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补充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8609发布日期:2019-02-12 23:4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墨水补充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容纳补充用的墨水的墨水补充容器。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特开2017-81087号公报中,作为墨水补充容器的一例,公开了一种能够向打印机所具备的液体罐(墨罐)补充液体(墨水)的液体容纳瓶。液体容纳瓶具备容纳液体的瓶部(墨水容器主体)、与瓶部连接的管嘴部(管口)以及安装在管嘴部上的瓶盖。

管嘴部具备注入液体的开口。瓶盖在瓶盖内具有凸部,通过将该凸部插入开口而密封开口。在瓶盖的安装不完备的情况下,液体从瓶盖的周围渗出,渗出的液体有可能会引起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墨水对外部造成的污染的墨水补充容器。

以下记载了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及其作用效果。

解决上述问题的墨水补充容器为能够向与墨水喷射头连通的墨罐补充墨水的墨水补充容器,其具备:墨水容器主体,其能够容纳所述墨水;管口,其具有容许所述墨水从所述墨水容器主体流出的墨水出口;盖部件,其安装在所述管口上;以及墨水吸收部,其以如下方式配置在所述盖部件上:在所述盖部件安装在所述管口上的状态下,吸收存在于所述管口与所述盖部件之间的墨水。

根据该结构,由于盖部件所具备的墨水吸收部吸收存在于管口与盖部件之间的墨水,因此能够减少附着在管口上的墨水,并且能够抑制墨水的渗出。由此,能够减少墨水对外部造成的污染。

在上述墨水补充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盖部件具备接触部,在所述盖部件安装在所述管口上的状态下,该接触部与形成所述墨水出口的所述管口的部分的内侧、外侧以及顶端的至少一个接触,所述墨水吸收部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墨水吸收部设置在与形成墨水出口的管口的部分的内侧、外侧以及顶端的至少一个接触的接触部上,因此能够吸收墨水容易附着的墨水出口周边的墨水。因此,能够减少墨水对外部造成的污染。

在上述墨水补充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接触部具有在所述盖部件安装在所述管口上的状态下朝向所述管口突出的环状的凸部,所述凸部形成被该凸部包围的凹部,所述墨水吸收部配置在所述凹部内。根据该结构,由于墨水吸收部配置在被环状的凸部包围的凹部内,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墨水吸收部配置在盖部件上。

解决上述问题的墨水补充容器为能够向与墨水喷射头连通的墨罐补充墨水的墨水补充容器,其具备:墨水容器主体,其能够容纳所述墨水;管口,其具有容许所述墨水从所述墨水容器主体流出的墨水出口;以及盖部件,其安装在所述管口上,其中,所述盖部件具备与所述墨水出口嵌合的嵌合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盖部件具备与墨水出口嵌合的嵌合部,因此通过使嵌合部与墨水出口嵌合而能够容易地将盖部件向管口安装。因此,能够利用盖部件容易地密封墨水出口,并且能够减少墨水对外部造成的污染。

在上述墨水补充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盖部件中的至少所述嵌合部由弹性材料构成。

根据该结构,由于嵌合部由弹性材料构成,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具备嵌合部的盖部件安装在管口上。因此,能够利用盖部件容易地密封墨水出口,并且能够减少墨水对外部造成的污染。

解决上述问题的墨水补充容器为能够向与墨水喷射头连通的墨罐补充墨水的墨水补充容器,其具备:墨水容器主体,其能够容纳所述墨水;管口,其具有容许所述墨水从所述墨水容器主体流出的墨水出口;以及盖部件,其安装在所述管口上,其中,所述盖部件覆盖所述墨水出口,所述管口具备密封所述墨水出口的密封体。根据该结构,墨水出口在被盖部件覆盖的同时被密封体密封。因此,能够抑制墨水的渗出,并且能够减少墨水对外部造成的污染。

在上述墨水补充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密封体为膜,所述盖部件具备顶部尖的尖端部。

根据该结构,盖部件具备尖端部。因此,能够通过插入尖端部而弄破密封墨水出口的膜。因此,能够使用盖部件弄破膜而容易地向墨罐补充墨水。

在上述墨水补充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密封体为膜,所述膜可剥离地安装在所述管口上。

根据该结构,膜可剥离地安装在管口上。因此,能够将膜从管口剥离而容易地向墨罐补充墨水。

在上述墨水补充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密封体具有不贯通该密封体的切痕。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密封体上形成有切痕,因此即使在例如使用厚度较厚的密封体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弄破密封体。

