运转中,从细雾喷射喷嘴(21)(21)喷射稀释液体并以稀释液体的微小颗粒覆盖挤压辊(2)的表面,以积极地进行湿润,同时,使雾化室(60)中充满细雾。
雾化室(60)利用细雾保持接近饱和状态的高湿度。从而,利用挤压辊(2)的旋转将覆盖辊表面的稀释液的微小颗粒连续运送至油墨存储部(11)。
当直接使水等油墨稀释液滴落到油墨存储部(11)种时,由于稀释液和油墨的特性(比重、粘度等)不同,所以稀释液体不会直接与油墨亲合,故难以混合。然而,在本例中,挤压辊(2)的周面被稀释液的微小颗粒湿润,并且这种湿润通过辊(2)的旋转带入到油墨存储部(11)中。借此,挤压辊(2)表面的水分与油墨存储部(11)中的油墨直接亲合,并很好地混合,因此油墨的粘度不会产生不均匀。
如本实施例那样,通过在挤压辊(2)的下方向着该辊(2)较远侧的端部倾斜配置细雾喷射喷嘴(21)(21),能够产生积极地对挤压辊(2)表面进行湿润的效果。即,由于细雾喷射喷嘴(21)(21)的喷射距离长,所以可以使细雾对挤压辊(2)的较宽范围进行湿润。
另外,由于从雾化室(60)的挤压辊(2)上方的狭小出口(66)漏出的细雾在油雾存储部(11)附近形成高湿度雾化气氛,因此抑制了油墨存储部(11)的水分蒸发并防止油墨的粘度上升。
另外,使内含挤压辊(2)的盖(6)的内部被细雾充满的目的在日本特许公开报平6-947号中被公开。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细雾喷射喷嘴(21)(21)配置在挤压辊(2)的下方,通过挤压辊的旋转,覆盖辊表面的稀释液的微小颗粒被送至油墨存储部(11)中。因此,即使挤压辊(2)和盖(6)的顶板(65)接近,也可以有效地稀释油墨。
(油墨循环)当使用者操作印刷机的操作面板(图中未示出),以设定油墨循环的程序时,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在图3A所示的位置处,以通过升降驱动装置(32)上升至上升位置的状态从密闭盒体(3)的墨盒(31)内供应大约6秒的油墨。另外,在印刷运行时,也可以恒定地设定油墨循环的程序。
此后,如图3B所示,密闭盒体(3)向油墨存储部(11)的一端移动。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在其移动位置处下降到中间位置,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浸入油墨存储部(11)的油墨中(图3B实线所示的状态)。在以大约2秒的时间将油墨回收到密闭盒体(3)内之后,一边从该位置向油墨存储部(11)的中央侧移动规定的区域,在实施例中移动大约50cm,一边吸引油墨存储部(11)的油墨(图3B种单点划线所示的位置)。该区域成为第一回收区域。
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在油墨存储部(11)的第一回收区域吸引油墨时,该回收区域的液面下降,并且从油墨存储部(11)的中央侧向第一回收区域移动油墨,从而油墨产生流动。
在第一回收区域内移动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以此具有搅拌油墨的效果。
然后,停止油墨的吸引,从油墨中提升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的前端,使密闭盒体(3)向油墨存储部(11)的相反侧的端部移动。在其移动位置处使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下降并浸入油墨中(由图3C中实线所示的位置)。与在第一回收区域中所进行的情况一样,在以大约2秒钟向密闭盒体(3)内回收油墨后,一边仅在与前述相同的区域中使密闭盒体(3)和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向油墨存储部(11)的中央侧移动,一边吸引油墨(由图3C的单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与前述一样,该回收区域(称为第二回收区域)的液面下降并从油墨存储部(11)的中央侧移动油墨,在油墨存储部(11)中产生油墨的流动。
其次,在停止吸引油墨的状态下,从油墨存储部(11)提升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的前端,密闭盒体(3)位于离开吸引位置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返回到油墨存储部(11)的中央部。在该位置中,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仍旧处于上升位置,向油墨存储部(11)供应油墨。通过利用前述的液面传感器进行控制,液面不会上升到设定的高度以上。
在印刷运转中,反复进行上述循环,使油墨在油墨存储部(11)和墨盒(31)之间循环。
密闭盒体(3)在油墨循环模式结束时,在油墨存储部(11)的中央部处于待机状态。
另外,在印刷运转中,从油墨存储部(11)两端侧的稀释液体供应喷嘴(7)(7)及装配在密闭盒体(3)上的稀释液体供应喷嘴(70)供应适量的稀释液体。
