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头更换装置及移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22133发布日期:2022-03-26 14:25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胶头更换装置及移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移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胶头更换装置及移印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移印设备,更换移印胶头都是人工操作,由于更换频率较高,人工更换胶头效率低,瓶颈明显。人工更换胶头时,如果手指粘油脂、脏污、灰尘等,触碰到干净的胶头,容易造成胶头二次污染,影响移印效果;并且油盅的油墨有刺鼻性刺激气味,长期使用会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伤害;另外,人工调节定位胶头所需要的时间长,且相对于机械定位来说,调节的精准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头更换装置及移印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更换胶头效率低、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头更换装置,用于移印设备,包括胶头库、第一驱动机构及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连接件、旋转气缸、止动气缸及第一夹爪,所述旋转气缸安装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第一夹爪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以驱动所述第一夹爪在所述胶头库夹取新胶头并更换所述移印设备的移印模组上使用过的胶头;
6.所述第一夹爪形成有多个夹持部,所述止动气缸的数量与所述夹持部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止动气缸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夹爪上,且每一所述止动气缸分别与一所述夹持部相对应。
7.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的数量为2,所述止动气缸的数量为2,两个所述止动气缸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夹爪的两侧。
8.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为形成于所述第一夹爪上的具有第一缺口的第一通孔,所述胶头的一端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止动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胶头抵接以将所述胶头固定于所述第一夹爪上。
9.进一步地,所述胶头库包括支架、第二驱动机构及托板,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架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托板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托板上形成有具有第二缺口的第二通孔,所述胶头的一端放置于所述托板的第二通孔内。
10.进一步地,所述胶头包括移印部、第一安装板及连接部,所述移印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所述连接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相对的另一侧;部分所述连接部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连接部上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上方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夹持部夹持所述第一卡槽,且所述止动气缸的止动轴与相对应的所述胶头的所述第一卡槽抵接。
11.进一步地,所述胶头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托板上的感应弹簧,所述感应弹簧与所
述托板上对应放置的所述胶头抵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均为伺服驱动。
1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移印设备,包括移印模组、安装于所述移印模组端部的胶头及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胶头更换装置,所述胶头更换装置的所述第一夹爪在所述胶头库夹取新胶头并更换所述移印模组端部使用过的胶头。
14.进一步地,所述胶头包括移印部、第一安装板及连接部,所述移印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所述连接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相对的另一侧;所述连接部上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端部形成有第二卡槽;
15.所述移印模组包括第三驱动机构、第二安装板、推动气缸及仿形装置,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推动气缸及所述仿形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仿形装置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使所述胶头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推动气缸的输出端推动所述仿形装置使所述胶头脱出。
16.进一步地,所述仿形装置包括侧板、弹簧及仿形销,所述侧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所述仿形销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内,所述弹簧夹设于所述侧板与所述仿形销之间。
