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出装置以及位置调节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06699发布日期:2019-02-19 18:23阅读:785来源:国知局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位置调节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有液体收纳容器的液体喷出装置以及与该液体喷出装置连接的液体收纳容器的位置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能够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而存在有通过对纸张等介质喷出被收纳于作为液体收纳容器的一个示例的墨盒中的油墨从而实施印刷的喷墨式的打印机。在这种打印机中,一般采用能够在其筐体部内对墨盒进行装卸的结构,并通过将墨盒更换为新的墨盒从而实施油墨的补给。

但是,由于墨盒必须设为能够被收纳于筐体部的大小,因此大型化较为困难,从而在实施大量的印刷等情况下,每当墨盒的油墨用尽时,便需要中断印刷来实施更换作业。

因此,为了减少这种墨盒的更换作业而存在有如下的打印机,所述打印机通过从被设置于筐体部的外侧的油墨包经由油墨管而将油墨注入到与筐体部连接的盒式的中间油墨罐中,从而实施油墨的补给(例如,专利文献1)。

但是,虽然一般情况下如上文所述那样的中间油墨罐是与被设置在筐体部内的连接部连接的,但尤其是当其尺寸较大时,部件的制造误差或安装误差将变大而使其位置发生偏移,从而可能会导致连接不良。

另外,这种问题并不限定于从被设置于筐体部的外侧的油墨包来供给油墨的打印机,在随着向连接方向的移动而被连接的液体收纳容器的位置有可能发生偏移的液体喷出装置中,大致共同存在该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234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随着向连接方向的移动而被连接的液体收纳容器的位置进行调节的液体喷出装置。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体喷出部,其能够喷出液体;连接部,其随着能够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容器的向连接方向的移动,而与所述液体收纳容器连接;位置调节部,其能够在与所述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被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容器的位置进行变更。

根据该结构,通过位置调节部,从而能够在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随着向连接方向的移动而被连接的液体收纳容器的位置进行调节。

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所述位置调节部被配置于,与被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容器相比靠铅直方向下方处。

根据该结构,由于位置调节部被配置于与被连接在连接部上的液体收纳容器相比靠铅直方向下方处,因此能够通过位置调节部来支承液体收纳容器的自重,从而将液体收纳容器保持在用于维持相对于连接部的连接的适当的位置上。

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所述位置调节部具有构成螺旋副的转动部件,所述液体收纳容器随着所述转动部件的转动而在与所述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根据该结构,通过随着位置调节部所具有的转动部件的旋转而使液体收纳容器移动,从而能够连续地对液体收纳容器的位置进行调节。

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所述转动部件具有轴部,在所述轴部的圆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部,所述位置调节部具有抵接部和可动部件,所述抵接部以能够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所述转动部件的所述轴部的顶端抵接,所述可动部件形成有与所述外螺纹部螺合的内螺纹部,并且对所述液体收纳容器进行支承,通过使所述转动部件转动并使所述可动部件相对于所述抵接部而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对所述液体收纳容器的位置进行变更。

根据该结构,在转动部件以与抵接部抵接了的状态于转动方向上进行转动时,具有与转动部件的外螺纹部螺合的内螺纹部的可动部件,随着转动部件的转动而相对于抵接部在轴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由此,由于可动部件所支承的液体收纳容器的位置沿着轴向而进行移动,因此能够对液体收纳容器的位置进行调节。

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所述转动部件中的所述轴部的顶端为弯曲面。

根据该结构,由于与抵接部抵接的转动部件的轴部的顶端为弯曲面,因此能够减少使转动部件转动时的滑动阻力。

解决上述课题的位置调节方法为,在具备能够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部、和与能够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容器连接的连接部的液体喷出装置中,对被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容器的位置进行变更的方法,所述位置调节方法使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在朝向所述连接部的连接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并且沿着与所述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而对所述液体收纳容器的位置进行变更。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随着向连接方向的移动而被连接的液体收纳容器的位置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从侧方观察图1所示的液体喷出装置时的内部结构的模式图。

