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gb背光式彩色液晶显示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084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rgb背光式彩色液晶显示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RGB背光式彩色液晶显示组件,更具体地 说,涉及一种成本低、功耗小的RGB背光式彩色液晶显示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与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平面显示器也跟着蓬勃发展起来, 在现有的平面显示器中,液晶显示器因其具有高空间利用率、低消耗 功率、无辐射以及低电磁干扰等优点,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由于液 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因而必须配置背光组件以提供 液晶显示面板所需的面光源,进而使液晶显示面板达到显示的功能。
液晶显示器件可以通过使用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特性来显示图 像,当光照射在具有根据所施加电压的偏振特性的液晶上时,液晶被 配向,液晶显示器件便会根据液晶的配向状态,控制液晶的光量而显 示图像。
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的控制原理如下通过 改变加在液晶分子两端的电压,使液晶分子的电压差发生变化,从而 改变液晶分子受到的力的大小,使液晶分子在该电压差的作用下做出 相应的翻转,形成扭曲;当液晶分子扭曲到与光线平行方向越接近时, 入射光的通过量就越多,当液晶分子扭曲到与光线垂直方向越接近时, 入射光的通过量就越少,最终实现对入射光的通过量进行控制,来获 得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光通过量,以表现出不同的入射光透过率。
传统液晶显示器其背光的光源一般设计成白光,借助各像素位置 上的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显示各像素的色彩。 一般而言, 一个像 素一般由三个子像素构成,像素位置上会设置红色(R)、绿色(G)、 蓝色(B)彩色滤光片,彩色滤光片分别与子像素对应。然后,通过 控制各子像素的通光强度,再经由各子像素所对应的红色(R)、绿色(G)、蓝色(B)彩色滤光片调变,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特点(人看 到一个物体后的0.1秒内,即使物体消失了,人的眼睛内仍然存有物 体的影像),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在同一点不同时间先后出现的红色
(R)、绿色(G)、蓝色(B)三种颜色叠加起来,即可获得所需的颜 色和亮度,并可以通过调整红色(R)、绿色(G)、蓝色(B)三种颜 色出现时间的长短以及亮度的比例来改变显示的颜色。
现有的液晶显示器,其单一像素在混色原理上,是靠空间轴上红 色(R)、绿色(G)、蓝色(B)三个子像素(sub-pixel),在小于人眼 视角的范围做出混色,这种技术必须配置彩色滤光片,因而其成本较 高,而且经过彩色滤光片后各个像素显示的透光率大大低,因而其功 耗大。同时,这种技术的贴附工艺要求高,很容易导致液晶显示器的 良品率下降,降低了液晶显示器的空间分辨率,并且液晶显示器的色 域范围较小,上述缺陷限制了液晶显示器性价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RGB背光式彩色液晶 显示组件,该RGB背光式彩色液晶显示组件不须配置彩色滤光片, 因而其成本低、功耗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RGB背光式彩色液晶显示组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LCD pand)、背光、背光开关电路、驱动电路和中央处理器(MCU),其特 征在于上述背光采用RGB发光二极管背光;上述中央处理器的信 号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上述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 端分别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和背光开关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电连 接,上述背光开关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RGB发光二极管背光电连接, 上述RGB发光二极管背光直接与液晶显示面板光传输配合(无需配 置彩色滤光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所述驱动电路采用集成驱动电路 (IC-integrate circuit)。上述集成驱动电路除了可以控制液晶显示面板外,还可以输出RGB发光二极管背光控制信号给背光开关电路,以 控制RGB发光二极管背光中三原色灯的有序通断,使得液晶显内容 可以根据应用需求方便地设置液晶各个显示像素所需的色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成驱动电路采用COG (Chip On Glass)绑定在液晶显示面板上。上述集成驱动电路的外围 被动元件(如电容等)和背光开关电路同处于液晶显示面板对外接口 的柔性线路板FPC (或印刷电路板PCB)之上,有利于精简和内嵌背 光开关电路,以满足微型化要求。
上述中央处理器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作进一步的描述。上述中 央处理器最好通过柔性线路板FPC (或印刷电路板PCB)与集成驱动 IC相互通讯。
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但不局限于TN型液晶显示面板,还可以 包括STN型、TFT型液晶显示面板等。
所述RGB发光二极管背光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绿色发光二 极管光源、蓝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第一限流电阻、第二限流电阻和第 三限流电阻,上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绿色发光二极管光源和蓝色 发光二极管光源的一端均与输入电压电连接;上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光 源的另一端与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上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光源 的另一端与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上述蓝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的 另一端与第三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上述第一限流电阻、第二限流 电阻和第三限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背光开关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电连 