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939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设有多个打印机构。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已知设有多个打印机构的打印装置。例如,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PCT申请的译本)特表2001-509102公开了将两个打印机构呈左右布局设置的打印装置。日本专利公布特开2006-116969公开了将两个打印机构呈上下布局设置的打印装置。日本实用新型公布实开昭62-109949公开了将两个打印机构呈前后布局设置的打印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当操作部和显示部中的至少一个被设置在将两个打印机构并排布置的打印装置中时,存在打印装置的高度被增加的可能性。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抑制具有两个打印机构且具有操作部和显示部中的至少一个的打印装置的高度。根据技术方案1的打印装置包括第一打印部、第一排出部、第二打印部、第二排出部和用户接口部。所述第一打印部被构造成在第一介质上打印。所述第一排出部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打印部打印的所述第一介质排出到所述打印装置的外部。所述第二打印部被构造成在第二介质上打印。所述第二排出部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二打印部打印的所述第二介质排出到所述打印装置的外部。所述用户接口部被设置在所述打印装置的前侧部上。所述用户接口部包括显示部和操作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打印部的主扫描方向和所述第二打印部的主扫描方向大致平行于上下方向。所述第二打印部的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一打印部的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所述第二打印部被设置到所述第一打印部的前方。根据技术方案1的打印装置,用户接口部被设置在打印装置的前侧部上。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相对短的第二打印部被设置到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相对长的第一打印部的前方。可以容易实现具有如下结构的打印装置:在该结构中,用户接口部和第一打印部在上下方向上不彼此重叠。因此,可以可行的是:抑制设有两个打印机构且设有操作部和显示部中的至少一个的打印装置的高度(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附图说明图1为如从右前上侧观察到的打印装置1的透视图。图2为如从左前上侧观察到的打印装置1的透视图。图3为如从前上侧观察到的主体壳11的透视图。图4为示意性地示出打印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图5A至图5C为分别示意性地示出打印装置2至4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图6A至图6C为分别示意性地示出打印装置5至7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图7为如从右前上侧观察到的打印装置101的透视图。图8为如从右前上侧观察到的主体壳111的透视图。图9为示意性地示出打印装置101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图10A和图10B为分别示意性地示出打印装置102和103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图11为如从右前上侧观察到的打印装置201的透视图。图12为示意性地示出打印装置201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图13A为如从右前上侧观察到的打印装置202的透视图,并且图13B为示意性地示出打印装置203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图14A和图14B为分别示意性地示出打印装置204和205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图15A和图15B分别为如从右前上侧观察到的打印装置206和207的透视图。图16为如从前上侧观察到的根据变型示例的主体壳11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1.第一实施例1-1.打印装置1的结构描述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将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在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带盒80和色带盒90,并且省略了带打印机构50和管打印机构60。图4示出带盒80、色带盒90和管9分别安装在带安装部20、色带安装部30和管安装部40中的状态(这也适用于将在稍后描述的图5A至图5C和图6A至6C)。在下文的描述中,图1的上侧、下侧、右下侧、左上侧、右上侧和左下侧分别定义为打印装置1的上侧、下侧、右侧、左侧、后侧和前侧。如图1和图2中所示,打印装置1被构造成分别使用两个打印机构来打印带8和管9,该带8为条形打印介质,该管9为筒状打印介质。打印装置1设有壳体10,该壳体10包括主体壳11和盖12。壳体10具有多个侧表面,即,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面对的前表面10A和后表面10B以及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面对的左表面10C和右表面10D。主体壳11是长方体箱形构件,其在左右方向上是长的。盖12是板形构件,并且被设置在主体壳11的上侧上。盖12的后端部由主体壳11的后端部的上侧可旋转地支撑。锁定机构13设置在主体壳11的前端部的上侧上。锁定机构13锁定相对于主体壳11关闭的盖12的前端部,并且限制盖12的打开。当相对于主体壳11关闭盖12(参照图1和图2)时,盖12覆盖安装表面11A(参照图3)。安装表面11A是主体壳11的顶表面。当用户打开盖12时,用户操作锁定机构13以解除对盖12的锁定,并且使得盖12从锁定机构13向上枢转。当将盖12相对于主体壳11打开时,安装表面11A在向上方向上露出。带排出开口14、管插入开口15、管排出开口16、用户接口部17和手柄部18设置在壳体10的侧表面上。在本示例中,前表面10A、后表面10B、左表面10C和右表面10D大致与主体壳11的前表面、后表面、左表面和右表面对应。带排出开口14是将带8排出至壳体10外部的开口。带排出开口14设置在前表面10A的右上部中,并且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长的矩形形状。管插入开口15是将管9引导至壳体10的内部的开口。管插入开口15设置在右表面10D的后侧的上部中,并且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略微较长的矩形形状。管排出开口16是将管9排出至壳体10外部的开口。管排出开口16设置在左表面10C的后侧上的上部中,并且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略微较长的矩形形状。管排出开口16位于管插入开口15的略前方。管9被从打印装置1排出的方向被称为管排出方向。管排出方向通过管排出开口16的取向来确定。因此,制造商能够通过对管排出开口16的取向的设计改变来改变管排出方向。在本示例中,由于管排出开口16向左且大致水平取向,所以管排出方向也是基本上水平和向左方向。用户接口部17包括显示部和操作部。在本示例中,显示部是指示打印装置1的操作状态的多个LED。操作部是包括电源按钮和起动按钮的多个操作按钮。用户接口部17在前表面10A上设置在带排出开口14的右边。手柄部18是当用户携带打印装置1时被抓握的构件。手柄部18被设置为左表面10C和右表面10D之间的桥接部,并且能够在经过主体壳11上方的同时旋转到前侧和后侧。如图3中所示,带安装部20、色带安装部30、管安装部40等设置在安装表面11A中。带安装部20是带盒80能够附接到其并且从其拆卸的部分。带安装部20是向上开口的凹部,并且以大致与平面图中的带盒80对应的开口形状形成。本示例的带安装部20设置在安装表面11A的右部中并且在管安装部40的前方。逃逸部21是从带安装部20的左前部向前凹进的部分。逃逸部22是从带安装部20的右后部向后凹进的部分。在盖12(参照图1)打开的状态下,用户能够从上方将带盒80附接到带安装部20以及将带盒80从带安装部20拆卸。这时,用户能够通过将他/她的抓握带盒80的手指插入到逃逸部21和22中而将带盒80容易地附接到带安装部20以及将带盒80从带安装部20拆卸。在带盒80被安装在带安装部20中的状态下,容纳在带盒80中的各种带和墨色带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于上下方向。进给路径23是从带安装部20的右前部向前连续地延伸的槽部。进给路径23的前端部连接到带排出开口14。带引导件24在带排出开口14的后侧上设置在进给路径23中。带引导件24具有一对排出辊24A,所述一对排出辊24A被设置成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面对。排出辊24A中的每一个是旋转体,该旋转体被构造成绕与壳体10的底表面正交的轴线旋转。带8(参照图2)能够通过的间隙形成在一对排出辊24A之间。带8被从打印装置1排出的方向被称为带排出方向。带排出方向通过所述一对排出辊24A进给带8的方向来确定。因此,制造商能够通过对所述一对排出辊24A进给带8的方向的设计改变来改变带排出方向。在本示例的带引导件24中,所述一对排出辊24A旋转同时将带8夹紧在它们之间,并且因此带8被向前并且大致水平进给。因此,带排出方向也是基本上水平和向前方向。色带安装部30是色带盒90能够附接到其并且从其拆卸的部分。色带安装部30是向上开口的凹部,并且以大致与平面图中的色带盒90对应的开口形状形成。本示例的色带安装部30设置在安装表面11A的左部中并且在管安装部40的前方。换言之,带安装部20和色带安装部30沿着将在稍后描述的管进给方向设置,使得它们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布置。在本示例中,大致整个带安装部20在左右方向上与大致整个色带安装部30重叠。逃逸部31是从色带安装部30的右前部向右凹进的部分。逃逸部32是从色带安装部30的左前部向左凹进的部分。在盖12打开的状态下,用户能够从上方将色带盒90附接到色带安装部30以及将色带盒90从色带安装部30拆卸。这时,用户能够通过将他/她的抓握色带盒90的手指插入到逃逸部31和32中而将色带盒90容易地附接到色带安装部30以及将色带盒90从色带安装部30拆卸。管安装部40是管9(参照图2)能够附接到其并且从其拆卸的部分。管安装部40是向上开口的槽部,并且从管插入开口15延伸到管排出开口16。由于管排出开口16位于管插入开口15的略前方,所以管安装部40朝左前侧略倾斜并且大致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管安装部40从管插入开口15朝管排出开口16延伸的方向被称为管进给方向。管安装部40的开口的与管进给方向正交的截面略大于与管9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即,管9的横截面),除管安装部40和色带安装部30空间连接的一部分之外。逃逸部22的后端部在管插入开口15的左侧上空间地连接到管安装部40。色带安装部30的后端部在管排出开口16的右侧上空间地连接至管安装部40。在盖12打开的状态下,用户能够从上方将管9附接到管安装部40以及将管90从管安装部40拆卸。这时,用户能够通过将他/她的抓握管9的手指插入到逃逸部22和色带安装部30中的至少一个中将管9容易地附接到管安装部40以及将管9从管安装部40拆卸。用户沿着管进给方向将管9安装在管安装部40中,使得管9从管插入开口15延伸到管排出开口16。将参照图4描述控制基板19、电源部(在附图中未示出)、带打印机构50、管打印机构60、带盒80和色带盒90。控制基板19是设有CPU、ROM、RAM、CGROM等(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基板,并且控制基板19控制打印装置1的各种操作。例如,控制基板19控制带打印机构50和管打印机构60中的每一个的打印操作。本示例的控制基板19设置在主体壳11内部的右后部上(参照图3),并且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延伸。电源部连接到安装在主体壳11中的电池(在附图中未示出)或经软绳连接到外部电源(在附图中未示出),并将电力供应至打印装置1。本示例的电源部设置在控制基板19的前侧上。带盒80是被构造成容纳至少带8的箱形主体。本示例的带盒80是层压类型带盒,其容纳薄膜带85和双面粘合带87,如带8,并且带盒80还容纳墨色带86。第一带卷81、色带卷82、色带卷取卷轴83、第二带卷84和带驱动辊88均能够旋转地支撑在带盒80内部。第一带卷81是绕卷轴(在附图中未示出)缠绕的未使用的薄膜带85。色带卷82是绕卷轴(在附图中未示出)缠绕的未使用的墨色带86。色带卷取卷轴83是已使用的墨色带86缠绕的卷轴。第二带卷84是绕卷轴(在附图中未示出)缠绕的未使用的双面粘合带87。带驱动辊88是进给带8的辊。