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刀改进装置及其丝网印刷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96789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刮刀改进装置及其丝网印刷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丝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刮刀改进装置。还涉及具有该刮刀改进装置的丝网印刷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业界比较常见的塞孔方法及流程有以下三种:(I)连塞带印法;(2)铝片塞孔法;(3)先塞孔再印表面法。均属于丝网印刷塞孔,但由于产品与印刷台面均是平面的,两者之间贴合紧密,在生产过程中孔中气泡无法正常排出,油墨受到空气阻力不能塞孔饱满,影响产品品质。为了解决此问题,需使用专用塞孔垫板,塞孔过程中垫板上的孔可以使塞孔板孔内的空气较易排出,从而使油墨能够顺利塞入塞孔板孔内,达到塞孔饱满的效果。
[0003]但此种塞孔作业方式由于采用了专用的塞孔垫板,存在以下缺点:(1)生产效率低:每生产一种型号的产品需提供对应的塞孔垫板,并需要钻孔机将塞孔垫板上对应于产品的孔一一钻出,钻孔时间较长。另外,垫板、网版、产品三者在丝网印刷过程中需要对位准确,操作复杂繁琐,耗时较长,但由于每次生产不同型号产品,需要更换垫板,需重复操作,调整三者对位,影响生产效率;(2)增加生产成本:每一种垫板对应于相应的产品型号,垫板不可重复利用。另外,制作垫板时增加了钻孔成本、垫板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等;(3)影响产品品质:垫板上的孔如果钻孔不均匀或者透气性不好,会导致塞孔不饱满或者有气泡。另外,由于垫板上对应于产品塞孔部位基本上是镂空的,中间比较细小的支撑部分在印刷过程中比较容易断裂返粘到产品上形成阻焊异物或者划伤,影响产品品质,带来了一定困难,实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刮刀改进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刮刀改进装置的丝网印刷设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0006]一种刮刀改进装置,其中,包括:
[0007]刮刀,设在丝网印刷设备上,该丝网印刷设备至少包括印刷台面和待印刷产品;
[0008]一压紧装置,设在该刮刀上,设在该丝网印刷设备印刷台面和待印刷产品之间。
[0009]所述的刮刀改进装置,其中,该压紧装置为滚轮,该滚轮一端抵触该丝网印刷设备印刷台面,另一端抵触该待印刷产品。
[0010]所述的刮刀改进装置,其中,该滚轮数量为两个,该两个滚轮的轴平行。
[0011]所述的刮刀改进装置,其中,该两个滚轮之间的间距比刮刀厚度大1.5?2倍。
[0012]所述的刮刀改进装置,其中,该滚直径为6?8mm。
[0013]一种丝网印刷设备,其中,包括印刷台、支撑架、丝印网版、刮刀、回墨刀和移动臂;印刷台面设在支撑架上,该待印刷产品设在该印刷台面上;移动臂设在该支撑架上,刮刀设于移动臂下端,该回墨刀设于移动臂下端并与刮刀有一定间距的平行;还包括一压紧装置,设在该刮刀上,设在该丝网印刷设备印刷台面和待印刷产品之间。
[0014]所述的印刷设备,其中,该压紧装置为滚轮,该滚轮一端抵触该丝网印刷设备印刷台面,另一端抵触该待印刷产品。
[0015]所述的印刷设备,其中,该滚轮数量为两个,该两个滚轮的轴平行。
[0016]所述的印刷设备,其中,该两个滚轮之间的间距比刮刀厚度大1.5?2倍。
[0017]所述的印刷设备,其中,该滚直径为6?8mm。
[0018]相对现有技术,可达到如下效果:
[0019]1.提高生产效率:无需专用的塞孔垫板,减少了垫板制作时间,同时无需针对不同型号产品进行垫板的切换,对位操作更简单,缩短了对位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0]2.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了垫板制作时的钻孔成本、垫板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等;
[0021]3.提升塞孔品质:滚轮之间空隙有利于塞孔孔内气泡排出,达到塞孔饱满,另外,避免了塞孔垫板上支撑部分返粘到产品上,导致产品表面划伤或异物,提升了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刮刀改进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图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刮刀改进装置的示意图。
[0026]一种刮刀改进装置,包括刮刀与压紧装置。
[0027]该刮刀I,设在丝网印刷设备上,该印刷设备至少包括网版3、回墨刀4、印刷台面5以及待印数产品6。
[0028]该压紧装置2,设在该刮刀上,设在该丝网印刷设备印刷台面5和待印刷产品6之间。该压紧装置2为滚轮,该滚轮一端抵触该丝网印刷设备印刷台面5,另一端抵触该待印刷产品6。该滚轮数量为两个,该两个滚轮的轴平行。该两个滚轮之间的间距比刮刀厚度大1.5?2倍。该滚直径为6?8_。
[0029]在使用时候,由于该滚轮一端抵触该丝网印刷设备印刷台面5,另一端抵触该待印刷产品6,所以该滚轮起到支撑该待印刷产品6。刮刀I与一对滚轮相连成为一体,刮刀I和滚轮在丝网印刷过程中同步运行,滚轮对产品起到支撑作用,同时滚轮之间间隙有利于孔内气泡排出,从而实现塞孔饱满的效果。无需使用专用的塞孔垫板,适用于不同型号产品,操作简单、透气性好、利于批量化生产。滚轮与印刷台面5之间可设置为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同时在印刷台面上可设置粘尘纸,用于清洁滚轮上面附着的油墨,防止污染产品和台面。
[0030]【实施例2】
