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转印层压膜、热转印片材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50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转印层压膜、热转印片材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转印层压膜、热转印片材、以及包含所述热转印层压膜和热转印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自过去以来,为了图像保护,将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热转印图像保护层层压于形成在打印纸上的图像上,所述图像是通过例如使用升华染料或热扩散染料而由升华型热转印方法形成的图像。作为热转印图像保护层的层压方法,已知利用加热辊的在油墨图像上进行热压结合的方法。还已知构建含有基体膜和由热塑性树脂形成并且形成在基体膜上的热转印图像保护层的图像层压膜并且利用热印头等仅将热转印图像保护层的加热部分转移到图像上 的方法,即利用热转印层压膜的方法(參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昭58-147390号公报、日本专利申请特开昭60-23096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昭60-204397号公报)。例如,可以预期通过如上所述将热转印图像保护层层压到所形成的图像上可以改善图像的保存稳定性。此外,可以将非转印剥离层设置在基体膜和图像保护层之间。提供该非转印剥离层是为了改善在热转印期间基体膜和图像保护层的可分离性。換言之,当利用热印头的热能将图像保护层热转印到油墨图像上时,相邻的图像保护层在图像保护层和非转印剥离层之间的界面处被有利地剥离从而仅将图像保护层转印到打印纸上。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0-108526号公报中,在非转印剥离层中使用氟改性丙烯酸树脂的离聚物来增强非转印剥离层和基体膜之间的粘附性并获得图像保护层的有利的可分离性。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需要一种热转印层压膜、热转印片材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非转印剥离层和图像保护层可以容易地相互剥离,并且可以允许进行稳定的热转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ー种包括基体膜、非转印剥离层和图像保护层的热转印层压膜。所述非转印剥离层被设置在所述基体膜上,并且包含具有第一 I/O值的第一热塑性树脂。所述图像保护层被设置在所述非转印剥离层上,并且包含具有第二 I/O值的第二热塑性树脂,其中所述第一 I/o值与第二 I/O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O. 40。在所述热转印层压膜中,在通过热转印方法形成图像时,图像保护层能够很容易地从热转印层压膜上剥离。結果,图像保护层被转印到形成的图像上,并且例如能够改善图像的保存性质。该热转印层压膜还可以包含设置在所述图像保护层上的粘着层。利用这种结构,当剥离图像保护层吋,图像保护层可以很容易地附着到粘附到待记录介质上。所述第一 I/O值与第二 I/O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可以小于O. 75。因为在这样的热转印层压膜中,在非转印剥离层和图像保护层之间有适中的粘附力,所以这种热转印层压膜具有非常优异的可操作性。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ー种包含基体膜、非转印剥离层、图像保护层和油墨层的热转印片材。所述非转印剥离层被设置在所述基体膜上,并且包含具有第一 I/O值的第一热塑性树脂。所述图像保护层被设置在所述非转印剥离层上,并且包含具有第二 I/O值的第二热塑性树脂,其中所述第一 I/o值与第二 I/O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O. 40且小于O. 75。
油墨层被设置在基体膜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ー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含输送机构、热转印片材、行进机构和热转印头。上述输送机构被构造成以预定方向输送待记录介质。热转印片材包含非转印剥离层、图像保护层和油墨层。非转印剥离层包含具有第一 I/o值的第一热塑性树脂,图像保护层包含具有第二 I/o值的第二热塑性树脂,油墨层被热转印到待记录介质的表面上而形成图像,其中所述第一 I/o值与第二 I/O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O. 40且小于O. 75。 行进机构被构造成使热转印片材行进。热转印头被构造成使热转印片材中的油墨层和图像保护层之一热转印到待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使用热转印方法形成图像时,非转印剥离层和图像保护层可以很容易地相互剥离。參考以下如附图所阐述的详细描述的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