带打印机构50包括打印头51、压板托架52、压板辊53、可移动进给辊54、带驱动轴55、色带卷取轴56、切刀57、第一驱动马达(在附图中未示出)、切刀马达(在附图中未示出)、第二驱动马达(在附图中未示出)等。打印头51、带驱动轴55和色带卷取卷轴56每个均被设置成从带安装部20的底表面向上竖立。打印头51是包括加热体(在附图中未示出)的热头,并且设置在带安装部20的右前部上。带驱动轴55是能够使带驱动辊88旋转的轴。色带卷取轴56是被构造成使色带卷取卷轴83旋转的轴。第一驱动马达(在附图中未示出)是驱动带驱动轴55和色带卷取轴56并且使之旋转的马达。压板辊53是被构造成相对于打印头51旋转的辊。可移动进给辊54是被构造成相对于带驱动轴55旋转的辊。压板辊53和可移动进给辊54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压板托架52的前端处。压板托架52设置在带安装部20的右侧上,并且被构造成根据盖12(参照图1)的打开和关闭在操作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移位。当压板托架52在操作位置中时,压板辊53和可移动进给辊54设置在带安装部20的内侧上。当压板托架52在缩回位置中时,压板辊53和可移动进给辊54设置在带安装部20的外部上。切刀57被设置到带引导件24的后部,并且被构造成切断在进给路径23上的带8。切刀马达(在附图中未示出)是驱动切刀57的马达。第二驱动马达(在附图中未示出)是驱动带引导件24并且使之旋转的马达。当打开盖12(参照图1)时,压板托架52移位至缩回位置。当将带盒80安装在带安装部20中时,带驱动轴55和色带卷取轴56分别被插入到带驱动辊88和色带卷取卷轴83中。之后,当关闭盖12时,压板托架52移位至操作位置。压板辊53促使未使用的薄膜带85和未使用的墨色带86彼此重叠并且将它们朝打印头51推动。打印的薄膜带85和未使用的双面粘合带87被夹在可移动进给辊54和带驱动辊88之间。带打印机构50根据对控制基板19的控制来执行下列打印操作。带打印机构50的第一驱动马达使带驱动轴55和色带卷取轴56旋转,并且因此使带驱动辊88和色带卷取卷轴83旋转。根据带驱动辊88的旋转,薄膜带85从第一带卷81被拉出,并且双面粘合带87从第二带卷84被拉出。根据色带卷取卷轴83的旋转,墨色带86被从色带卷82拉出。已经被拉出的薄膜带85和墨色带86被进给至打印头51与压板辊53之间的位置。使用墨色带86,打印头51执行镜像打印并且在薄膜带85上打印字符。本示例的打印头51在经过打印头51的右侧的薄膜带85的左表面上打印字符。已使用的墨色带86由色带卷取卷轴83卷取。已打印的薄膜带85被进给至可移动进给辊54与带驱动辊88之间的位置,并且拉出的双面粘合带87被粘附至打印的薄膜带85。以这种方式,通过将双面粘合带87粘附到薄膜带85的打印表面所获得的带8产生。在所产生的带8中,字符呈现在薄膜带85的打印表面的相反侧上的表面上。在下文中,在带8的两个表面中,字符呈现的表面(在本示例中,双面粘合带87未粘附到的表面)被称为带8的打印表面。此外,带8经过进给路径23的内部,并且向前进给远至带引导件24。带打印机构50的第二驱动马达旋转并且驱动带引导件24,并且将带8进一步向前进给。进给的带8以带8的宽度方向大致与上下方向平行的姿势被从带排出开口14排出。这时,带8被从前表面10A向前排出,使得带8的打印表面向右取向。带打印机构50的切刀马达驱动切刀57,并且切断带引导件24后方的带8。促使切断的带8(所谓的标签)从带排出开口14向前行进与带引导件24(更具体地,所述一对排出辊24A)的转速对应的距离,并且下降到第一排出区域(在附图中未示出)中。第一排出区域是由带引导件24排出的带8被布置在壳体10外部的区域。色带盒90是被构造成容纳墨色带93的箱形主体。色带卷91和色带卷取卷轴92每个均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色带盒90的内部。色带卷91是绕卷轴(在附图中未示出)缠绕的未使用的墨色带93。色带卷取卷轴92是已使用的墨色带93缠绕的卷轴。管打印机构60包括打印头61、可移动进给辊62、色带卷取轴63、切刀64、切割基板65、驱动马达(在附图中未示出)、切刀马达(在附图中未示出)等。打印头61和色带卷取轴63每个均被设置成从色带安装部30的底表面向上竖立。打印头61是包括加热体(在附图中未示出)的热头,并且设置在色带安装部30的后部上。色带卷取轴63是被构造成使色带卷取卷轴92旋转的轴。可移动进给辊62是被构造成相对于打印头61旋转的辊。可移动进给辊62被设置在色带安装部30的后侧上,并且被构造成根据盖12(参照图1)的打开和关闭在操作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移位。当可移动进给辊62在操作位置中时,可移动进给辊62被设置在管安装部40的内侧上并且靠近打印头61。当可移动进给辊62在缩回位置中时,可移动进给辊62被设置在管安装部40的后侧上,并且与打印头61分离。驱动马达(在附图中未示出)是驱动可移动进给辊62和色带卷取轴63并且使它们旋转的马达。切刀64和切割基板65相对于管排出开口16设置在管进给方向上的上游侧上,并且相对于色带安装部30设置在管进给方向上的下游侧上。切刀64和切割基板65被设置成彼此面对,并且管安装部40介于切刀64和切割基板65之间。通过使切刀64朝切割基板65移动,切刀64能够抵靠切割基板65挤压位于管安装部40中的管9并且能够切割管9。切刀马达(在附图中未示出)是驱动切刀64的马达。当打开盖12时,可移动进给辊62移位至缩回位置。当将色带盒90安装在色带安装部30中时,色带卷取轴63被插入到色带卷取卷轴92中。之后,当关闭盖12时,可移动进给辊62移位至操作位置。可移动进给辊62促使位于管安装部40中的管9和未使用的墨色带93彼此重叠并且朝打印头61推动它们。这时,管9通过可移动进给辊62的推动力弹性变形,并且经由墨色带93与打印头61面接触。管打印机构60根据对控制基板19的控制来执行下列打印操作。管打印机构60的驱动马达使可移动进给辊62和色带卷取轴63旋转。根据可移动进给辊62的旋转,位于管安装部40中的管9被进给至管进给方向上的下游侧。这时,位于壳体10的外部的打印之前的管9从右表面10D经由管插入开口15被拉入到管安装部40的内部中。色带卷取卷轴92根据色带卷取轴63的旋转而旋转,并且因此墨色带93从色带卷91被拉出。使用已经被拉出的墨色带93,打印头61在正被进给的管9上打印字符。本示例的打印头61执行正常的图像打印,并且在经过打印头61的后侧的管9的前表面上打印字符。因此,管9的前表面是管9的打印表面。已使用的墨色带93由色带卷取卷轴92卷取。打印之后的管9从可移动进行给辊62被进给至管进给方向上的下游,并且经由管排出开口16被从主体壳11排出。这时,管9从左表面10C向左被排出,使得管9的打印表面向前取向。管打印机构60的切刀马达驱动切刀64并且在相对于管排出开口16在管进给方向上的上游侧上切断管9。促使切断的管9从管排出开口16向左行进与可移动进给辊62的转速对应的距离,并且下降到第二排出区域(在附图中未示出)中。第二排出区域是由管排出开口16排出的管9布置在壳体10外部的区域。主体壳11的左前壁被设置在第一排出区域和第二排出区域之间。主体壳11的左前壁形成前表面10A的左部和左表面10C的前部,前表面10A的左部和左表面10C的前部是主体壳11的侧壁的一部分。以这种方式,带引导件24和管排出开口16将带8和管9从在上下方向上不彼此重叠的位置(即,从平面图中的不同位置)分别排出至壳体10的外部。第一方向是带引导件24排出带8的方向,并且第二方向是管排出开口16排出管9的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彼此分离的方向。在本示例中,第一方向是平行于水平方向的向前方向,并且第二方向是平行于水平方向的向左方向。因此,由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形成的角度(更具体地,小角度)为近似90°。1-2.根据变型示例的打印装置的结构描述本发明并不限于通过打印装置1(参照图1至图4)示例的结构,并且各种变型都是可能的。将参照图5A至图5C以及图6A至图6C来描述根据变型示例的打印装置2至7。在下文的描述中,与打印装置1的结构元件对应的结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并且将省略其描述,并且将主要描述不同于打印装置1的要点。将参照图5A描述打印装置2。带排出开口14设置在右表面10D的上部的中央处。与图4所示的带安装部20和带打印机构50中的每一个的布局相比较,带安装部20和带打印机构50在平面图中绕主体壳11(参照图3)的右部的大致中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进给路径23(参照图3)从带安装部20向右延伸,并且连接到带排出开口14。其它结构元件与打印装置1的结构元件相同。在打印装置2中,打印的带8经由带排出开口14被排出。这时,带8以带8的打印表面向后取向的姿势从右表面10D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被向右排出。打印之前的管9从右表面10D的后部经由管插入开口15被引导至管安装部40的内部。打印之后的管9经由管排出开口16被排出。这时,管9以管9的打印表面向前取向的姿势从左表面10C的后部被向左排出。第一排出区域和第二排出区域分别设置在右侧和左侧上,并且主体壳11介于第一排出区域和第二排出区域之间。将参照图5B描述打印装置3。壳体10的左前部(参照图1)相对于壳体10的右前部向后凹进。阶梯部10E形成在壳体10的右前部的左侧上。阶梯部10E包括左表面10C的前部和前表面10A的左部。带排出开口14设置在左表面10C的前侧上的上部中。与图4所示的带安装部20和带打印机构50中的每一个的布局相比较,带安装部20和带打印机构50在平面图中绕主体壳11的右部的大致中央沿顺时针旋转90°。此外,带安装部20和带打印机构50设置在主体壳11的右前部中。进给路径23从带安装部20向左延伸,并且连接到带排出开口14。带引导件24(参照图3)将带进给方向定为左前侧。其它结构元件与打印装置1的结构元件相同。在打印装置3中,打印的带8经由带排出开口14被排出。这时,带8以带8的打印表面向前取向的姿势被从左表面10C的前部排出到左前部。打印之前的管9从右表面10D的后部经由管插入开口15被引导至管安装部40的内部。打印之后的管9经由管排出开口16被排出。这时,管9以管9的打印表面向前取向的姿势被从左表面10C的后部向左排出。第一排出区域和第二排出区域两者都设置在壳体10的左侧上。然而,第二排出区域位于第一排出区域的后部,并且位于第一排出区域的左方。将参照图5C描述打印装置4。带排出开口14设置在前表面10A的左上部中。管插入开口15设置在左表面10C的后侧上的上部中。管排出开口16设置在右表面10D的后侧上的上部中。管排出开口16在管插入开口15的略前方。与图4所示的带安装部20和带打印机构50中的每一个的布局相比较,带安装部20和带打印机构50在平面图中相对于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经过主体壳11的大致中央的假想线左右颠倒。进给路径23从带安装部20向前延伸,并且连接到带排出开口14。与图4所示的色带安装部30、管安装部40和管打印机构60中的每一个的布局相比较,色带安装部30、管安装部40和管打印机构60在平面图中相对于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经过主体壳11的大致中央的假想线左右颠倒。管安装部40的在管进给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到管插入开口15和管排出口16。其它结构元件与打印装置1的结构元件相同。在打印装置4中,打印的带8经由带排出开口14被排出。这时,带8以带8的打印表面向左取向的姿势从前表面10A的左部向前被排出。打印之前的管9从左表面10C的后部经由管插入开口15被引导至管安装部40的内部。打印之后的管9经由管排出开口16被排出。这时,管9以管9的打印表面向前取向的姿势从右表面10D的后部向右被排出。第一排出区域和第二排出区域分别设置在壳体10的前侧和右侧上。主体壳11的右前壁被设置在第一排出区域和第二排出区域之间。主体壳11的右前壁形成前表面10A的右部和右表面10D的前部,前表面10A的右部和右表面10D的前部是主体壳11的侧壁的一部分。将参照图6A描述打印装置5。壳体10的右后部相对于壳体10的左后部向前凹进。阶梯部10F形成在壳体10的左后部的右侧上。阶梯部10F包括右表面10D的后部和后表面10B的右部。管插入开口15设置在后表面10B的左上部中。管排出开口16设置在右表面10D的后侧上的上部中。色带安装部30、管安装部40和管打印机构60设置在主体壳11的左后部上。管安装部40的在管进给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到管插入开口15和管排出口16。其它结构元件与打印装置1的结构元件相同。在打印装置5中,打印的带8经由带排出开口14被排出。这时,带8以带8的打印表面向右取向的姿势从前表面10A的右部向前被排出。打印之前的管9从后表面10B的左部经由管插入开口15被引导至管安装部40的内部。打印之后的管9经由管排出开口16被排出。这时,管9以管9的打印表面向前取向的姿势从右表面10D的后部被向右排出。第一排出区域和第二排出区域分别设置在壳体10的前侧和后侧上,并且主体壳11介于第一排出区域和第二排出区域之间。将参照图6B描述打印装置6。与图4所示的布局相比,带排出开口14在前视图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并且带排出开口14被设置在前表面10A的右上部中。也就是说,带排出开口14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长的矩形形状。在前视图中,带安装部20和带打印机构50绕主体壳11的右部的大致中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进给路径23从带安装部20向前延伸,并且连接到带排出开口14。带安装部20是凹部,其从右表面10D向左凹进并且通向右方。