图3为液体收纳容器以及支承单元的立体图。

图4为后端支承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表示位置调节前的后端支承部的侧视图。

图6为表示位置调节后的后端支承部的侧视图。

图7为液体收纳容器以及后端支承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液体喷出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1为,对卷筒纸等长条的介质S进行处理的大幅面打印机(LFP:Large Format Printer)。而且,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在下端安装有车轮12的筐体支承部13、和被组装在筐体支承部13上的筐体部14。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筐体支承部13为对筐体部14进行支承的一对脚部,但筐体支承部也能够变更为三个以上的不具有车轮的脚部或箱状的基座等的、其他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重力方向Z(铅直方向下方)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方向且从筐体部14的后部朝向前表面的方向设为前方向Y。此外,将与重力方向Z以及前方向Y双方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方向且从筐体部14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侧(在图1中为右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在图1中为左端侧)的方向设为移动方向X。

在筐体部14的后侧下方处,配置有将介质S朝向筐体部14侧进行馈送的馈送部15。在筐体部14的前侧下方处,配置有被筐体支承部13支承的收卷部16。在馈送部15与收卷部16之间,沿着介质S的输送路径而配置有介质支承部17。在筐体部14的前表面侧的、成为介质支承部17的上侧的位置处,形成有用于将介质S从筐体部14内排出的排出口14a。

在收卷部16的附近位置处,设置有向位于介质支承部17与收卷部16之间的介质S施加张力(张力)的张力施加机构18。张力施加机构18具备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筐体支承部13的下部所支承的一对臂部件19、与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一对臂部件19的顶端部所支承的张紧辊20。

收卷部16具备一对托架21,所述一对托架21从轴向两侧对将印刷后的介质S收卷成圆筒状的芯材(例如纸管)进行夹持。而且,通过使一方(在图1中为右侧)的托架21旋转,从而将介质S收卷在被安装于一对托架21之间的芯材上。即,收卷部16构成了输送机构,并且托架21位于介质S的输送路径的下游端。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收卷部16为未使用卷轴的无卷轴方式,但也可以采用使用卷轴的方式。

在筐体部14内设置有对液体喷出装置11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22。此外,在筐体部14的上部的、于移动方向X上成为介质S的输送路径的外侧的一端侧(在图1中为右端侧)处,设置有用于实施设定操作或输入操作的操作面板23。

另外,操作面板23与控制部22电连接。

在筐体部14的下部的、于移动方向X上成为介质S的输送路径的外侧的一端侧(在图1中为右端侧)处,设置有两个能够对液体收纳容器24的一部分进行收纳的收纳部27,所述液体收纳容器24能够对例如油墨等的液体进行收纳。

在一个收纳部27中,能够插入对应于液体的种类或颜色而准备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液体收纳容器2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两个收纳部27中各收纳有四个液体收纳容器24。另外,将被收纳于一个收纳部27中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液体收纳容器24称为一个液体收纳单元25。在一个收纳部27中所能够收纳的液体收纳容器24的数量、与构成液体收纳单元25的液体收纳容器24的数量以及液体收纳单元25的数量(即,收纳部27的数量),能够任意地进行变更。

在两组液体收纳单元25的周围设置有:保护板38,其对液体收纳容器24进行保护;液体接收部39,其能够接收从液体收纳容器24漏出的液体;液体贮留部件40,其能够对液体接收部39所接收的液体进行贮留。

如图2所示,在馈送部15中保持有将未使用的介质S卷绕成圆筒状的卷筒体R1。此外,在筐体部14内收纳有输送辊对28和滑架29,所述输送辊对28对从馈送部15被送出的介质S进行输送,所述滑架29在与介质S的输送方向正交的移动方向X上进行往复移动。在滑架29的下部处,保持有能够喷出例如油墨等的液体的液体喷出部30。而且,通过液体喷出部30对沿着输送路径而被输送的介质S喷出从液体收纳容器24被供给的液体,从而实施记录(印刷)。如果进行归纳,则为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能够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部30。

在介质支承部17中,内置有用于使附着在介质S上的液体干燥的加热器(省略图示)。而且,印刷后的介质S沿着介质支承部17而向斜下方被引导后通过收卷部16而被收卷,并形成卷筒体R2。

在筐体部14内,在收纳部27的里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对液体收纳容器24进行连接的连接部31。液体收纳容器24具备能够将液体收纳于内部的液体收纳体32、与能够沿着液体收纳体32的上表面而向前方向Y进行滑行移动的滑块33。滑块33的前端侧的一部分成为转动式的盖部33a。滑块33的盖部33a通过从图2中以实线表示的关闭位置朝向上方转动,从而被配置于以双点划线表示的打开位置。

液体收纳体32具有被收纳于收纳部27中的基端部32a、和从筐体部14起向与重力方向Z交叉的突出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方向Y)突出的突出部32b。

