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与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733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与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Back light module)的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可有效降低漏光现象的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在一般显示器中,通常包含一色彩显示功能的组件,例如是液晶面板(Liquid crystal panel),由于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故在显示面板下方必须配置一背光模组以提供一面光源,以达到显示的功能。
在背光模组的发光源中,除了冷阴极萤光灯管(Cold CathodeFluorescent Lamp,CCFL)之外,一般较常使用的为发光二极体(LightEmitting Diode,LED),其具有亮度高、功率消耗低、使用寿命长、热问题轻微等优势。一般而言,制造者会利用多个发光二极体排列成发光二极体阵列,以提供一线光源至一导光板中,再利用导光板将线光源转换为显示面板的面光源,以提供显示器达到显示的效果。故从上述可知,导光板设计的好坏对于其所提供的面光源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图1绘示为习知背光模组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背光模组100包括一框架110、一导光板120与一线光源130。其中,导光板120位于框架110内(图1所示为部份框架)并具有一侧向入光面120a、一光扩散面120b与一出光面120c。此外,线光源130包括多个发光二极体132与一可挠性电路板134。其中,可挠性电路板134是用来承载多个发光二极体132并与其电性连接。另外,承载多个发光二极体132的可挠性电路板134是利用黏着剂或贴片的方式贴附在框架110上。
图2绘示为习知背光模组的俯视图,而图3绘示图2沿A-A线的剖面图,请同时参考图2与图3。具体而言,发光二极体132是用来提供一光线,并透过侧向入光面120a以入射至导光板120中。入射至导光板120中的光线会被与出光面120c相对的光扩散面120b散射,而在光线藉由光扩散面120b散射之后,会均匀地由出光面120c出射,以提供显示面板(未绘示)的面光源。
图4绘示导光板翘曲变形的示意图,请参考图4。值得留意的是,发光二极体132是配置于可挠性电路板134上,而可挠性电路板134贴附于框架110上。因此,当框架110及/或导光板120产生变形或翘曲时,发光二极体132与导光板120的入光面120a便会产生错位,导致空隙G发生而使发光二极体132所发射出的光线无法完全经由入光面120a有效地入射至导光板120,使得导光板120的光收集效率降低,并产生严重的漏光现象。在此设计架构中,背光模组并无法提供稳定的面光源给显示面板,因而严重影响显示面板的光学显示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导光板,用以承载线光源,并能有效降低漏光的现象以提供一稳定的面光源。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具有可降低漏光现象的导光板,进而使显示面板具有更好的光学显示特性。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适于将一线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转换成一面光源。其中,导光板包括一导光本体与一承载部,而导光本体具有一侧向入光面以及一出光面。此外,承载部与导光本体的至少部分侧向入光面相邻。其中,承载部是承载线光源,且线光源所发出的光线是由侧向入光面入射至导光本体,并由出光面出射。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其中出光面的一边界与侧向入光面的一边界例如是相邻。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其中导光本体更具有一光扩散面与出光面相对,且光扩散面的一边界与侧向入光面例如是相邻。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其中承载部的厚度与侧向入光面的高度总合例如是小于或等于导光本体的厚度。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其中导光本体与承载部例如是一体成形。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其中承载部包括例如是至少一条形板体。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其中承载部包括例如是一L形板体。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其中承载部包括例如是一U形板体。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框架、一导光板与一线光源。其中,导光板配置于框架内,且导光板包括一导光本体与一承载部,而导光本体具有一侧向入光面以及一出光面。此外,承载部与导光本体的至少部分侧向入光面相邻,其中承载部是承载线光源,且线光源所发出的光线是由侧向入光面入射至导光本体,并由出光面出射。另外,线光源配置于承载部上。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其中线光源包括例如是多个阵列排列的点光源。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其中些点光源包括例如是发光二极体。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其中线光源更包括例如是一可挠性电路板,以承载些点光源并与些点光源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更包括例如是一黏着物,配置于可挠性电路板与承载部之间。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其中黏着物包括例如是黏着剂或贴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具有可承载线光源的导光板。因此,本发明可避免导光本体与线光源之间产生错位导致漏光的现象,进而提升线光源的使用效率与背光模组面光源的稳定性。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绘示为习知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2绘示为习知背光模组的俯视图。
图3绘示图2沿A-A线的剖面图。
图4绘示导光板翘曲变形的示意图。
图5绘示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组装前示意图。
图6绘示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
图7绘示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翘曲变形的示意图。
图8绘示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光板与线光源的示意图。
图9绘示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导光板与线光源的示意图。
图10绘示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导光板与线光源的示意图。
100、200背光模组
110、210框架120、220、320、420、520导光板120a、222a、322a、422a、522a侧向入光面120b、222b、322b、422b、522b光扩散面120c、222c、322c、422c、522c出光面130、230、330、430、530线光源132、232、332、432、532发光二极体134、234、334、434、534可挠性电路板222、322、422、522导光本体224、324、424、524承载部230、330、430、530线光源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图5绘示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示意图,请参考图5。背光模组200包括一框架210、一导光板220与一线光源230。其中,导光板220配置于于框架210内且导光板220包括一导光本体222与一承载部224。其中,框架210例如是塑胶、金属或塑钢所制成,而导光本体222例如是一矩形导光板或一楔形导光板,且其具有一侧向入光面222a、一光扩散面222b与一出光面222c。光扩散面222b的一边界与出光面222c的一边界皆相邻于侧向入光面220a的一边界,且光扩散面222b与出光面222c为相对。