因此,带盒80能够从右侧附接到带安装部20以及从带安装部20拆卸。在本示例中,在带盒80被安装在带安装部20中的状态下,容纳在带盒80中的各种带和墨色带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于左右方向。其它结构元件与打印装置1的结构元件相同。在打印装置6中,打印的带8从前表面10A的右部经由带排出开口14被排出。排出的带8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于左右方向。排出的带8的打印表面向上取向。打印之前的管9从右表面10D的后部经由管插入开口15被引导至管安装部40的内部。打印之后的管9经由管排出开口16被排出。这时,管9以管9的打印表面向前取向的姿势从左表面10C的后部被向左排出。主体壳11的左前壁被设置在第一排出区域和第二排出区域之间。将参照图6C描述打印装置7。管插入开口15设置在后表面10B的右上部中。在管安装部40的在管进给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端部连接到管插入开口15。其它结构元件与图5A中所示的打印装置2的结构元件相同。在打印装置7中,打印的带8经由带排出开口14被排出。这时,带8以带8的打印表面向后取向的姿势从右表面10D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被向右排出。打印之前的管9从后表面10B的右部经由管插入开口15被引导至管安装部40的内部。打印之后的管9经由管排出开口16被排出。这时,管9以管9的打印表面向前取向的姿势从左表面10C的后部被向左排出。第一排出区域和第二排出区域分别设置在壳体10的右侧和左侧上,并且主体壳11介于第一排出区域和第二排出区域之间。如图5A至图5C以及图6A至图6C中所示,在打印装置2至7中的每一个中,带引导件24(参照图3)和管排出开口16分别将带8和管9从在上下方向上不彼此重叠的位置在带8和管9移动彼此离开的方向上排出。在打印装置2至4、6和7中的每一个中,带安装部20和色带安装部30相对于管安装部40设置在前侧上,并且沿着管进给方向并排布置。带安装部20的至少一部分和色带安装部30的至少一部分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布置。带安装部20、色带安装部30、管安装部40等的布局并不限于打印装置1至7中的布局,并且可以视情况改变。1-3.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的第一示例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的第一示例。在打印装置1至7中所公开的结构元件中,与在下文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对应的结构元件以括号示出以便促进理解。(1-3-1)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至7中的任一个)设有第一打印部(带打印机构50)、第一排出部(带引导件24)、第二打印部(管打印机构60)和第二排出部(管排出开口16)。第一打印部被构造成在第一介质(带8)上打印。第一排出部被构造成在第一方向上将由第一打印部打印的第一介质排出至打印装置的外部。第二打印部被构造成在第二介质(管9)上打印。第二排出部被构造成在第二方向上将由第二打印部打印的第二介质排出至打印装置的外部。第一排出部和第二排出部被构造成将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从在上下方向上不彼此重叠的排出位置分别排出至打印装置的外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彼此分离的方向。据此,第一排出部和第二排出部将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从在上下方向上相不重叠的位置在彼此分离的方向上排出。排出的第一介质和排出的第二介质不太可能在打印装置的外部混合。因此,可以可行的是:在不增加打印装置的尺寸的情况下,禁止分别从两个打印机构排出的打印介质混合。(1-3-2)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2和4至7中的任一个)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水平方向。由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形成的角度(小角度)是30度以上。据此,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在相差30度以上的角度的方向上被水平排出。因此,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移动至彼此进一步分离的位置。因此,排出的第一介质和排出的第二介质不太可能在打印装置的外部混合。(1-3-3)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4和6中的任一个)设有多个侧表面(前表面10A、后表面10B、左表面10C和右表面10D)。多个侧表面中的每一个大致平行于上下方向。第一排出部被构造成从第一位置排出第一介质。第一位置是排出位置中的一个并且设置在被包括在多个侧表面中的第一侧表面(前表面10A)中。第二排出部被构造成从第二位置排出第二介质。第二位置是排出位置中的另一个并且设置在被包括在多个侧表面中的第二侧表面(左表面10C或右表面10D)中。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彼此相邻。第一位置位于构成第一侧表面的一半的部分中。构成第一侧表面的一半的部分在第二侧表面的相反侧上。第二位置位于构成第二侧表面的一半的部分中。构成第二侧表面的一半的部分在第一侧表面的相反侧上。据此,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从彼此相邻的两个侧表面被排出,并且从彼此距离最远的位置被排出。因此,排出的第一介质和排出的第二介质不太可能在打印装置的外部混合。(1-3-4)打印装置(打印装置2和7中的任一个)设有多个侧表面(前表面10A、后表面10B、左表面10C和右表面10D)。多个侧表面中的每一个大致平行于上下方向。第一排出部被构造成从被包括在多个侧表面中的第一侧表面(右表面10D)排出第一介质。第二排出部被构造成从被包括在多个侧表面中的第二侧表面(左表面10C)排出第二介质。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彼此面对。据此,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从彼此面对的两个侧表面在相反的方向上被排出。因此,排出的第一介质和排出的第二介质不太可能在打印装置的外部混合。(1-3-5)打印装置(打印装置3)设有多个侧表面(前表面10A、后表面10B、左表面10C和右表面10D)。多个侧表面中的每一个大致平行于上下方向。第一排出部和第二排出部被构造成从多个侧表面的同一侧表面(左表面10C)分别排出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第一排出部包括排出辊,该排出辊(排出辊24A中的至少一个)被构造成在第一方向上进给第一介质。第二排出部包括排出引导件,该排出引导件(管排出开口16)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被构造成在第二方向上引导第二介质。据此,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由不同的排出机构从同一侧表面排出。例如,当使得由第一排出部排出第一介质的距离不同于由第二排出部排出第二介质的距离时,可以可行的是:禁止被排出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在打印装置的外部混合。(1-3-6)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2和4至7)设有设置在第一排出区域和第二排出区域之间的壁部(前表面10A、后表面10B、左表面10C和右表面10D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排出区域是第一排出部排出的第一介质布置在打印装置的外部的区域。第二排出区域是第二排出部排出的第二介质布置在打印装置的外部的区域。据此,设置在第一排出区域和第二排出区域之间的壁部禁止被排出到第一排出区域的第一介质和被排出到第二排出区域的第二介质彼此混合。(1-3-7)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和3至7中的任一个)设有多个表面(前表面10A、后表面10B、左表面10C和右表面10D)和介质插入部(管插入开口15),该介质插入部包括开口,第二介质插入该开口中。介质插入部设置在多个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中,该表面不同于第一排出部排出第一介质的表面和第二排出部排出第二介质的表面。据此,打印之前的第二打印介质从不同于打印之后的第一介质被排出的表面和打印之后的第二介质被排出的表面的表面被插入。可以可行的是:禁止在打印之前的第二介质与被排出的第一介质及被排出的第二介质干涉。(1-3-8)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至7中的任一个)中,第一介质是作为条形打印介质的带。第二介质是作为筒状打印介质的管。据此,打印装置可以分别打印具有不同的形状的两种打印介质。1-4.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的第二示例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的第二示例。在打印装置1至7中所公开的结构元件中,与在下文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对应的结构元件以括号示出以便促进理解。(1-4-1)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至7中的任一个)设有带安装部(带安装部20)、带打印部(带打印机构50)、带排出部(带引导件24)、管安装部(管安装部40)、色带安装部(色带安装部30)、管打印部(管打印机构60)和管排出部(管排出开口16)。带安装部被构造成使得带(带8)可拆卸地安装在带安装部中。带是条形打印介质。带打印部被构造成在安装在带安装部中的带上打印。带排出部被构造成将由带打印部打印的带排出至打印装置的外部。管安装部被构造成使得管(管9)沿预定方向(管进给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在管安装部中。管是筒状打印介质。色带安装部被构造成使得墨色带(墨色带93)可拆卸地安装在色带安装部中。管打印部被构造成使用安装在色带安装部中的墨色带在安装在管安装部中的管上打印。管排出部被构造成将由管打印部打印的管排出至打印装置的外部。带安装部和色带安装部相对于管安装部设置在同一侧上,并且沿着预定方向并排设置。带排出部可以是排出辊(排出辊24A中的至少一个),其被构造成将由带打印部打印的带进给至打印装置的外部。据此,带安装部和色带安装部相对于管安装部在同一侧上沿着管安装部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由于带安装部和色带安装部以这样的方式设置,所以可以禁止打印装置的尺寸在与预定方向相交的方向(例如,第一实施例的前后方向)上增加。由于就空间而言有效地设置带安装部和色带安装部,所以可以可行的是使具有管打印机构和带打印机构的打印装置小型化。(1-4-2)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至7中的任一个)设有多个表面(前表面10A、后表面10B、左表面10C和右表面10D)。所述多个表面包括第一表面(前表面10A)、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左表面10C和右表面10D)。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设置在第一表面的两端侧上,使得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彼此面对。带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和色带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彼此面对的方向上并排设置。据此,可以进一步禁止打印装置的尺寸在与预定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增加。(1-4-3)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至4和6中的任一个)设有管供应部(管插入开口15),该管供应部设置在管安装部的在预定方向上的上游侧上的端部处。管供应部包括开口,该开口被构造成将管引导至打印装置的内部。管打印部被构造成:在预定方向上进给被安装在管安装部中的管的同时,在被安装在管安装部中的管上打印。管供应部被设置在第二表面中。据此,例如,在打印装置的第一表面侧上的用户可以将打印之前的管从与第一表面相邻的第二表面插入。因此,可以提高打印装置的可操作性。(1-4-4)打印装置(打印装置5和7中的任一个)设有管供应部(管插入开口15),该管供应部设置在管安装部的在预定方向上的上游侧上的端部处。管供应部包括开口,该开口被构造成将管引导至打印装置的内部。所述多个表面包括第四表面(后表面10B),该第四表面是与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管打印部被构造成:在预定方向上进给被安装在管安装部中的管的同时,在被安装在管安装部中的管上打印。