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颜色自动供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943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多颜色自动供墨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颜色自动供墨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包括折叠)等机构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 ,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如纺织品、金属板、塑胶、皮革、木板、玻璃和陶瓷)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现在的印刷机供油墨都采用人工将油墨倒入到油墨槽中,容易造成浪 费,操作不方便。

公告号为CN202592956U的中国专利,一种印刷机自动供油墨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压印辊,压印辊左侧并列设有两个油墨传输辊,油墨传输辊下端设有油墨槽,所述油墨槽固定一根油墨输送管,油墨输送管的一端连接油墨箱,在油墨输送管与油墨箱之间设有电机泵,此种印刷机自动供油墨装置较为单一,只存在一个油墨箱,即只能够打印这种颜色的纸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颜色自动供墨系统,能够对印刷机提供多种不同颜色的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颜色自动供墨系统,包括多个存储不同颜色的第一储料桶、第二储料桶和第三储料桶;所述的第一储料桶、第二储料桶和第三储料桶分别设置有与印刷机连接的第一供墨管道、第二供墨管道和第三供墨管道;所述的第一供墨管道、第二供墨管道和第三供墨管道分别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第一真空泵、第二真空泵、第三真空泵;所述的印刷机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供墨管道、第二供墨管道和第三供墨管道相对应的第一放料装置、第二放料装置和第三放料装置,所述的第一放料装置、第二放料装置和第三放料装置分别设置有相同的自动补墨单元,所述的自动补墨单元包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一放料装置、第二放料装置或第三放料装置的墨位高度,并输出检测电压;基准装置,根据预设的最低液位高度输出一基准电压;比较装置,分别与所述的检测装置和基准装置耦接,当所述的基准电压大于所述的检测电压后输出驱动信号;驱动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放料装置、第二放料装置或第三放料装置相对应的第一真空泵、第二真空泵、第三真空泵进行工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颜色自动供墨系统可同时对印刷机进行多种颜色的墨进行补给,并且第一放料装置、第二放料装置和第三放料装置分别设置有相同的自动补墨单元,当出现任意第一放料装置、第二放料装置和第三放料装置钟任意一个缺墨时,与其对应的自动补墨单元会对其进行供墨。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检测装置为液位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位传感器能够将墨水的高度转化为电压信号。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基准装置包括第一基准电阻、第二基准电阻和第三基准电阻,第一基准电阻、第二基准电阻和第三基准电阻串联接地,第一基准电阻和第二基准电阻的结点耦接比较装置的输入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基准电阻、第二基准电阻和第三基准电阻进行分压,达到提供基准电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比较装置包括电压比较器,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耦接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压比较器能够起到对电压进行比较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阻、第二驱动电阻和驱动三极管,第一驱动电阻与第二驱动电阻串联接地,第一驱动电阻与第二驱动电阻的节点耦接驱动三极管的基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驱动电阻和第二驱动电阻进行分压达到使驱动三极管导通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供墨管道、第二供墨管道和第三供墨管道分别设置有第一供墨子管道、第二供墨子管道和第三供墨子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供墨子管道、第二供墨子管道和第三供墨子管道可对另外一个相同的印刷机进行供墨,使自动供墨系统能够对多个印刷机进行同时供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多颜色自动供墨系统可同时对印刷机进行多种颜色的墨进行补给,并且第一放料装置、第二放料装置和第三放料装置分别设置有相同的自动补墨单元,当出现任意第一放料装置、第二放料装置和第三放料装置钟任意一个缺墨时,与其对应的自动补墨单元会对其进行供墨,第一供墨管道、第二供墨管道和第三供墨管道分别设置有第一供墨子管道、第二供墨子管道和第三供墨子管道,通过第一供墨子管道、第二供墨子管道和第三供墨子管道可对另外一个相同的印刷机进行供墨,使自动供墨系统能够对多个印刷机进行同时供墨。

