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方法及装置、数码印刷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82187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方法及装置、数码印刷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码印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方法、一种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装置和一种数码印刷系统。



背景技术:

数码印刷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印刷技术,它采用将数据直接传输、处理、印刷的方式。也就是说,将成像数据一次输入,由控制系统控制成像部件直接成像。对于常用的按需式喷墨印刷的数码印刷设备,成像部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当承印体(如纸张)的表面到达预定位置时,喷嘴中的压电晶体产生脉冲将油墨挤出,并直接向承印体(如纸张)的表面喷射雾状墨滴成像。

数码印刷系统大多采用卷筒纸印刷的方式,且数码印刷系统的机械平台的走纸速度稳定性严重影响印刷的质量,但是,目前,数码印刷系统中尚不存在走纸速度校准的方法及装置,只能通过一些经验保证走纸速度的稳定性。

因此,如何保证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稳定性,以提高印刷质量、数码印刷系统的灵活性以及打印可靠性,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数码印刷系统自动校准走纸平台的速度,以有效地保证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稳定性,并提高印刷质量、数码印刷系统的灵活性以及打印可靠性,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方法,包括:当数码印刷系统运行至第一设定速度时,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将采集到的所述预设次数的每个所述运行速度参数转换为对应的实际运行速度,以生成实际运行速度数组;根据所述实际运行速度数组中的每个所述实际运行速度与所述第一设定速度确定是否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数码印刷系统开机运行,并稳定运行至输入的第一设定速度(比如80m/s)时,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比如1秒)采集一次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比如转速),共计采集预设次数(比如30次),然后将采集到的运行速度参数一一转换为数码印刷系统的实际运行速度,进而根据得到的实际运行速度数组中的每一个实际运行速度与第一设定速度确定是否需要对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即确定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是否稳定,如此,可以实现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数码印刷系统自动校准走纸平台的速度,以有效地保证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稳定性,并提高印刷质量、数码印刷系统的灵活性以及打印可靠性,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实际运行速度数组中的每个所述实际运行速度与所述第一设定速度确定是否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具体包括:计算每个所述实际运行速度与所述第一设定速度之间的速度波动误差,以生成速度波动误差数组;判断所述速度波动误差数组中的每个所述速度波动误差是否在预设误差范围内,以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实际运行速度数组中的每个实际运行速度与第一设定速度确定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是否稳定,具体包括:首先,计算每个实际运行速度与第一设定速度之间的速度波动误差,然后根据每个速度波动误差是否在预设误差范围内的判断结果确定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是否稳定,即确定是否需要对数据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如此,即可便捷准确地确定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是否稳定,是否在一个合理的 速度范围内波动,进而是否需要校准走纸速度,其中预设误差范围可以是一个以第一预设速度为基准的速度取值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判定每个所述速度波动误差在所述预设误差范围内时,将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设置为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每隔第二预设时间间隔继续采集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以确定是否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每个实际运行速度与第一设定速度之间的速度波动误差均在预设误差范围内时,则可以适当增大采集运行速度参数的时间间隔,并以调整后的第二预设时间间隔(比如3秒)继续采集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进而转换为实际运行速度,并根据第一预设速度确定是否需要对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也就是说,当第一次确定无需校准走纸速度时在进行下一次校准时可以适当延长采集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间隔,采集次数可以与第一次采集时的预设次数保持一致,也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在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数码印刷系统自动校准走纸平台的速度的同时降低数码印刷系统的功耗,进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判定一个或多个所述速度波动误差超出所述预设误差范围时,调整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参数,以校准走纸速度;统计速度校准次数,并执行所述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步骤,以确定是否再次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计算得到的速度波动误差组中的有一个或多个速度波动误差超出预设误差范围时,则可确定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不稳定需要校准,进一步地可以通过调整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参数来校准走纸速度,比如气压、张力等,并在统计速度校准次数之后重复执行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步骤,然后将采集到的校准后的运行速度参数转换为对应的实际运行速度,以根据第一预设速度确定是否需要再次对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以确 定此次走纸速度校准是否有效,进而确保数码印刷系统自动对运行速度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稳定性,并提高印刷质量、数码印刷系统的灵活性以及打印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检测所述速度校准次数是否达到预设值;以及在检测到所述速度校准次数达到所述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设定速度调整为第二设定速度,并执行所述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步骤,以确定是否再次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在检测到所述速度校准次数未达到所述预设值时,保持所述第一设定速度不变,并执行所述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步骤,以确定是否再次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统计的速度校准次数达到预设值(比如2次),即已出现连续两次确定走纸速度不稳定的情况,此时不能排除在走纸平台当前所有条件下初始设置的第一预设速度不理想的情况,因此,可以采用将第一设定速度调整为第二设定速度(比如75m/s)后再次执行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步骤,然后将采集到的校准后的运行速度参数转换为对应的实际运行速度,以根据第一预设速度确定是否需要再次对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以确定此次走纸速度校准是否有效,进而确保数码印刷系统自动对运行速度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若统计的速度校准次数未达到预设值时,则不调整数码印刷系统的初始预设速度,继续判断是否需要再次对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以全面考虑造成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不稳定的因素,提高速度校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装置,包括:采集模块,用于当数码印刷系统运行至第一设定速度时,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转换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所述预设次数的每个所述运行速度参数转换为对应的实际运行速度,以生成实际运行速度数组;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运行速度数组中的每个所述实际运行速度与所述第一设定速度确定是 