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5059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熟知便携式打印装置。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15-160427描述了设置有带夹的一种打印装置的实例。通过利用该带夹将打印装置附接至腰带,用户可以便利地使用该打印装置。对于该打印装置,可以使用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15-208920公开的结构。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15-208920描述的打印装置包括后盖,该后盖被可旋转地支撑以便能够打开和关闭。后盖设置有支撑筒(对应于轴承),该支撑筒可旋转地支撑压板辊的旋转轴的两端。支撑筒可以与保持器配合,并且可以利用螺钉将该保持器固定至后盖。

当将打印装置附接至带上或者从带上拆卸下来时,用户可能意外地弄掉便携式打印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掉落产生的冲击可能在旋转轴的轴向方向上对压板辊施力,导致支撑筒与保持器碰撞。根据打印装置掉落的高度,保持器可能由于支撑筒和保持器之间的撞击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考虑前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能够防止支撑轴承的保持器由于打印装置掉落时产生的冲击而损坏。

为了实现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包括压板辊、一对轴承和支撑压板辊的保持器。压板辊具有旋转轴,该旋转轴限定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轴在轴向方向上具有端部。一对轴承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轴的各个端部。每个轴承包括:小直径部,小直径部具有基本上圆筒形形状;大直径部,大直径部具有基本上圆筒形形状;和突起,突起设置在小直径部的外圆周表面。大直径部的直径大于小直径部的直径并且同轴地连接至小直径部。大直径部具有外周表面和端面,端面将外周表面连接至小直径部的外圆周表面。保持器包括一对适配部。一对轴承分别适配至一对适配部。每个适配部包括接收部、开口和接收表面。接收部被构造成接收对应轴承的小直径部,当在轴向方向上看时接收部具有基本上c形的形状并且接收部具有一对远端部,一对远端部彼此相对以在两者之间限定间隙。接收部被构造成接触小直径部的外圆周表面。开口是限定在接收部的一对远端部之间的间隙。对应轴承的突起适配至开口,防止轴承相对于接收部旋转。接收表面被构造成在轴向方向上向外接触对应轴承的大直径部的端面。端面和接收表面的至少一个包括凹部。

优选地,大直径部的端面包括:接触表面,接触表面被构造成与保持器的接收表面接触;凹部,凹部被构造成与轴向方向上接收部的远端部(862、863)的至少一个相对。

优选地,凹部构成端面的整个面积的近似三分之一。

优选地,接触表面包含至少三个局部接触表面,三个局部接触表面在大直径部的圆周方向上彼此间隔排列,三个局部接触表面包括第一局部接触表面、第二局部接触表面和第三局部接触表面;第二局部接触表面的一部分和第三局部接触表面的一部分相对于虚拟平面彼此对称,虚拟平面包括每个轴承的中心轴线并且经过第一局部接触表面的重心。

可替换地,还优选地,凹部形成在接收表面中,在接近接收部的远端部的至少一个的区域中。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特定特征和优势以及其他目的将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中变得明显,附图中: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立体图并且图示了第二盖处于其关闭位置的状态;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立体图并且图示了第二盖处于其打开位置的状态;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平面图并且图示了第二盖处于其关闭位置的状态;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立体图并且图示了处于关闭位置的第二盖被省略的状态;

图5是沿着图1中的线a-a、在箭头所示的方向上看时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的压板辊、保持器和左右轴承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保持器的适配部及其附近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8是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右轴承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右轴承的左侧视图;

图10是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立体图并且图示了在处于关闭位置的第二盖被省略的状态下的压板辊和左右轴承;

图11是根据实施例的修改例的轴承的立体图;

图12是根据实施例的修改例的轴承的左侧视图;以及

图13是示意性图示了根据实施例的变型的适配部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打印装置1]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

打印装置1是热学打印装置,能够在热敏打印媒介(热敏纸)上进行打印。打印装置1可以由电池供电。打印装置1可以通过带夹(未显示)附接至用户的束带上,例如使得用户能够在工作的同时携带打印装置1。打印装置1可以利用usb(注册商标)电缆连接至外部装置(未显示)。打印装置1可以基于从外部装置接收到的打印数据在打印媒介上打印文本、图等等。外部装置可以是例如普通的个人电脑(pc)。

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图1中的打印装置1的右下侧、左上侧、右上侧、左下侧、顶部和底部分别定义为打印装置1的右侧、左侧、后侧、前侧、顶部和底部。