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由 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 LED )构成,红色发光 二极管的一端与输入电压电连接,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一限 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由一个绿色发光二极 管构成,绿色发光二极管的一端与输入电压电连接,绿色发光二极管 的另一端与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由 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构成,蓝色发光二极管的一端与输入电压电连接,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三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优选结构,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由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红色发光二极管构成,上述红色发光二极管串联连 接而构成红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路,上述红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路的 一端与输入电压电连接,红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一限
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绿色发光二极管构成,上述绿色发光二极管串联连接而构成绿色发光 二极管串联电路,上述绿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路的一端与输入电压电 连接,绿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 接;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蓝色发光二极管构 成,上述蓝色发光二极管串联连接而构成蓝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路, 上述蓝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路的一端与输入电压电连接,蓝色发光二 极管串联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三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优选结构,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由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红色发光二极管构成,上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并联连 接而构成红色发光二极管并联电路,上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并联电路的 一端与输入电压电连接,红色发光二极管并联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一限 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绿色发光二极管构成,上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并联连接而构成绿色发光 二极管并联电路,上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并联电路的一端与输入电压电 连接,绿色发光二极管并联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 接;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蓝色发光二极管构 成,上述蓝色发光二极管并联连接而构成蓝色发光二极管并联电路, 上述蓝色发光二极管并联电路的一端与输入电压电连接,蓝色发光二 极管并联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三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背光幵关电路包括第一高频场效应管、第二高频场效应管、 第三高频场效应管、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和第三分压电阻, 上述第一高频场效应管的栅极与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一 高频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电连接,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一高频场效应管的漏极与上述RGB发光二极管背光 中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上述第二高频场效应管的栅极与驱动 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二高频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二分压电阻 的一端电连接,第二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二高频场效应管的漏 极与上述RGB发光二极管背光中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上述 第三高频场效应管的栅极与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三高频 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三分压电阻的一端电连接,第三分压电阻的另一 端接地,第三高频场效应管的漏极与上述RGB发光二极管背光中第 三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上述背光开关电路通过采用高频场效应管,响应驱动电路输送来 的时序控制信号,对RGB发光二极管背光中RGB发光二极管光源进 行高速通断控制,使RGB发光二极管光源中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 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高速有序的通断显示;同时,上述背光 开关电路通过分压电阻分别对RGB发光二极管光源进行分压,以使 得输入电压VLED在经过分压后,能够为各组RGB发光二极管光源 提供给恒定的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工件原理如下采用红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绿色发 光二极管光源、绿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组成RGB发光二极管背光,在 显示时,中央处理器输出一个指令给驱动电路,使驱动电路产生同步 的两路时序控制信号,其中一路时序控制信号输送给背光开关电路, 