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6398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器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器模块,且特别是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显示器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平面显示板(Flat display panel,FDP)的技术日新月异,许多配合光电技术 以及半导体技术所发展的平面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LCD)、电浆显示器(PDP)、有机发 光显示器(0LED)已逐渐成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 由于显示器模块的设计需求为薄型化,所以现有显示面板的固定方式,多采用侧 边锁固(side mount)技术。详细而言,将框架罩覆显示面板后,再利用锁固组件,例如螺丝, 从显示面板的侧边将支架与框架锁固在一起。 但是显示面板在制造时,面板的尺寸以及其它组装部件会存有制造公差。就显示 面板的长度而言, 一般会有正负0. 5毫米的制造公差。以组装部件而言,则常会因塑料射出 成型导致制造公差,例如组装孔因尺寸差异而无法完全对位。 由于有上述制造公差的存在,所以在锁紧锁固组件时,并无法一次锁紧,而必须逐 次锁紧分别位于显示面板的两对应边的锁固组件,方能使显示面板与组装部件获得最佳的 固定效果。因此,逐次锁紧的方式会造成安装上的不便,并且增加工时,进而影响整体产能。 此外,由于安装过程繁琐,也容易造成不良品产生,直接影响生产成本。 习知另一方式则是以胶体接着方式进行固定,但此举不但需要较长的工作时间,
且无法进行重复使用。 一旦于组装流程中产生失误,便须以破坏方式将胶体去除后才能进
行重制。不但可能出现胶体去除不完全,也容易伤害显示面板,使其受到破坏。 因此,如何减少锁固组件的使用,以及精简组装流程,而能使显示器模块达到轻量
化及薄型化的要求,便成了现今相关产业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显示器模块,其可以提升组装便利性。 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器模块,其包括一显示面板,一框架以及一支架。框架包围
显示面板且包含凸耳及第一限位结构。支架具有本体及第一突出部且本体包含第二限位
结构,其中当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相互卡合以将支架以非锁固的方式固定在框架
时,凸耳与第一突出部相互重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框架包含一第三限位结构及多数个侧壁,且支架包 含一第四限位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装设第一限位结构的侧壁与装设第三限位结构的侧 壁相互垂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三限位结构位于凸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突出部垂直本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凹孔或凹穴,而第二限位结构为凸块或凸柱。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凸块或凸柱,而第二限位结构为凹 孔或凹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三限位结构为弹片,而第四限位结构为开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三限位结构为开口,而第四限位结构为弹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凸耳与第一突出部相互重合后可利用一固定组件穿 过凸耳与第一突出部以将该显示器模块固定在一背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支架包含一第二突出部,且第二突出部垂直于本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突出部具有第五限位结构,而背框具有第六限 位结构,藉由第五限位结构及第二限位结构的互相配合,以限制显示器模块在背框上的移 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背框的材质包括塑料或金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显示模块更包括一背光模块,配置于框架与背框之 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显示面板为一液晶显示面板。 本发明为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显示器模块,藉由此限位结构可增加显示器模块的 结构强度,且支架与框架的组装可不需要以螺丝等锁固件或胶体进行固定,可有效减少不 必要的零件,精简组装流程且减少体积,进而达到降低成本与显示器模块薄型化的市场需 求。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 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显示器模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显示器模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模块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 100':显示器模块
110显示面板120框架122、 122a :侧壁
124、124a :凸耳
130支架132本体134第一突出部136第二突出部138第三突出部140背光模块
150 :背框