管供应部被设置在第四表面中。据此,例如,打印之前的管可以被容易地设置在打印装置的第四表面侧上。当用户在打印装置的第一表面侧上时,由于打印之前的管被设置在用户的相反侧上,且打印装置介于管与用户之间,所以可以提高打印装置的可操作性。(1-4-5)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至7中的任一个)中,管打印部被构造成:在预定方向上进给被安装在管安装部中的管的同时,在被安装在管安装部中的管上打印。管排出部被设置在管安装部的在预定方向上的下游侧上的端部处并且在第三表面中。管排出部包括开口,该开口被构造成将管引导至打印装置的外部。据此,例如,在打印装置的第一表面侧上的用户可以从与第一表面相邻的第三表面回收打印之后的管。因此,可以提高打印装置的可操作性。(1-4-6)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和4至7中的任一个)设有管供应部(管插入开口15),该管供应部设置在管安装部的在预定方向上的上游侧上的端部处。管供应部包括开口,该开口被构造成将管引导至打印装置的内部。管打印部被构造成:在预定方向上进给被安装在管安装部中的管的同时,在被安装在管安装部中的管上打印。管排出部被设置在管安装部的在预定方向上的下游侧上的端部处。管排出部包括开口,该开口被构造成将管引导至打印装置的外部。管供应部和管排出部设置在多个表面中的彼此不同的表面中。带排出部被构造成从多个表面中的一个表面排出由带打印部打印的带,所述一个表面不同于管供应部所设置的表面和管排出设置所设置的表面。据此,打印的带被从不同于管供应部和管排出部分别被设置的表面的表面排出。因此,可以可行的是:禁止打印的带与管干涉。(1-4-7)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至4和6中的任一个)设有管供应部(管插入开口15),该管供应部设置在管安装部的在预定方向上的上游侧上的端部处。管供应部包括开口,该开口被构造成将管引导至打印装置的内部。管打印部被构造成:在预定方向上进给被安装在管安装部中的管的同时,在被安装在管安装部中的管上打印。管排出部被设置在管安装部的在预定方向上的下游侧上的端部处。管排出部包括开口,该开口被构造成将管引导至打印装置的外部。管供应部被设置在第二表面中。管排出部被设置在第三表面中并且相对于管供应部被设置在第一表面侧上。据此,可以增加管供应部和管排出部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可行的是:抑制在打印之前的管与打印之后的管之间的干涉。此外,管排出部相对于管供应部位于第一表面侧上。例如,在第一表面侧上的用户可以从靠近第一表面的位置回收打印之后的管。因此,可以提高打印装置的可操作性。(1-4-8)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至5和7中的任一个)设有主体部(主体壳11)和盖(盖12)。带安装部、管安装部和色带安装部设置在主体部中。盖被构造成在盖打开主体部的顶表面(安装表面11A)的位置与盖关闭主体部的顶表面的位置之间移位。带安装部、管安装部和色带安装部具有附接开口,在主体部的顶表面通过盖打开的状态下,带、管和墨色带能经由附接开口分别从上方附接和拆卸。据此,在盖打开的状态下,用户可以分别从上方将带、管和墨色带附接到带安装部、管安装部和色带安装部以及将带、管和墨色带从带安装部、管安装部和色带安装部拆卸。因此,可以提高打印装置的可操作性。2.第二实施例2-1.打印装置101的结构描述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将参照图7至图9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01。在图8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带盒80和色带盒90,并且省略了带打印机构150和管打印机构160。图9示出带盒80、色带盒90和管9分别安装在带安装部120、色带安装部130和管安装部140中的状态(这也适用于将在稍后描述的图10A和图10B)。在下文的描述中,图7的上侧、下侧、右下侧、左上侧、右上侧和左下侧分别被定义为打印装置101的上侧、下侧、右侧、左侧、后侧和前侧。带8、管9、带盒80和色带盒9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带8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在本示例中,36mm)大于管9的直径(在本示例中,6mm)。如图7和图8中所示,打印装置101被构造成分别使用两个打印机构来打印带8和管9。打印装置101设有壳体110,该壳体110包括主体壳111和盖112。壳体110具有多个表面、即、顶表面110A、后表面110B、左表面110C和右表面110D。后表面110B具有矩形形状,其在前视图中在左右方向上是长的。顶表面110A是倾斜表面,其从后表面110B的上端部向前且向下延伸。左表面110C和右表面110D是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面对的表面,并且分别设置在顶表面110A和后表面110B的左侧和右侧上。主体壳111是箱形构件,其在前后方向上是长的。主体壳111的顶表面包括安装表面111A和壳体前表面111B。在本示例中,安装表面111A被设置成横跨主体壳111的后部和主体壳111的中央部的左侧。壳体前表面111B设置在安装表面111A的前侧上,并且被设置成横跨主体壳111的前部和主体壳111的中央部的右侧。盖112是板形构件,并且被设置在主体壳111的后侧上的上部上。盖112的后端部由主体壳111的后端部的上侧可旋转地支撑。在本示例中,盖112的左前部比盖112的右前部向前延伸更远。当相对于主体壳111关闭盖112时,盖112覆盖安装表面111A(参照图7)。在关闭盖112的状态下,壳体前表面111B和盖112的顶表面形成顶表面110A。当用户打开盖112时,用户使得盖112从主体壳111向上枢转。当相对于主体壳111打开盖112时,安装表面111A在向上方向上露出(参照图8)。壳体110设有带排出开口114、管插入开口115、管排出开口116和用户接口部117。带排出开口114是将带8排出至壳体110外部的开口。带排出开口114设置在左表面110C的后侧上的上部中,并且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长的矩形形状。管插入开口115是将管9引导至壳体110的内部的开口。管插入开口115设置在右表面110D的后侧的上部中,并且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略微较长的矩形形状。管排出开口116是将管9排出至壳体110外部的开口。管排出开口116设置在左表面110C的后侧上的上部中,并且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略微较长的矩形形状。管排出开口116位于管插入开口115和带排出开口114的略前方。管排出方向通过管排出开口116的取向来确定。在本示例中,由于管排出开口116向左且大致水平取向,所以管排出方向也是基本上水平且向左的方向。用户接口部117包括操作部117A、显示部117B和基板117C(参照图9)。本示例的操作部117A是在左右方向上长的矩形键盘。本示例的显示部117B是紧凑的矩形液晶显示器。本示例的用户接口部117是已知的键盘/显示单元(KDU),其中操作部117A和显示部117B一体地设置在基板117C上。基板117C被固定到壳体前表面111B的下表面。操作部117A设置在壳体前表面111B的前部上。显示部117B设置在壳体前表面111B的右后部上。操作部117A和显示部117B两者都向上且向前取向。用户接口部117可以包括操作部117A和显示部117B中的至少一个。如图8中所示,带安装部120、色带安装部130、管安装部140等设置在安装表面111A中。带安装部120具有与带安装部20(参照图3)类似的结构。本示例的带安装部120设置在安装表面111A的左后部中。进给路径123(参照图9)从带安装部120的左前部向左连续地延伸。带引导件124(参照图9)设置在进给路径123中。本示例的带引导件124具有与带引导件24(参照图3)类似的结构,并且确定带排出方向为基本上水平且向左的方向。色带安装部130具有与色带安装部30(参照图3)类似的结构。本示例的色带安装部130设置在安装表面111A的左前部中。管安装部140具有与管安装部40(参照图3)类似的结构,并且从管插入开口115延伸到管排出开口116。本示例的管安装部140在管安装部120的前方且在色带安装部130的后方大致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换言之,管安装部140在平面图中延伸经过带安装部120和色带安装部130之间的空间。由于管排出开口116位于管插入开口115的略前方,所以管安装部140朝左前侧略倾斜并且大致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在盖112(参照图7)被打开的状态下,用户能够从上方将带盒80、色带盒90和管9分别附接到带安装部120、色带安装部130和管安装部140以及将带盒80、色带盒90和管9分别从带安装部120、色带安装部130和管安装部140拆卸。用户将管9安装在管安装部140中,使得管9从管插入开口115延伸到管排出开口116。将参照图9描述控制基板119、电源部129、带打印机构150和管打印机构160。控制基板119类似于控制基板19(参照图4),并且控制打印装置101的各种操作。电源部129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电源部(在附图中未示出),并且向打印装置101供应电力。在本示例中,控制基板119设置在主体壳111内部的右后部上,并且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延伸。电源部129设置到控制基板119的右方。上述的管安装部140在控制基板119和电源部129的前方大致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由于带打印机构150类似于带打印机构50(参照图4),所以将进行简要描述。带打印机构150包括打印头151、压板托架、压板辊、可移动进给辊、带驱动轴、色带卷取轴、切刀、第一驱动马达、切刀马达、第二驱动马达等。打印头151、带驱动轴和色带卷取轴每个均被设置成从带安装部120的底表面向上竖立。打印头151设置在带安装部120的左前部上。压板托架设置在带安装部120的前方,并且被构造成根据盖112(参照图7)的打开和关闭在操作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移位。切刀在进给路径123中设置在带引导件124的右侧上。在本示例中,带打印机构150的主扫描方向大致平行于上下方向。带打印机构150的主扫描方向是设置在打印头151上的多个加热元件排列的方向。打印头151使用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的加热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进给的带8上执行一次一行的打印。带打印机构150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大体上由打印头151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确定。打印头151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至少等于或大于在带8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当带8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或小于打印头151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时,带打印机构150能够在带8上适当地执行打印。本示例的带打印机构150与其它结构元件具有下列位置关系。带打印机构150的至少一部分和用户接口部117的至少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重叠。在本示例中,由于用户接口部117的左部被设置到带打印机构150的前方,所以用户接口部117的左部在前视图中与带打印机构150重叠。在本示例中,带打印机构150的上端部高于用户接口部117的上端部。带打印机构150的下端部低于用户接口部117的下端部。换言之,用户接口部117的整个竖直范围被包括在带打印机构150的竖直范围中。当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带打印机构150和电源部129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布置。带打印机构150的至少一部分和电源部129的至少一部分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重叠。本示例的电源部129在平面图中排列到带打印机构150的右侧,并且在侧视图中与带打印机构150重叠。在本示例中,电源部129的整个竖直范围被包括在带打印机构150的竖直范围中。以类似的方式,带打印机构150和控制基板119当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布置。带打印机构150的至少一部分和控制基板119的至少一部分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重叠。本示例的控制基板119在平面图中排列到带打印机构150的右侧,并且在侧视图中与带打印机构150重叠。在本示例中,控制基板119的整个竖直范围被包括在带打印机构150的竖直范围中。