17.本发明提供的胶头更换装置,设置了夹持组件从胶头库夹取胶头,并将移印模组已经使用过的胶头拆下,将新胶头安装在移印模组的移印端,从而能够实现机械更换胶头,克服了人工更换胶头时更换效率低、精度低的缺陷。本发明的胶头更换装置结构紧凑,更换效率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头更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所示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包含胶头);
20.图3为图1中所示胶头库的结构示意图(包含胶头);
21.图4为胶头更换装置与移印模组配合使用示意图;
22.图5为图4中所示移印模组夹持胶头的端部一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图5中所示a-a剖面图;
24.图7为图4中所示移印模组夹持胶头的端部另一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图7中所示b-b剖面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胶头库;101、支架;102、第二驱动机构;103、托板;
28.2、夹持组件;201、连接件;202、旋转气缸;203、止动气缸;204、第一夹爪;205、夹持部;
29.3、第一驱动机构;
30.4、胶头;401、移印部;402、第一安装板;403、连接部;404、第一卡槽;405、第二卡槽;
31.5、移印模组;501、第三驱动机构;502、第二安装板;503、推动气缸;
32.6、仿形装置;601、侧板;602、仿形销;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相关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中,“上”、“下”是指图1的上下方向。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4.另外,在本发明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顺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实施例1
36.参照图1至图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胶头更换装置,用于移印设备,包括胶头库1(用途提供胶头来源)、第一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其输出端所连接的部件产生相应的运动)及夹持组件2(用于夹持胶头,并适时带动胶头至相应位置)。所述夹持组件2包括连接件201、旋转气缸202、止动气缸203及第一夹爪204。所述旋转气缸202安装于所述连接件201上,所述第一夹爪204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气缸202的输出端连接,旋转气缸202可以带动第一夹爪204旋转90
°
、180
°
或是其他角度。所述连接件201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上以驱动所述第一夹爪204在所述胶头库1夹取新胶头并更换所述移印设备的移印模组5上使用过的胶头;所述第一夹爪204形成有多个夹持部205,该夹持部205夹持胶头4,所述止动气缸203的数量与所述夹持部205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止动气缸203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夹爪204上,且每一所述止动气缸203分别与一所述夹持部205相对应,止动气缸203输出端与夹持部205所夹持的胶头4接触并确保胶头4不脱离夹持部205。
37.第一驱动机构3控制夹持组件2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以驱动夹持机构到达目标位置。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一是选取同时具备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驱动机构,该方式整体性好,整机装配速度快,效率高。二是分别选取控制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驱动机构,以图1、图2为例,附图标记3所指的驱动机构控制水平方向运动,连接件201与该水平方向驱动机构连接,再在连接件201上设置控制垂直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并在垂直驱动机构设置夹持组件2,两种方向的驱动机构相结合,达到控制夹持组件2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的目的,这种方式所选用驱动机构的结构和功能更简单,造价低,且在维修查找故障时更快捷,经济性更好。
38.本实施例的装置在使用时,旋转气缸202驱动第一夹爪204旋转至合适角度,使其夹持部205能套入胶头;第一驱动机构3驱动第一夹爪204的夹持部205套入胶头(夹持部开口的形状与胶头形状相适应,通常为圆形或弧形);再由第一驱动机构3驱动夹持部205中的胶头至所需位置。同理,对于已经使用完、需要移除的的胶头,旋转气缸202、第一驱动机构3配合驱动第一夹爪204的夹持部205至适当位置。本装置可以根据需使用需求,通过控制旋转气缸202、第一驱动机构3执行相应的运动过程,完成对胶头的抓取和更换,效率和精准度更高。在夹持部205抓取、夹持胶头时,止动气缸203输出端伸出抵住胶头,使胶头卡紧在夹持部205中;相反,在需要胶头脱离夹持部205时,止动气缸203的输出端回缩即可。
39.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夹持部205的数量为2,所述止动气缸203的数量为2,两
个所述止动气缸203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夹爪204的两侧。夹持部205的数量为2的好处在于,单个夹持组件2在工作时,一端夹取新胶头,另一端夹持部205留空;运动至适当位置,留空一端的夹持部205夹取旧胶头使其脱离胶头工作位置(如胶头完成丝印工作的位置),再将新胶头移动至工作位置,快速完成新旧胶头的更换,节约第一驱动机构3、旋转气缸202等动力装置的工作量,减小设备的机械疲劳、磨损,在大规模的生产线运用中,有利于节约能源和资源。
40.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夹持部205为形成于所述第一夹爪204上的具有第一缺口的第一通孔,所述胶头的一端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止动气缸203的输出端与所述胶头抵接以将所述胶头固定于所述第一夹爪204上。