在液体收纳体32中的基端部32a处设置有液体导出部32c,所述液体导出部32c以能够在筐体部14内导出液体的状态与连接部31连接。

而且,当液体收纳容器24随着向连接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突出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后方)的移动而使基端部32a被收纳于收纳部27中时,液体导出部32c与连接部31连接。换言之,连接部31为,随着能够收纳液体的液体收纳容器24的向连接方向的移动而与液体收纳容器24连接的部分。在与连接部31连接了的液体收纳容器24中,基端部32a的底部通过收纳部27的内底部而被支承。

在液体收纳容器24与连接部31连接了的状态下,液体收纳体32的突出部32b成为与基端部32a侧相比朝向下方延伸设置的状态。此外,液体收纳容器24中的突出部32b侧的底部被配置于,与筐体部14的底部相比靠下方处。

在液体收纳体32中,在突出部32b的后侧下部处形成有阶梯底部36。此外,在液体收纳体32上,于突出部32b的下端部的、成为阶梯底部36的前侧的位置处突出设置有螺丝紧固突部37。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于液体收纳体32的突出部32b而言,将在前后方向上设置有阶梯底部36的一侧的端部称为后端侧,将成为其相反侧的前侧的端部称为突端侧。

如在图3中位于右端的液体收纳容器24所示,当滑块33的盖部33a被配置于打开位置时,被形成于液体收纳体32的上表面侧的液体的注入口34将露出。而且,在液体收纳容器24中,通过从注入口34注入液体,从而使液体被收纳于液体收纳体32中。

在此,在液体收纳容器24中,有时贮留于从筐体部14突出的突出部32b中的液体的量会多于贮留于基端部32a侧的液体的量,尤其是在液体被注入时,重心向靠前处移动。此外,由于突出部32b从筐体部14突出,因此例如在实施从注入口34注入液体的作业时或者不慎将物品等放置在突出部32b上等情况下,有可能会有过度的载荷被施加到突出部32b上。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突出部32b的突端下降而使液体收纳容器24翘起(旋转),从而基端部32a浮起而产生液体导出部32c的相对于连接部31的连接不良,进而有可能产生漏出液体或混入空气的情况。为了减少这种可能,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在筐体部14外对液体收纳容器24的突出部32b进行支承的支承单元26。为了有效地对液体收纳容器24的自重以及被施加于突出部32b上的载荷进行支承,而优选为将支承单元26配置于与液体收纳容器24相比靠铅直方向下方处。

接下来,对支承单元26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

如图3所示,支承单元26包括:支承框架41,其以与筐体部14连接的方式而被设置在每个液体收纳单元25中;后端支承部42,其能够对液体收纳体32中的突出部32b的后端侧进行支承;突端支承部43,其能够对突出部32b的突端侧进行支承。

另外,在图3中,为了明确表示出后端支承部42以及突出端支承部43的结构,而省略了液体贮留部件40的图示,并且以双点划线而图示了保护板38以及液体接收部39。保护板38以夹持两组的液体收纳单元25的方式经由支承框架41而被筐体部14所支承。液体接收部39通过被配置在两组液体收纳单元25的突出部32b的铅直方向下方的方式而与保护板38的下端部连接。

接下来,对后端支承部42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

如图4所示,支承架41具有在突出方向上延伸的一对支承臂44。在支承臂44的突端上突出设置有板状的载置部46,所述载置部46具有螺丝固定孔45并在与重力方向Z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后端支承部42包括长边方向的两端被成对的支承臂44所支承的支承部件47、转动部件48、经由转动部件48被支承部件47所支承的可动部件49。转动部件48与可动部件49为构成螺旋副的部件,且作为能够在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与连接部31连接的液体收纳容器24的位置(尤其是,突出部32a的后端部分的位置)进行变更的位置调节部而发挥功能。即,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能够在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与连接部31连接的液体收纳容器24的位置进行变更的位置调节部。此时,位置调节部被配置于,与和连接部31连接的液体收纳容器24相比靠铅直方向下方处。转动部件48为例如具有在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部的轴部48a和被设置在轴部48a的基端部上的头部48b的外螺纹(螺栓)。

支承部件47具有抵接部51和一对卡止板部52,所述抵接部51在成为长边方向的移动方向X以及突出方向上延伸,所述一对卡止板部52从抵接部51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起向重力方向Z延伸。在抵接部5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上形成有在突出方向上延伸的长孔51a,另一方面,在一对卡止板部52上形成有于重力方向Z上延伸的长孔52a。