如图1至3所示,打印装置1包括壳体10。壳体10具有大致盒状的矩形形状,在前后方向上细长。壳体10包括第一盖2和第二盖3。

<第一盖2>

第一盖2被构造为盒状。第一盖2包括前壁部22、右壁部23、左壁部24、后壁部25(参见图4)、下壁部26(参见图5)和上壁部21。上壁部21构成壳体10的上壁的向前部,即相对于壳体10的上壁的大致前后中心向前定位的部分。

如图1和2所示,显示器22d和开关22b设置在前壁部22上。显示器22d能够显示要被打印至打印媒介上的字符、设置信息等等。开关22b使得用户可以输入在打印装置1上执行的各种操作的指令。右壁部23中形成有杆孔23h和电池保持部23b。杆孔23h是在竖直方向上细长的矩形通孔。杆23l从杆孔23h向右突出。杆23l可以在杆孔23h内竖直移动。杆23l被构造成切换稍后描述的第二盖3的锁定和解锁。电池保持部23b形成为容纳用于向打印装置1供电的电池并且起到将电池保持在其中的作用。

主机架(未显示)设置在上壁部21的后边缘部21a下方。主机架支撑马达等等(未显示)。主机架也支撑杆23l,以允许杆23l上下移动。如图4所示,主机架包括内壁部27,该内壁部27在上壁部21的后边缘部21a下方向下延伸。内壁部27包括切割器21c,该切割器21c沿着后边缘部21a的底部延伸。切割器21c为刀片,其被构造成切除打印媒介上已经打印了的部分。热头21p布置在切割器21c下方。热头21p被构造成通过对打印媒介加热来打印字符等等。切割器21c和热头21p在左右方向上细长。

主机架也包括一对支撑部7。具体地,支撑部7包括支撑部7a和支撑部7b。支撑部7a从内壁部27的右边缘向后延伸。支撑部7b从内壁部27的左边缘向后延伸。支撑部7支撑稍后描述的限制机构9。支撑部7将在后面更具体地描述。如图3所示,齿轮70由主机架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部7b的前方位置。齿轮70是正齿轮,其旋转轴线与前后方向对齐。齿轮70通过主机架上支撑的马达的驱动而旋转。

如图4所示,右壁部23上的上边缘的、位于上壁部21后方的后部将称为“边缘部23a”。边缘部23a从上壁部21的后边缘部21a的右端向后线性延伸,然后弯曲成向下延伸。类似地,左壁部24上的上边缘的、位于上壁部21后方的后部将称为“边缘部24a”。边缘部23a和边缘部24a彼此形状相同。

进一步,如图4所示,后壁部25的上边缘将称为“边缘部25a”。边缘部25a在左右方向上线性延伸,以跨接边缘部23a和24a的后端。两个支撑部251布置在后壁部25,以相对于边缘部25a向上突出。具体地,一个支撑部251从边缘部25a的右端附近向上突出,而另一个支撑部251从边缘部25a的左端附近向上突出。每个支撑部251支撑在左右方向上定向的轴252。每个轴252从对应的支撑部251向内延伸。弹簧253安装在每个轴252上。

如图3所示,由边缘部21a、23a、24a和25a围绕的区域定义为开口区域2a,其在俯视图中具有大致矩形形状。也就是说,开口区域2a形成在第一盖2的上部中,从其大致前后中心向后边缘。开口区域2a向第一盖2中的隔室40开口。隔室40形成在壳体10的内部,在前后方向上从其大致中心向后端延伸。隔室40是内壁部27、右壁部23、左壁部24、后壁部25和下壁部26围绕的空间。如图4所示,辊保持器4容纳并固定在隔室40中。辊保持器4可旋转地保持辊4a(参见图2)。辊4a是打印媒介的辊。辊4a的左端和右端由辊保持器4可旋转地支撑。

<限制机构9>

限制机构9包括一对板状限制构件91和92以及连接构件(未显示)。限制构件91布置在内壁部27的右边缘附近,限制构件92布置在内壁部27的左边缘附近。限制构件91和92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也就是说,限制构件91和92的侧表面面向右或者面向左。突出部91a布置在限制构件91的上端并且从其向前突出。突出部92a布置在限制构件92的上端并且从其向前突出。突出部91a和92a各自的上端部朝向前侧向下倾斜。利用设置在限制构件91和92各自的下端的联接部(未显示),限制构件91和92彼此连接。