使背光开关电路分时控制RGB发光二极管背光中红色发光二极管光 源、绿色发光二极管光源、蓝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的有序通断,这样, 红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绿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绿色发光二极管光源依 时序切换,搭配在各色发光二极管光源显示时间内,另一路时序控制 信号同步控制不带彩色滤光片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关,以控制每个像素 点的电压差,像素点上的液晶分子会在该电压差的作用下做出相应的 翻转,从而同步控制液晶像素穿透率,在液晶显示面板上分时获得红 色、绿色、蓝色,再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特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将 在同一点不同时间先后出现的红色、绿色、蓝色三种颜色叠加起来,通过混色原理,即可获得所需的颜色和亮度,并可以通过调整红色、 绿色、蓝色三种颜色出现时间的长短以及亮度的比例,来改变显示的
颜色,这样便实现了 RGB发光二极管背光通断与液晶显示的时序同 步和精确搭配,以达到彩色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RGB发光二 极管取代传统的白光背光源来显示各像素的色彩,也就是说,将彩色 滤光片在空间轴上混色(空间轴上红色、绿色、蓝色三个子像素在小 于人眼的范围内混色)改为经由RGB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在时间上的 混色(在人眼视觉的范围内,红色、绿色、蓝色三个子像素的三种颜 色影像在时间轴上快速切换,产生混色效果),所以,本实用新型不需 配置彩色滤光片,节省彩色滤光片的成本及制作过程中的其它不良成 本,大幅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又由于彩色滤光片在光的传导过程会 损耗背光的能量,而本实用新型不需配置彩色滤光片,所以,本实用 新型背光功耗小,大大地提高光的利用率,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显示的 颜色更加丰富。同时,由于驱动电路采用集成驱动电路,上述集成驱 动电路除了可以控制液晶显示面板外,还可以输出RGB发光二极管 背光控制信号给背光开关电路,以控制RGB发光二极管背光中三原 色灯的有序通断,使得液晶显内容可以根据应用需求方便地设置液晶 各个显示像素所需的色彩。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高色彩饱和度的颜色,所以,其色 度范围可达到NTSC标准;并且,本实用新型可以将集成驱动电路和 背光开关电路内嵌在带RGB发光二极管背光的液晶显示面板上,有 利于结构的微型化,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对外接口可以精简到与常规 的LCM模组兼容,简化外部控制的难度,可快速的实现客户端产品 的升级换代。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路方框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背光组件的电路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RGB发光二极管背光的时序控 制信号与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同步时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RGB背光式彩色液晶显示组件, 包括液晶显示面板l、 RGB发光二极管背光4、、背光开关电路5、集 成驱动电路2和中央处理器3,上述集成驱动电路2采用COG绑定在 液晶显示面板1上;上述中央处理器3的信号输出端与集成驱动电路 2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上述集成驱动电路2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液 晶显示面板1的像素电极和背光开关电路5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背 光开关电路5的信号输出端与RGB发光二极管背光4电连接,上述 RGB发光二极管背光4直接与液晶显示面板1光传输配合而无需配置 彩色滤光片。上述中央处理器3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作进一步的描 述,中央处理器3最好通过柔性线路板FPC (或印刷电路板PCB)与 集成驱动电路2相互通讯。
如图2所示,上述RGB发光二极管背4光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 光源、绿色发光二极管光源、蓝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第一限流电阻Rn、 第二限流电阻Ru和第三限流电阻R13,上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由两 个红色发光二极管LEDu、 LED^构成,上述红色发光二极管LEDu、 LED12串联连接而构成红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路,上述红色发光二极 管串联电路的一端与输入电压VLED电连接,红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 路的另一端与第一限流电阻Rn的一端电连接;上述绿色发光二极管 光源由两个绿色发光二极管LED21、 LED22构成,上述绿色发光二极 管LED21、 LED22串联连接而构成绿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路,上述绿 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路的一端与输入电压VLED电连接,绿色发光二 极管串联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二限流电阻Ri2的一端电连接;上述蓝色 发光二极管光源由两个蓝色发光二极管LED31、 LED32构成,上述蓝 色发光二极管LED31、 LED32串联连接而构成蓝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 路,上述蓝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路的一端与输入电压VLED电连接, 蓝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三限流电阻R13的一端电连接。上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绿色发光二极管光源、蓝色发光二极 管光源也可以分别由两个发光二极管并联而成。