在上述墨水补充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密封体以被所述墨罐所具备的墨水导入针弄破的方式构成。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利用墨水导入针弄破密封体,因此能够容易地向墨罐补充墨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向图1的打印机补充墨水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将图1的打印机省略了箱体的一部分进行表示的主视图。

图4是图2的墨水补充容器的截面图。

图5是图4的墨水补充容器的第一盖部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6是沿着图5的6-6线的截面。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9是表示在图8的墨水补充容器中用尖端部弄破膜时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10是第一变更例的墨水补充容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11是第二变更例的墨水补充容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12是第三变更例的墨水补充容器所具备的第一盖部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13是第四变更例的墨水补充容器所具备的膜的俯视图。

图14是第五变更例的墨水补充容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15是第六变更例的墨水补充容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16是第七变更例的墨水补充容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17是第八变更例的墨水补充容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18是第九变更例的墨水补充容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19是第十变更例的墨水补充容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20是第十一变更例的墨水补充容器的局部分解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墨水补充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述墨水补充容器以向打印机所具备的墨罐补充墨水的方式构成。

如图1所示,多功能设备11具备打印机12和配置在打印机12的上方并且覆盖打印机12的上部的图像读取装置13,作为整体而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

在图1中,作为多功能设备11放置在水平面上的情况,将铅垂方向用z轴表示,将沿着相对于铅垂方向垂直的水平面的方向用x轴和y轴表示。x轴、y轴以及z轴彼此正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x轴的方向亦称为宽度方向,将沿着y轴的方向亦称为进深方向,宽度方向、进深方向以及铅垂方向彼此相交(优选正交)。并且,有时将进深方向上的跟前侧亦称为前面侧或前侧,将进深方向的里侧亦称为背面侧或后侧,将从前侧观察到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亦称为右侧,将另一侧亦称为左侧。

在打印机12的前面侧上,设置有操作面板17,该操作面板17具有用于操作多功能设备11的按钮等操作部15和显示打印机12、多功能设备11的信息等的显示部16。在操作面板17的右侧,设置有容纳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墨罐18的容纳体单元19。墨罐18设置在打印机12的箱体20内,在箱体20上,以与各个墨罐18对应的方式形成有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窗部21。

在箱体20内,设置有:使墨水附着在介质(省略图示)上而进行印刷的印刷部23;以及具有用于将贮存在墨罐18中的墨水向印刷部23供给的管等的供给部24。印刷部23具备从喷嘴(省略图示)喷射墨水的墨水喷射头25、以及以保持墨水喷射头25并在宽度方向(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方式构成的托架26。即,墨罐18经由供给部24与墨水喷射头25连通,并且贮存向墨水喷射头25供给的墨水。

印刷部23从移动的墨水喷射头25向介质喷射墨水,向介质印刷文字、图像等。本实施方式的供给部24与墨罐18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多个,而在图1中为了简化图而仅图示有一个。

如图2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3经由设置在背面侧的铰链等转动机构28而安装在打印机12上。图像读取装置13能够相对于打印机12开闭,在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和图2所示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当使图像读取装置13位于打开位置时,容纳体单元19的盖29和安装在墨罐18上的栓30成为能够开闭的状态。在向墨罐18补充墨水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使图像读取装置13、盖29以及栓30位于打开位置,将容纳有补充用的墨水的墨水补充容器31与墨罐18连接。即,墨水补充容器31能够向墨罐18补充墨水。

如图3所示,各个墨罐18具有能够贮存墨水的贮存室33,在贮存室33中,在每个墨罐18中贮存不同种类的墨水(例如,如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的不同颜色的墨水,或者包括如颜料和染料这样的不同着色剂的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贮存量较多的黑色用的第一墨罐18a在靠近操作面板17的位置设置有一个,贮存量比第一墨罐18a少的彩色用的第二墨罐18b与第一墨罐18a并排地设置有四个。

墨罐18具有容许向贮存室33导入墨水的墨水导入针34。大致圆筒状的墨水导入针34从构成墨罐18的罐壳体35的上表面35a向上方突出。墨水导入针34的内部的空间与贮存室33连通,作为容许向贮存室33导入墨水的导入流路发挥功能。栓30与墨水导入针34的顶端接合,从而密封导入流路。

