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喷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368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塑料制品喷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塑料制品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塑料制品喷墨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是一类具有可塑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它与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形成了当今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三大合成材料。具体地说,塑料是以天然或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各种添加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条件下可以塑制成一定形状,在常温下能够保持形状不变的材料。相对于金属、石材、木材等材料,塑料具有成本低、可塑性强等优点,在国民经济中应用广泛,塑料工业在当今世界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塑料制品的生产在世界各地高速发展。

在制造塑料制品时,需要对塑料制品表面喷印标志,以达到区别塑料制品的目的,而在对塑料制品的表面进行喷印时,通常使用标志刷对塑料制品进行刷制,但是,使用标志刷进行刷标需要人工印刷,工作效率不高,且刷标质量只能通过人为经验来控制,无法保证产品的一致性,而使用专用的刷标装置刷标时,又会出现刷制后盖板残留墨水,对不需刷标的位置造成污染的现象,影响产品的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塑料制品喷墨装置,以解决现有喷墨刷标装置在刷标时,盖板残留墨水而污染产品外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塑料制品喷墨装置,包括气缸,气缸包括活塞杆,活塞杆远离气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墨盒,墨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向的出墨管,出墨管上设有喷孔,墨盒的外侧设有间隙配合的墨缸,墨缸的侧壁上设有竖向的滑槽,墨盒上与滑槽对应的部位设有啮合齿,啮合齿贯穿滑槽向墨缸外部延伸,墨缸外侧转动连接有齿轮,齿轮通过啮合齿与墨盒啮合,齿轮上设有绕线槽,绕线槽中连接有第一钢绳,齿轮下方的墨缸上转动连接有杠杆,杠杆包括外端和内端,外端位于墨缸的外部,外端与第一钢绳连接,外端上连接有第二钢绳,内端贯穿墨缸的侧壁向墨缸内部延伸,出墨管上套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圈,滑圈位于喷孔的外侧,内端靠近滑圈,墨缸的底部设有清墨机构,清墨机构包括喷管,喷管可拆卸连接在墨缸的底部,喷管与墨缸之间设有喷射器,喷射器上设有开关,喷管中设有滚珠,滚珠的外部包裹有海绵层,喷管的下部设有支管,支管呈倾斜状,支管与喷管连接的一端为低端,支管中填充有海绵条,海绵条的一端与海绵层连接,海绵条的另一端与支管的末端连接,第二钢绳贯穿海绵条与滚珠固定连接,支管的末端设有排墨管。

本方案的原理是:实际应用时,滑圈具有一定的壁厚,杠杆的内端位于滑圈的外侧壁与出墨管之间,从而使杠杆转动时,内端能够与滑圈触碰。墨盒在气缸的推动下在墨缸中下滑,墨盒上的啮合齿跟随墨盒移动而在墨缸上的滑槽中滑动,从而推动与墨盒啮合的齿轮转动,齿轮的旋转将带动第一钢绳在齿轮的绕线槽中缠绕,从而将第一钢绳收短,由此,拉动与第一钢绳连接的杠杆的外端上升。在杠杆作用下,杠杆的内端下沉,内端沿弧线滑动,过程中触碰出墨管上的滑圈,并推动滑圈下滑,从而将滑圈原位置处的喷孔打开,墨盒中的墨由通孔喷出至墨缸中。杠杆的外端上升的同时,将拉动与其连接的第二钢绳上移,由于第二钢绳的另一端是穿过海绵条与滚珠连接的,因此第二钢绳将拉动滚珠由喷管进入支管内,由此,将喷管打开,使墨缸中的墨由喷射器喷出至喷管中,并由喷管中喷出至喷管下方待加工的塑料制品上,从而实现刷标。喷管限定了出墨的范围,从而避免将墨喷至塑料制品的其他部位,造成塑料制品表面的污染。

滚珠在支管中移动时,始终将支管堵住,从而能够将海绵条和喷管隔离,因此海绵条不会直接吸取进入喷管中的墨而被浸湿,由于海绵类材料的内部具有多孔结构,容易发生毛细作用,在此作用下,仅有少量的墨由滚珠外侧包裹的海绵层吸取并传递至海绵条中,因而能够较好实现海绵条与墨的隔离。且当喷墨时,第二钢绳拉动滚珠移动,滚珠将挤压海绵条,使海绵条缩小,此种状态下,海绵条难以吸墨,从而保证刷标所需的墨量。

