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式柔板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8874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卫星式柔板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卫星式柔板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在塑胶薄膜上印刷一些图案会使得薄膜更加美观,目前大多采用水性油墨对塑胶薄膜进行印刷,如图1所示,将塑胶薄膜300通过传送辊100传送,并通过与传送辊100相切的印刷辊200将水性油墨印刷到塑胶薄膜300上。传统的印刷设备中,传送辊100主要起传送作用,塑胶薄膜300与传送辊100接触面较小,在印刷时,塑胶薄膜300与传送辊100接触处(即印刷处)会产生较大的拉力作用于塑胶薄膜300,尤其是在印刷复杂图案需要多根传送辊100时,每个传送辊100处都设置有印刷辊200的情况下,每一处都有一个较大的拉力,塑胶薄膜300会被拉伸,因此,对塑胶薄膜300的厚度有要求,不能在太薄的塑胶薄膜300上实现印刷,太薄的塑胶薄膜300容易被拉断,而且塑胶薄膜300弹性性能较好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印刷的图案发生形变。为了克服上述问题,采用一个直径较大的承印辊,周围多个印刷机构形成卫星式结构,这种结构由于承印辊的直径远大于印刷辊的直径,分布在承印辊侧面的多个印刷辊均在同一个圆周平面上进行印刷,在印刷处几乎不会产生拉力。但是承印辊周围的印刷机构都是固定不变的,对于简单或复杂的图案需要的印刷机构数量不同,对于复杂的图案,印刷机构可能不够,而且无法添加,对于简单的图案,会出现印刷机构空转无用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卫星式柔板印刷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印刷机构数量固定不可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卫星式柔板印刷装置,包括:承印辊、导入辊、导出辊、两个调节架及至少两个分布在承印辊侧面的印刷机构,所述印刷机构包括:印刷辊、递墨辊、封闭式墨盒和烘箱,所述印刷辊分别与承印辊和递墨辊相切,封闭式墨盒的出墨口与递墨辊连接,烘箱位于印刷辊的一侧,所述两个调节架分别位于承印辊的两端,均为圆弧形,且圆弧的直径大于承印辊的直径,每个调节架上设有若干用于安装导入辊和导出辊的安装孔,使得所述导入辊和导出辊位于承印辊的侧面,且两者的轴线均与所述承印辊的轴线平行。

其中,所述印刷机构在承印辊周向方向均匀分布。

其中,所述印刷机构在承印辊轴向方向均匀分布,且各自的印刷轨迹不重叠。

其中,所述递墨辊为陶瓷网纹辊。

通过调节架调节导入辊和导出辊的位置,以改变薄膜在承印辊上的覆盖面积,能够根据图案复杂度灵活布置印刷机构数量,达到合理利用印刷资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印刷设备中印刷辊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卫星式柔板印刷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调节架的具体结构图;

图4为图2中承印辊及其左侧的印刷机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的卫星式柔板印刷装置如图2和3所示,包括:承印辊1、导入辊5、导出辊6、两个调节架8及至少两个分布在承印辊1侧面的印刷机构,每个印刷机构可以通过行走架(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承印辊1的侧面。印刷机构包括:印刷辊2、递墨辊3、烘箱9和封闭式墨盒4。印刷辊2分别与承印辊1和递墨辊3相切,封闭式墨盒4的出墨口与递墨辊3连接,烘箱9位于印刷辊2的一侧,用于即时烘干其对应的印刷辊2印刷的水性油墨。两个调节架8分别位于承印辊1的两端,均为圆弧形,且圆弧的直径大于承印辊1的直径,每个调节架8上设有若干用于安装导入辊5和导出辊6的安装孔81,使得导入辊5和导出辊6位于承印辊1的侧面,且两者的轴线均与承印辊1的轴线平行。

导入辊5和导出辊6共同控制塑胶薄膜7的走向,通过轴承将两者的两端安装在安装孔81中,以调节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塑胶薄膜7缠绕在承印辊1上的面积,印刷机构数量越多要求塑胶薄膜7缠绕在承印辊1上的面积越大,例如:可将导入辊5和导出辊6安装在相邻的两个安装孔81中,达到了根据图案复杂度灵活设置印刷机构数量的目的。印刷机构可固定在可以移动的行走架上,需要时将推动行走架至承印辊1旁边,使印刷辊2与承印辊1相切。封闭式墨盒4的水性油墨通过递墨辊3传递到印刷辊2上,再由印刷辊2印刷到缠绕在承印辊1上的塑胶薄膜7上。

由于承印辊1的直径远大于印刷辊2的直径(承印辊1的直径是印刷辊2的直径的五倍以上),分布在承印辊1侧面的多个印刷辊2均在同一个圆周平面上进行印刷,在印刷处几乎不会产生拉力,塑胶薄膜7或其它印刷基材不会被拉伸,因此印刷后的图案也不会变形。而且由于不会拉伸,可以采用更薄的印刷基材。

本实施例中,印刷机构在承印辊1周向方向均匀分布,以方便印刷机构的布局,通过控制印刷辊2上图案(每一个印刷辊2为一个色组)的位置以及承印辊1的转速,使得每个印刷辊2在塑胶薄膜7印刷一部分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案,共同组成想要的图案。

如图4所示,印刷机构也可以在承印辊轴向方向均匀分布,且各自的印刷轨迹不重叠,从而避免多个印刷辊2印刷的图案重叠。

其中,递墨辊3为陶瓷网纹辊,陶瓷网纹辊能够对水性油墨准确计量,并且水性油墨能够均匀分布在陶瓷网纹辊上,因此水性油墨经过陶瓷网纹辊再传递到印刷辊2上,也能够在印刷辊2上均匀分布,不会在印刷辊2上发生堆积,避免浪费水性油墨,而且印刷出的图案线条清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