否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数码印刷系统开机运行,并稳定运行至输入的第一设定速度(比如80m/s)时,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比如1秒)采集一次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比如转速),共计采集预设次数(比如30次),然后将采集到的运行速度参数一一转换为数码印刷系统的实际运行速度,进而根据得到的实际运行速度数组中的每一个实际运行速度与第一设定速度确定是否需要对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即确定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是否稳定,如此,可以实现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数码印刷系统自动校准走纸平台的速度,以有效地保证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稳定性,并提高印刷质量、数码印刷系统的灵活性以及打印可靠性,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包括: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每个所述实际运行速度与所述第一设定速度之间的速度波动误差,以生成速度波动误差数组;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速度波动误差数组中的每个所述速度波动误差是否在预设误差范围内,以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实际运行速度数组中的每个实际运行速度与第一设定速度确定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是否稳定,具体包括:首先,计算每个实际运行速度与第一设定速度之间的速度波动误差,然后根据每个速度波动误差是否在预设误差范围内的判断结果确定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是否稳定,即确定是否需要对数据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如此,即可便捷准确地确定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是否稳定,是否在一个合理的速度范围内波动,进而是否需要校准走纸速度,其中预设误差范围可以是一个以第一预设速度为基准的速度取值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还包括:设置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判定每个所述速度波动误差在所述预设误差范围内时,将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设置为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以及所述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每隔第二预设时间间隔继续 采集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以确定是否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每个实际运行速度与第一设定速度之间的速度波动误差均在预设误差范围内时,则可以适当增大采集运行速度参数的时间间隔,并以调整后的第二预设时间间隔(比如3秒)继续采集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进而转换为实际运行速度,并根据第一预设速度确定是否需要对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也就是说,当第一次确定无需校准走纸速度时在进行下一次校准时可以适当延长采集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间隔,采集次数可以与第一次采集时的预设次数保持一致,也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在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数码印刷系统自动校准走纸平台的速度的同时降低数码印刷系统的功耗,进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还包括: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判定一个或多个所述速度波动误差超出所述预设误差范围时,调整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参数,以校准走纸速度;所述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统计速度校准次数,并执行所述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步骤,以确定是否再次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计算得到的速度波动误差组中的有一个或多个速度波动误差超出预设误差范围时,则可确定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不稳定需要校准,进一步地可以通过调整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参数来校准走纸速度,比如气压、张力等,并在统计速度校准次数之后重复执行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步骤,然后将采集到的校准后的运行速度参数转换为对应的实际运行速度,以根据第一预设速度确定是否需要再次对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以确定此次走纸速度校准是否有效,进而确保数码印刷系统自动对运行速度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稳定性,并提高印刷质量、数码印刷系统的灵活性以及打印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速度校准次数是否达到预设值;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速度校准次数达到所述预设值时,控制将所述第一设定速度调整为第二设定速度,并控制执行所述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步骤,以确定是否再次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以及在检测到所述速度校准次数未达到所述预设值时,控制保持所述第一设定速度不变,并控制执行所述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步骤,以确定是否再次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统计的速度校准次数达到预设值(比如2次),即已出现连续两次确定走纸速度不稳定的情况,此时不能排除在走纸平台当前所有条件下初始设置的第一预设速度不理想的情况,因此,可以采用将第一设定速度调整为第二设定速度(比如75m/s)后再次执行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步骤,然后将采集到的校准后的运行速度参数转换为对应的实际运行速度,以根据第一预设速度确定是否需要再次对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以确定此次走纸速度校准是否有效,进而确保数码印刷系统自动对运行速度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若统计的速度校准次数未达到预设值时,则不调整数码印刷系统的初始预设速度,继续判断是否需要再次对