41.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胶头库1包括支架101、第二驱动机构102及托板103,所述支架101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02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架101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托板103安装于所述支架101上;所述托板103上形成有具有第二缺口的第二通孔,所述胶头的一端放置于所述托板103的第二通孔内。该胶头库1存有一定数量的胶头,并由第二驱动机构102驱动胶头至夹持组件2附近,避免了第一驱动机构3带动夹持组件2大范围运动去夹取胶头,有利于第一驱动机构3、夹持组件2的尺寸更小,结构更加紧凑,故障率更低。
4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胶头包括移印部401、第一安装板402及连接部403,所述移印部401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402的一侧,所述连接部403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402上相对的另一侧;部分所述连接部403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连接部403上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上方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卡槽404,所述夹持部205夹持所述第一卡槽404,且所述止动气缸203的止动轴与相对应的所述胶头的所述第一卡槽404抵接。该第一卡槽404的槽口截面形状大小与夹持部205的第一缺口对应位置相适应,夹持部205在每次夹取胶头都能夹持固定位置(第一卡槽404),在将胶头放置在所需位置时,放置位置的偏差小,胶头放置精确度更高;止动气缸203抵住第一卡槽404,胶头与夹持部205的连接更加牢固,止动气缸203的输出量精准可控,更有利于提高胶头放置的精确度。
4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胶头库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托板103上的感应弹簧,所述感应弹簧与所述托板103上对应放置的所述胶头抵接。胶头库1中的胶头放置或脱离时,感应弹簧获取相应的信号,该信号有助于实时掌握胶头数量,便于后续对胶头库1进行补充胶头或是其他控制。
4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02均为伺服驱动,由伺服电机和丝杆组合实现,该方式的摩擦损失小、传动效率和精度高,精确度可达0.005mm。除此之外,也可采取其他驱动方式,如电机与齿轮齿条、同步带等的组合方式均可实现。
45.实施例2
46.参照图1至图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印设备,包括移印模组5、安装于所述移印模组5端部的胶头及实施例1中的胶头更换装置,所述胶头更换装置的所述第一夹爪204在所述胶头库1夹取新胶头并更换所述移印模组5端部使用过的胶头。
47.新胶头安装过程:第一夹爪204夹取新胶头之后,旋转气缸旋转180
°
,使胶头4的连接部403朝上;第一驱动机构3带动胶头4并使连接部403装入移印模组5的一端,再由移印模5组驱动胶头4实现后续的印制工作。
48.印制工作包括:机头(指移印模组5装有胶头4的一端)下降,同时清洁胶带推出,机头下降至清洁胶带位,清洁粘尘,精洁模组退出,此时移印钢板推出,取墨,取墨后,移印工作台伸出,移印完成,单工序完成,如此循环。
49.旧胶头移除过程:第一驱动机构3驱动第一夹爪204至旧胶头位置,夹持部205夹持旧胶头,再由第一驱动机构3带动胶头4并使连接部403脱离移印模组5,最后将旧胶头带到回收位置。
50.人工更换胶头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且油盅油墨有刺鼻性刺激气味,长期使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伤害,人工调节定位胶头时间周期长,调节精准度不高。人工更换胶头后需样片移印测试,依据肉眼判断样品移印品质误差大,并且造成样片浪费。本实施例应用胶头更换装置替代了人工,避免了上述缺点。
51.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胶头包括移印部401、第一安装板402及连接部403,所述移印部401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402的一侧,所述连接部403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402上相对的另一侧;所述连接部403上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402的端部形成有第二卡槽405;所述移印模组5包括第三驱动机构501、第二安装板502、推动气缸503及仿形装置6,所述第二安装板502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50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推动气缸503及所述仿形装置6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502上,所述第二安装板502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仿形装置6与所述第二卡槽405卡接使所述胶头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推动气缸503的输出端推动所述仿形装置6使所述胶头脱出。所述仿形装置6包括侧板601、弹簧及仿形销602,所述侧板601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502的一侧,所述仿形销602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502内,所述弹簧夹设于所述侧板601与所述仿形销602之间。第二卡槽405、仿形装置6及推动气缸503的配合,使得胶头与移印模组5连接和拆卸更加快速、精准。
52.为了便于对移印设备的胶头的控制和管理,可在仿形装置上设置传感器,将传感器与仿形销602、胶头4的连接部403其中一个或多个电连接,使传感器能获取仿形装置602或胶头4的信号,从而实现整体更加精准高效的控制;例如获取胶头4位置信号,从而判断移印模组5端部是否安装有胶头4,且可进一步得知胶头4在移印模组5端部存在的时间。该传感器与前述的感应弹簧均能协助获取胶头的相关信息,为智能化管理提供数据。传感器可以设置在侧板601的外侧,如图6或图7中所示推动气缸503相对的一侧,设置在该位置不影响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和运作。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同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