可动部件49具有载置板部53和固定板部54,所述载置板部53以与支承部件47的抵接部51重叠的方式在成为长度方向的移动方向X以及突出方向上延伸,所述固定板部54从载置板部53的突出方向上的顶端起向重力方向Z延伸。

载置板部53在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处具有螺纹孔53a,在所述螺纹孔53a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转动部件48的轴部48a上所形成的外螺纹部相螺合的内螺纹部。在固定板部54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处形成有螺纹孔54a。此外,在固定板部54的长边方向上且于一对螺纹孔54a之间并且与液体收纳体32的螺丝固定突部37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螺丝固定孔54b。

可动部件49的载置板部53被配置在与支承部件47的抵接部51相比靠铅直方向上方处,并且可动部件49的固定板部54被配置在与支承部件47的卡止板部52相比靠后方处。而且,可动部件49与支承部件47通过从前方插穿于长孔52a以及螺纹孔54a中的第一调节螺丝56而被固定。此外,支承部件47通过从铅直方向上方插穿于长孔51a以及螺丝固定孔45中的第二调节螺丝57而被固定在支承臂44的载置部46上。由此,可动部件49以及支承部件47的载荷经由支承臂44以及支承框架41而被筐体部14所支承。

在铅直方向上,可动部件49的相对于支承部件47的相对位置,能够通过在松开了插穿于长孔52a中的第一调节螺丝56的状态下使支承部件47沿着铅直方向移动而进行调节。即,在将第一调节螺丝56松开了的状态下,能够允许可动部件49的铅直方向上的移动。此外,可动部件49以及支承部件47的突出方向上的位置,能够通过在松开了插穿于长孔51a中的第二调节螺丝57的状态下使支承部件47沿着突出方向移动而进行调节。

优选为,将转动部件48的轴部48a的顶端设为弯曲面48c。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部件48的轴部48a的顶端为弯曲面48c。由此,能够减少使转动部件48转动时的滑动阻力。

转动部件48在其弯曲面48c(即,轴部48a的顶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支承部件47的抵接部51的上表面抵接的状态下,其轴部48a的外螺纹部与载置板部53上所形成的螺纹孔53a的内螺纹部螺合。

此时,通过可动部件49与支承部件47卡合,从而使轴部48a的轴向上的转动被抑制。因此,当在松开了第一调节螺丝56的状态下使转动部件48转动时,可动部件49将沿着铅直方向移动。即,作为位置调节部而发挥功能的转动部件48与可动部件49,通过随着转动部件48的转动而使可动部件49相对于抵接部51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在与连接方向交叉的铅直方向上对液体收纳容器24的位置进行调节。如果进行归纳,则为位置调节部具有构成螺旋副的转动部件48,并且随着转动部件48的转动而使液体收纳容器24在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此外,此时转动部件48具有在圆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部的轴部48a。而且,位置调节部具有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转动部件48的轴部48a的顶端抵接的抵接部51、和形成有与外螺纹部相螺合的内螺纹部且对液体收纳容器24进行支承的可动部件49。通过使转动部件48转动而使可动部件49相对于抵接部51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对液体收纳容器24的位置进行变更。

如此,可动部件49具有与转动部件48的外螺纹部螺合的内螺纹部,并且在抑制了转动部件48的向转动方向的转动的状态下对液体收纳容器24进行支承。另外,虽然可动部件49经由与支承部件47点接触的转动部件48而被支承,但由于可动部件49的固定板部54被卡止在支承部件47的卡止板部52上,因此可动部件49的倾斜被抑制。

接下来,对使用后端支承部42而对液体收纳容器24的位置进行调节的位置调节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以上文所述的方式对后端支承部42的各个结构部件进行组合,并将第一调节螺丝56以及第二调节螺丝57设为临时松开的状态。

接下来,使液体收纳容器24在朝向连接部31的连接方向上进行移动并与连接部31连接(连接工序)。

接着,通过使转动部件转动,并使可动部件49相对于支承部件47而沿着铅直方向进行相对移动,从而沿着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对液体收纳容器24的位置进行调节(铅直位置调节工序)。

例如,在载置部46的位置低于被规定的位置且如图5所示那样于液体收纳容器24的阶梯底部36与可动部件49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使转动部件48从载置板部53与抵接部51之间的距离为D1的状态起向一个方向旋转,从而使可动部件49向铅直方向上方移动。