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以全面考虑造成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不稳定的因素,提高速度校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数码印刷系统,包括:如上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装置,因此,该数码印刷系统具有和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装置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数码印刷系统自动校准走纸平台的速度,以有效地保证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稳定性,并提高印刷质量、数码印刷系统的灵活性以及打印可靠性,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装置的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码印刷系统的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方法,包括:步骤102,当数码印刷系统运行至第一设定速度时,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步骤104,将采集到的所述预设次数的每个所述运行速度参数转换为对应的实际运行速度,以生成实际运行速度数组;步骤106,根据所述实际运行速度数组中的每个所述实际运行速度与所述第一设定速度确定是否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数码印刷系统开机运行,并稳定运行至输入的第一设定速度(比如80m/s)时,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比如1秒)采集 一次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比如转速),共计采集预设次数(比如30次),然后将采集到的运行速度参数一一转换为数码印刷系统的实际运行速度,进而根据得到的实际运行速度数组中的每一个实际运行速度与第一设定速度确定是否需要对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即确定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是否稳定,如此,可以实现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数码印刷系统自动校准走纸平台的速度,以有效地保证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稳定性,并提高印刷质量、数码印刷系统的灵活性以及打印可靠性,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步骤106具体包括:计算每个所述实际运行速度与所述第一设定速度之间的速度波动误差,以生成速度波动误差数组;判断所述速度波动误差数组中的每个所述速度波动误差是否在预设误差范围内,以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实际运行速度数组中的每个实际运行速度与第一设定速度确定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是否稳定,具体包括:首先,计算每个实际运行速度与第一设定速度之间的速度波动误差,然后根据每个速度波动误差是否在预设误差范围内的判断结果确定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是否稳定,即确定是否需要对数据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如此,即可便捷准确地确定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是否稳定,是否在一个合理的速度范围内波动,进而是否需要校准走纸速度,其中预设误差范围可以是一个以第一预设速度为基准的速度取值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判定每个所述速度波动误差在所述预设误差范围内时,将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设置为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每隔第二预设时间间隔继续采集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以确定是否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每个实际运行速度与第一设定速度之间的速度波动误差均在预设误差范围内时,则可以适当增大采集运行速度参数的时间间隔,并以调整后的第二预设时间间隔(比如3秒)继续采集数码印刷系 统的运行速度参数,进而转换为实际运行速度,并根据第一预设速度确定是否需要对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也就是说,当第一次确定无需校准走纸速度时在进行下一次校准时可以适当延长采集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间隔,采集次数可以与第一次采集时的预设次数保持一致,也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在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数码印刷系统自动校准走纸平台的速度的同时降低数码印刷系统的功耗,进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判定一个或多个所述速度波动误差超出所述预设误差范围时,调整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参数,以校准走纸速度;统计速度校准次数,并执行所述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步骤,以确定是否再次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计算得到的速度波动误差组中的有一个或多个速度波动误差超出预设误差范围时,则可确定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不稳定需要校准,进一步地可以通过调整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参数来校准走纸速度,比如气压、张力等,并在统计速度校准次数之后重复执行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步骤,然后将采集到的校准后的运行速度参数转换为对应的实际运行速度,以根据第一预设速度确定是否需要再次对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以确定此次走纸速度校准是否有效,进而确保数码印刷系统自动对运行速度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稳定性,并提高印刷质量、数码印刷系统的灵活性以及打印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检测所述速度校准次数是否达到预设值;以及在检测到所述速度校准次数达到所述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设定速度调整为第二设定速度,并执行所述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步骤,以确定是否再次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在检测到所述速度校准次数未达到所述预设值时,保持所述第一设定速度不变,并执行所述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步骤, 以确定是否再次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统计的速度校准次数达到预设值(比如2次),即已出现连续两次确定走纸速度不稳定的情况,此时不能排除在走纸平台当前所有条件下初始设置的第一预设速度不理想的情况,因此,可以采用将第一设定速度调整为第二设定速度(比如75m/s)后再次执行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步骤,然后将采集到的校准后的运行速度参数转换为对应的实际运行速度,以根据第一预设速度确定是否需要再次对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以确定此次走纸速度校准是否有效,进而确保数码印刷系统自动对运行速度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若统计的速度校准次数未达到预设值时,则不调整数码印刷系统的初始预设速度,继续判断是否需要再次对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以全面考虑造成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不稳定的因素,提高速度校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装置的框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装置200,包括:采集模块202、转换模块204和确定模块206。