接着,对墨水补充容器31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墨水补充容器31具备:能够容纳墨水的墨水容器主体37;设置在墨水容器主体37上的管口38;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管口38上的第一盖部件39a。管口38与墨水补充容器31分体,可拆卸地安装在墨水补充容器31上。墨水补充容器31优选以管口38和第一盖部件39a位于墨水容器主体37的铅垂方向上端(顶端)的图4所示的保管姿态被保管。以下,以该保管姿态为基准,对墨水补充容器31的结构进行说明。

墨水容器主体37具有:容纳部42,其具备圆筒状的周壁以及封闭该周壁的一端的底壁而形成能够容纳墨水的容纳室41;以及直径比容纳部42小的圆筒状的颈部43。颈部43从容纳部42的顶端向上方延伸,在颈部4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外螺纹44。

管口38具有容许墨水从容纳室41流出的墨水出口46。管口38具备由例如硅胶膜等弹性部件构成的阀47。在阀47上,形成有在阀47的中心相交且以等角度间隔(例如120度间隔)配置的多个(例如三个)狭缝48。狭缝48可以贯通阀47而形成,也可以是不贯通构成阀47的密封体而从外部朝向墨水出口46延伸至途中的切痕。阀47具有向管口38的内部空间露出的内侧面、以及与第一盖部件39a相对的外侧面。狭缝48在阀47的外侧面上以具有到达内侧面的深度或者未到达内侧面的深度的方式形成。

即使在狭缝48贯通阀47的情况下,也会在不从外部按压阀47的状态下使狭缝48关闭,并且阀47密封墨水出口46。因此,阀47作为密封墨水出口46的密封体的一例发挥功能。

如图4所示,在管口38安装在墨水容器主体37上的情况下,管口38具有位于颈部43的外周侧的大径部49、在远离墨水容器主体37的管口38的顶端部分形成墨水出口46的小径部50。在大径部49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能够与第一外螺纹44螺合的第一内螺纹51。通过使第一内螺纹51与第一外螺纹44螺合,从而使管口38安装在墨水容器主体37的顶端。在大径部49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二外螺纹52。

第一盖部件39a具有圆筒状的侧壁54、封闭侧壁54的顶端的圆顶状的顶壁55。在侧壁54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图中未示出的第二内螺纹。通过使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52螺合,从而使第一盖部件39a安装在管口38上。即,第一盖部件39a一面旋转一面在安装方向上移动,相对于管口38进行装卸。安装方向是指保管姿态下的铅垂方向,且为管口38延伸的方向、墨水出口46开口的方向。当第一盖部件39a向管口38安装时,形成于管口38上的墨水出口46被第一盖部件39a覆盖而从外部被遮盖。

如图4、图5所示,在第一盖部件39a安装在管口38上的状态下,第一盖部件39a具备与形成墨水出口46的管口38的部分、即小径部50接触的接触部57;以及吸收墨水的墨水吸收部58。接触部57与形成墨水出口46的管口38的顶端区域(开口端区域)接触。在第一盖部件39a安装在管口38上的状态下,接触部57以从顶壁55朝向管口38突出的方式形成。在第一盖部件39a安装在管口38上的状态下,接触部57具有:朝向管口38,即下方突出的环状的凸部59;以及位于被凸部59包围的区域、即凹部60内且朝向管口38突出的突起61。

在第一盖部件39a安装在管口38上的状态下,凸部59的内周面与管口38的外周面接触。突起61位于由大致圆环状的凸部59包围的区域的中心。在第一盖部件39a安装在管口38上的状态下,突起61位于管口38内,以与管口38之间具有间隙的方式形成。

如图5、图6所示,凹部60位于凸部59与突起61之间,朝向下方开口并且形成为圆环状。墨水吸收部58为例如能够弹性形变的海绵等多孔质体。墨水吸收部58配置在由凸部59包围的凹部60内,且设置在接触部57的至少一部分上。在接触部57与形成墨水出口46的管口38的部分的外侧接触的情况下,墨水吸收部58在被第一盖部件39a和管口38夹持的状态下与管口38的顶端(开口端)、更具体为顶端面(开口端面)接触。在将第一盖部件39a安装在管口38上的状态下,优选墨水吸收部58位于比墨水出口46以及阀47更靠外侧的位置。