其结果为,如图6所示,载置板部53与抵接部51之间的距离被扩大为D2(D2>D1),并且可动部件49的载置板部53与液体收纳容器24的阶梯底部36接触。如此,通过使液体收纳容器24与可动部件49一起移动,从而能够使液体收纳容器24的载荷经由后端支承部42而可靠地传递至载置部46。此外,通过在铅直位置调节工序中对在连接工序中与连接部31连接的液体收纳容器24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即使在液体收纳容器24上产生了制造误差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准确地对其位置进行调节。

另外,在铅直位置调节工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液体收纳容器24的滑块33与收纳部27的顶面之间插入用于位置调节的块状的夹具,并通过使液体收纳容器24移动至使该夹具被滑块33与收纳部27的顶面夹持的位置为止,从而使多个液体收纳容器24与收纳部27的顶面部之间的间隔固定。

在将可动部件49配置于铅直方向上适当的位置后,通过将第一调节螺丝56拧紧,从而使可动部件49相对于支承部件47而固定(可动部件固定工序)。

接下来,将容器固定螺丝55插穿到被设置于液体收纳容器24的螺丝固定突部37上的螺纹孔37a和螺丝固定孔54b中,从而使突出部32b的后端侧相对于可动部件49而固定(容器固定工序)。

接着,通过朝向筐体部14侧轻轻推压液体收纳容器24前表面,从而对液体收纳容器24的突出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突出位置调节工序)。之后,通过将第二调节螺丝57拧紧,从而将支承部件47的突出方向上的位置固定(支承部件固定工序)。另外,通过在突出位置调节工序中对在容器固定工序中固定在可动部件49上的液体收纳容器24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即使在液体收纳容器24上产生了制造误差等情况下,也能够准确地对其突出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

如果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位置调节方法进行归纳,则为在具备能够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部30和与能够收纳液体的液体收纳容器24连接的连接部31的液体喷出装置11中,对与连接部31连接的液体收纳容器24的位置进行变更的位置调节方法,且为,使液体收纳容器24在朝向连接部31的连接方向上移动并与连接部31连接并且沿着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而对液体收纳容器24的位置进行变更的位置调节方法。由此,能够在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随着向连接方向的移动而被连接的液体收纳容器24的位置进行调节。

顺便说明一下,虽然在图5中为了明确表示出可动部件49的动作而以强调液体收纳容器24的阶梯底部36与可动部件49之间的间隙的方式进行了图示,但实际上通过使液体收纳容器24前高后低地倾斜有时并不存在该间隙。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随着转动部件48的转动而使可动部件49移动,从而也能够以将与连接部31连接了的液体收纳容器24的突出部32b抬起的方式而使液体收纳容器24在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接下来,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液体喷出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将液体收纳容器24连接到连接部31上时,有可能因液体收纳容器24或支承框架41的制造误差或安装误差等而使突出部32b与载置部46的位置发生偏移。

对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通过转动部件48的转动来对可动部件49的铅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即使载置部46的位置发生了偏移,也能够经由支承框架41而适当地对液体收纳容器24进行支承。

此外,由于实施这种位置调节的后端支承部42的各个结构部件的固定均通过螺丝来实施,因此只要有一般的螺丝刀就能够随着其转动操作而连续地实施位置的调节。此外,能够通过相同的螺丝刀的转动操作而实施部件的固定。而且,由于能够以此方式连续地实施位置的调节,因此即使在例如成对的载置部46的位置左右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相对于两边的载置部46而高精度地对液体收纳容器24的位置进行调节。另外,由于能够利用一般的螺丝刀来进行位置调节,因此也可以不使用特别的道具。

例如,如图7所示,用于对可动部件49的位置进行调节的转动部件48被配置于液体收纳单元25的左右两侧,通过利用其上方的空间而从上侧插入螺丝刀,从而能够很容易地进行转动操作。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1)在位置调节工序中,通过作为位置调节部而发挥功能的可动部件49以及转动部件48,从而能够在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随着向连接方向的移动而被连接的液体收纳容器24的位置进行调节。

(2)由于作为位置调节部而发挥功能的可动部件49以及转动部件48被配置于与连接部31连接的液体收纳容器24相比靠铅直方向下方处,因此通过可动部件49来对液体收纳容器24的自重进行支承,从而能够使液体收纳容器24保持在用于维持相对于连接部31的连接的适当的位置处。

