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72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旋转的显示器。
背景技术
在现代信息设备中,显示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中。当显示器的显示面板与使用者保持一合适角度时,才观赏到最佳显示效果,所以不同角度或者位置的使用者需要调整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显示画面。为让使用者观赏到最佳的视觉画面,须提供一显示器,如可旋转的显示器。
一种现有技术的显示器,如图1所示。该显示器1包括一基座11、一枢接装置12及一显示面板13。
该基座11上设有两个彼此对称的第一支撑架110及一第二支撑架112,该第一支撑架110与该第二支撑架112并列设置在该基座11上,该第一支撑架110上设置有一锁固孔111,该第二支撑架112上设置有锁固孔113。
该枢接装置12包括一枢轴120、一螺栓121及一旋转支撑架123。在该旋转支撑架123上,对应的对称位置设有贯穿孔125,该旋转支撑架123套设在该第二支撑架112上,该贯穿孔125与该锁固孔113在同一直线上,该枢轴120贯穿该锁固孔113及该贯穿孔125,该旋转支撑架123可以相对该第二支撑架112沿该枢轴120自由旋转;该螺栓121与该旋转支撑架123通过螺纹枢接在一起,该螺栓121能够相对该旋转支撑架123自由旋进。
该显示面板13包括一第一旋转轴130及一第二旋转轴131。该第二旋转轴131与该锁固孔111嵌套配合,且该显示面板13能够相对该第二旋转轴131自由旋转;该螺栓121的一端同时枢接于该第一旋转轴130。
再参阅图2,为图1所示显示器1的旋转示意图。将该显示器1的基座11置放于一平面上,旋进该螺栓121,使得该螺栓121与该第一旋转轴130枢接点绕该基座11上的锁固孔111做圆周运动。当该螺栓121与该第一旋转轴130的枢接点做圆周运动时,带动该显示面板13也绕该锁固孔111做圆周运动,即实现了显示面板13的前倾或后仰。使该螺栓121与该第一旋转轴130枢接点及该螺栓121与该枢轴120枢接点在一直线上,当该螺栓121旋进时,该显示面板13向前倾;当该螺栓121旋出时,该显示面板13向后仰。
在该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13的前倾与后仰需通过位于显示面板13背面的螺栓121的旋转,带动该显示面板13绕该锁固孔111做圆周运动来实现,连接元件多,结构复杂,使用者需要从背面旋转螺栓121进而实现显示面板13的前倾与后仰,使得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为克服上述显示器结构复杂,旋转操作不方便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方便旋转的显示器。
一种显示器,其包括一具有多个第一齿状突起的显示模组,一具有多个第二齿状突起的支撑架及一转杆,该显示模组的多个第一齿状突起与该支撑架的多个第二齿状突起相互配合设置,该转杆贯穿该第一齿状突起及该第二齿状突起。
相较于现有技术,该显示器采用一个转杆贯穿分别设置在该显示模组上的第一齿状突起及该支撑架上的第二齿状突起实现该显示模组及该支撑架的枢接,该第一齿状突起与该第二齿状突起彼此配合设置,使得该第一齿状突起及该第二齿状突起均能够相对该转杆自由旋转,从而带动该显示模组相对该支撑架的自由旋转,方便显示模组相对支撑架的旋转,同时凭借该第一齿状突起与该第二齿状突起间的摩擦力作用,使得在无外力作用时,实现该显示模组相对该支撑架的静止;且减少枢接元件,使得整个显示器结构简单,方便旋转。

图1为一种现有技术的显示器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揭露的显示器旋转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方式所揭露的显示器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所示的显示器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方式所揭露的显示器立体示意图。该显示器2包括一显示模组21、一连接元件23、一支撑架25及一底座27。该显示模组21与该支撑架25通过该连接元件23枢接在一起,且该显示模组21能够相对该支撑架25自由旋转,该支撑架25设置在该底座27上。
再请结合参阅图4,图4为该显示器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该显示模组21为一显示终端,其背部设置有多个一体成型的第一齿状突起211,该第一齿状突起211的远离显示模组21端厚度小于靠近显示模组21端厚度,且端部呈圆弧状过渡,每一第一齿状突起211上设置有一枢孔213。该多个第一齿状突起211相互间隔一定间距平行设置,且该多个枢孔213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该连接元件23包括一转杆231、一螺母233及一弹性垫片235,该螺母233及该弹性垫片235设置在该转杆231上,该转杆231的一端设置有螺纹237,该螺母233与该转杆231通过该螺纹237配合。