如图5所示,支撑部7a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定向的轴70a。连接构件和限制构件91的下端可旋转地支撑在轴70a上。在左右方向上,连接构件布置在限制构件91和杆23l(参见图1)之间。连接构件包括轴70b,其在左右方向上突出。轴70b的、相对于连接构件向左突出的一部分插入形成在限制构件91的后端的孔(未显示)中。轴70b的、相对于连接构件向右突出的一部分插入形成在杆23l中的凹部(未显示)中。利用这种构件,连接构件连接杆23l和限制构件91。轴70b响应于杆23l的操作而竖直移动。当轴70b竖直移动时,限制构件91绕着轴70a枢转。注意,响应于限制构件91的枢转,限制构件92也在与限制构件91相同的方向上枢转。在右侧视图中,设置在连接构件上的弹簧(未显示)逆时针推压限制构件91和92。

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枢转方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表示为从构件的右侧看时构件的枢转方向。同样,在后文中,限制构件91和92通过弹簧的推力逆时针枢转的状态(如图4和5所示)将称为“限制状态”。限制构件91和92克服弹簧的推力顺时针枢转的状态称为“非限制状态”。

当杆23l向上移动时,限制构件91和92逆时针枢转,并且突出部91a和92a向前移动。当杆23l已经移动至其最上方位置时,限制构件91和92处于限制状态。在限制状态下,突出部91a布置在凹部71a上方,该凹部71a形成在支撑部7a的上边缘,突出部92a布置在凹部72a上方,该凹部72a形成在支撑部7b的上边缘,如图4所示。当杆23l向下移动时,限制构件91和92顺时针枢转,突出部91a和92a向后移动。当杆23l已经移动至其最下方位置时,限制构件91和92处于非限制状态。此时,突出部91a布置在形成在支撑部7a的凹部71a的后方,突出部92a布置在形成在支撑部7b的凹部72a的后方。

<第二盖3>

如图1和2所示,第二盖3在覆盖开口区域2a的上侧的关闭位置(如图1所示)和露出开口区域2a的打开位置(如图2所示)之间枢转地移动。在接下来的描述中,打印装置1的方向将应用于第二盖3,在第二盖3处于关闭位置的假设下。第二盖3构成壳体10的上壁的后部,即壳体10的上壁的大致前后中心的后方部。

如图1和2所示,第二盖3包括盖板部31和侧板部33和34。盖板部31具有第一部31a和第二部31b。第一部31a具有弯曲板状,第二部31b具有平坦板状。第一部31a具有形成在第一部31a的后边缘上的突出部311。每个突出部311包括孔,第一盖2的两个轴252(参见图4)的每一个插入该孔中。第二部31b从第一部31a的前边缘向前延伸。

侧板部33连接至盖板部31的右边缘。侧板部33具有第一部33a和第二部33b。第一部33a从盖板部31的右边缘向下延伸并且弯曲。第二部33b从第一部33a的下边缘向下延伸,即在垂直于盖板部31的方向上延伸。侧板部34连接至盖板部31的左边缘。侧板部34具有第一部34a和第二部34b。第一部34a从盖板部31的左边缘向下延伸并且弯曲。第二部34b从第一部34a的下边缘向下延伸,即在垂直于盖板部31的方向上延伸。

<保持器80>

保持器80布置在第二部31b的内壁的前边缘附近。保持器80被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压板辊60。

如图6所示,保持器80具有相对于左右方向对称的形状。保持器80包括第一部81、第二部82、第三部83、右壁部84和左壁部85。第一部81构成保持器80的后部。第一部81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在俯视图中在左右方向上细长。在侧视图中,第一部81倾斜成朝向后方向上延伸。凹部81a形成在第一部81的后端部的左右中心,并由此向前凹陷。通孔81b形成在第一部81的后端部的左端和右端的每一个中。通孔81b分别竖直贯穿第一部81的后端部的左端和右端。

第二部82构成保持器80的前部,第二部向下并向后弯曲,与稍后描述的压板61的形状相符。利用第二部82的这种形状,压板容纳部82a设置在第二部82的前侧。压板容纳部82a是用于在其中容纳压板61的空间。压板容纳部82a延伸以跨接第二部82的右端和左端。第一部81的前边缘的后侧连接至第二部82的下边缘。

第三部83构成保持器80的下部。第三部83在前视图中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在左右方向上细长。第三部83的上边缘连接至第二部82的底部。第三部83具有前表面,该前表面占据倾斜向下向后延伸的平面。