接着,对墨水补充容器31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将容纳在墨水补充容器31中的墨水向墨罐18补充的情况下,将取下了第一盖部件39a的墨水补充容器31设为管口38位于墨水容器主体37的铅垂方向下端的补充姿态(参照图2)。由于墨水补充容器31上设置有阀47,因此即使改变墨水补充容器31的姿态,也会抑制墨水从墨水出口46流出。

当向墨水出口46插入墨水导入针34时,通过使墨水导入针34推压阀47并使狭缝48从墨水出口46的外侧向内侧张开,从而将阀47开阀。即使在狭缝48不贯通阀47的情况下,阀47也通过被墨水导入针34推压而裂开并开阀。因此,能够利用墨罐18所具备的墨水导入针34而弄破阀47。当墨水导入针34与墨水出口46连通时,容纳在墨水补充容器31中的墨水向墨罐18补充。

当将墨水补充容器31从墨水导入针34拔出时,狭缝48关闭,阀47闭阀。即,阀47作为常闭阀发挥功能,通过从墨水出口46的外侧向内侧推压狭缝48而使所述常闭阀开阀,通过从墨水导入针34拔出墨水出口46而使所述常闭阀闭阀。在向墨罐18补充墨水之后,有时会在墨水出口46和墨水出口46的周边附着有墨水。

如图4所示,当第一盖部件39a安装在管口38上时,墨水吸收部58与形成墨水出口46的小径部50的顶端部分接触。因此,附着在管口38上的墨水贮留在接触部57的内侧,被墨水吸收部58吸收。即,墨水吸收部58吸收存在于安装有第一盖部件39a的管口38与第一盖部件39a之间的墨水。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取得如下效果。

(1-1)由于第一盖部件39a所具备的墨水吸收部58能够吸收存在于管口38与第一盖部件39a之间的墨水,因此能够减少附着在管口38上的墨水,并且能够抑制墨水的渗出。由此,能够减少墨水对外部造成的污染。

(1-2)由于墨水吸收部58设置在与形成墨水出口46的管口38的部分的外侧接触的接触部57上,因此能够吸收容易附着墨水的墨水出口46周边的墨水。因此,能够减少墨水对外部造成的污染。

(1-3)由于墨水吸收部58配置在被环状的凸部59包围的凹部60内,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墨水吸收部58配置在第一盖部件39a上。

(1-4)由于在狭缝48不贯通阀47的情况下在构成阀47的密封体上形成有狭缝48,因此即使在例如使用厚度较厚的密封体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弄破密封体。

(1-5)在上述(1-4)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利用墨水导入针34弄破密封体,因此能够容易地向墨罐18补充墨水。

(1-6)由于墨水吸收部58配置在被环状的凸部59包围的凹部60内,因此能够降低墨水吸收部58所吸收的墨水向环状的凸部59之外漏出的可能性。

(1-7)例如,如专利文献1,当将设置在瓶盖内的凸部插入管嘴部的开口而密封开口时,存在液体附着在凸部或管嘴部上的情况。这样,当液体附着时,有可能因附着的液体而引起污染。并且,即使液体容纳瓶处于未使用状态,也有可能被用户判断为使用完。另外,当附着的液体固化时,在将瓶盖向管嘴部安装的情况下,开口的密封性降低,液体有可能漏出。在这一点上,由于第一盖部件39a具备接触部57和墨水吸收部58,因此能够减少附着在管口38上的墨水。因此,能够减少墨水所造成的污染。并且,能够容易地识别墨水补充容器31的未使用状态。进而,能够抑制墨水的漏出。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一面参照附图一面对墨水补充容器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盖部件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由于第二实施方式在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通过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7所示,第二盖部件39b具备以与管口38的墨水出口46嵌合的方式形成的嵌合部63。在第二盖部件39b安装在管口38上的状态下,嵌合部63与墨水出口46、即形成墨水出口46的管口38的部分的内侧接触。嵌合部63也作为接触部的一例发挥功能。第二盖部件39b还可以以与形成墨水出口46的管口38的部分的顶端以及外侧的至少一者接触的方式构成。

第二盖部件39b可以整体由弹性材料,例如硅胶等橡胶形成,也可以仅第二盖部件29b的一部分为了作为嵌合部63发挥功能而由弹性材料形成。即,在第二盖部件39b中,至少嵌合部63由弹性材料构成。