附图说明

图1是多颜色自动供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动补墨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110、第一储料桶;120、第二储料桶;130、第三储料桶;210、第一供墨管道;220、第二供墨管道;230、第三供墨管道;310、第一真空泵;320、第二真空泵;330、第三真空泵;410、第一电磁阀;420、第二电磁阀;430、第三电磁阀;510、第一放料装置;520、第二放料装置;530、第三放料装置;610、第一供墨子管道;620、第二供墨子管道;630、第三供墨子管道;710、检测装置;720、基准装置;730、比较装置;740、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多颜色自动供墨系统,如图1所示其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储料桶110,第一储料桶110通过第一供墨管道210与第一放料装置510连接,第一储料桶110可放置黄色的墨汁,黄色的墨汁通过第一供墨管道210流至第一放料装置510,第一供墨管道210设置有第一真空泵310,用于为黄色的墨汁提供动力,使其通过第一供墨管道210流至第一放料装置510,并且第一供墨管道210还设置有控制其导通与关闭的第一电磁阀410。

第一供墨管道210连接有第一供墨子管道610,通过第一供墨子管道610可对另一个印刷机提供黄色的墨汁,使自动供墨系统能够对多个印刷机进行同时供墨。

还包括第二储料桶120,第二储料桶120通过第二供墨管道220与第二放料装置520连接,第二储料桶120可放置蓝色的墨汁,蓝色的墨汁通过第二供墨管道220流至第二放料装置520,第二供墨管道220设置有第二真空泵320,用于为蓝色的墨汁提供动力,使其通过第二供墨管道220流至第二放料装置520,并且第二供墨管道220还设置有控制其导通与关闭的第二电磁阀420。

第二供墨管道220连接有第二供墨子管道620,通过第二供墨子管道620可对另一个印刷机提供蓝色的墨汁,使自动供墨系统能够对多个印刷机进行同时供墨。

还包括第三储料桶130,第三储料桶130通过第三供墨管道230与第三放料装置530连接,第三储料桶130可放置黑色的墨汁,黑色的墨汁通过第三供墨管道230流至第三放料装置530,第三供墨管道230设置有第三真空泵330,用于为黑色的墨汁提供动力,使其通过第三供墨管道230流至第三放料装置530,并且第三供墨管道230还设置有控制其导通与关闭的第三电磁阀430。

第三供墨管道230连接有第三供墨子管道630,通过第三供墨子管道630可对另一个印刷机提供黑色的墨汁,使自动供墨系统能够对多个印刷机进行同时供墨。

第一放料装置510、第二放料装置520和第三放料装置530分别设置有相同的自动补墨单元,如图2所示自动补墨单元结构示意图,包括检测装置710,用于检测第一放料装置510、第二放料装置520或第三放料装置530的墨位高度,并输出检测电压;基准装置720,根据预设的最低液位高度输出一基准电压;比较装置730,分别与检测装置710和基准装置720耦接,当基准电压大于检测电压后输出驱动信号;驱动装置740,控制与第一放料装置510、第二放料装置520或第三放料装置530相对应的第一真空泵310、第二真空泵320、第三真空泵330进行工作。

检测装置710为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能够将墨水的高度转化为电压信号。

基准装置720包括第一基准电阻、第二基准电阻和第三基准电阻,第一基准电阻、第二基准电阻和第三基准电阻串联接地,第一基准电阻和第二基准电阻的结点耦接比较装置730的输入端,通过第一基准电阻、第二基准电阻和第三基准电阻进行分压,达到提供基准电压的目的。

比较装置730包括电压比较器,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耦接驱动装置740,电压比较器能够起到对电压进行比较的目的。

驱动装置740包括第一驱动电阻、第二驱动电阻和驱动三极管,第一驱动电阻与第二驱动电阻串联接地,第一驱动电阻与第二驱动电阻的节点耦接驱动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驱动电阻和第二驱动电阻进行分压达到使驱动三极管导通的目的。

真空泵设置有保护电阻。真空泵可为第一真空泵310、第二真空泵320、第三真空泵330的任意一个真空泵。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