右壁部84连接至第一部81和第二部82的右端。在右视图中,右壁部84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细长。右壁部84延伸至第二部82的前侧。也就是说,右壁部84的一部定位成从右方覆盖压板容纳部82a。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右壁部84的覆盖压板容纳部82a的右端的那部(即,右壁部84的前端部)将称为“适配部86”。

同样,在左视图中,左壁部85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细长。左壁部85延伸至第二部82的前侧。也就是说,左壁部85的一部定位成从左方覆盖压板容纳部82a。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左壁部85的覆盖压板容纳部82a的左端的那部(即,左壁部85的前端部)将称为“适配部87”。

<适配部86和87>

适配部86和87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由于适配部86和87具有相对于左右方向彼此对称的形状,因此仅在此描述适配部86,而省略适配部87的描述。如图7所示,适配部86包括接收部861,其向后凹陷。接收部861是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预定长度的壁。接收部861在右视图中具有c形状。接收部861包括远端部862和863,两者在竖直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两者之间限定间隙。具体地,接收部861的远端部862和863在竖直方向上彼此间隔距离t1。远端部862定位在远端部863上方。在接下来的描述中,接收部861的远端部862和863之间的间隙将称为“开口864”。

凹部865形成在适配部86的右表面,沿着接收部861的外周边缘从该右表面向左凹陷。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凹部865的下表面将称为“接收表面866”。也就是说,接收表面866是占据垂直于左右方向的平面的平坦表面。接收表面866在右视图中具有c形状。限定接收表面866的内边缘(即,接收部861的内周边缘)的凹部865的内边缘部将称为“内边缘部861a”。限定接收表面866的外边缘的凹部865的外边缘部将称为“外边缘部861b”。在内边缘部861a和外边缘部861b之间,接收表面866在其径向方向上具有尺寸t2。

<压板辊60>

如图6所示,压板辊60包括压板61和旋转轴62。压板61具有左右尺寸,其稍短于适配部86和87之间的距离。压板61布置在压板容纳部82a中(即,在适配部86和87之间)。压板61是圆筒形状的构件,其在左右方向上细长。压板61中形成有通孔(未显示),其在左右方向上贯穿压板61的径向中心。旋转轴62是圆柱形状的轴构件,其在左右方向上定向。旋转轴62贯穿形成在压板61中的通孔。旋转轴62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从压板61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突出。压板61固定至旋转轴62以便与旋转轴62一起旋转。

<轴承6a和6b>

轴承6a和6b分别设置在构成压板辊60的旋转轴62的左端和右端。轴承6a布置在旋转轴62的从压板61向右突出的右端部上,轴承6b布置在旋转轴62的从压板61向左突出的左端部上。由于轴承6a和6b彼此具有左右对称的形状,因此仅给出轴承6a的描述,而省略轴承6b的描述。

轴承6a是具有通孔64的大致圆筒形状的构件,旋转轴62插入该通孔64。通孔64沿着轴承6a的中心轴线p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轴承6a具有左右尺寸,其小于旋转轴62的从压板61的右端向右突出的右端部的左右长度。

具体地,参考图8,轴承6a包括小直径部66和大直径部67。小直径部66具有圆筒形状并且构成轴承6a的左部。小直径部66具有外径,该外径基本等于接收部861的内径。大直径部67具有圆筒形状并且构成轴承6a的右部。大直径部67具有外径,该外径大于小直径部66的外径,因此也大于接收部861的内径。大直径部67同轴地连接至小直径部66的右表面。因此,小直径部66和大直径部67之间形成阶梯形状。

在后文中,小直径部66和大直径部67之间的阶梯形状包括端面68。更具体地,端面68构成大直径部67的左端并且连接小直径部66的外圆周表面661和大直径部67的外周表面671。端面68垂直于通孔64延伸的方向(即,左右方向)。在左视图中,端面68具有环形形状。在左视图中,端面68在大直径部67的圆周方向上延伸,如图9所示。

在小直径部66的外圆周表面661上,设置了突起69。参考图9,在本实施例中,突起69沿着外圆周表面661的圆周延伸,占据其大致四分之一。在前视图中,突起69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突起69也在左右方向上从外圆周表面661的左边缘附近的位置延伸至端面68。也就是说,在大直径部67的圆周方向上,突起69占据端面68的一部分。突起69具有左右尺寸,其近似等于接收部861的左右尺寸(参见图7)。突起69具有上表面691和下表面692。突起69具有竖直尺寸t3(上表面691和下表面692之间的距离),其小于小直径部66的外径并且近似等于接收部861的远端部862和863之间的距离t1(参见图7)。

