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8481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尤其适用于打印纸张厚度不均匀的纸张的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为符合打印机的规格标准要求,打印装置中需要使每张当前待打印的纸张和打印头在纸张厚度方向上保持相对固定的距离,即头间隙。目前实现头间隙的方式为:打印装置在吸入当前将要打印的纸张之后,随即根据纸张的厚度自动地进行头间隙的调整。

但是,目前的头间隙调整方案仅适用于当前将要打印的纸张厚度均匀的情形,当如信封等在纸面范围内的纸张厚度存在有多处不同的部分时(如外缘的重叠部分的厚度要大于纸面主体),如果打印头以检测出的相对较薄的纸面部分的纸张厚度作为基准来调整头间隙,则在打印头在完成打印作业过程中,如果保持由该间隙量确定的位置经过相对较厚的纸面部分时,有可能出现打印头与相对较厚的纸面部分的厚度阶梯发生碰撞的现象,进而导致打印偏差,甚至可能会由于电机失调而导致打印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印装置,旨在使当前待打印的纸张为厚度不均匀的情形时,仍能确保打印头与当前待打印的纸张之间预留有适当的间隙。该打印装置包括打印机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打印机本体的打印头,所述打印机本体内放置有多张纸张,所述打印机本体将当前待打印的纸张吸入所述打印机本体和所述打印头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头在靠近所述待打印的纸张的一侧设置有辅助件,该辅助件能够在所述打印头的推动下抵靠至所述当前待打印的纸张,其中,在所述辅助件抵靠至所述当前待打印的纸张的情形下,所述辅助件能够以远离所述当前待打印的纸张的方式移动,并且所述打印头能够为所述辅助件配置所述移动的量。

对于上述打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件为板结构,且该板结构在靠近所述当前待打印的纸张的一侧具有平面区。

对于上述打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出纸方向观察,所述平面区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当前待打印的纸张。

对于上述打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出纸方向观察,所述平面区的两侧外缘分别向远离所述当前待打印的纸张的方向延伸有折边。

对于上述打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的量为头间隙量,并且该头间隙量为所述打印机本体确定的所述头间隙与所述辅助件的厚度之差。

对于上述打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打印机本体能够使所述打印头移动,所述辅助件以随动的方式跟随所述打印头移动。

对于上述打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件以刚性连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打印头,该刚性连接能够使所述打印头带动所述辅助件以靠近/远离所述当前待打印的纸张的方式移动。

对于上述打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件以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打印头。

对于上述打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件以螺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打印头。

对于上述打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件与所述打印头为一体式结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打印装置通过在打印头靠近当前待打印的纸张的一侧(下方)设置辅助件,尤其在当前待打印的纸张为厚度不均匀的情形时,通过辅助件的设置,使打印头能够获得尽可能大的纸面范围的厚度检测区,进而使打印头能够根据当前待打印的纸张的最厚部分确定头间隙,从而有效避免了打印头与相对较厚的纸面部分的厚度阶梯发生碰撞的现象,保证了打印作业的可靠性。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应用场景中的当前待打印的纸张的结构示意图(信封)。

附图标记列表

100 打印机本体

200 打印头

300 辅助件

31 平面区

32 折边

400 当前待打印的纸张

41 较薄部分的纸面

42 最大厚度的纸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和元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打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打印装置主要用于使打印头与当前待打印的纸张之间预留有充分的头间隙。如图1所示,打印机主要包括打印机本体100和设置于打印机本体100的打印头200,打印机本体100内放置有多张纸张,打印机本体100将当前待打印的纸张(即多张纸张中最上方的那张)吸入打印机本体100和打印头200之间,进行相应的打印作业。

为了获取到更大的厚度检测范围,在本实用新型中,打印头200在靠近待打印的纸张的一侧设置有辅助件300,该辅助件300能够在打印头的推动下抵靠至当前待打印的纸张。其中,在辅助件300抵靠至当前待打印的纸张的情形下,辅助件300能够以远离所述当前待打印的纸张的方式移动,并且打印头200能够为辅助件300配置所述移动的量。其中,移动的量为头间隙量,由于辅助件300本身具有厚度,所以头间隙量=打印头与当前待打印的纸张之间头间隙(由打印机本体确定)-所述辅助件的厚度。

在辅助件300随打印头200的接近运动抵靠至当前待打印的纸张的情形下,打印头200即可以借助于辅助件300可以获得纸张的厚度。在获得的厚度之后,辅助件300只需随打印头200的远离运动返回一定的距离(即头间隙量),即可保证打印作业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辅助件300为板结构,并且该板结构在靠近当前待打印的纸张的一侧具有平面区31。优选地,沿出纸方向观察,平面区31的长度不小于当前待打印的纸张。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应用场景中的当前待打印的纸张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在当前待打印的纸张为厚度不均匀的信封400时,平面区31的尺寸即保证了辅助件能够获得当前待打印的纸张的最大厚度,以最大厚度的纸面最为基准面,为打印头200配置头间隙。从而有效避免了打印头200在以较薄部分的纸面41作为基准面进行移动时,由于与最大厚度的纸面42的阶梯部分发生碰撞而导致的打印偏差,或者由于电机失调而导致的打印错误。

此外,为了改善打印作业的平顺性,防止辅助件300损坏当前待打印的纸张,在平面区31的两侧外缘分别向远离当前待打印的纸张的方向延伸有折边32。

可以看出,打印机本体100能够使打印头200以接近/远离当前待打印的纸张的方式移动,而辅助件300则应当以随动的方式跟随打印头200同步移动。为了保证辅助件300的移动可靠性,辅助件300优选以刚性连接的方式固定于打印头200。具体而言,根据辅助件300的材质,可以选择将辅助件300以粘接或者螺接等方式固定于打印头20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任意可以实现二者刚性连接的方式均可以作为连接辅助件300与打印头200的方式。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如对于只打印尺寸较小的纸张的微型打印机而言,也可以将辅助件300与打印头200加工为一体式结构。事实上,用户完全可根据打印需求以及实际应用场景等情形灵活地设定辅助件300的材质、形状以及连接形式等,如平面区31可以是矩形或者圆形,平面区31的微观结构可以是光滑面或者纹理面,折边32可以是斜面或者曲面等。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