带打印机构150根据对控制基板119的控制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执行打印操作。本示例的打印头151执行镜像打印,并且在经过打印头151的前侧的薄膜带85(参照图4)的后表面上打印字符。所产生的带8经过进给路径123中的带引导件124,并且以带8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于上下方向的姿势从带排出开口114排出。这时,带8从左表面110C被向左排出,使得带8的打印表面向前取向。在带8被切断之后,带8下降到位于壳体110(参照图7)的左侧上的带排出区域(在附图中未示出)中。由于管打印机构160类似于管打印机构60(参照图4),所以将进行简要描述。管打印机构160包括打印头161、可移动进给辊、色带卷取轴、切刀、切割基板、驱动马达、切刀马达等。打印头161和色带卷取轴每个均被设置成从色带安装部130的底表面向上竖立。打印头161设置在色带安装部130的后部上。可移动进给辊设置在色带安装部130的后侧上,并且被构造成根据盖112(参照图7)的打开和关闭在操作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移位。切刀和切割基板设置在管排出开口116和色带安装部130之间,使得切刀和切割基板彼此面对,并且管安装部140介于切刀和切割基板之间。在本示例中,管打印机构160的主扫描方向大致平行于上下方向。管打印机构160的主扫描方向是设置在打印头161上的多个加热元件排列的方向。打印头161使用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的加热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进给的管9上执行一次一行的打印。管打印机构160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大体上由打印头161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确定。打印头161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至少等于或大于管9的打印宽度。管9的打印宽度是在可移动进给辊朝打印头161推动管9和墨色带93(参照图4)的状态下管9经由墨色带93形成与打印头161的面接触的范围的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然而,注意到,管打印机构160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比带打印机构150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短。当管9的打印宽度等于或小于打印头161的在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时,管打印机构160能够在管9上适当地执行打印。本示例的管打印机构160与其它结构元件具有下列位置关系。管打印机构160被设置到带打印机构150的前方。由于本示例的管打印机构160被设置在带打印机构150的前方,所以管打印机构160在前视图中与带打印机构150重叠。在本示例中,管打印机构160的整个竖直范围被包括在带打印机构150的竖直范围中。当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管打印机构160和用户接口部117的至少一部分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布置。管打印机构160的至少一部分和用户接口部117的至少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重叠。在本示例中,用户接口部117的右后部在平面图中被排列到管打印机构160的右侧。由于用户接口部117的左部被设置到管打印机构160的前方,所以用户接口部117的左部在前视图中与管打印机构160重叠。在本示例中,管打印机构160的上端部低于用户接口部117的上端部。管打印机构160的下端部高于用户接口部117的下端部。换言之,管打印机构160的整个竖直范围被包括在用户接口部117的竖直范围中。管打印机构160根据对控制基板119的控制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执行打印操作。打印之前的管9从右表面110D的后部经由管插入开口115被引导至管安装部140的内部。打印之后的管9经由管排出开口116被排出。这时,管9以管9的打印表面向前取向的姿势从左表面110C的后部被向左排出。打印之后的管9被切断,并且之后,它下降到位于壳体110的左侧上的管排出区域(在附图中未示出)中。在本示例的打印装置101中,相应的构件诸如用户接口部117、管安装部140、控制基板119、电源部129等被设置成使得它们落入带打印机构150的竖直范围内,带打印机构150的长度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大。因此,抑制了打印装置101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即,打印装置101的高度)。2-2.根据变型示例的打印装置的结构描述本发明并不限于由打印装置101(参照图7至图9)例证的结构,并且各种变型是可能的。将参照图10A和图10B描述根据变型示例的打印装置102和103。在下文的描述中,与打印装置101的结构元件对应的结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并且将省略其描述,并且将主要描述不同于打印装置101的要点。将参照图10A描述打印装置102。主体壳111在平面图中具有大致正方形,并且主体壳111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图7至图9所示的结构相比较短。壳体前表面111B在结构上与图9中所示的结构相同。另一方面,安装表面111A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图9中所示的结构相比缩短。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盖112(参照图7)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也与安装表面111A对应地减小。在本示例中,壳体前表面111B的前端部由主体壳111的前端部可旋转地支撑。壳体前表面111B被构造成由用户从上方相对于主体壳111打开和关闭。在关闭盖112和壳体前表面111B两者的状态下,盖112的顶表面和壳体前表面111B的顶表面形成顶表面110A(参照图7)。以与图7所示的结构相同的方式,顶表面110A从后表面110B的上端部向前且向下延伸。管插入开口115设置在右表面110D的上部的中央。管排出开口116设置在左表面110C的前侧上的上部中。色带安装部130和管打印机构160设置在主体壳111的左前部中。色带安装部130和管打印机构160位于带安装部120和带打印机构150的前方并且在用户接口部117的下方。管安装部140在带安装部120的前方并且在色带安装部130的后方大致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管安装部140位于用户接口部117的下方。在平面图中,用户接口部117的右后部与带安装部120和带打印机构150的右侧并排,并且用户接口部117的至少一部分与控制基板119和电源部129重叠。在盖112被打开的状态下,用户能够从上方将带盒80附接到带安装部120以及将带盒80从带安装部120拆卸。在壳体前表面111B被打开的状态下,用户能够从上方将色带盒90和管9附接到色带安装部130和管安装部140以及将色带盒90和管9从色带安装部130和管安装部140拆卸。其它结构元件与打印装置101的结构元件相同。在打印装置102中,带8和管9以与在打印装置101中相同的方式被打印和排出。更具体地,打印之后的打印的带8和管9以它们的打印表面向前取向的姿势被从打印装置102的同一侧表面(即,左表面110C)排出。将参照图10B描述打印装置103。打印装置103在下列方面不同于打印装置102(参照图10A)。带排出开口114设置在右表面110D的后侧上的上部中。带安装部120、带打印机构150、控制基板119和电源部129与图10A中所示的它们中的每一个的布局相比较相对于在平面图中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经过主体壳111的大致中央的假想线分别左右颠倒。进给路径123从带安装部120向右侧延伸并且连接到带排出开口114。与图10A所示的盖112和用户接口部117中的每一个的布局相比较,盖112和用户接口部117在平面图中相对于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经过主体壳111的大致中央的假想线分别左右颠倒。因此,在平面图中,用户接口部117的左后部与带安装部120和带打印机构150的左侧并排,并且用户接口部117的至少一部分与控制基板119和电源部129重叠。其它结构元件与打印装置102的结构元件相同。在打印装置103中,打印的带8从右表面110D经由带排出开口114被向右排出。更具体地,打印之后的打印的带8和管9以它们的打印表面向前取向的姿势被从打印装置103的不同的侧表面(即,左表面110C和右表面110D)排出。如图10A和图10B中所示,管打印机构160设置在用户接口部117的下方。管打印机构160的至少一部分和用户接口部117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叠。在本示例中,整个管打印机构160在平面图中被包括在用户接口部117的范围内。因此,抑制了打印装置102和103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此外,在前视图中管打印机构160的上部与用户接口部117的左前部重叠。因此,抑制了打印装置102和103中的每一个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2-3.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功能的示例将例证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功能。在打印装置101至103中所公开的结构元件中,与在下文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对应的结构元件以括号示出以便促进理解。(2-3-1)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01至103中的任一个)设有第一打印部(带打印机构150)、第一排出部(带引导件124)、第二打印部(管打印机构160)、第二排出部(管排出开口116)和用户接口部(用户接口部117)。第一打印部被构造成在第一介质(带8)上打印。第一排出部被构造成将由第一打印部打印的第一介质排出到打印装置的外部。第二打印部被构造成在第二介质(管9)上打印。第二排出部被构造成将由第二打印部打印的第二介质排出到打印装置的外部。用户接口部被设置在打印装置的前侧部上。用户接口部包括显示部(显示部117B)和操作部(操作部117A)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打印部的主扫描方向和第二打印部的主扫描方向大致平行于上下方向。第二打印部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第一打印部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第二打印部被设置到第一打印部的前方。据此,用户接口部被设置在打印装置的前侧部中。第二打印部被设置到第一打印部的前方,第二打印部的长度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短,第一打印部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相对长。可以容易实现具有如下结构的打印装置:在该结构中,用户接口部和第一打印部在上下方向上不彼此重叠。因此,可以抑制设有两个打印机构以及操作部和显示部中的至少一个的打印装置的高度(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2-3-2)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02和103中的任一个)中,第二打印部被设置在用户接口部下方。第二打印部的至少一部分和用户接口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叠。据此,第二打印部被设置在用户接口部下方,使得第二打印部的至少一部分和用户接口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平面图中彼此重叠。因此,可以抑制打印装置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2-3-3)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01至103中的任一个)中,第一打印部的至少一部分和用户接口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重叠。据此,用户接口部被设置到第一打印部的前方,使得第一打印部的至少一部分和用户接口的至少一部分在前视图中彼此重叠。