(3)通过随着作为位置调节部而发挥功能的转动部件48的旋转而使液体收纳容器24移动,从而能够连续地对液体收纳容器24的位置进行调节。因此,与例如将每一块预定的厚度的垫片(板等)插入到液体收纳容器24与支承部件47之间的情况相比,能够更高精度地实施调节。

(4)在转动部件48以与抵接部51抵接了的状态而向转动方向转动时,由于具有与转动部件48的外螺纹部进行螺合的内螺纹部的可动部件49向转动方向的转动被抑制并且沿铅直方向(轴向)的移动被允许,因此其随着转动部件48的转动相对于抵接部51而在轴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由此,由于可动部件49所支承的液体收纳容器24的位置沿轴向而进行移动,因此能够对液体收纳容器24的位置进行调节。

(5)由于与抵接部51抵接的转动部件48的轴部48a的顶端由弯曲面48c构成,因此能够减少使转动部件48转动时的滑动阻力。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变更。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支承部件47的抵接部51与可动部件49的载置板部53之间配置压缩弹簧等施力部件,从而减少随着转动部件48的转动的可动部件49的上升移动所需的力。此外,通过以与应该配置液体贮留部件40的位置的距离相一致的方式预先设定该压缩弹簧的伸缩量设定,从而能够很容易地实施将液体贮留部件40配置在适当的位置上的作业。

·转动部件48的轴部48a的顶端并不限定于弯曲面48c,也可以为平坦面,还可以为圆锥状。

·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不具备突端支承部43、保护板38、液体容纳部39以及液体贮留部件40中的任意一个或全部。

·在后端支承部42上,实施液体贮留部件40的位置调节的位置调节部并不限定于构成螺旋副的转动部件,也能够通过例如构成转动副的凸轮部件或构成滑动副的滑块、或者利用油压等而进行伸缩移动的活塞或千斤顶等而构成。而且,由于以此方式具备能够连续地实施位置调节的位置调节部,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实施液体贮留部件40的位置调节。

·还可以采用液体收纳容器24不具备注入口34的结构。

·液体收纳容器24的数量能够任意地进行变更。或者,也可以采用设置了注入口34的液体收纳容器24与未设置注入口34的液体收纳容器24一起构成液体收纳单元25的方式。例如,在实施单色印刷等情况下,只要在与黑色油墨相对应的液体收纳容器24上预先设置注入口34,便能够连续地实施大量的单色印刷。另外,在该情况下,与彩色油墨相对应的液体收纳容器24则可以不具备突出部32b以及注入口34,而使液体收纳容器24的整体被收纳在筐体部14内。

·液体收纳容器24不一定必须对液体喷出部30所喷出的液体进行收纳。例如,液体收纳容器24也可以对用于实施液体喷出部30等的清洗的清洗液、用于抑制喷出部30的干燥的保湿液、或者为了维护而从液体喷出部30中作为废液被排出的液体等进行收纳的部件。

·液体收纳容器24既可以采用在收纳有液体的状态下与连接部31连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在未收纳液体的空的状态下与连接部31连接之后,通过注入口34而注入液体的方式。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液体收纳容器24的注入口34上连接上流端与被配置于筐体部14外的油墨罐等连接的油墨管的下游端,从而能够同时实施油墨的注入与印刷。

·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变更为不具备滑架29而具备与介质S的宽度整体相对应的长条状的被固定的液体喷出部30的、所谓的行式头型的液体喷出装置。该情况下的液体喷出部30既可以采用通过对形成有将液体作为液滴而喷出的喷嘴的多个单位头部进行并列配置从而使记录范围跨及介质S的宽度整体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以跨介质S的宽度整体的方式在单个长条头上配置多个喷嘴从而使记录范围跨及介质S的宽度整体的方式。

·液体喷出部30所喷出或喷射的液体并不限定于油墨,也可以为例如将功能材料的粒子分散或混合于液体而成的液状体等。例如,也可以采用喷出用于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及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的、以分散或溶解的方式而含有电极材料或彩色材料(像素材料)等材料的液状体从而实施记录的结构。

符号说明

11…液体喷出装置;24…液体收纳容器;30…液体喷出部;31…连接部;47…支承部件;48…作为位置调节部而发挥功能的转动部件;49…作为位置调节部而发挥功能的可动部件;48a…轴部;48c…弯曲面;51…抵接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