A第一限位结构B第二限位结构C第三限位结构D第四限位结构E第五限位结构F第六限位结构G第七限位结构H第八限位结构显示面Dl: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3: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而图2是图1的显示器 模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此显示器模块IOO包括一显示面板110, 一框架120以及一支架130。显示面板110具有一显示面L。 框架120包围且罩覆显示面板110,框架120包括一凸耳124以及一第一限位结构 A,其中第一限位结构A可为凹孔或凹穴。再者,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20的材质包括金属,其 中铝因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强度及较轻的重量,因此一般框架120多用铝制成,以达到有效 减轻显示器模块100的重量,符合轻量化的目的。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以铝作为框架的材质, 但是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只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强度足、且重量轻的金属或是合金都 可以作为框架的材质。 支架130可作为增加显示面板IIO强度的支撑结构,其由金属板材折弯冲压而成, 并具有一本体132以及延伸自本体132的一第一突出部134,其中第一突出部134垂直于本 体132,且本体132包含一第二限位结构B,其中第二限位结构B可为一凸柱、凸块、或弹片, 其外型与第一限位结构A呈互补。在图标中虽显示第二限位结构B为一凸柱但是并不限制 本发明的范围。当第一限位结构A与第二限位结构B相互卡合以将支架130以非锁固的方 式固定在框架120时,凸耳124与第一突出部134相互重合。请再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 框架120还包含一第三限位结构C及多数个侧壁122、 122a,凸耳124从其中的一侧壁122a 延伸,且第三限位结构C位于凸耳124上,其中第三限位结构C为一弹片。在此值得注意的 是,第一限位结构A与第三限位结构C分别装设于不同的侧壁122、122a,且此二侧壁122、 122a相互垂直,以使此二限位结构于组装时能达到让支架130与框架120在空间中互相限 位的目的。 再者,支架130还包含一第四限位结构D,其为一开口,配置于第一突出部134上。 当凸耳124与第一突出部134重合时,第三限位结构C压入于第四限位结构D,以使支架130 得以固定于框架120上。另一方面,当支架130固定于框架120时,为了使第一突出部134 与凸耳124互相重合,因此第一突出部134垂直于本体132,以配合自侧壁122a延伸的凸耳124。 在本实施例中,将支架130组装至框架120的流程如下先将支架130沿着第三方 向D3组装至框架120,使第一突出部134与凸耳124部份重合。第二限位结构B会沿着第 三方向D3与第一限位结构A互相接合,且藉由第二限位结构B及第一限位结构A的形状及 尺寸的相互配合,支架130于第一方向Dl及第二方向D2的移动会受到限制。
在此同时,第一突出部134沿着凸耳124的表面移动,当第三限位结构C与第四限 位结构D重合时,再使第三限位结构C嵌入第四限位结构D,并抵住第四限位结构D的内侧 边缘,以限制支架130于第三方向D3的移动。上述的第一方向Dl与第三方向D3所构成的 平面与显示面L平行,而第二方向D2与显示面L的法线方向平行。 由上述可知,将上述限位结构经由组装可使显示面板110藉由框架120与支架130 相互固定,使显示面板110与支架130之间无法相对移动。 上述的第一限位结构A为凹孔或凹穴且第二限位结构B为凸柱或凸块仅为本实施 例举例之用,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限位结构A也可为 凸柱或凸块,而第二限位结构B可为凹孔或凹穴。当然,上述第三限位结构C及第四限位结 构D的结构也为本技术领域具通常知识者可想而知地因应需求而改变。举例而言,第三限 位结构C也可为开口 ,而第四限位结构D可为弹片。 请再参考图l,显示器模块100还包括一背光模块140,其配置于显示面板110与 背框150之间,并容纳于框架120之内,以藉由框架120使背光模块140与显示面板110组 装在一起。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40为一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用以提供足够的亮度给显示 面板110。在其它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40也可以是一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
图3是图1的显示器模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l及图3,显示器模 块100更包含一背框150,其配置于显示面板110相对远离显示面L的一侧,其可以是由塑 料或金属一体成型。背框150用以容纳上述显示面板110、框架120、支架130以及背光模 块140。再者,支架130另具有多个第二突出部136,这些第二突出部136垂直于本体132, 且向远离显示面板110方向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突出部134与凸耳124重合且支架130固定在框架120后, 可利用一固定组件(未显示于图中)穿过第一突出部134与凸耳124并与背框150接合以 将显示器模块100固定在背框150。在另一实施例中,将显示面板110与背光模块150组装 至上述框架120内以及与支架130进行接合固定之后,将第五限位结构E沿与第二方向D2 平行且向下移动,使第六限位结构F嵌入第五限位结构E中,藉由接合第二突出部136上的 第五限位结构E与背框150上的第六限位结构F,可限制背框150第一方向Dl与第三方向 D3的移动,使背框150经由支架130与显示面板110得以定位及组装。本实施例的第五限 位结构E可为一开口 ,而第六限位结构F可为一凸柱。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五 限位结构E也可为一凸柱,而第六限位结构F也可为一开口。