图I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层压膜的结构的部分截面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热转印片材的结构的示图,其中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线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I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层压膜的结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热转印层压膜10包含基体膜11、非转印剥离膜12和图像保护层13,图像保护层13形成在基体膜11上。底涂层16被设置在基体膜11和非转印剥离膜12之间,并且粘着层14形成在图像保护层13上。具体地,底涂层16、非转印剥离膜12、图像保护层13、粘着层14按照这里规定的顺序依次层叠在基体膜11上。另外,在基体膜11的与形成上述各层的表面相対的另ー侧表面上,形成耐热滑性层15。应当注意,如果需要,底涂层16、粘着层14和耐热滑性层15可以省略。(基体膜)基体膜11例如由透明塑料膜构成。基体膜11并未特别限定,其可以由通用塑料膜(诸如聚酯膜、聚こ烯膜、和聚丙烯膜)以及超级工程塑料膜(诸如聚酰亚胺膜)构成。上述材料能够保持层压层并且对于热转印期间施加的热量具有足够的耐受性。此外,拉伸加エ方法诸如双向拉伸和纵向拉伸通常适于作为形成基体膜11的方法,厚度并未特别限定,只要其具有足够的耐热性、机械强度等即可。(底涂层) 底涂层16形成在基体膜11的表面上。底涂层16由例如聚氨酯基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或聚酯基树脂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底涂层16的材料可以基于基体膜11和非转印剥离层12使用的树脂类型进行适当地选择。应当注意,因为底涂层16是为了增强基体膜11和非转印剥离层12之间的粘附力,所以在基体膜11和非转印剥离层12之间存在足够粘附カ的时候可以省略底涂层16。通常,在基体膜11的拉伸加工之前,形成厚度为若干μ m的底涂层16。此后,通过使基体膜11经受例如双向拉伸加工,可以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底涂层。底涂层16的厚度并未特别限定,其仅需要是均匀的且例如为Iym以下。(非转印剥离层)非转印剥离层12形成在底涂层16上。非转印剥离层12由热塑性树脂(第一热塑性树脂)形成,所述热塑性树脂诸如为聚こ烯缩こ醛树脂、聚こ烯基缩丁醛树脂、这些的共聚物、聚こ烯醇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醚砜树脂、聚醚醚酮树脂、聚砜树脂、和纤维素衍生物。第一热塑性树脂具有第一 I/O值。热塑性树脂的I/O值在“有机概念图——基础和应用”(甲田善生著,三共出版株式会社,1984年发行)等文献中进行了具体描述。热塑性树脂的I/O值通过如下进行计算基于构成热塑性树脂的単体的分子结构,将单体的官能团属性分类为表示离子键合性能的无机性程度(I值)和表示共价键合的有机性程度(O值),然后计算这些值的比例。无机性程度(I值)是通过以羟基为基准将有机化合物的各种取代基或键对沸点的影响程度数值化而获得的值。具体地,因为在碳原子数约5时直链醇的沸点曲线与直链石蜡的沸点曲线的距离约为100°C,将单个羟基的影响定为100,相对于该数值对各种取代基或键对沸点的影响程度进行数值化得到的值就是包括该取代基的有机化合物的无机性程度(I值)。例如,-COOH基团的无机性程度为150,双键的无机性程度为2。因此,特定类型的有机化合物表现出的I值就是该化合物中各种取代基和双键的无机性程度(I值)之和。另外,以分子中的亚甲基为单位,有机性程度(O值)基于代表亚甲基的碳原子对沸点的影响程度来确定。具体地,因为在碳原子数5至10附近在直链饱和烃化合物中加入单个碳引起的沸点増加平均值为20°C,单个碳原子的有机性程度(O值)被确定为20,并且基于这个数值将各种取代基或键对沸点的影响程度数值化而获得的值就是有机性程度(O值)。例如,硝基(-NO2)的有机性程度(O值)为70。I/O值越小,化合物的极性越小(更高的疏水性和有机性),而I/O值越大,化合物的极性越大(更高的亲水性和无机性)。存在各种各样的用于形成非转印剥离层12的方法,诸如凹版涂布、凹版反向涂布、和辊涂,这些方法涂覆含有上述树脂的涂料液体,然后使其干燥。此外,非转印剥离层12的厚度并未特别限定,采用例如I. O μ m的干燥厚度,可以获得足够的耐热性,并且还不会损害非转印剥离层12的功能。(图像保护层)图像保护层13形成在非转印剥离层12的表面上,并且当利用热转印方法形成图像吋,图像保护层13被从非转印剥离层12剥离从而转印到形成的图像上。