当完成塑料制品的刷标后,气缸拉动墨盒上移回位,啮合齿跟随墨盒上移而推动齿轮反向转动,使得第一钢绳被放长,杠杆的外端失去第一钢绳的拉力,在杠杆作用下,外端下沉回位,而内端上抬,从而使内端触碰并推动滑圈沿出墨管上移回位,而将喷孔堵塞,达到使喷孔自动停墨的目的。杠杆外端下沉的同时,第二钢绳不再上移,第二钢绳不再拉动滚珠,滚珠在重力作用下带动与其连接的海绵条沿倾斜的支管滑回至喷管中,滚珠将喷管再次堵塞,防止喷管内的残墨流出而污染塑料制品。同时,滚珠外部的海绵层吸取喷管中残留的墨,海绵条也吸取支管中残留的墨,由此实现对喷管与支管中残墨的及时清理,有效避免了残墨漏出污染塑料制品的现象,提升塑料制品的刷标质量。并且,在毛细作用下,海绵层和海绵条中的墨将自动向海绵条或海绵层的其他干燥部位移动,从而保证海绵层或海绵条局部的吸墨性能,确保能够将残墨彻底吸收。

当进入下一刷标程序时,钢珠将被第二钢绳再次拉动而在支管内移动,并再次挤压海绵条,从而使海绵条中储蓄的残墨被挤出,并由排墨管排出至装置外部,而进行二次回收。当海绵条中的残墨被挤出后,相比未被挤压的海绵层,海绵条的干燥度较高,因此海绵层中的残墨将在毛细作用下再次进行自动转移,而在海绵条内得以处理,由此,不断实现残墨的清理与排出回收。

由于清墨机构是可拆卸连接在墨缸底部的,因此,实际应用时,可根据需要在墨缸底部设置多个结构相同的清墨机构,达到不同范围刷标的目的。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墨盒的移动使齿轮转动,令杠杆发生变化而实现装置的自动出墨与停墨,避免了人工控料的繁琐,节省人工资源,并通过杠杆的变化拉动滚珠在支管内移动,而实现对海绵条的不断挤压与释放,使海绵条不断吸取和排出残墨,不仅达到了对支管和喷管内残墨的有效清理,还对残墨进行了二次回收,能够有效节约生产加工成本。此外,还通过可拆卸设置多个清墨机构,实现不同范围程度的刷标。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效果。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滚珠与喷管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当第二钢绳拉动滚珠在支管内移动时,复位弹簧被拉伸,当滚珠失去第二钢绳的拉力时,滚珠将在自身重力和复位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双重作用下,快速移动回位,而将喷管及时堵住,并将喷管中的残墨及时吸收,防止残墨滴落至下方的塑料制品上,而破坏塑料制品的刷标质量。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杠杆的外端设有增重块。当外端失去第一钢绳的拉力后,由于外端设有增重块,外端的重量大于内端的重量,因此,外端将快速下沉,使得内端被快速有力地翘起,而将滑圈有力上推,防止出现杠杆因动力不足而无法有力推动滑圈,导致喷孔不能及时关闭而造成喷墨量增大的现象。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出墨管的下端设有下限位块,喷孔上方的出墨管上设有上限位块。滑圈在出墨管上滑动时,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能限定滑圈滑动的范围,防止滑圈过度下滑而从出墨管上脱落,或过度上滑而不能将喷孔完全堵塞。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墨盒的下端面可拆卸连接有密封板,密封板与墨缸的侧壁滑动连接,出墨管贯穿密封板向下延伸。密封板将墨盒和墨缸的下部分隔开,防止墨盒的底部被墨污染,保持墨盒的清洁度,而墨盒与密封板之间可拆卸连接,能够便于密封板的拆卸清洗。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杠杆与墨缸的连接部位填充有弹性的防漏圈。由于杠杆转动时,两端是作弧形曲线运动,固定形状的防漏圈不仅无法保证连接部位始终保持密封,还会妨碍杠杆的转动,而通过设置弹性的防漏圈,能够将连接部位始终填满进行密封,从而防止墨缸内的墨漏出。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墨缸的下部设有清洗口。维护工作中,可通过清洗口向墨缸中灌水而直接对墨缸进行清洗,便于墨缸的日常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塑料制品喷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清墨机构的放大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中齿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气缸1、活塞杆2、墨盒3、墨缸4、齿轮5、出墨管6、滑圈7、喷孔8、啮合齿9、杠杆10、外端11、内端12、增重块13、喷管14、喷射器15、滚珠16、海绵层17、绕线槽18、第一钢绳19、第二钢绳20、支管21、海绵条22、排墨管23、上限位块24、下限位块25、密封板26、清洗口27。