在后文中,端面68的除了由突起69所占据的部之外的部将称为特定表面681。也就是说,参考图9,在左视图中,特定表面681在大直径部67的圆周方向上从突起69的上表面逆时针延伸直至突起69的下表面692。特定表面681在左视图中具有径向尺寸t4,其稍小于接收表面866的尺寸t2。

特定表面681包括凹部682和接触表面683。凹部682是特定表面681的相对于接触表面683向右凹陷的部。凹部682具有下表面,其平行于接触表面683延伸。凹部682从突起69的上表面691上的右边缘延伸。凹部682在左视图中从突起69的上表面691(更具体地,从上表面691的右边缘)逆时针方向延伸预定长度。特定表面681的除了凹部682的部是接触表面683。在左视图中,接触表面683从凹部682的下游端逆时针方向延伸至突起69的下表面692(更具体地,下表面692的右边缘)。在本实施例中,凹部682的面积等于接触表面683的面积的近似一半。换句话说,凹部682构成特定表面681的整个面积(凹部682的面积+接触表面683的面积)的近似三分之一。在图9中,凹部682由交叉影线表示,而接触表面683由斜线表示。

<压板辊60、轴承6a、6b和保持器80的装配和操作>

如图6所示,压板辊60从前侧装配至保持器80。压板61布置在压板容纳部82a中(即在一对适配部86和87之间)。旋转轴62的右端插入通过形成在适配部86中的开口864并且布置在适配部86的接收部861内,以便由此向右突出。类似地,旋转轴62的左端插入通过形成在适配部87中的对应开口布置在适配部87的对应接收部内,以便由此向左突出。

在压板辊69布置在保持器80中的情况下,轴承6a从右侧装配在旋转轴62的右端。也就是说,旋转轴62的右端从左侧插入轴承6a的通孔64。旋转轴62相对于轴承6a可旋转。小直径部66的不包含突出69的外圆周表面661适配在接收部861中,而突起69在适配部86的开口864中。由于突起69的竖直尺寸t3近似等于接收部861的远端部862和863之间的距离t1,因此远端部862接触突起69的上表面691,而远端部863接触突起69的下表面692。利用这种结构,限制突起69绕着旋转轴62旋转,从而提供凹部682相对于接收表面866的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凹部682布置成在左右方向上与接收表面866上的区域相对,该区域是从远端部862至旋转轴62上方区域的区域。如图2和10所示,卡环62a夹在旋转轴62上,在轴承6a的右侧。卡环62a防止轴承6a脱离旋转轴62。轴承6a能够沿着旋转轴62在卡环62a和压板61的右端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稍稍移动。换句话说,轴承6a安装在旋转轴62上,在左右方向上存在一定的游隙。

轴承6b类似地从左侧装配在旋转轴62的左端,由于轴承6b的装配与轴承6a的装配的区别仅在于左右方向的反向,因此在此省略其描述。齿轮65固定在旋转轴62的左端,在轴承6b的左方位置,如图3和10所示。齿轮65是正齿轮。齿轮65具有外径,其大于构成轴承6b的大直径部67的外径。通过将齿轮65固定至旋转轴62,齿轮65防止轴承6b脱离旋转轴62。轴承6b能够在齿轮65和压板61的左端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稍稍移动。换句话说,轴承6b装配至旋转轴62,在左右方向上存在一定的游隙。在轴承6a和6b适配在对应适配部86和87的情况下,压板辊60的旋转轴62的左端和右端由轴承6a和6b可旋转地支撑。

由于接收部861的内径基本等于小直径部66的外径,并且特定表面681的内径t4小于接收表面866的尺寸t2,因此在轴承6a相对于保持器80向左移动的情况下,构成轴承6a的特定表面681的接触表面683从右侧接触适配部86的接收表面866。以这种方式,限制轴承6a相对于保持器80向左移动更远。然而,特定表面681的凹部682不接触接收表面866,因为此时它们之间存在间隙。在该状态下,假定旋转轴62相对于保持器80和轴承6a进一步向左移动。在该情况下,卡环62a接触由适配部86限制向左移动的轴承6a。因而,限制旋转轴62相对于保持器80和轴承6a进一步向左移动。在该状态下,压板61的左端不接触适配部87的右表面。