图像保护层13由热塑性树脂(第二热塑性树脂)形成,所述热塑性树脂例如为据苯こ烯树脂、丙烯酸类树 月旨、和聚酯树脂。第二热塑性树脂并不受特别限定,只要其具有满足以下条件的第二 I/O值,即第ニ I/o值与第一 I/O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O. 40。当第一 I/O值与第二 I/O值的差值增大时,非转印剥离层12和图像保护层13之间的亲和力降低,结果导致这些层之间的剥离变得容易。因此,在热转印时,非转印剥离层12和图像保护层13具有优异的可分离性,并且图像保护层可以被热转印而不会损害所形成的图像表面的品质。另外,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热塑性树脂和第二热塑性树脂被选择成使得第一I/O值与第二 I/O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O. 75。当使用这种热塑性树脂的组合吋,即使当有外力施加到热转印层压膜10的顶表面吋,图像保护层13也可以很容易地从非转印剥离层12剥离,从而防止了操作不便利性的发生。此外,图像保护层13可以包含紫外吸收剂。可以使用的紫外吸收剂的例子包括水杨酸衍生物、ニ苯甲酮衍生物、苯并三唑衍生物、草酸苯胺(oxalic anilide)衍生物等。由此,可以改善耐光性。图像保护层13被热转印到所形成的图像上,从而例如改善图像保存性质。此外,取决于第二热塑性树脂,可以赋予所形成的图像各种功能,例如,耐气体性、耐光性、耐增塑剂性、耐磨性、耐皮脂性、以及赋予可书写性/可印花性、赋予打印物的表面哑光性(matte)等等。此外,可以通过在热转印期间非均匀地改变能量来形成诸如粗糙哑光表面的所需表面形态。作为形成图像保护层13的方法,存在诸如凹版涂布、凹版反向涂布和辊涂等各种方法,这些方法涂覆含有上述树脂的涂料液体,并使其干燥。此外,在这种技术中,图像保护层13的厚度并未特别限定,采用例如I. Ομπι的干燥厚度,可以获得足够的耐热性且图像保护层13的功能不会受损。(粘着层)粘着层14形成在图像保护层13的表面上。粘着层14由诸如聚酯类树脂、丙烯酰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氯こ烯-醋酸こ烯酯共聚物、聚氨酯类树脂和こ烯-醋酸こ烯共聚物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但并未特别限定,只要它可以容易地将图像保护层13结合到待记录介质侧即可。
作为在图像保护层13上形成粘着层14的方法,存在诸如凹版涂布、凹版反向涂布和辊涂等各种方法,这些方法涂覆含有上述树脂的涂料液体,并使其干燥。此外,粘着层14的厚度并未特别限定,其可以任意设定,从而涂层厚度落入例如O. I至10 μ m的范围。(耐热滑性层)耐热滑性层15形成在基体膜11的背表面上。提供耐热滑性层15使得热转印头(未示出)和基体膜11能够行进而没有彼此粘附或融合。应当注意,特别是在基体膜11的耐热性和滑动性质良好时,不必提供耐热滑性层15。用于形成 耐热滑性层15的材料并未特别限定,只要其具有高耐热性并且在加热期间、甚至在未加热时可以在热转印头和耐热滑性层15之间保持摩擦系数。该材料的实例包括こ酰基纤维素、聚こ烯缩こ醛树脂、聚こ烯基缩丁醛树脂。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这个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层压膜10中,分别形成非转印剥离层12和图像保护层13的热塑性树脂的I/O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O. 40。因此,在使用热转印方法形成图像时,图像保护层13可以很容易地从非转印剥离层12剥离。此外,当I/O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O. 75时,可以赋予图像保护层13足够的对外力的抗性,结果可以改善可操作性。<第二实施方式>具有上述结构的热转印层压膜可以用在热转印片材(诸如墨帯)中。此外,将描述具有热转印层压膜10的结构的热转印片材。[热转印片材]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热转印片材的示意图,其中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线的截面图。热转印片材30包括基体膜11、形成在基体膜11上的非转印剥离层12、图像保护层13和油墨层31。在热转印片材30中基体膜11的第一表面SI侧,沿着热转印片材30的输送方向经由底涂层16形成黄色(Y)、洋红色(M)和青色(C)油墨层31(31Y、31M、31C)。还在基体膜11的第一表面SI侧,经由底涂层16形成非转印剥离层12、图像保护层13和粘着层14。在基体膜11的背表面(第二表面S2)上,形成耐热滑性层15,从而降低热转印头和墨带之间的摩擦并且使热转印片材30能够稳定地行迸。应当注意,非转印剥离层12、图像保护层13和粘着层14以及其上设置有上述各层的基体膜11、底涂层16和耐热滑性层15的一部分形成參照图I描述的上述热转印层压膜10。应当注意,在基体膜11和非转印剥离层12具有足够粘着性的情况下,不需要设置底涂层16。此外,在图像保护层13可以轻易地转移到成形的图像上的情况下,不需要设置粘着层14。