如上所述,在印刷运转中,通过反复进行在油墨存储部(11)两端侧油墨的吸引和在油墨存储部(11)中央部的油墨供给,可以在油墨存储部(11)中产生不断的油墨流动,对油墨进行搅拌。特别是,由于油墨在油墨存储部(11)的两端侧之间流动,所以移动距离变大,增大了搅拌效果。
并且,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与储存油墨的密闭盒体(3)一起移动,因而,油墨流过的路径较短,不必象过去那样需要很长的循环路径,从而可防止油墨粘度上升。
若喷嘴(4)的下端距油墨存储部(11)的下端留有余量,则在使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浸在油墨存储部(11)中的状态下也可以使其移动。
在以稀释液体供应喷嘴(7)(7)(70)供应稀释液体的位置处,油墨粘度下降。然而,通过在上述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的两个回收区域中由油墨吸引产生的油墨流动、以及补充在印刷机中使用并减小的油墨而引起的油墨流动,可防止油墨粘度上升及防止油墨粘度不均。
特别地,象实施例中那样,利用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使因来自稀释液体供应喷嘴(7)(7)的稀释液体的供应而使油墨粘度暂时降低的部位处的油墨回收至墨盒(31)中,从而可获得调节墨盒(31)内的油墨粘度的效果。
(油墨回收·清洗液回收模式)在规定量的印刷结束后,必须对应于下一次印刷进行油墨的颜色更换。这时,清洗掉附着在辊(1)(2)上的油墨。
图4A至图4C是说明油墨回收·清洗液回收模式的废液回收喷嘴(5)的动作的说明图。
在进行油墨更换时,停止辊(1)(2)的旋转,利用升降驱动装置(32)使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及废液回收喷嘴(5)降至油墨存储部(11)的下降位置(图4A)。与废液回收喷嘴(5)相连的吸引管(51)是可弯曲的,不妨碍废液回收喷嘴(5)的下降。
使密闭盒体(3)滑动并利用装配在该盒体(3)上的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吸引油墨存储部(11)内的油墨。这时,不吸引废液回收喷嘴(5)。
如实施例中那样,若采用利用真空压力吸引油墨的方式,使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横跨油墨存储部(11)的全长以进行一、两次往复运动,则可以吸引油墨存储部(11)内几乎所有的油墨。
接着,使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和废液回收喷嘴(5)上升,使辊(1)(2)转动,在该状态下使密闭盒体(3)滑动并从清洗液供应喷嘴(34)向施墨辊(1)上散布大约100cc的由水构成的清洗液(图4B)。
以呈薄膜状附着在施墨辊(1)上的油墨几乎被洗去,洗涤废液保留在油墨存储部(11)中。呈薄膜状附着在施墨辊(1)上的油墨是微量的,并且油墨是水性的,因而,清洗所需的清洗液的量很少。
停止辊(1)(2)的旋转,使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及废液回收喷嘴(5)下降至油墨存储部(11)的下降位置处。停止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的吸引。在这种状态下,滑动密闭盒体(3)并仅吸引废液回收喷嘴(5),以使废液吸引到回收罐(50)中。
若进行回收罐(50)的吸引,同时对油墨存储部(11)两端的接板部件(8)的排出孔(81)也作用吸引力,则也从挡板部件(8)将清洗废液回收到回收罐(50)中(图4C)。与回收油墨时一样,若使废液回收喷嘴(5)横跨油墨存储部(11)的全长以来回往复一、两次,则可以吸引油墨存储部(11)内几乎所有的清洗液。在回收之后,密封盒体(3)在油墨存储部(1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处于待机状态。
如前面所述,在油墨更换时,可以几乎无损失地回收油墨,与此相伴,清洗辊所需的清洗液的用量很少,并且,清洗废液的浓度也很低。因此,清洗废液的处理不需要很大的设备,从而可以降低废液处理的经营成本。
为了换色,要取下、更换密闭盒体(3)内的墨盒(31)。
然后,使两个喷嘴(4)(5)上升,使辊(1)(2)旋转,从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供应新的油墨。
在这种情况下,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不横向移动,仍位于待机位置。并且,有利于进行回收罐(50)的吸引。
如图5A所示,从喷嘴(4)流出的油墨I在油墨存储部(11)的底部向挡板部件(8)侧流动。在油墨存储部(11)的底部留有未被废液回收喷嘴(5)回收的少量清洗液H。然而,通过油墨I向挡板部件(8)侧的流动,由油墨I推动残留的废液H流动。