在轴承6b相对于保持器80向右移动的情况下,构成轴承6b的端面的端部区域的接触表面从左侧接触适配部87的接收表面。因此,限制轴承6b相对于保持器80进一步向右移动。此时,构成轴承6b的端面的端部区域的凹部不接触适配部87的接收表面,因为它们之间形成有间隙。在该状态下,即使假设旋转轴62相对于保持器80和轴承6b进一步向右移动,齿轮65可以从左侧接触轴承6b,从而限制旋转轴62相对于保持器80和轴承6b进一步向右移动。在该状态下,压板61的右端不接触适配部86的左表面。以这种方式,通过轴承6a和6b与对应适配部86和87之间的接触,压板61相对于保持器80的左右移动被限制在预定范围内。

在压板辊60和轴承6a和6b装配至保持器80的状态下,一对螺钉681a(参见图2)从下方插入对应的通孔81b中。然后,保持器80通过螺钉681a被螺纹固定至第二盖3的第二部31b,并且压板辊60和轴承6a和6b装配在保持器80中(参见图2)。

<第二盖3的打开和关闭操作>

如图2所示,第二盖3由第一盖2可枢转地支撑,以便能够绕着插入形成在突出部311的孔中的轴252旋转。安装在轴252(参见图4)上的弹簧253推压第二盖3从关闭位置(参见图1)朝向打开位置(参见图2)。当第二盖3克服弹簧253的推力逆时针枢转时,第二盖3移动至关闭位置。在如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构成第二盖3的第二部31b的前边缘部定位成接近第二盖3的后边缘部21a。排出开口20形成在第一盖2的后边缘部21a和第二部31b的前边缘部之间。打印媒介被构造成在打印装置1内部已经打印了之后,从打印装置1内部通过排出开口20排出。

如图10所示,当第二盖3处于关闭位置时,由第二盖3通过保持器80支撑的压板辊60面对设置在内壁部27上的热头21p(参见图4)。具体地,当第二盖3处于关闭位置时,压板辊60的压板61定位成接近热头21p的后侧。在打印媒介布置在压板61和热头21p之间的状态下,压板61被构造成按压打印介质抵靠热头21p。第二盖3的齿轮65与主机架的齿轮70(参见图3)啮合。随着齿轮70在接收来自马达(未显示)的驱动力下旋转,齿轮65和压板61被构造成随着齿轮70的旋转而旋转。此时,压板61被构造成在将记录介质按压抵靠热头21p的同时将记录介质朝向排出开口20传送。

如图5所示,当第二盖3处于关闭位置时,轴承6a被接收在形成在支撑部7a中的凹部71a中并且从上方与凹部71a接合。由于限制构件91处于限制状态,限制构件91的突出部91a从上方接触轴承6a。同样,如图10所示,轴承6b被接收在形成在支撑部7b的凹部72a(参见图4)中并且从上方与凹部72a接合。由于限制构件92处于限制状态,突出部92a从上方接触轴承6b。以这种方式,限制机构9被构造成限制压板辊60向上移动。因此,限制机构9能够保持第二盖3处于关闭位置并且由于弹簧253的推力限制第二盖3朝向打开位置枢转。

当第二盖3处于关闭位置,操作员向下移动杆23l(参见图1)时,限制构件91和92从限制状态移动至非限制状态。因此,限制构件91的突出部91a移动至形成在支撑部7a中的凹部71a的后方位置,限制构件92的突出部92a移动至形成在支撑部7b中的凹部72a的后方位置。由此,限制机构9不再限制轴承6a和6b的向上移动。因此,弹簧253的推力使第二盖3顺时针枢转。作为第二盖3的顺时针枢转运动的结果,第二盖3移动至打开位置(参见图2)。

<本实施例的操作上和技术上的优势>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保持器80中,第二部82连接至适配部86的下端部和后端部。也就是说,适配部86的下端部和后端部通过第二部82在结构上被加强。然而,适配部86的上部,尤其是接近远端部862的部分在结构上弱于适配部86的加强了的下端部和后端部(或者接收表面866的下端部和后端部),因为远端部862相对于第二部82进一步向前延伸。也就是说,在接收部861中,远端部862在结构上弱于接收部861的基础部(即,除了远端部862以外的部)。