因此,可以抑制打印装置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2-3-4)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01)中,当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第二打印部和用户接口部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据此,第二打印部和用户接口部在平面图中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因此,可以抑制打印装置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2-3-5)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01)中,第二打印部的至少一部分和用户接口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重叠。据此,第二打印部的至少一部分和用户接口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前视图上彼此重叠。因此,可以抑制打印装置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2-3-6)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01至103中的任一个)设有电源部(电源部129)。当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第一打印部和电源部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据此,第一打印部和电源部在平面图中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因此,可以抑制打印装置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2-3-7)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01至103中的任一个)中,第一打印部的至少一部分和电源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重叠。据此,第一打印部的至少一部分和电源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侧视图上彼此重叠。因此,可以抑制打印装置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2-3-8)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01至103中的任一个)设有进给部(管安装部140),该进给部被构造成朝第二打印部进给第二介质。进给部被设置到电源部的前方。据此,进给部使用在电源部的前方的区域将第二介质供应至第二打印部。因此,可以抑制打印装置的尺寸增加。(2-3-9)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01至103中的任一个)设有基板(控制基板119)。当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第一打印部和基板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据此,第一打印部和基板在平面图中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因此,可以抑制打印装置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2-3-10)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01和102中的任一个)中,第一排出部和第二排出部被构造成分别从打印装置的同一侧表面(左表面110C)排出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据此,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被从打印装置的同一侧表面排出。因此,对于用户而言在打印之后回收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可能是容易的。(2-3-11)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03)中,第一排出部和第二排出部被构造成分别从打印装置的彼此不同的侧表面(左表面110C和右表面110D)排出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据此,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被从打印装置的不同的侧表面排出。因此,可以可行的是:禁止已经被打印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彼此混合。(2-3-12)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01至103中的任一个)中,第一排出部被构造成在由第一打印部打印的第一介质的打印表面指向前方的状态下将第一介质排出到打印装置的外部。第二排出部被构造成在由第二打印部打印的第二介质的打印表面指向前方的状态下将第二介质排出至打印装置的外部。据此,用户可以同时从打印装置的前方在视觉上检查第一介质的打印表面和第二介质的打印表面。(2-3-13)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01至103中的任一个)中,第一介质是作为条形打印介质的带。第二介质是作为筒状打印介质的管。据此,打印装置可以分别打印具有不同的形状的两个打印介质。3.第三实施例3-1.打印装置201的结构描述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将参照图11和图12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打印装置201。在图11中,示意性地示出带盒80A和80B,并且省略了带打印机构250和260(这也适用于将在稍后描述的图13A、图15A和图15B)。图12示出带盒80A和80B分别安装在带安装部220和230中的状态(这也适用于将在稍后描述的图13B、图14A和图14B)。在下文的描述中,图11的上侧、下侧、右下侧、左上侧、右上侧和左下侧分别被定义为打印装置201的上侧、下侧、右侧、左侧、后侧和前侧。如图11所示,打印装置201被构造成使用两个打印机构打印带8A和8B(参照图12)。打印装置201设有壳体210,该壳体10包括主体壳211和盖212。壳体210具有多个侧表面,即、前表面210A、后表面210B、左表面210C和右表面210D。壳体210具有基本上水平的底表面210E。前表面210A和后表面210B是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面对的侧表面。左表面210C和右表面210D是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面对的侧表面。主体壳211是箱形构件,其在左右方向上是长的。主体壳211的顶表面是基本上水平的安装表面211A。盖212被构造成附接到主体壳211的上部和从主体壳211的上部拆卸的构件。盖212具有顶表面和四个侧表面(前表面、后表面、左表面和右表面),该顶表面在平面图中在左右方向上是长的,四个侧表面从顶表面的周边向下延伸。盖212具有由顶表面和四个侧表面包围的内部区域。带排出开口213和214是将带8A和8B分别排出至壳体210外部的开口。带排出开口213设置在盖212的前表面的右部中,并且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长的矩形形状。带排出开口214设置在盖212的前表面的左部中,并且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长的矩形形状。本示例的带8A和8B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相同的长度(在本示例中,36mm)。因此,带排出开口213和214在上下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开口形状和相同的长度。当从上方将盖212安装在主体壳211上时,主体壳211的上部被容纳在盖212的内部区域中。这时,盖212覆盖安装表面211A(参照图11)。带排出开口213和214设置在主体壳211的前表面的上部的前侧上。换言之,带排出开口213和214分别设置在前表面210A的右上部和左上部上。当从主体壳211向上移除盖212时,安装表面211A向上露出。安装表面211A设有带安装部220和230。带安装部220和230具有与带安装部20类似的结构(参照图3)。本示例的带安装部220设置在安装表面211A的右部的中央。进给路径223从带安装部220的右前部向前连续地延伸。本示例的带安装部230设置在安装表面211A的左部的中央。进给路径233从带安装部230的右前部向前连续地延伸。带引导件224和234(参照图12)分别设置在进给路径223和233中。带引导件224和234中的每一个均具有与带引导件24(参照图3)类似的结构,并且确定带8A和8B中的每一个的带排出方向为基本上水平且向前的方向。在从主体壳211移除盖212的状态下,用户能够分别从上方将带盒80A和80B附接到带安装部220和230以及将带盒80A和80B从带安装部220和230拆卸。当将盖212安装在主体壳211上时,进给路径223和233的前端部分别连接到带排出开口213和214。将参照图12描述控制基板219、电源部(在附图中未示出)和带打印机构250和260。控制基板219以与控制基板19(参照图4)相同的方式控制打印装置201的各种操作。电源部以与第一实施例的电源部(在附图中未示出)相同的方式将电力供应至打印装置201。在本示例中,控制基板219设置在主体壳211内部的右后部上,并且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延伸。电源部设置在控制基板219的前侧上。由于带打印机构250和260类似于带打印机构50(参照图4),所以将进行简要描述。带打印机构250包括打印头251、压板托架252、压板辊253、可移动进给辊254、带驱动轴255、色带卷取轴256、切刀257、第一驱动马达(在附图中未示出)、切刀马达(在附图中未示出)、第二驱动马达(在附图中未示出)等。打印头251、带驱动轴255和色带卷取轴256每个均被设置成从带安装部220的底表面向上竖立。打印头251设置在带安装部220的右前部上。压板托架252设置在带安装部220的右侧上,并且被构造成根据盖212(参照图11)的附接和拆卸在操作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移位。切刀257在进给路径223中设置在带引导件224的后方。带打印机构260具有与带打印机构250相同的结构,并且包括打印头261、压板托架262、压板辊263、可移动进给辊264、带驱动轴265、色带卷取轴266、切刀267、第一驱动马达(在附图中未示出)、切刀马达(在附图中未示出)、第二驱动马达(在附图中未示出)等。打印头261、带驱动轴265和色带卷取轴266每个均被设置成从带安装部230的底表面向上竖立。打印头261设置在带安装部230的右前部上。压板托架262设置在带安装部230的右侧上,并且被构造成根据盖212的附接和拆卸在操作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移位。切刀267在进给路径233中设置在带引导件234的后方。带盒80A和80B具有与带盒80(参照图4)相同的外形,并且被构造成安装在带安装部220和230中的任一个中。在下文的描述中,安装在带安装部220中的带盒80被称为带盒80A。安装在带安装部230中的带盒80被称为带盒80B。本示例的带盒80A是层压型带盒,并且具有与图4所示的带盒80相同的结构。另一方面,本示例的带盒80B是热型带盒,热敏带89作为带8B被容纳在带盒80B中。第一带卷81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带盒80B内部。第一带卷81是绕卷轴(在附图中未示出)缠绕的未使用的热敏带89。带打印机构250和260根据对控制基板219的控制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执行打印操作。然而,注意,带打印机构250和260的打印操作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安装在带安装部220和230中的每一个中的带盒80的类型。以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类似的方式,带打印机构250使用层压型带盒80A执行打印操作。更具体地,本示例的打印头251执行镜像打印,并且在经过打印头251的右侧的薄膜带85的左表面上打印字符。所产生带8A经过进给路径223中的带引导件224,并且以带8A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于上下方向的姿势从带排出开口213排出。这时,带8A从前表面210A被向前排出,使得带8A的打印表面向右取向。在切断带8A之后,带8A下降到位于壳体210的前侧上的第一带排出区域(在附图中未示出)。带打印机构260使用热型带盒80B以如下方式执行打印操作。带打印机构260的第一驱动马达通过使带驱动轴265旋转来使带驱动辊88旋转。根据带驱动辊88的旋转,热敏带89被从第一带卷81拉出。已经拉拔出的热敏带89进给至打印头261与压板辊263之间的位置。打印头261在热敏带89上热打印字符作为正常图像。本示例的打印头261在经过打印头261的右侧的热敏带89的左表面上打印字符。打印的热敏带89被进给至可移动进给辊264与带驱动辊88之间的位置。以这种方式,产生带8B,在带8B上,已经在热敏带89上打印字符。