由于油墨I的流动趋势和废液与油墨的比重、粘度等性状不同,因此,废液H与油墨I几乎不混合,被推动流向挡板部件(8)。
如图5B所示,油墨I和废液H靠近挡板部件,同时液面的高度上升。
在挡板部件(8)的排出孔(81)处,由于作用了前述回收罐(50)的吸引力,因此,使被挤出挡板部件(8)的排出孔(81)的废液吸引到回收罐(50)中。
如前述所述,通过推动废液流向挡板部件(8)侧,废液的液面逐渐升高,由液面堵住排出孔(81)的油墨存储部(11)侧的开口。因此,可防止空气从排出孔(81)漏出,从而可以用很强的吸引力吸引废液。
在油墨从排出孔(81)回收到回收罐(50)就要结束之前的时候,停止回收罐(50)的吸引。预先测出并由计时器设定供应给油墨存储部(11)的中央部的油墨流至油墨存储部(11)端部的时间,或者在油墨存储部(11)的端部配置检测废液和油墨液质差别的液质检测器,以此可以实现前述操作。实际上,所述废液回收大约保持40秒。
如上所述,基本上可以回收全部的清洗废液。作为湿润油墨存储部(11)的壁面残留下来的废液,或者未被回收的废液都是微量的,因而即使与新的油墨混合也不会影响油墨的颜色。
在本例中,设有两个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4),在两个回收区域内浸入油墨中并移动。取而代之,可以考虑增加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的数目并沿油墨存储部(11)的长度方向配置,在不使油墨供应吸引喷嘴(4)滑动的状态下吸引油墨。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对油墨的搅拌效果较差。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向油墨存储部(11)的中央部供应油墨,在端部进行吸引。取而代之,也可以在油墨存储部(11)的端部供应油墨,在中央部进行吸引。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挤压施墨辊(1)上的油墨的挤压部件,虽然采用挤压辊(2),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相对于施墨辊(1)横跨该辊(1)的全长加压接触带状板(22),在两者之间形成油墨存储部(11)。
在图6的情况下,带状板(22)朝向与施墨辊(1)的旋转相反的方向,支撑带状板(22)的支撑块(23)构成油墨存储部(11)的壁面,带状板(22)兼用作油墨存储部(11)的底部。
在上述实施例中,向油墨存储部(11)的油墨供应、回收是通过密闭盒体(3)内的加压和减压进行的,清洗废液的回收是通过回收罐(50)的减压进行的。然而,也可以采用管式抽油泵进行油的供应、回收,清洗废液的回收。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A、5B所示,在利用供应给油墨存储部(11)的油墨I将残留的废液H挤压到油墨存储部(11)的端部时,从挡板部件(8)的排出孔(81)通过回收管(52)回收残存的废液。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使挡板部件(8)与辊(1)(2)的端面分离,从油墨存储部(11)的端部回收流下的废液。
本发明不限于水性油墨,对于粘度低、干燥速度良好的乙二醇类油墨也可以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印刷机,向形成于施墨辊(1)和压接在该施墨辊(1)上的挤压辊(2)之间的油墨存储部(11)中供应油墨,通过施墨辊(1)和挤压辊(2)的旋转,使油墨从施墨辊(1)转引至安装在版辊(9)上的印版,由盖(6)覆盖挤压辊(2),在该盖(6)内配置以细雾状喷出油墨稀释液体的细雾喷射喷嘴(21),在该印刷机中,细雾喷射喷嘴(21)设置在挤压辊(2)的下方,挤压辊(2)转动,以使来自细雾喷射喷嘴(21)的薄雾输送到油墨存储部(11)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一对细雾喷射喷嘴(21)与挤压辊(2)的中央部相对地设置,它们的喷射侧前端部互相朝向内侧。
全文摘要
一种印刷机,向形成于施墨辊(1)和压接在该施墨辊(1)上的挤压辊(2)之间的油墨存储部(11)中供应油墨,通过施墨辊(1)和挤压辊(2)的旋转,使油墨从施墨辊(1)转引至安装在版辊(9)上的印版,由盖(6)覆盖挤压辊(2),在该盖(6)内配置以细雾状喷出油墨稀释液体的细雾喷射喷嘴(21),在该印刷机中,细雾喷射喷嘴(21)设置在挤压辊(2)的下方,挤压辊(2)转动,以使来自细雾喷射喷嘴(21)的薄雾输送到油墨存储部(11)中。一对细雾喷射喷嘴(21)与挤压辊(2)的中央部相对地设置,它们的喷射侧前端部互相朝向内侧。
文档编号B41F5/24GK101054013SQ2007101013
公开日2007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1日
发明者村川市郎, 久保忠雄 申请人:梅谷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