在本实施例中,当特定表面681和保持器80的接收表面866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时,特定表面681的凹部682能够在特定表面681和接收表面866之间提供间隙。由此,在设置凹部682的区域,特定表面681不会接触接收表面866。进一步,轴承6a的突起69适配在适配部86的开口864中,从而限制轴承6a相对于适配部86旋转。由此,凹部682的位置相对于接收表面866固定。

利用这种结构,允许轴承6a的接触表面683面对并接触保持器80的在左右方向上在结构上较强的部(即,接收表面866的下端部和后端部),而轴承6a的凹部682布置成在左右方向上与远端部862(保持器80的在结构上不强的部)相对。由此,即使打印装置1掉落并且由于该掉落产生的冲击在压板辊60的旋转轴62的轴向方向(即,左右方向)上施力,例如,保持器80可以在结构上强的部处接收来自轴承6a的负载。这点也适用于轴承6b。因此,通过一对轴承6a和6b保持的保持器80不太可能由于掉落产生的冲击导致而损坏。

换句话说,凹部682形成在特定表面681中,在构造成与保持器80在左右方向上的远端部862(结构上较弱的部)相对的区域中。利用这种结构,防止来自轴承6a的负载施加接收部861在左右方向上的远端部862上。因此,保持器80不太可能由于打印装置1的掉落产生的冲击而损坏。

凹部682占特定表面681的整个面积的大约三分之一。这里,参考图9,假定虚拟平面q,其包括轴承6a的中心轴线p并且与远端部862接触的上表面691交叉。在特定表面681上,构造成接触接收表面866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为接触表面683)定位在虚拟平面q的两侧,而凹部682定位成接近与远端部862(适配部86的在结构上较弱的部)接触的上表面691。轴承6a的接触表面683能够可靠地接触保持器80的接收表面866,从而使保持器80能够可靠地分散从轴承6a接收到的负载。因此,本实施例的该结构能够更好地抑制保持器80由于打印装置1的掉落产生的冲击而损坏。

[本实施例的修改例]

虽然已经参考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在这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有许多修改和变型,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显的。

例如,本实施例的凹部682可以分割成两个以上的部。图11和图12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修改例的轴承6c。在这附图和接下来的描述中,与本实施例中的部和组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和组件由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避免重复说明。

在修改例的轴承6c中,四个凹部6821-6824形成在构成端面68的特定表面681中。在左视图中,参考图12,四个凹部6821-6824从突起69的上表面691至突起69的下表面692沿着逆时针方向以预定间隔排列。具体地,在左视图中,凹部6821-6824向右凹陷并且沿着逆时针方向从凹部6821至凹部6824的顺序依次布置在特定表面681中。在左视图中,凹部6821-6824等间隔排列,并且沿着小直径部66的圆周彼此延伸相同长度。轴承6c在竖直方向上对称。

注意,凹部6821-6824可以具有与本发明不同的形状和构造。例如,凹部可以以不同间隔排列并且在圆周上延伸不同长度。换句话说,轴承6c不需要竖直对称。

设置在凹部6821-6824中相邻的两个之间的表面可以成为局部接触表面,更具体地,第一局部接触表面6831、第二局部接触表面6832和第三局部接触表面6833局部接触表面6831-6833排列在相同平面上。参考图12,在左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第一局部接触表面6831形成在凹部6821和凹部6822之间,第二局部接触表面6832形成在凹部6822和凹部6823之间,第三局部接触表面6833形成在凹部6823和凹部6824之间。突起69布置在凹部6824和凹部6821之间。

更具体地,第二局部接触表面6832和第三局部接触表面6833的一部分布置在虚拟平面q1的相对侧。这里,虚拟平面q1是经过轴承6c的中心轴线p1并且与第一局部接触表面6831交叉的虚拟平面。更准确地,在该修改例中,虚拟平面q1包括轴承6c的中心轴线p1并且经过第一局部接触表面6831的重心g1。这里,第三局部接触表面6833的相对于虚拟平面q1与第二局部接触表面6832相对的那一部分是第三局部接触表面6833的前部。

类似地,第一局部接触表面6831和第三局部接触表面6833布置在虚拟平面q2的相对侧。虚拟平面q2是包括轴承6c的中心轴线p1并且与第二局部接触表面6832交叉的虚拟平面。更准确地,虚拟平面q2包括轴承6c的中心轴线p1并且经过第二局部接触表面6832的重心g2。