该支撑架25为一支撑板,该支撑架25一端设置在该底座27上,其另一端设置有多个一体成型的第二齿状突起251,该第二齿状突起251的远离该支撑架25端厚度小于靠近该支撑架25端厚度,且端部呈圆弧状过渡。该第二齿状突起251的数量与该显示模组21的第一齿状突起211的数量相差一个,该第二齿状突起251相互间隔一定间距平行设置,每相邻二第二齿状突起251之间的间距对应收容该显示模组21的第一齿状突起211,且每相邻二第二齿状突起251之间的间距大小约等于该该显示模组21的第一齿状突起211的宽度。每一第二齿状突起251上设置有一枢孔253,且该多个枢孔253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组装过程中,该显示模组21的第一齿状突起211与该支撑架25的第二齿状突起251交叉啮合设置,每一第二齿状突起251对应收容在每二相邻第一齿状突起211间,同时位于中间位置的每一第一齿状突起211对应收容在每二相邻第二齿状突起251间,使得该第一齿状突起211的枢孔213与该第二齿状突起251的枢孔253位于同一直线上,该转杆231贯穿该显示模组21的枢孔213、该支撑架25的枢孔253及该弹性垫片235,通过该螺母233与螺纹237配合设置在该转杆231的端部,且靠近该弹性垫片235设置。
当组装完成后,该显示模组21能够相对该支撑架25自由旋转,施加一旋转外力于该显示模组21部份,克服相邻该显示模组21的第一齿状突起211与该支撑架25的第二齿状突起251之间摩擦力作用,实现该显示模组21相对该支撑架25的旋转。当没有施加外力于该显示模组21部份,则通过该显示模组21的多个第一齿状突起211与该支撑架25的第二齿状突起251之间摩擦力作用,使得该显示模组21相对该支撑架25静止。该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该螺母233沿该转杆231的旋进及旋出实现。
当然,在该显示器2中,位于该显示模组21上的第一齿状突起211的数量还可以等于位于该支撑架25上的第二齿状突起251的数量,在组装过程中,使该第一齿状突起211与该第二齿状突起251交叉啮合,除位于边缘位置外的多个第一齿状突起211对应收容于每二相邻第二齿状突起251之间,除位于边缘位置的一第二齿状突起251外的多个第二齿状突起251对应收容于每二相邻第一齿状突起211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该显示器使用第一齿状突起211、第二齿状突起251及一连接元件23配合枢接该显示模组21及该支撑架25,该连接元件23仅由一转杆231配合螺母233取代现有技术的复杂结构,实现该显示模组21相对于该支撑架25的旋转,减少了元件,简化了结构。
另外,该连接元件23的转杆231贯穿设置在该第一齿状突起211的枢孔213及该第二齿状突起251的枢孔253,凭借该第一齿状突起211及该第二齿状突起251相对该转杆231的相对旋转,带动该显示模组21相对该支撑架25的旋转,使得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同时调节该螺母233沿该转杆231的旋进及旋出,控制该第一齿状突起211与该第二齿状突起251间的摩擦力,通过该摩擦力实现该显示模组21相对该支撑架25的静止。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器,其包括一显示模组,一支撑架及一转杆,其特征在于该显示模组包括多个第一齿状突起,该支撑架包括多个第二齿状突起,该显示模组的多个第一齿状突起与该支撑架的多个第二齿状突起相互配合设置,该转杆贯穿该第一齿状突起及该第二齿状突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齿状突起相互平行设置,且间隔一定间距,该多个第二齿状突起相互平行设置,且间隔一定间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齿状突起与该第二齿状突起相互交叉啮合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齿状突起对应收容在二相邻第二齿状突起间的间隙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齿状突起对应收容在两个相邻第一齿状突起间的间隙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齿状突起与该显示模组是一体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上的第二齿状突起与该支撑架是一体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齿状突起及该第二齿状突起上设置有枢孔,该转杆贯穿该枢孔锁固该外壳与该支撑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器还包括一螺母,该螺母设置在该转杆的一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器还包括一弹性垫片,该弹性垫片设置在该转杆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一具有多个第一齿状突起的显示模组,一具有多个第二齿状突起的支撑架及一转杆,该显示模组的多个第一齿状突起与该支撑架的多个第二齿状突起相互配合设置,该转杆贯穿该多个第一齿状突起及第二齿状突起。采用一转杆贯穿分别设置在该显示模组的多个第一齿状突起及该支撑架上的多个第二齿状突起的结构,实现该显示模组及该支撑架的枢接,使得整个显示器结构简单,且方便显示模组相对支撑架的旋转。
文档编号G09F9/00GK101048047SQ20061006010
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9日
发明者王德旭, 李明传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