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色胶印机的墨水外存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417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色胶印机的墨水外存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印机组件,属于胶印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色胶印机的墨水外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胶印机(offset printing press)是平版印刷机的一种,印刷时印刷图文从印版先印到橡皮滚筒上,然后再由橡皮滚筒转印到纸张上。胶印机按进纸方式不同,可分为单张纸胶印机和卷筒纸胶印机;根据一次走纸完成的印刷色数可以分为单色、双色、四色及多色印刷机;根据承印的最大纸张幅面可以分为小胶印机、六开、四开、对开及全张纸印刷机,此外还有一次走纸可以同时完成两面印刷的双面印刷机。单张纸胶印机是平版印刷机,用于印刷高档次商业印刷品、包装印刷品,是现代纸张印刷的主流。

大型胶印机一般都设置有墨水内存储组件和墨水外存储组件,吸墨系统将墨水外存储组件内存储的墨水吸入墨水内存储组件,当无墨时只需添加墨水到墨水外存储组件即可,无需拆卸胶印机对墨水内存储组件加墨,墨水外存储组件一般都是设置在胶印机下端,加墨时直接取出加墨,但是,现有技术中墨水外存储组件由于会与吸墨系统的吸墨头配合,在取出时极为不便,需要先将吸墨头提起后才能取出,且加墨后装回时也需要将吸墨头提起,将墨水外存储组件安装到位后才能放下吸墨头,安装时墨水外存储组件与吸墨头需要很精确的定位位置才能再次配合装填好,给加墨和装卸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四色胶印机的墨水外存储装置,从而解决了以往墨水外存储装置加墨时加墨不便及加墨后装填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四色胶印机的墨水外存储装置,包括外墨盒体,外墨盒体内形成四个独立的空腔,空腔侧面开口,且空腔内设置有可拆卸的外墨盒单元,四个所述空腔上端均设置有吸墨头安装孔;

所述外墨盒单元包括盒体,盒体内侧中部设置有两层滤板,两层滤板之间设置有滤料,所述盒体顶部设置有开口槽,所述盒体内侧位于开口槽下端还通过扭簧连接有密封板,密封板可绕扭簧转动且密封板上端可将开口槽封闭,所述密封板端部内凹形成弧形的卡槽,所述盒体上端外侧位于开口槽的结束端还设置有定位块,定位块面向开口槽的侧面内凹形成弧形的定位槽,定位槽和卡槽相对设置,所述定位槽、卡槽之间的开口槽形成吸墨头插孔;所述盒体外侧面设置有卡板,卡板上卡接有储墨筒,储墨筒上端插接有连通盒体内部的软管,所述盒体内部还设置有竖直隔板,竖直隔板一侧设置所述滤板,所述滤板和竖直隔板将盒体内部分隔形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下腔室右侧上端连接所述软管。

优选的,所述盒体位于扭簧一侧的上端面为倾斜面,所述密封板位于倾斜面下端的部分同样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盒体内部底端一端高一端低,所述盒体内部底端的低端设置有排污螺孔,排污螺孔配合有丝堵。

优选的,所述外墨盒体位于空腔侧面开口的一端还设置有挡板,所述外墨盒体位于空腔侧面开口的一端和挡板还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锁扣。

优选的,所述盒体上端还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外墨盒体位于空腔上端设置有与定位槽配合的定位板。

优选的,所述盒体底部还设置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滤料为石英砂颗粒,颗粒的直径为1-1.5毫米。

综上所述,用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加墨时无需将墨水外存储装置整体拆下,只需将外墨盒单元取出即可进行加墨,加墨方便,外墨盒单元装填和取出均十分方便,同时还可通过储墨筒进行加墨,也可不用将外墨盒单元取出即可加墨,进一步降低了加墨难度,节约了加墨时间,简化了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图中省略挡板;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墨盒单元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墨盒单元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外墨盒单元的侧视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为:1、排污螺孔;2、丝堵;3、滤板;4、滤料;5、扭簧;6、密封板;7、开口槽;8、定位块;9、竖直隔板;10、软管;11、储墨筒;12、卡板;13、盒体;14、滚轮;15、卡槽;16、吸墨头插孔;17、定位槽;18、定位槽;19、定位板;20、吸墨头安装孔;21、外墨盒体;22、空腔;23、外墨盒单元;24、锁扣;25、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四色胶印机的墨水外存储装置,包括外墨盒体21,外墨盒体21内形成四个独立的空腔22,空腔22侧面开口,且空腔22内设置有可拆卸的外墨盒单元23,四个所述空腔22上端均设置有吸墨头安装孔20;