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塑料制品喷墨装置,包括气缸1,气缸1包括活塞杆2,活塞杆2下端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墨盒3,墨盒3的下端面通过螺钉可拆卸安装有密封板26,墨缸4的内侧壁上设有滑轨,密封板26的边沿安装有与滑轨配合的滑轮,密封板26与墨缸4内侧壁之间通过滑轮和滑轨实现滑动连接,墨盒3的底部焊接有竖向的出墨管6,出墨管6的下端贯穿密封板26向下延伸,出墨管6下部设有喷孔8,出墨管6的下端设有下限位块25,喷孔8上方的出墨管6上设有上限位块24,出墨管6上套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圈7,滑圈7位于喷孔8的外侧,墨盒3的外侧设有间隙配合的墨缸4,墨缸4的侧壁上设有竖向的滑槽,墨盒3上与滑槽对应的部位设有啮合齿9,啮合齿9贯穿滑槽向墨缸4外部延伸,墨缸4外侧的机架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齿轮5,齿轮5通过啮合齿9与墨盒3啮合。

如图3所示,齿轮5上设有绕线槽18,如图1,绕线槽18中粘接有第一钢绳19,齿轮5下方的墨缸4上通过定位销转动连接有杠杆10,杠杆10与墨缸4侧壁的连接部位填充有弹性的防漏圈,杠杆10左端为外端11,右端为内端12,外端11位于墨缸4的外部,外端11设有增重块13,外端11与第一钢绳19连接,外端11上还粘接有两根第二钢绳20,内端12贯穿墨缸4的侧壁向墨缸4内部延伸,内端12靠近滑圈7,墨缸4的底部设有两个清墨机构。如图2所示,清墨机构包括喷管14,喷管14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在墨缸4的底部,喷管14与墨缸4之间设有喷射器15,喷射器15包括开关,喷管14中设有滚珠16,滚珠16与喷管14之间焊接有复位弹簧,滚珠16的外部包裹有海绵层17,喷管14的下部设有支管21,支管21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支管21中填充有海绵条22,海绵条22右端与海绵层17粘接,海绵条22右端与支管21的末端粘接,第二钢绳20从左至右贯穿海绵条22而与滚珠16粘接,支管21的左端设有排墨管23,墨缸4的下部还设有清洗口27。

本实施例中,实际应用时,安装好两个清墨机构,将塑料制品传送至清墨机构的下方,启动气缸1,气缸1的活塞杆2推动墨盒3在墨缸4中下移,墨盒3通过啮合齿9推动齿轮5顺时针转动,使第一钢绳19收短,第一钢绳19拉动杠杆10的外端11上抬,从而使内端12下沉,内端12触碰并推动滑圈7下滑,从而将喷孔8打开,下限位块25阻挡滑圈7滑出出墨管6,墨盒3中的墨经由喷孔8喷出至墨缸4中,同时外端11上抬,拉动两根第二钢绳20上移,从而拉动滚珠16由喷管14向支管21左端移动,而将喷管14打开,同时拉伸复位弹簧,滚珠16移动并挤压海绵条22。墨缸4中的墨由喷射器15喷出至下方的塑料制品上,实现塑料制品的刷标。杠杆10与墨缸4连接部位填充的弹性防漏圈,将连接部位始终填满进行有效密封,从而防止墨缸4内的墨漏出。

完成刷标后,活塞杆2拉动墨盒3上移回位,啮合齿9推动齿轮5逆时针转动,从而释放第一钢绳19,杠杆10的外端11在增重块13的重力作用下快速下沉,从而使内端12快速有力上抬,而推动滑圈7上移回位,从而将喷孔8及时堵住,喷孔8停止出墨,上限位块24防止滑圈7过度上移而无法将喷孔8有效封闭。同时,外端11的下沉,使第二钢绳20停止拉动滚珠16,滚珠16在重力和复位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双重作用下,快速滚回至喷管14中,而将喷管14及时堵住,防止多余的墨下漏至下方的塑料制品上。与此同时,滚珠16外包裹的海绵层17和支管21中的海绵条22将喷管14和支管21中的残墨吸收而进行清理,防止残墨滴落而污染塑料制品。当装置再次进行喷墨时,第二钢绳20将拉动滚珠16再次挤压海绵条22,从而将海绵条22中吸收的残墨挤压至排墨管23中,并由排墨管23排出至装置外部,以对残墨进行回收。海绵层17中吸收的残墨将在毛细作用下向海绵条22自动转移,而得以回收。

当需要改变刷标范围时,可通过开启或关闭对应的开关,或增减清墨机构的数量来实现不同范围程度的刷标。日常维护中,由清洗口27向墨缸4中灌入清水,即可对墨缸4进行清洗。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