此外,在基体膜11的耐热性和滑动性质良好的情况下,不需要设置耐热滑性层15。油墨层31 (31Y、31M、31C)和热转印层压膜10依次循环形成,并且热转印层压膜10紧跟着油墨层31(31Y、31M、31C)设置。此外,在热转印片材30中,传感器标记35形成在油墨层31 (31Y、31M、31C)的各端部,并且形成在热转印层压膜10附近。油墨层31(31Y、31M、31C)通常由升华染料形成。此外,作为粘结剂树脂,可以包括纤维素类树脂,诸如甲基纤维素、こ基纤维素、こ基羟こ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丁酸こ酸酯纤维素和こ酸酯纤维素;こ烯基树脂,诸如聚こ烯醇、聚こ烯基缩丁醛、聚こ烯缩こ醛、聚こ烯こ酸酯和聚苯こ烯;聚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或各种其他树脂。油墨层31 (31Y、31M、31C)的颜料染料分散在或溶解在粘结剂树脂中。颜料染料的材料并不需特别限定,具体材料如下。具体地,作为黄色染料,使用例如偶氮染料、双偶氮染料、次甲基染料、苯こ烯基染料、吡啶酮-偶氮染料或其混合物。作为洋红色染料,使用例如偶氮染料、蒽醌染料、苯こ烯基染料、杂环偶氮染料及其混合物。作为青色染料,使用例如蒽醌染料、萘醌染料、杂环偶氮染料、靛苯胺染料或其混合物。应当注意,通常使用多种类型的染料的混合物作为颜料染料。通常,使用具有热转移性从而使得顔料染料分子単元能从油墨层31内部向外热扩散的染料作为颜料染料。顔料染料所必需的特征是例如,在热转印头的热能量范围内不会热分解、合成简单、图像保护性质优异(相对于加热、光线、温度、药品稳定)、吸收波长范围优异、难以在油墨层31中引起重結晶。在利用热转印片材30通过图像形成装置(例如热转印打印机)进行热转印打印 时,可以通过如下获得所需图像通过打印机的热转印头将热转印层压膜10中的图像保护层13部分和粘着层14部分热转印到油墨图像上。换句话说,在对热转印片材30的油墨层31进行热转印而形成图像之后,在形成在热转印片材30 —部分上的热转印层压膜10中的非转印剥离层12和图像保护层13的边界处进行剥离,从而将其上的图像保护层13和粘着层14热转印到油墨图像上。在这个实施方式的热转印片材30中,分别形成非转印剥离层12和图像保护层13的热塑性树脂的I/o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O. 40且小于O. 75。因此,在使用热转印方法形成图像时,图像保护层13可以很容易地从非转印剥离层12剥离。此外,可以获得对外力足够的抗性,从而,例如,当处理墨带时热转印层压膜的表面被手指甲无意间刮擦的情况下,图像保护层13仍可以容易地剥离,从而可以防止可操作性方面的不方便之处。<第三实施方式>在图像形成装置(诸如打印机)中可以使用上述结构滑的热转印片材30。[图像形成装置]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50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结构图。图像形成装置50包括作为输送机构的承纸卷轴(platen)65、热转印片材30、作为行进机构的供给卷筒61和卷取卷筒62、和热转印头51。供给卷筒61供给热转印片材30,卷曲卷筒62卷曲收取热转印片材30。同吋,导向卷筒63和64将热转印片材30引导至打印位置。热转印头51设置在导向卷筒63和64之间。通过旋转待记录介质71 (此后被称为接受片材71),承纸卷轴65将接受片材71输送至对应于热转印头51的打印位置。可以通过热转印打印的纸张(诸如打印纸)被用作接受片材71。以下将描述该结构中主要部分的实例。采用驱动马达(未示出)以旋转方式驱动的卷取卷轴62卷曲收取缠绕在供给卷轴61上的热转印片材30,同时通过导向卷轴63和64支撑。扭距限制器(未示出)例如设置在供给卷轴61中,并且通过恒定扭距向热转印片材30施加后张カ(back tension)。此夕卜,在卷取卷轴62中,例如设置有由光传感器(未示出)构成的卷取检验编码器。如上所述,可以在热转印片材30上以预定长度施加例如黄色、洋红色和青色染料作为相应于ー页的染料。此外,在热转印片材30上,在相应于ー页的染料的头位置应用页头标记和缠绕直径标记,并且在各染料的头位置应用用于识别顔色的顔色识别标记。该标记相当于前述传感器标记35 (见图2)。结果,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在热转印片材30的行进路径中的光传感器52探測页头标记和颜色识别标记,并且基于探测结果进行染料的头位置在热转印片材30上的定位。尽管未示出,热转印头51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到通过旋转轴以可旋转方式保持的加压杆53 (pressurization lever)的末端。加压杆53的另一端经由链接单元(link)以可滑动方式连接到梳板(comb plate)。結果,由于梳板通过头传动马达以可旋转方式传动,所以热转印头51可上升、下降,并且可定位在头可以纵向移动的中间位置、位于中间位置的上方并且远离墨带的初始位置、和位于中间位置的下方并且在该位置该头接触接受片材71的底端位置。结果,热转印头51在加载热转印片材30时移动到初始 位置,并且在接受片材71安装在承纸卷轴65上时移动到底端位置。