其中,采集模块202,用于当数码印刷系统运行至第一设定速度时,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转换模块204,用于将采集到的所述预设次数的每个所述运行速度参数转换为对应的实际运行速度,以生成实际运行速度数组;确定模块206,用于根据所述实际运行速度数组中的每个所述实际运行速度与所述第一设定速度确定是否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数码印刷系统开机运行,并稳定运行至输入的第一设定速度(比如80m/s)时,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比如1秒)采集一次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比如转速),共计采集预设次数(比如30次),然后将采集到的运行速度参数一一转换为数码印刷系统的实际运行速度,进而根据得到的实际运行速度数组中的每一个实际运行速度与第一设定速度确定是否需要对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即确 定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是否稳定,如此,可以实现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数码印刷系统自动校准走纸平台的速度,以有效地保证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稳定性,并提高印刷质量、数码印刷系统的灵活性以及打印可靠性,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确定模块206具体包括:计算模块2062和判断模块2064。

其中,计算模块2062,用于计算每个所述实际运行速度与所述第一设定速度之间的速度波动误差,以生成速度波动误差数组;判断模块2064,用于判断所述速度波动误差数组中的每个所述速度波动误差是否在预设误差范围内,以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实际运行速度数组中的每个实际运行速度与第一设定速度确定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是否稳定,具体包括:首先,计算每个实际运行速度与第一设定速度之间的速度波动误差,然后根据每个速度波动误差是否在预设误差范围内的判断结果确定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是否稳定,即确定是否需要对数据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如此,即可便捷准确地确定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是否稳定,是否在一个合理的速度范围内波动,进而是否需要校准走纸速度,其中预设误差范围可以是一个以第一预设速度为基准的速度取值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确定模块206具体还包括:设置模块2066,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判定每个所述速度波动误差在所述预设误差范围内时,将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设置为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以及所述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208,用于控制每隔第二预设时间间隔继续采集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以确定是否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每个实际运行速度与第一设定速度之间的速度波动误差均在预设误差范围内时,则可以适当增大采集运行速度参数的时间间隔,并以调整后的第二预设时间间隔(比如3秒)继续采集数码印刷系 统的运行速度参数,进而转换为实际运行速度,并根据第一预设速度确定是否需要对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也就是说,当第一次确定无需校准走纸速度时在进行下一次校准时可以适当延长采集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间隔,采集次数可以与第一次采集时的预设次数保持一致,也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在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数码印刷系统自动校准走纸平台的速度的同时降低数码印刷系统的功耗,进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还包括:调整模2068,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判定一个或多个所述速度波动误差超出所述预设误差范围时,调整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参数,以校准走纸速度;所述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208,用于控制统计速度校准次数,并执行所述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步骤,以确定是否再次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计算得到的速度波动误差组中的有一个或多个速度波动误差超出预设误差范围时,则可确定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不稳定需要校准,进一步地可以通过调整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参数来校准走纸速度,比如气压、张力等,并在统计速度校准次数之后重复执行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步骤,然后将采集到的校准后的运行速度参数转换为对应的实际运行速度,以根据第一预设速度确定是否需要再次对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以确定此次走纸速度校准是否有效,进而确保数码印刷系统自动对运行速度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稳定性,并提高印刷质量、数码印刷系统的灵活性以及打印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检测模块210,用于检测所述速度校准次数是否达到预设值;所述控制模块208,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速度校准次数达到所述预设值时,控制将所述第一设定速度调整为第二设定速度,并控制执行所述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步骤,以确定是否再次对所述数码印刷 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以及在检测到所述速度校准次数未达到所述预设值时,控制保持所述第一设定速度不变,并控制执行所述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步骤,以确定是否再次对所述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统计的速度校准次数达到预设值(比如2次),即已出现连续两次确定走纸速度不稳定的情况,此时不能排除在走纸平台当前所有条件下初始设置的第一预设速度不理想的情况,因此,可以采用将第一设定速度调整为第二设定速度(比如75m/s)后再次执行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预设次数的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的步骤,然后将采集到的校准后的运行速度参数转换为对应的实际运行速度,以根据第一预设速度确定是否需要再次对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以确定此次走纸速度校准是否有效,进而确保数码印刷系统自动对运行速度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若统计的速度校准次数未达到预设值时,则不调整数码印刷系统的初始预设速度,继续判断是否需要再次对数码印刷系统的走纸速度进行校准,以全面考虑造成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不稳定的因素,提高速度校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码印刷系统的框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码印刷系统300,包括:如上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装置200,因此,该数码印刷系统300具有和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装置200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方法,包括:

步骤402,间隔一定时间(比如1秒,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

步骤404,根据采集到的运行速度参数,生成实际运行速度数组,即通过速度参数输入,计算速度;

步骤406,通过公式处理数据,计算实际运行速度和设置速度之间的误差值(速度波动误差);

步骤408,根据得到的误差值判断速度是否需要校准,如果不需要校准,则执行步骤412,否则,执行步骤410,即如果误差值超过一定范围(预设误差范围)则进行速度校准,如果误差值在范围内,则监测速度的时间间隔加大,继续监测速度即可;

步骤410,判断速度校准次数是否已大于或等于2次(预设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416,否则执行步骤414;

步骤412:继续监测走纸速度变化,采集速度参数的时间间隔稍长(比如3秒,第二预设时间间隔);

步骤414:通过调整影响速度变化的一些因素(比如调整气压、张力等参数)对当前走纸速度进行校准,速度校准之后,再次执行步骤402,即根据实际情况对走纸速度进行校准之后不理想,则进行第二次校准;

步骤416,速度校准两次后,如果在这个速度很难达到一个好的效果,那么,将自动调制设置速度到一个比较合理的速度(第二设定速度),之后再进行判断是否需要再次校准,即再次执行步骤402,也就是说,如果第二次校准之后依然不理想,则以一定的步长值增加或降低速度,继续监测、校准速度。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文件打印开始,数码印刷系统逐渐加速,假如设定速度是80m/s(第一设定速度),加速到设定速度后,即开始采集速度参数(如走纸平台转轴转数),第一次采集每隔1s(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一次,一共采集30(预设次数)次,使用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出的值经过一定的算法变换,和设定速度80m/s(第一设定速度)进行比较,如果速度波动误差大于设定误差值A,则进行速度校准;否则不予理会,继续进行速度参数采集,采集间隔可适当加大,如每隔3s(第二预设时间间隔)采集一次。需要说明的是,速度在不停波动的情况下才会影响打印质量,设定速度80m/s(第一设定速度)作为一个校准的基准值,如果速度在80.5m/s左右轻微波动,也不认为速度需要校准,但是如果是在79.5-80.5m/s范围内波动,则需要校准。

如果走纸平台速度需要调整,则根据实际速度值和波动值对数据做相应处理,判断如何做速度调整,如速度误差过大,波动值过大,都将进行不同的处理,对影响走纸平台的相关参数,如气压,张力等做相应的控制。走纸平台速度调整完毕,继续采集速度,依然1s(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采集一次速度参数,采集30(预设次数)次,如果速度调整结果不理想,还需要再次调整速度。如果第二次速度调整依然不理想,不能排除在当前平台所有条件下某个走纸速度确实不理想的情况,将对平台速度进行重新调整,比如将80m/s(第一设定速度)调整为75m/s(第二设定速度),之后再进行走纸平台速度校准。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校准的管理装置的框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校准装置500,包括:速度输入模块502、速度计算模块504、速度判断模块506、速度调整模块508和走纸平台控制模块510。

其中,速度输入模块502用于采集数码印刷系统的运行速度参数;速度计算模块504用于根据采集的运行速度参数,生成实际速度数组;速度判断模块506用于根据一定的算法处理实际速度,判断实际速度和设置速度之间的误差,进而判断速度是否需要校准;速度调整模块508用于通过调整气压、张力等参数控制走纸平台控制模块510,完成走纸速度校准的目的,可以根据经验值,生成速度调节映射表,根据速度偏移值查找速度调节映射表,发送相应的命令;走纸平台控制模块510用于控制走纸平台,完成对走纸平台的速度控制,并且反映相关速度参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码印刷系统中走纸速度的校准装置,可以实现在不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系统自动校准走纸平台的速度,保证走纸速度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印刷质量,提高了数码印刷系统的灵活性和打印可靠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数码印刷系统自动校准走纸平台的速度,以有效地保证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稳定性,并提高印刷质 量、数码印刷系统的灵活性以及打印可靠性,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