此外,承载部224与导光本体222的至少部分侧向入光面222a连接。本实施例中,承载部224例如是与导光本体222一体成形。此外,承载部224也可以藉由嵌合、卡合或贴附等方式与导光本体222组装为一体。在导光本体222变形时,这些连接方式必须足以使得承载部224被导光本体222所带动。另外,承载部224例如是一条形板体,其厚度与例向入光面222a的高度总合小于或等于导光本体222的厚度,且承载部224适于承载一线光源230。
更详细地说,线光源230例如包括多个阵列排列的点光源232与一可挠性电路板234。此外,多个阵列排列的点光源232例如是发光二极体。因此,利用多个点光源232的排列形成线光源230,而可挠性电路板234是用来承载多个阵列排列的点光源232,并与点光源232电性连接。另外,承载多个发光二极体232的可挠性电路板234是利用黏着物226(例如是黏着剂或贴片)贴附于承载部224上。
图6绘示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图7绘示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翘曲变形的示意图,请参考图7。值得留意的是,发光二极体232是藉由可挠性电路板234贴附于承载部224上。当导光本体222因加工不良、工作温度过高、外力碰撞或者其他因素而产生变形或翘曲时,导光本体222会带动承载部224一起变形或翘曲。此时,承载部224上的各个发光二极体232的相对位置也会随着导光本体222一起变形,且仍对准于侧向入光面222a。
如此一来,发光二极体232与导光本体222的侧向入光面222a便不会产生错位导致漏光。在本实施例的设计架构中,不论导光本体222变形与否,由发光二极体232所发出的光线仍会准确地经由侧向入光面222a入射至导光本体222中,以有效降低漏光的现象,进而提升背光模组200的可靠度。此外,背光模组200可提供更稳定的面光源,以使得显示面板具有较佳的光学显示特性。
第二实施例图8绘示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光板与线光源的示意图,请参考图8。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非常类似,其中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导光板320具有两个承载部324,而此两个承载部324用以承载两个线光源330。此外,两个承载部324互为相对配置,并与该导光本体322的至少部分对应的侧向入光面322a相邻。同样地,当导光本体322因加工不良、工作温度过高、外力碰撞或者其他因素而产生变形或翘曲,导光本体322会带动承载部324一起变形或翘曲。此时,承载部324上的各个发光二极体332的相对位置也会随着导光本体322一起变形,且仍对准于侧向入光面322a。
本实施例的设计,采用了两个侧向入光面322a除了增加面光源的亮度以因应不同显示面板的需求外,同样能降低漏光的现象,进而提升背光300模组的可靠度。
第三实施例图9绘示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导光板与线光源的示意图,请参考图9。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非常类似,其中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导光板420具有一L形板体的承载部424,并用以承载一线光源430,而此承载部424与该导光本体422的至少部分对应的侧向入光面422a相邻。同样地,本实施例采用了L形板体的承载部424。在导光本体422承受两个不同自由度的弯矩而造成变形时,同样能维持均匀且稳定的面光源。
第四实施例图10绘示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导光板与线光源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0。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非常类似,其中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导光板520具有一U形板体的承载部524,并用以承载一线光源530,而此承载部524与该导光本体522的至少部分对应的侧向入光面522a相邻。当然,承载部524的设计可依据需要变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样式。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导光板与背光模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一、本发明的导光板因具有可承载线光源的承载部,使得线光源藉由承载部与导光本体连接为一体。因此,可有效降低线光源与侧向入光面间发生漏光的现象。
二、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因具有可降低漏光现象的导光板。因此,背光模组可提供一均匀与稳定的面光源,并可提升背光模组的可靠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光板适于将一线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转换成一面光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导光本体,该导光本体具有一侧向入光面以及一出光面;以及一承载部,与该导光本体的至少部分侧向入光面相邻,其中该承载部是承载该线光源,且该线光源所发出的光线是由该侧向入光面入射至该导光本体,并由该出光面出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出光面的一边界与该侧向入光面的一边界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导光本体更具有一光扩散面与该出光面相对,且该光扩散面的一边界与侧向入光面的一边界相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承载部的厚度小于该导光板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承载部的厚度与该侧向入光面的高度总和小于或等于该导光本体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承载部包括至少一条形板体、一L形板体或一U形板体。
7.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框架;一导光板,配置于该框架内,该导光板包括一导光本体,该导光本体具有一侧向入光面以及一出光面;一承载部,与该导光本体的至少部分侧向入光面相邻;以及一线光源,配置于该承载部上,其中该承载部是承载该线光源,且该线光源所发出的光线是由该侧向入光面入射至该导光本体,并由该出光面出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线光源包括多个阵列排列的点光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线光源更包括一可挠性电路板,以承载该些点光源并与该些点光源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黏着物,配置于该可挠性电路板与该承载部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导光板与背光模组。该导光板适于将一线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转换成一面光源。其中,导光板包括一导光本体与一承载部,而导光本体具有一侧向入光面以及一出光面。此外,承载部与导光本体的至少部分侧向入光面相邻。其中,承载部是承载线光源,且线光源所发出的光线是由侧向入光面入射至导光本体,并由出光面出射。由于承载部是为导光板的一部分,因此当导光本体发生变形时承载部亦会随着变形,本发明可有效降低导光本体与线光源之间的漏光的现象。
文档编号G09F9/00GK1841096SQ2005100593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9日
发明者郑中成 申请人: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