所述外墨盒单元23包括盒体13,盒体13内侧中部设置有两层滤板3,两层滤板3之间设置有滤料4,所述盒体13顶部设置有开口槽7,所述盒体13内侧位于开口槽7下端还通过扭簧5连接有密封板6,密封板6可绕扭簧5转动且密封板6上端可将开口槽7封闭,所述密封板6端部内凹形成弧形的卡槽15,所述盒体13上端外侧位于开口槽7的结束端还设置有定位块8,定位块8面向开口槽7的侧面内凹形成弧形的定位槽17,定位槽17和卡槽15相对设置,所述定位槽17、卡槽15之间的开口槽7形成吸墨头插孔16;所述盒体13外侧面设置有卡板12,卡板12上卡接有储墨筒11,储墨筒11上端插接有连通盒体13内部的软管10,所述盒体13内部还设置有竖直隔板9,竖直隔板9一侧设置所述滤板3,所述滤板3和竖直隔板9将盒体13内部分隔形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下腔室右侧上端连接所述软管10。

本实施例的墨水外存储装置设置在胶印机内,胶印机的供墨系统的吸墨头通过吸墨头安装孔20插入到外墨盒单元23内,外墨盒单元23内存储墨水并为吸墨头提供墨水,通过四个外墨盒单元23分别提供四色墨水,当需要加墨时,可将外墨盒单元23单独取出加墨,无需将整个墨水外存储装置从胶印机内取出,加墨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的外墨盒单元23可拆卸的放入在外墨盒体21内,安装时将盒体13推进外外墨盒体21内,吸墨头从左端压迫密封板6卡入开口槽7,推进盒体13直到吸墨头卡在定位槽17一端,此时盒体13推进到位,密封板6在扭簧5作用下向上弹起并将吸墨头卡在吸墨头插孔16内,将吸墨头定位,完成盒体13安装,需要取出外墨盒单元23时,只需将吸墨头稍稍提起或者将外墨盒单元23倾斜设置使得吸墨头从吸墨头插孔16退出即可将外墨盒单元23取出加墨或更换。

本实施例的储墨筒11内部存储有墨水,当盒体13内部无墨或少墨时,可以将储墨筒11从卡板12上取出,然后倒置使得储墨筒11内墨水通过软管10加入到盒体13内部,无需再次将外墨盒单元23取出,加墨极为方便,当储墨筒11内部没有墨水时则可将储墨筒11取下装填后再次插接到软管10上,方便下次使用;同时本实施例的竖直隔板9可以将储墨筒11加入的墨水隔离到下腔室经过过滤再送墨,保证墨水纯度。

本实用新型在加墨时,可无需取出外墨盒单元23,只需给储墨筒11加墨即可,外墨盒单元23加墨、装填方便,定位准确,无需拆卸胶印机或墨水外存储装置。

本实施例为了方便盒体13的取放,在盒体13外部还可设置拉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如下优化:所述盒体13位于扭簧5一侧的上端面为倾斜面,所述密封板6位于倾斜面下端的部分同样倾斜设置。

本实施例中,外墨盒单元23装配时,扭簧5所在一端先进入空腔22,为了方便的将吸墨头卡入开口槽7,并且避免吸墨头挡住盒体13,使得盒体能够水平推进,盒体13位于扭簧5一侧的上端面为倾斜面,从而吸墨头不会对盒体13的装填造成阻挡,能够将盒体13水平推进墨水外存储装置,装填更加方便。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了如下优化:所述盒体13内部底端一端高一端低,所述盒体13内部底端的低端设置有排污螺孔1,排污螺孔1配合有丝堵2。

本实施例盒体13内部底端一端高一端低,方便墨水内部过滤的杂质从排污螺孔1排出,并且也更方便盒体13内部清洗。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实施例3中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结构:所述外墨盒体21位于空腔22侧面开口的一端还设置有挡板25,所述外墨盒体21位于空腔22侧面开口的一端和挡板25还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锁扣24。

本实施例的挡板25可以通过锁扣24将空腔22封闭,方便外墨盒单元23固定,同时还能减少外墨盒单元23与外部的接触,减少墨水的挥发。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结构:所述盒体13上端还设置有定位槽18,所述外墨盒体21位于空腔22上端设置有与定位槽18配合的定位板19。

本实施例的定位槽18与定位板19对应,当盒体13推进到墨水外存储装置时,定位槽18和定位板19配合,从而可以引导盒体13,保证外墨盒单元23装填精确。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结构:所述盒体13底部还设置有滚轮14。

本实施例的滚轮14可以方便盒体13的移动,减少阻力,方便外墨盒单元23装填。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优化了以下结构:所述滤料4为石英砂颗粒,颗粒的直径为1-1.5毫米。

本实施例的滤料4主要对墨水过滤,并且保证顺畅的供墨,石英砂颗粒颗粒之间留有间隙并作为供墨通道,墨水内杂物在石英砂颗粒内经过过滤后则通过上端的吸墨头吸走供墨,并且颗粒的直径为1-1.5毫米,能够最大化的过滤杂质,保证了墨水的纯度。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实用新型人的实用新型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