在所产生的带8B中,字符呈现在热敏带89的打印表面上。热敏带89的打印表面是带8B的打印表面。此外,带8B经过进给路径的内部233并且向前进给远至带引导件234。带打印机构260的第二驱动马达驱动并且旋转带引导件234,并且将带8B进一步向前进给。进给带8B经过带引导件234,并且以带8B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于上下方向的姿势从排出开口214排出。这时,带8B从前表面210A被向前排出,使得带8B的打印表面向左取向。换言之,排出的带8A和8B的相应的打印表面在相反的方向上取向,使得它们不彼此面对。带打印机构260的切刀马达驱动切刀267,并且切断带引导件234后方的带8B。促使切断的带8B从带排出开口214向前行进与带引导件234的转速对应的距离并且下降到位于壳体210的前侧上的第二带排出区域(在附图中未示出)中。在上述的打印装置201的示例中,带引导件224具有一对排出辊24A(参照图3),所述一对排出辊24A被构造成绕与底表面210E正交的轴线旋转,并且带8A通过一对排出辊24A的旋转被排出至外部。类似地,带引导件234具有一对排出辊24A(参照图3),所述一对排出辊24A被构造成绕与底表面210E正交的轴线旋转,并且带8B通过一对排出辊24A的旋转被排出至外部。在带引导件224和234中,充分的是,排出辊24A中的每一个的轴线在与底表面210E相交的方向上延伸。以这种方式,在带8A的打印表面在与底表面210E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状态下,带引导件224将带8A排出到壳体210的外部。在带8B的打印表面在与底表面210E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状态下,带引导件234将带8B排出至外部,并且包括带8B的打印表面在内的假想表面与相对于带8A的打印表面的法线相交。在本示例中,由于带8A和8B的打印表面中的每一个的宽度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以打印表面中的每一个在与基本上水平的底表面210E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包括带8B的打印表面在内的假想表面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延伸。相对于带8A的打印表面的法线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并且与包括带8B的打印表面在内的假想表面大致正交。制造商能够仅通过调节带引导件224来改变带8A的排出方向。制造商能够仅通过调节带引导件234来改变带8B的排出方向。例如,通过将带8A的排出方向和带8B的排出方向改变成彼此接近的方向,排出的带8A和8B在共用带排出区域中堆积。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能够容易地回收打印的带8A和8B。另一方面,通过将带8A的排出方向和带8B的排出方向改变成彼此分离的方向,排出的带8A和8B在彼此不同的带排出区域中堆积。在这种情况下,可行的是禁止打印的带8A和8B彼此混合。当带盒80A和80B两者都是层压型时,分别从带排出开口213和214排出的带8A和8B的打印表面在相同的方向上取向,即,向右取向。当带盒80A和80B两者都是热型时,分别从带排出开口213和214排出的带8A和8B的打印表面在相同的方向上取向,即,向左取向。当带盒80A是热型并且带盒80B是层压型时,排出的带8A和8B的相应的打印表面在相反方向上取向,使得它们彼此面对。3-2.根据变型示例的打印装置的结构描述本发明并不限于由打印装置201(参照图11和图12)例证的结构,并且各种变型是可能的。将参照图13A、图13B、图14A、图14B、图15A和图15B来描述根据变型示例的打印装置202至207。在下文的描述中,与打印装置201的结构元件对应的结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并且将省略其描述,并且将主要描述不同于打印装置201的要点。将参照图13A描述打印装置202。本示例的带8A和8B(参照图12)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彼此不同的长度。作为一个示例,带8A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是24mm,并且带8B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是48mm。因此,带盒80B的厚度(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带盒80A的厚度。带安装部230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带安装部220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本示例的带打印机构250和260(参照图12)中的每一个的主扫描方向大致平行于上下方向。带打印机构250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至少等于或大于带8A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带打印机构260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至少等于或大于带8B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并且大于带打印机构250的在主扫描述方向上的长度。与图11中所示的开口形状相比较,带排出开口213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与24mm的带宽度对应地减小。与图11中所示的开口形状相比较,带排出开口214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与48mm的带宽度对应地减小。因此,带排出开口214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带排出开口213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其它结构元件与打印装置201的结构元件相同。在打印装置202中,类似于打印装置201,打印的带8A和8B分别经由带排出开口213和214被排出。因此,打印装置202能够分别打印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彼此不同的长度的带8A和8B。当带8A的带宽度等于或小于打印头251(参照图12)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时,带打印机构250(参照图12)能够适当地打印带8A。当带8B的带宽度等于或小于打印头261(参照图12)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时,带打印机构260(参照图12)能够适当地打印带8B。因此,类似于打印装置201,打印装置202也能够打印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彼此不同长度的带8A和8B中的每一个。例如,当带盒80A是用于具有24mm的宽度的带的带盒时,带打印机构250打印具有24mm的宽度的带8A。当带盒80B是用于具有36mm的宽度的带的带盒时,带打印机构260打印具有36mm的宽度的带8B。这点也适用于将在稍后描述的打印装置203至207等。将参照图13B描述打印装置203。与图12所示的带安装部220和带打印机构250中的每一个的布局相比较,带安装部220和带打印机构250在平面图中相对于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经过主体壳211(参照图11)的右部的大致中央的假想线左右颠倒。进给路径223(参照图11)从带安装部220的左部向前延伸,并且连接到带排出开口213。其它结构元件与打印装置201的结构元件相同。在打印装置203中,类似于打印装置201,打印的带8A和8B分别经由带排出开口213和214被排出。然而,注意,排出的层压型带8A的打印表面向左取向。排出的热型带8B的打印表面向左取向。也就是说,带8A和8B的相应的打印表面在相同的方向上取向。当带盒80A和80B两者都是层压型时,排出的带8A和8B的相应的打印表面在相反方向上取向使得它们彼此面对。当带盒80A和80B两者都是热型时,排出的带8A和8B的相应的打印表面在相反方向上取向使得它们不彼此面对。当带盒80A是热型并且带盒80B是层压型时,排出的带8A和8B的相应的打印表面在相同方向上取向,即,向右取向。将参照图14A描述打印装置204。与图12所示的带安装部230和带打印机构260中的每一个的布局相比较,带安装部230和带打印机构260在平面图中相对于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经过主体壳211的左部的大致中央的假想线左右颠倒。进给路径233(参照图11)从带安装部230的左前部向前延伸,并且连接到带排出开口214。其它结构元件与打印装置201的结构元件相同。在打印装置204中,类似于打印装置201,打印的带8A和8B分别经由带排出开口213和214被排出。然而,注意,排出的层压型带8A的打印表面向右取向。排出的热型带8B的打印表面向右取向。也就是说,带8A和8B的相应的打印表面在相同的方向上取向。当带盒80A和80B两者都是层压型时,排出的带8A和8B的相应的打印表面在相反方向上取向使得它们不彼此面对。当带盒80A和80B两者都是热型时,排出的带8A和8B的相应的打印表面在相反方向上取向使得它们彼此面对。当带盒80A是热型并且带盒80B是层压型时,排出的带8A和8B的相应的打印表面在相同方向上取向,即,向左取向。将参照图14B描述打印装置205。与打印装置201(参照图11和图12)的布局相比较,打印装置205在平面图中绕壳体210(参照图11)的大致中央顺时针旋转90°。作为结果,壳体210具有箱形状,该箱形状在前后方向上是长的。带排出开口213设置在左表面210C的前部中。带安装部220和带打印机构250设置在主体壳211的前部中。进给路径223从带安装部220的左前部向左延伸,并且连接到带排出开口213。带排出开口214设置在左表面210C的后部中。带安装部230和带打印机构260设置在主体壳211的后部中。进给路径233从带安装部230的左前部向左延伸,并且连接到带排出开口214。在打印装置205中,打印的带8A和8B从左表面210C经由带排出开口213和214分别被排出。排出的层压型带8A的打印表面向前取向。排出的热型带8B的打印表面向后取向。也就是说,带8A和8B的相应的打印表面在相反方向上取向,使得它们不彼此面对。当带盒80A和80B两者都是层压型时,排出的带8A和8B的相应的打印表面在相同的方向上取向,即,向前取向。当带盒80A是热型并且带盒80B是层压型时,排出的带8A和8B的相应的打印表面在相反方向上取向使得它们彼此面对。将参照图15A描述打印装置206。本示例的壳体210设有盖(在附图中未示出)和主体壳211。以与图11所示的结构相同的方式,带安装部220和230设置在安装表面211A中。本示例的带排出开口213和214分别设置在主体壳211的前表面的右部和左部中。进给路径223从带安装部220向前延伸,并且连接到带排出开口213。进给路径233从带安装部230向前延伸,并且连接到带排出开口214。盖(在附图中未示出)设置在主体壳211的上侧上,并且是被构造成打开和关闭安装表面211A的板形构件。以与图12中所示的结构相同的方式,带打印机构250和260设置在主体壳211内部。当打开盖时,压板托架252和262(参照图12)移位至它们的缩回位置。当关闭盖时,压板托架252和262移位至它们的操作位置。打印装置206设有引导构件270和280。引导构件270和280设置在前表面210A上,并且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引导构件270在前视图中被设置在带排出开口213的右侧上,并且具有引导表面270A。引导表面270A是竖直平面,其从带排出开口213的右端部附近向左且向前延伸。引导构件280在前视图中被设置在带排出开口214的左侧上,并且具有引导表面280A。引导表面280A是竖直平面,其从带排出开口214的左端部的附近向右且向前延伸。其它结构元件与打印装置201的结构元件相同。带引导件224(参照图12)从带排出开口213向前排出打印的带8A。排出的带8A沿着引导表面270A被向左且向前引导。在切断带8A之后,带8A落入到位于壳体210的中央的前方的带排出区域(在附图中未示出)中。带引导件234(参照图12)从带排出开口214向前排出打印的带8B。排出的带8B沿着引导表面280A被向右且向前引导。在切断带8B之后,带8B以与带8A相同的方式落入到带排出区域(在附图中未示出)中。以这种方式,打印的带8A和8B沿着引导表面270A和280A分别被引导并且堆积在共用带排出区域中。因此,对于用户而言回收打印的带8A和8B是容易的。优选的是:带排出区域位于引导构件270和280之间。因此,可行的是可靠地禁止打印的带8A和8B在壳体210的外部分散。将参照图15B描述打印装置207。与打印装置206(参照图15A)相比较,打印装置207在下列方面是不同的。打印装置207设有引导构件290,代替引导构件270和280(参照图15A)。引导构件290设置在前表面210A上,并且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引导构件290在前视图中被设置在带排出开口213和214之间。引导构件290具有引导表面290A和290B。引导表面290A是竖直平面,其从带排出开口213的左端部的附近向右且向前延伸。引导表面290B是竖直平面,其从带排出开口214的右端部附近向左且向前延伸。其它结构元件与打印装置206的结构元件相同。