[0031]一种丝网印刷设备,其中,包括印刷台、支撑架、丝印网版、刮刀、回墨刀和移动臂;印刷台面设在支撑架上,该待印刷产品设在该印刷台面上;移动臂设在该支撑架上,刮刀设于移动臂下端,该回墨刀设于移动臂下端并与刮刀有一定间距的平行;还包括一压紧装置,设在该刮刀上,设在该丝网印刷设备印刷台面和待印刷产品之间。
[0032]该刮刀设在丝网印刷设备上,该印刷设备至少包括网版、回墨刀、印刷台面以及待印数产品。
[0033]该压紧装置设在该刮刀上,设在该丝网印刷设备印刷台面和待印刷产品之间。该压紧装置为滚轮,该滚轮一端抵触该丝网印刷设备印刷台面,另一端抵触该待印刷产品。该滚轮数量为两个,该两个滚轮的轴平行。该两个滚轮之间的间距比刮刀厚度大1.5?2倍。该滚直径为6?8mm。
[0034]在使用时候,由于该滚轮一端抵触该丝网印刷设备印刷台面,另一端抵触该待印刷产品,所以该滚轮起到支撑该待印刷产品。刮刀与一对滚轮相连成为一体,刮刀和滚轮在丝网印刷过程中同步运行,滚轮对产品起到支撑作用,同时滚轮之间间隙有利于孔内气泡排出,从而实现塞孔饱满的效果。无需使用专用的塞孔垫板,适用于不同型号产品,操作简单、透气性好、利于批量化生产。滚轮与印刷台面之间可设置为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同时在印刷台面上可设置粘尘纸,用于清洁滚轮上面附着的油墨,防止污染产品和台面。
[003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达到如下效果:
[0036]1.提高生产效率:无需专用的塞孔垫板,减少了垫板制作时间,同时无需针对不同型号产品进行垫板的切换,对位操作更简单,缩短了对位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0037]2.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了垫板制作时的钻孔成本、垫板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等;
[0038]3.提升塞孔品质:滚轮之间空隙有利于塞孔孔内气泡排出,达到塞孔饱满,另外,避免了塞孔垫板上支撑部分返粘到产品上,导致产品表面划伤或异物,提升了产品品质。
[0039]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刮刀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刮刀,设在丝网印刷设备上,该丝网印刷设备至少包括印刷台面和待印刷产品; 一压紧装置,设在该刮刀上,设在该丝网印刷设备印刷台面和待印刷产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刀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紧装置为滚轮,该滚轮一端抵触该丝网印刷设备印刷台面,另一端抵触该待印刷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刮刀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滚轮数量为两个,该两个滚轮的轴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刮刀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个滚轮之间的间距比刮刀厚度大1.5?2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刮刀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滚直径为6?8mm。
6.—种丝网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台、支撑架、丝印网版、刮刀、回墨刀和移动臂;印刷台面设在支撑架上,该待印刷产品设在该印刷台面上;移动臂设在该支撑架上,刮刀设于移动臂下端,该回墨刀设于移动臂下端并与刮刀有一定间距的平行;还包括一压紧装置,设在该刮刀上,设在该丝网印刷设备印刷台面和待印刷产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压紧装置为滚轮,该滚轮一端抵触该丝网印刷设备印刷台面,另一端抵触该待印刷产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滚轮数量为两个,该两个滚轮的轴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两个滚轮之间的间距比刮刀厚度大1.5?2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滚直径为6?8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刮刀改进装置以及具有该刮刀改进装置的丝网印刷设备。该刮刀改进装置包括:刮刀,设在丝网印刷设备上,该丝网印刷设备至少包括印刷台面和待印刷产品;压紧装置,设在该刮刀上,设在该丝网印刷设备印刷台面和待印刷产品之间。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1.提高生产效率:无需专用的塞孔垫板,减少了垫板制作时间,无需针对不同型号产品进行垫板的切换,对位操作更简单,缩短了对位时间;2.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了垫板制作时的钻孔成本、垫板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等;3.提升塞孔品质:滚轮之间空隙有利于塞孔孔内气泡排出,达到塞孔饱满,避免了塞孔垫板上支撑部分返粘到产品上,导致产品表面划伤或异物,提升了产品品质。
【IPC分类】B41F15-08, B41F15-44
【公开号】CN204506105
【申请号】CN201520043930
【发明人】陈意铭, 李志东, 徐娟
【申请人】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宜兴硅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