通过例如安装在梳板的缺ロ位置附近的光传感器探测头单元的上升和下降。热转印头51被构造成端面型(end face type)并且经由热转印片材30在接受片材71的整个宽度方向上接触接受片材71。结果,随着接受片材以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移动,在接受片材71的整个表面上打印了所需图像。利用具有上述主要部分的图像形成装置50,在接受片材71上打印了所需图像。然后,将描述在打印纸上形成图像的方法。作为用于图像形成装置50中的热转印片材,使用例如这样的热转印片材30,其中如图2所示,黄色油墨层31Y、洋红色油墨层31M、青色油墨层31C和图像保护层13以从卷取侧(卷取卷轴62)到供给侧(供给卷轴61)的次序重复排列。通过使用图像形成装置50,黄色分量、洋红色分量和青色分量的图像相对于设置在接受片材71的接受层(打印表面)侧以所规定的次序进行升华热转印,然后图像保护层13相对于整个打印表面进行升华热转印。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装置50中,通过与其他颜色信息的图像形成相同的エ艺来实施利用图像保护层13的层压エ艺。上述顔色打印中,在打印图像之后,使图像保护层13形成在图像的表面上,从而增强耐光性、耐皮脂性等等。因此,可以抑制打印图像的顔色降解,并且增强保存性质。此夕卜,分别形成非转印剥离层12和图像保护层13的热塑性树脂的I/O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O. 40且小于O. 75。因此,在使用热转印方法形成图像吋,图像保护层13可以很容易地从非转印剥离层12剥离,而彩色打印的打印表面的品质不会受损。此外,可以获得对外力足够的抗性,从而可以防止可操作性方面的不方便之处。此后,将描述本发明的热转印层压膜的实施例。[实施例][热转印层压膜的制备]将表I所示的非转印剥离层的组合物以Ι.Ομ 的干燥厚度涂覆到具有4. 5μ 厚度的基体膜(聚酯,来自三菱树脂株式会社的“Κ604Ε4. 5W”)上,并且进行干燥(90°C,lmin),结果形成非转印剥离层。此外,对于包括在非转印剥离层中的热塑性树脂计算它们的I值、O值以及作为其比例的I/o值(此后,也称为“a值”)。结果在表I中给出。
[表 I]
权利要求
1.一种热转印层压膜,其包含 基体膜; 非转印剥离层,所述非转印剥离层被设置在所述基体膜上并且包含具有第一 I/O值的第一热塑性树脂;和 图像保护层,所述图像保护层被设置在所述非转印剥离层上并且包含具有第二 I/o值的第二热塑性树脂,其中所述第一 I/o值与第二 I/O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O. 40。
2.根据权利要求I的热转印层压膜,其还包含设置在所述图像保护层上的粘着层。
3.根据权利要求I的热转印层压膜,其中,所述第一I/O值与第二 I/O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O. 75。
4.一种热转印片材,其包含 基体膜; 非转印剥离层,所述非转印剥离层被设置在所述基体膜上并且包含具有第一 I/O值的第一热塑性树脂; 图像保护层,所述图像保护层被设置在所述非转印剥离层上并且包含具有第二 I/O值的第二热塑性树脂,其中所述第一 I/o值与第二 I/O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O. 40且小于O.75 ;和 设置在所述基体膜上的油墨层。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含 输送机构,其被构造成以预定方向输送待记录介质; 热转印片材,所述热转印片材包含非转印剥离层、图像保护层和油墨层,所述非转印剥离层包含具有第一 I/o值的第一热塑性树脂,所述图像保护层包含具有第二 I/O值的第二热塑性树脂,所述油墨层被热转印到所述待记录介质的表面上而形成图像,其中所述第一I/O值与第二 I/O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O. 40且小于O. 75 ; 行进机构,其被构造成使所述热转印片材行进;和 热转印头,其被构造成使所述热转印片材中的所述油墨层和所述图像保护层之ー热转印到所述待记录介质的表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转印层压膜、热转印片材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热转印层压膜包括基体膜、非转印剥离层和图像保护层。所述非转印剥离层被设置在所述基体膜上,并且包含具有第一I/O值的第一热塑性树脂。所述图像保护层被设置在所述非转印剥离层上,并且包含具有第二I/O值的第二热塑性树脂,其中所述第一I/O值与第二I/O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0.40。
文档编号B41M5/382GK102689540SQ201210075790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5日
发明者安松亮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