接着对墨水补充容器31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将第二盖部件39b从管口38取下的情况下,将第二盖部件39b从管口38拔出。在将第二盖部件39b向管口38安装的情况下,以嵌合部63与墨水出口46、即管口38的顶端部分的内侧接触的方式进行位置对准。在该状态下,将第二盖部件39b向管口38推压,使第二盖部件39b向安装方向移动而使嵌合部63与墨水出口46嵌合。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不但能够取得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还能够取得如下效果。

(2-1)由于第二盖部件39b具备与墨水出口46嵌合的嵌合部63,因此通过使嵌合部63与墨水出口46嵌合,能够容易地将第二盖部件39b向管口38安装。因此,能够容易地利用第二盖部件39b密封墨水出口46,并且能够减少墨水对外部造成的污染。

(2-2)由于嵌合部63由弹性材料构成,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具备嵌合部63的第二盖部件39b安装在管口38上。因此,能够容易地利用第二盖部件39b密封墨水出口46,并且能够减少墨水对外部造成的污染。

(2-3)例如,如专利文献1,在瓶盖和管嘴部上设置螺纹而使两者螺合的情况下,存在瓶盖的安装不完备的情况。即,在由螺纹的螺合只到途中的情况、或者瓶盖在倾斜的状态下与管嘴部螺合的情况下,瓶盖未正确地安装在管嘴部上,存在由渗出到瓶盖与管嘴部之间的墨水而引起污染的可能性。在这一点上,由于第二盖部件39b具备与墨水出口46弹性嵌合的嵌合部63,因此能够容易地利用第二盖部件39b密封墨水出口46,并且能够减少墨水对外部造成的污染。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一面参照附图一面对墨水补充容器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盖部件和管口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由于第三实施方式在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通过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8所示,第三盖部件39c覆盖墨水出口46。管口38具备作为密封墨水出口46的密封体的一例的膜65。膜65粘贴在形成墨水出口46的管口38的顶端部分。第三盖部件39c从膜65的外表面侧覆盖安装有膜65的管口38的顶端部分。第三盖部件39c具备圆筒状的侧壁54、封闭侧壁54的顶端的顶壁55以及从顶壁55突出的尖端部66。在第三盖部件39c安装在管口38上的状态下,尖端部66从顶壁55向与管口38相反的一侧(上方)突出。尖端部66的顶端可以形成顶部尖的形状、例如圆锥状或多棱锥状。尖端部66其直径比墨水出口46小,能够弄破膜65。

接着,对墨水补充容器31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在将墨水补充容器31的墨水向墨罐38补充的情况下,将第三盖部件39c从管口38取下,将尖端部65向覆盖墨水出口46的膜65插入。由此,膜65裂开而使墨水出口46与外部连通,从而能够进行墨水的补充。

根据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不但能够取得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还能够取得如下效果。

(3-1)墨水出口46在被第三盖部件39c覆盖的同时被膜65密封。因此,能够抑制墨水的渗出,并且能够减少墨水对外部造成的污染。

(3-2)第三盖部件39c具备尖端部66。因此,能够通过插入尖端部66而弄破密封墨水出口46的膜65。因此,能够使用第三盖部件39c弄破膜65,从而容易地向墨罐18补充墨水。

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如以下所示的变更例进行变更。上述实施方式和下述变更例可以任意进行组合。包含在下述变更例中的结构彼此之间可以任意进行组合。

·如图10所示的第一变更例,墨水吸收部58可以设置在凸部59的顶端。墨水吸收部58可以以与管口38同接触部57接触的部分、即管口38的外表面接触的方式设置。

·如图11所示的第二变更例,墨水吸收部58可以设置在管口38的顶端(顶端面)与突起61之间。

·如图12所示的第三变更例,可以在第一盖部件39a所具备的接触部57上形成作为墨水吸收部的一例的槽68。即,墨水吸收部只要是能够保持墨水的结构即可,可以通过毛细管作用将第一盖部件39a与管口38之间的墨水引入到槽68。墨水吸收部也可以是能够保持墨水的微小的凹凸。

·如图13所示的第四变更例,可以在膜65上形成有把手部69。膜65可以从管口38可剥离地进行安装。由于膜65可剥离地安装在管口38上,因此能够将膜65从管口38剥离而容易地向墨罐18补充墨水。