如图2所示,上述背光开关电路5包括第一高频场效应管Qi、第 二高频场效应管Q2、第三高频场效应管Q3、第一分压电阻Ri、第二 分压电阻R2和第三分压电阻R3,上述第一高频场效应管Q,的栅极G 与集成驱动电路2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一高频场效应管Q,的源极 S与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电连接,第一分压电阻R,的另一端接地, 第一高频场效应管的漏极D与上述RGB发光二极管背光4中第一 限流电阻R 的另一端电连接;上述第二高频场效应管Q2的栅极G与 集成驱动电路2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二高频场效应管Q2的源极S 与第二分压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第二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高频场效应管Q2的漏极D与上述RGB发光二极管背光4中第二 限流电阻R12的另一端电连接;上述第三高频场效应管Q3的栅极G与 集成驱动电路2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三高频场效应管Q3的源极S 与第三分压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第三分压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 第三高频场效应管Q3的漏极D与上述RGB发光二极管背光4中第三 限流电阻Ru的一端电连接。
上述背光开关电路5通过采用高频场效应管Q卜Q2、 Q3,响应集 成驱动电路2输送来的时序控制信号,对RGB发光二极管背光4中 RGB发光二极管光源进行高速通断控制,使RGB发光二极管光源中 红色发光二极管LED 、 LED12、绿色发光二极管LED21、 LED22、绿 色发光二极管LED31、 LED32高速有序的通断显示;同时,上述背光 开关电路5通过分压电阻R,、 R2、 R3分别对RGB发光二极管光源进 行分压,以使得输入电压VLED在经过分压后,能够为各组RGB发 光二极管光源提供给恒定的电压。
如图3所示,图3是RGB发光二极管背光的时序控制信号与液 晶显示面板显示同步时序示意图。在图3中,横轴表示时间t, RGB 发光二极管背光时序控制信号为矩形波,矩形波的上边为1,表示发 光二极管点亮,矩形波的下边为0,表示发光二极管熄灭;各像素点的波形表示该像素点在驱动电压作用下所呈现出来的透过率变化波
形,ON为液晶开启,光线可透过;OFF为液晶关闭,使光线被遮挡 不能透过;RGB发光二极管交替顺序通电发光的周期称之为帧频或者 一帧图像显示时间T,每一帧图像显示时间分为3个子帧, 一帧图像 显示时间T可根据液晶显示器(LCD)的实际响应速度(频率)设置, 为了使人眼分辨不出显示图像的闪烁,帧频通常以不低于50HZ。
在显示时,中央处理器3输出一个指令给集成驱动电路2,使集 成驱动电路2产生同步的两路时序控制信号,其中一路时序控制信号 输送给背光开关电路5,使背光开关电路5分时控制RGB发光二极管 背光4中红色发光二极管LED 、 LED12、绿色发光二极管LED21、 LED22、绿色发光二极管LED^、 LED32的有序通断,这样,红色发光 二极管LED 、 LED12、绿色发光二极管LED21、 LED22、绿色发光二 极管LED31、 LED32依时序切换,搭配在各色发光二极管光源显示时 间内,另一路时序控制信号同步控制不带彩色滤光片液晶显示面板1 的开关,以控制每个像素点的电压差,像素点上的液晶分子会在该电 压差的作用下做出相应的翻转,从而同步控制液晶像素穿透率,在液 晶显示面板1上分时获得红色、绿色、蓝色,再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 特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在同一点不同时间先后出现的红色、绿色、 蓝色三种颜色叠加起来,通过混色原理,即可获得所需的颜色和亮度, 并可以通过调整红色、绿色、蓝色三种颜色出现时间的长短以及亮度 的比例,来改变显示的颜色,这样便实现了 RGB发光二极管背光通 断与液晶显示的时序同步和精确搭配,以达到彩色化效果。
例如,在一帧图像显示时间T\内,红色发光二极管背光在T\的3 个子帧内的时序控制信号为100,绿色发光二极管背光在^的3个子 帧内的时序控制信号为010,蓝色发光二极管背光在L的3个子帧内 的时序控制信号为001;像素1在的3个子帧内的开关控制过程为 ON (开)一ON (开)一ON (开),因此,像素1在一帧图像显示时 间^内显示白色;像素2在T\的3个子帧内的开关控制过程为ON (开)一ON (开)一OFF (关),因此,像素2在一帧图像显示时间1\内显示黄色;像素3在Tt的3个子帧内的开关控制过程为ON(开) —OFF (关)一OFF (关),因此,像素3在一帧图像显示时间l内 显示红色;像素4在的3个子帧内的开关控制过程为OFF (关)一 OFF (关)一OFF (关),因此,像素4在一帧图像显示时间^内显 示黑色。
权利要求1、一种RGB背光式彩色液晶显示组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背光、背光开关电路、驱动电路和中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背光采用RGB发光二极管背光;上述中央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上述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和背光开关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上述背光开关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RGB发光二极管背光电连接,上述RGB发光二极管背光直接与液晶显示面板光传输配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RGB背光式彩色液晶显示组件,其特征 在于所述驱动电路采用集成驱动电路。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RGB背光式彩色液晶显示组件,其特征 在于所述集成驱动电路采用COG绑定在液晶显示面板上。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RGB背光式彩色液晶显示组件,其特征 在于所述RGB发光二极管背光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绿色发光 二极管光源、蓝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第一限流电阻、第二限流电阻和 第三限流电阻,上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绿色发光二极管光源和蓝 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的一端均与输入电压电连接;上述红色发光二极管 光源的另一端与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上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光 源的另一端与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上述蓝色发光二极管光源 的另一端与第三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上述第一限流电阻、第二限 流电阻和第三限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背光开关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电 连接。