第一局部接触表面6831的一部分和第二局部接触表面6832布置在虚拟平面q3的相对侧。虚拟平面q3包括轴承6c的中心轴线p1并且与第三局部接触表面6833交叉。更准确地,虚拟平面q3包括轴承6c的中心轴线p1并且经过第三局部接触表面6833的重心g3。这里,第一局部接触表面6831的相对于虚拟平面q3与第二局部接触表面6832相对的那一部分是第一局部接触表面6831的前部。

由于各个局部接触表面6831-6833的重心位置的计算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在此省略其描述。进一步,虚拟平面q1-q3可以不经过各个局部接触表面6831-6833的重心g1、g2和g3,而可以经过局部接触部6831-6833的各自内表面的特定位置。这些特定位置可以任意确定。

根据该修改例的轴承6c的结构,三个局部接触表面6831-6833可以可靠地并且稳定地与接收表面866接触。保持器80可以可靠地将从轴承6c接收到的负载发散至三个表面,即局部接触表面6831-6833。因此,根据该修改例的打印装置1能够抑制保持器80由于打印装置1掉落产生的冲击而损坏。

在描述的实施例中,轴承6a和6b具有在竖直方向上不对称的不同形状。因此,轴承6a必须装配至适配部86(在右侧),而轴承6b必须装配至适配部87(在左侧)。因此,存在轴承6a和6b可能错误装配的可能。另一方面,该修改例的轴承6c是竖直对称的,因此无论轴承6c向左或向右,轴承6c都具有相同形状。也就是说,轴承6c可以装配至适配部86,也可以装配至适配部87。因此,不会使轴承6c错误地装配至保持器80。

[其他变型]

虽然在描述的实施例中,凹部682形成在轴承6a的端面68上的特定表面681中,但是凹部682可以形成在接收表面866中,而不在特定表面681中。在接收表面866包括凹部的情况下,参考图13,凹部r2应当形成在接收表面866上,在远端部862附近的区域中,而除了凹部r2以外的剩余区域(在图13中由r1标记)被构造成在左右方向上与特定表面681面接触,其作为轴承6a的接触表面。利用这种结构,形成在接收表面866中的凹部r2可以仅起到上述实施例中形成在特定表面681中的凹部682的作用。进一步可替换地,凹部682可以形成在特定表面681和接收表面866两者中。也就是说,凹部682可以形成在特定表面681和接收表面866的至少一个中,以便在左右方向上在特定表面681和接收表面866之间形成间隙。

凹部682的形状和布局位置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那样。例如,凹部682可以从与构成突起69的上表面691的右边缘分隔预定距离的位置沿圆周延伸预定长度。也就是说,优选地,凹部682布置在与保持器80的在结构上较弱的部分对应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凹部682的面积是特定表面681的整个面积的近似三分之一。然而,凹部682的面积可以少于特定表面681的整个面积的三分之一,或者多于三分之一。在凹部682的面积少于特定表面681的整个面积的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允许接触表面683以比所描述的实施例中更大的面积接触接收表面866,确保接触表面683和接收表面866之间的稳定接触。在凹部682的面积延伸为多于特定表面681的整个面积的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可以防止接触表面683接触保持器80的在结构上较弱的部分,即使该在结构上较弱的部分占据接收表面866的较宽范围。

在实施例中,小直径部66的突起69占外圆周表面661的圆周的近似四分之一。然而,突起69可以占该圆周的不同范围,优选地少于该圆周的一半。由于接收部861的远端部862和863之间的距离t1小于小直径部66的外径,因此占外圆周表面661的圆周的少于一半的突起69仍然可以抑制小直径部66向前通过开口864。

虽然在描述的实施例中保持器80形成为与第二盖3分离的构件,但是代替地,保持器80可以与第二盖3一体地形成。进一步,虽然适配部86和87与保持器80一体地形成,但是适配部86和87可以形成为与保持器80分离的构件。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适配部86和87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至保持器80。

虽然实施例中的打印装置1采用热打印方法,但是可以采用其他打印方法,例如热转印或者喷墨打印。进一步,打印媒介不需要缠绕成卷,如实施例中的卷4a。进一步,开口区域2a可以不具有俯视图中的大致矩形形状,而可以具有任意形状。例如,限定开口区域2a的边缘部21a、23a、24a和25a中的一个以上可以弯曲。

虽然已经参考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在不脱离上述实施例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有许多变化和修改,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