·如图14所示的第五变更例,可以在第二盖部件39b上设置把手部69。

·如图15所示的第六变更例,第二盖部件39b可以例如像软木塞那样形成圆锥梯形状,与墨水出口46嵌合而密封墨水出口46。

·如在图16所示的第七变更例,墨水补充容器31可以具备密封墨水出口46的密封体71、设置在比密封体71靠墨水补充容器31的顶端侧的弹性体72。弹性体72在中央具有通孔73而形成圆环状。通孔73在墨水导入针34插入到通孔73中的情况下,通孔73的内周面与墨水导入针34接触,通孔73形成为能够被墨水导入针34密封的大小。通孔73的直径优选靠近密封体71的部分直径较小,且从该部分越朝向顶端直径越大。密封体71可以在与弹性体72接触的第一面74的中央具有半球状的第一凹部75,并且在与第一面74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76的中央具有圆柱状的第二凹部77。即,密封体71可以是形成有第一凹部75和第二凹部77的中央部分的厚度较薄,包围中央部分的径向外侧部分的厚度较厚。由此,当在将墨水导入针34的顶端与第一凹部75位置对准了的状态下,将墨水导入针34插入墨水补充容器31时,能够通过墨水导入针34容易地弄破密封体71的厚度较薄的部分。

·如图17所示的第八变更例,密封体71可以在第一面上具有第一凹部75和第三凹部78,在第二面76上具有第二凹部77。即,在第八变更例中,弹性体72与密封体71一体形成。第三凹部78以随着远离第一面74而直径变小的方式形成为圆锥梯形状,第二凹部77形成为圆柱状。第一凹部75形成于第三凹部78的内底面上。

·如图18所示的第九变更例,膜65可以以覆盖形成有通孔73的弹性体72的方式密封墨水出口46。

·如图19所示的第十变更例,为了容易地弄破膜65,墨水导入针34可以具有相对于与墨水导入针34的长度轴线正交的面倾斜的顶端面,即具有尖的顶端。

·如图20所示的第十一变更例,可以将墨水容器主体37的开口用膜65密封。在管口38上,可以形成有顶部尖的尖端部66。即,膜65可以能够通过设置在管口38的尖端部66而弄破。在打印机12或墨罐18上,可以设置有能够与管口38所具备的尖端部66接合的接合部(省略图示)。接合部可以以如下方式形成:当向墨罐18供给墨水时,在墨水补充容器31与墨罐18的组合正确的情况下能够与尖端部66接合,在组合不正确的情况下无法与尖端部66接合。

·墨水容器主体37只要是构成能够容纳墨水的容纳室41的结构,则可以是任意结构。例如,墨水容器主体37可以是具有挠性的袋,也可以是瓶、罐、缸、桶等。

·墨水容器主体37与管口38可以一体形成。

·第一盖部件39a和第三盖部件39c可以安装在墨水容器主体37上。

·墨水补充容器31可以是不具备第一盖部件39a和第三盖部件39c的结构。

·墨水补充容器31可以具备与容纳的墨水颜色相同的墨水吸收部58。墨水吸收部58可以是纤维素等纤维或者聚合物等。

·墨水补充容器31可以具备设置在与接触部57不同的位置上的墨水吸收部58。

·墨水吸收部58可以具备引导墨水的流动的例如槽等的引导路径。引导路径优选以使管口38和第一盖部件39a接触的部分与墨水吸收部58连通的方式设置。

·在将第一盖部件39a安装在管口38上的情况下,墨水吸收部58可以以与管口38隔开间隙的方式设置。

·接触部57可以是不具备环状的凸部59的结构。凸部59可以不是环状。

·凸部59并不局限于环状,也可以是矩形、椭圆状等任意的形状。

·突起61可以形成为,在第一盖部件39a安装在管口38上的情况下与墨水出口46接触的大小。即,在将第一盖部件39a安装在管口38上的状态下,接触部57可以与墨水出口46(管口38的顶端部分的内侧)接触。

·接触部57可以是与形成墨水出口46的管口38的部分的内侧、外侧以及顶端中的至少一个接触的结构。例如,接触部57可以是仅与墨水出口46的顶端接触的结构。

·墨水补充容器31可以是不具备阀47的结构。

·墨水补充容器31可以是不具备接触部57的结构。

·墨水只要是通过附着在介质上而能够向该介质进行印刷的材料,则可以任意选择。例如,墨水包括由颜料或金属颗粒等固态物形成的功能性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者混合在溶剂中而形成的物质等,包括水性墨水、油性墨水、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组合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