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RGB背光式彩色液晶显示组件,其特征 在于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由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构成,红色发 光二极管的一端与输入电压电连接,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一 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由一个绿色发光二 极管构成,绿色发光二极管的一端与输入电压电连接,绿色发光二极 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光源 由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构成,蓝色发光二极管的一端与输入电压电连接,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三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RGB背光式彩色液晶显示组件,其特征 在于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红色发光二极管 构成,上述红色发光二极管串联连接而构成红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路, 上述红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路的一端与输入电压电连接,红色发光二 极管串联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绿色发光 二极管光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绿色发光二极管构成,上述绿色发光 二极管串联连接而构成绿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路,上述绿色发光二极 管串联电路的一端与输入电压电连接,绿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路的另 一端与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蓝色发光二极管构成,上述蓝色发光二极管串联连接而 构成蓝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路,上述蓝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路的一端 与输入电压电连接,蓝色发光二极管串联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三限流电 阻的一端电连接。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RGB背光式彩色液晶显示组件,其特征 在于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红色发光二极管 构成,上述红色发光二极 管并联连接而构成红色发光二极管并联电路, 上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并联电路的一端与输入电压电连接,红色发光二 极管并联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绿色发光 二极管光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绿色发光二极管构成,上述绿色发光 二极管并联连接而构成绿色发光二极管并联电路,上述绿色发光二极 管并联电路的一端与输入电压电连接,绿色发光二极管并联电路的另 一端与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蓝色发光二极管构成,上述蓝色发光二极管并联连接而 构成蓝色发光二极管并联电路,上述蓝色发光二极管并联电路的一端 与输入电压电连接,蓝色发光二极管并联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三限流电 阻的一端电连接。
8、 如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RGB背光式彩色液晶显示 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开关电路包括第一高频场效应管、第二高频场效应管、第三高频场效应管、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和 第三分压电阻,上述第一高频场效应管的栅极与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 端电连接,第一高频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电连接,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一高频场效应管的漏极与上述RGB 发光二极管背光中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上述第二高频场效应 管的栅极与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二高频场效应管的源极 与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电连接,第二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二高 频场效应管的漏极与上述RGB发光二极管背光中第二限流电阻的一 端电连接;上述第三高频场效应管的栅极与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电 连接,第三高频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三分压电阻的一端电连接,第三 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三高频场效应管的漏极与上述RGB发光 二极管背光中第三限流电阻的 一端电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RGB背光式彩色液晶显示组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背光、背光开关电路、驱动电路和中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背光采用RGB发光二极管背光;上述中央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上述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和背光开关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上述背光开关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RGB发光二极管背光电连接,上述RGB发光二极管背光直接与液晶显示面板光传输配合。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需配置彩色滤光片,大幅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背光功耗小,大大地提高光的利用率,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显示的颜色更加丰富。
文档编号G09G3/36GK201369152SQ200920009260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1日
发明者骥 刘, 吴利刚, 吴永俊, 杨康鹏, 奕 沈, 黄浩泓 申请人:汕头超声显示器(二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