带引导件224(参照图12)从带排出开口213向前排出打印的带8A。排出的带8A沿着引导表面290A被向右且向前引导。在切断带8A之后,带8A落入到位于引导构件290的右侧上或右前方的第一带排出区域(在附图中未示出)。带引导件234(参照图12)从带排出开口214向前排出打印的带8B。排出的带8B沿着引导表面290B被向左且向前引导。在切断带8B之后,带8B落入到位于引导构件290的左侧上或左前方的第二带排出区域。以这种方式,打印的带8A沿着引导表面290A被引导至第一带排出区域。因此,可行的是禁止打印的带8A在壳体210的外部分散。打印的带8B沿着引导表面290B被引导至第二带排出区域。因此,可行的是禁止打印的带8B在壳体210的外部分散。因此,可行的是禁止打印的带8A和8B在壳体210的外部混合。优选的是:第一带排出区域和第二带排出区域位于引导构件290的任一侧上。因此,可行的是可靠地禁止打印的带8A和8B在壳体210外部混合。在这种情况下,引导表面290A可以是从带排出开口213的左端部的附近向前或向左且向前延伸竖直平面。引导表面290B可以是从带排出开口214的右端部的附近向前或向右且向前延伸的竖直平面。也就是说,引导构件290的形状和尺寸能够改变,只要引导构件290能够设置在第一带排出区域和第二带排出区域之间即可。3-3.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功能的示例将例证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功能。在打印装置201至207中所公开的结构元件中,与在下文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对应的结构元件以括号示出以便促进理解。(3-3-1)打印装置(打印装置201至207中的任一个)设有第一打印部(带打印机构250)、第一排出部(带引导件224)、第二打印部(带打印机构260)和第二排出部(带引导件234)。第一打印部被构造成在第一表面上打印,第一表面是第一介质(带8A)的表面。第一排出部被构造成将第一表面已经由第一打印部打印的第一介质排出到打印装置的外部。第二打印部被构造成在第二表面上打印,第二表面是第二介质(带8B)的表面。第二排出部被构造成将第二表面已经由第二打印部打印的第二介质排出到打印装置的外部。第一排出部具有第一排出辊(带引导件224的排出辊24A中的至少一个),该第一排出辊被构造成绕在与底表面(底表面210E)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第一排出部被构造成通过第一排出辊的旋转将第一介质排出至打印装置的外部。第二排出部具有第二排出辊(带引导件234的排出辊24A中的至少一个),该第二排出辊被构造成绕在与底表面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第二排出部被构造成通过第二排出辊的旋转将第二介质排出至打印装置的外部。据此,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被从打印装置排出,使得它们的打印表面与底表面相交并且至少在它们不彼此正交的姿势下。因此,仅通过调节第一排出部和第二排出部中的至少一个,就可以容易地改变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分别被排出的方向。因此,可以容易地改变打印介质从两个打印机构分别被排出的方向,并且不增加打印装置的尺寸。(3-3-2)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201至204、206和207中的任一个)中,第一排出部和第二排出部被构造成分别从打印装置的前表面(前表面210A)排出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据此,例如,在打印装置的前表面侧上的用户可以容易地回收已经打印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因此,可以提高打印装置的可操作性。(3-3-3)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201至207中的任一个)中,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中的每一个是作为条形打印介质的带。据此,两个带可以分别由不同的打印机构打印。例如,由于可以同时打印两个带,所以可以提高打印装置的可用性。(3-3-4)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202)中,第一打印部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和第二打印部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彼此不同。据此,具有不同带宽度的两个带可以分别由不同的打印机构打印。例如,由于可以同时打印具有不同带宽度的两个带,所以可以提高打印装置的可用性。(3-3-5)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201至207中的任一个)中,第一介质是带(层压型带8A),其是条形打印介质,使用墨色带在条形打印介质上执行打印。第二介质是纸卷(热型带8B),纸卷(热型带8B)是条形打印介质,在该条形打印介质上执行热打印。据此,在不同的打印方法中所使用的两个带可以通过不同的打印机构分别打印。例如,由于可以同时打印在不同的打印方法中使用的两个带,所以可以提高打印装置的可用性。(3-3-6)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205)中,第一排出部和第二排出部被构造成分别从打印装置的左侧表面(左表面210C)排出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据此,例如,在打印装置的前表面侧上的用户可以容易地回收已经打印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因此,可以提高打印装置的可操作性。(3-3-7)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201至205中的任一个)中,第一排出部被构造成在第一表面面对预定方向的状态下将第一介质排出到打印装置的外部。第二排出介质被构造成在第二表面面对预定方向的状态下将第二介质排出到打印装置的外部。据此,已经打印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被排出,使得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相同的方向上取向。由于用户可以同时从同一侧在视觉上检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以可以提高打印装置的可操作性。(3-3-8)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201至205中的任一个)中,第一排出部被构造成在第一表面面对预定方向的状态下将第一介质排出到打印装置的外部。第二排出部被设置在第一排出部的预定方向侧上。第二排出部被构造成在第二表面面对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状态下将第二介质排出到打印装置的外部。据此,已经打印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被排出,使得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相反的方向上取向。例如,当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彼此面对时,用户可以从已经打印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之间的位置同时在视觉上检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3-3-9)打印装置(打印装置201至207中的任一个)设有主体部(主体壳211)和盖(盖212)。第一安装部(带安装部220)和第二安装部(带安装部230)设置在主体部中。第一安装部被构造成使得第一介质被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安装部中。第二安装部被构造成使得第二介质被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安装部中。盖被构造成在盖打开主体部的顶表面(安装表面211A)的位置与盖关闭主体部的顶表面的位置之间移位。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具有附接开口,在主体部的顶表面由盖打开的状态下,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可分别从上方附接和拆卸。据此,在打开盖的状态下,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可以从上方附接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以及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拆卸。因此,可以提高打印装置的可操作性。(3-3-10)打印装置(打印装置201至207中的任一个)设有第一打印部(带打印机构250)、第一排出部(带引导件224)、第二打印部(带打印机构260)和第二排出部(带引导234)。第一打印部被构造成在第一表面上打印,第一表面是第一介质(带8A)的表面。第一排出部被构造成将第一表面已经由第一打印部打印的第一介质排出到打印装置的外部。第二打印部被构造成在第二表面上打印,第二表面是第二介质(带8B)的表面。第二排出部被构造成将第二表面已经由第二打印部打印的第二介质排出到打印装置的外部。第一排出部被构造成在包括第一表面在内的假想平面与打印装置的底表面(底表面210E)相交的状态下将第一介质排出到打印装置的外部。第二排出部被构造成在包括第二表面在内的假想平面与底表面及就第一表面而言的法线相交的状态下将第二介质排出到打印装置的外部。据此,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被从打印装置排出,使得它们的打印表面与底表面相交并且至少在它们不彼此正交的姿势下。因此,仅通过调节第一排出部和第二排出部中的至少一个,就可以容易地改变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分别被排出的方向。因此,可以容易地改变打印介质从两个打印机构分别被排出的方向,并且不增加打印装置的尺寸。4.备注根据另一个变型示例的打印装置可以通过适当地合并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公开的打印装置中的每一个的特征来结构化。例如,在打印装置102和103(参照图10A和图10B)中的任一个中,代替色带安装部130、管安装部140和管打印机构160,新的带安装部和新的带打印机构可以设置在用户接口部117的下方。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新的带打印机构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比带打印机构150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短。因此,在抑制打印装置的尺寸增加的同时,在带宽度和打印方法中的至少一项上不同的两个带能够分别由两个打印机构打印。在打印装置101和102(参照图9和图10A)中的任一个中,引导构件270和280(参照图15A)可以设置成分别与带排出开口114和管排出开口116相邻。在打印装置101和102(参照图9和图10A)中的任一个中,引导构件290(参照图15B)可以设置在带排出开口114和管排出开口116之间。因此,可以自由地调节带和管分别被排出到的区域。带引导件24并不限于具有一对排出辊24A的引导件(这也适用于带引导件124、224和234)。例如,图16中所示的带引导件24具有一对引导板24B,所述一对引导板24B被设置成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面对。带8(参照图2)能够通过的间隙形成在一对引导板24B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带排出方向由一对引导板24B的布局和角度来确定。在本示例中,由于一对引导板24B之间的间隙向前且大致水平延伸,所以带排出方向也是基本上水平且向前的方向。用户能够手动地调节一对引导板24B的布局和角度中的至少一个。因此,用户能够通过调节一对引导板24B来自由地改变带排出方向。带引导件24可以具有单个排出辊24A。在这种情况下,排出辊24A可以通过在带8被夹在排出辊24A与进给路径23的侧壁之间的同时旋转来进给带8。带引导件24可以具有单个引导板24B。在这种情况下,引导板24B可以在引导板24B与进给路径23的侧壁之间引导带8。用以排出管9的引导构件(例如,排出辊、引导板等)可以设置在管排出开口16和116中的每一个的附近。不必提及的是,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公开的各种功能也适用于具有提供各种功能中的至少一个功能的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的其它打印装置。例如,打印装置103具有与在(1-3-1)中描述的结构和功能类似的结构和功能。另外,在另一个打印装置中,如果带排出方向通过调节带引导件而改变,则可以提供与(1-3-1)中描述的功能类似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