之后,再将一前框(未绘示) 与背框150组装在一起,便完成显示器模块100的组装。本实施例的第五限位结构E可为 一开口 ,而第六限位结构F可为一中空凸柱。当第五限位结构E套设入第六限位结构F后 使用者可利用一固定组件(未显示于图中)穿过第五限位结构而套设入第六限位结构中以 将显示器模块100固定在背框150。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模块的局部放大图。请参考图4,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支架130的一第三突出部138自本体132延伸且平行于本体132。另有一凸耳 124a位于侧壁122相对于第三突出部138的位置,且凸耳124a平行于此第三突出部138, 而位于凸耳124a上的一第七限位结构G自凸耳124a朝支架130方向延伸,此第七限位结 构G可为一弹片。另位于第三突出部138相对应于第七限位结构G处,则具有一第八限位 结构H,其可为一开口。随着产品设计的不同,当支架包含第三突出部138(如图4所示)的 设计时更可包含一第二突出部136 (如图2所示)用以将显示模块固定在背框中,其中第二 突出部136与第三突出部138相互垂直。 当支架130与框架120接合时,第三突出部138与凸耳124a部份重合,使凸耳124a 的第七限位结构G嵌入第三突出部138的第八限位结构H,并进一步将第七限位结构G折弯 压入第八限位结构H中,用以使框架120与支架130能更紧密的结合以及限制支架130于 第三方向D3(标示于图3)移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显示器模块,其中显示面板及背光模 块可藉由框架及支架上的限位结构进行组装及定位。再者,于显示器模块的组装流程中并 不需使用额外的锁固件,可减少生产成本以及精简组装流程,同时可减少锁固件所占的体 积进而达到使显示器模块薄型化的目的。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 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一种显示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显示面板;一框架,包围该显示面板且包含一凸耳及一第一限位结构;以及一支架,具有一本体及一第一突出部且该本体包含一第二限位结构,其中当该第一限位结构与该第二限位结构相互卡合以将该支架以非锁固的方式固定在该框架时,该凸耳与该第一突出部相互重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框架还包含一第三限位结构及多 数个侧壁,且该支架包含一第四限位结构。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装设该第一限位结构的侧壁与装设 该第三限位结构的侧壁相互垂直。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限位结构位于该凸耳。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突出部垂直该本体。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结构为凹孔或凹穴,而该 第二限位结构为凸块或凸柱。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结构为凸块或凸柱,而该 第三限位结构为凹孔或凹穴。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限位结构为弹片,而该第四限 位结构为开口。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限位结构为开口,而该第四限 位结构为弹片。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器模块更包含一背框。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显示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凸耳与该第一突出部相互重合 后可利用一固定组件穿过该凸耳与该第一突出部并与该背框接合以将该显示器模块固定 在该背框。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包含一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突 出部垂直于该第一突出部、且该第二凸出部利用一固定组件穿过该第二突出部并与该背框 接合以将该显示模块固定在该背框。
13.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显示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框的材质包括塑料。
14.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显示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框的材质包括金属。
15.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背光模块,配置于该框架 与该背框之间。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为一液晶显示面板。
全文摘要
一种显示器模块(Display Module),包括显示面板、框架以及支架。框架包围显示面板且包含一凸耳及一第一限位结构。支架包含一本体及一第一突出部且本体包含一第二限位结构。当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相互卡合将支架以非锁固的方式固定在框架时,凸耳与第一突出部相互重合且一固定组件可穿透凸耳及第一突出部以将显示器模块固定于背框。
文档编号G09F9/30GK101751820SQ20081017276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2日
发明者张津宪 申请人: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