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896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
背景技术
笔,是人类的一大实用新型,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笔在油画、化妆、书写等领域中用处极多。用于油画、化妆、书写领域中的笔的基本结构,一般可分为笔头以及笔杆部分,现有的制笔工序中,笔头及笔杆部分均有厂家进行标准化机械化生产以及出售,但在笔头笔杆的最终工序即插接装配环节,仍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机械装配方式。现有的插装装配方式都为通过人工对笔头内腔喷胶后再依靠人力将笔杆部分硬性塞入笔头中,待胶质部分风干并将笔头笔杆牢固黏合后,即为成品。上述方式存在以下缺陷众所周知,人工装配成本极高自不必说,还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的状况,同时,人工装配的装配质量也极其不稳定,继而不可避免造成了其产品的良莠不齐;此外,由于油画、化妆、书写等领域中的笔的笔头部分通常为硬铝等材料环状包覆并压紧笔毛而成,其与笔杆配合部分设有与笔杆配合部吻合的空腔,实际加工和运输中,笔头的空腔部分遭遇外力产生形变极其平常,人工装配方式在插装装配小型号的笔头笔杆时尚可,当对大型号的笔头笔杆实行装配时,一旦遭遇笔头空腔部分轻微变形的情况时,仅仅依靠人力根本无法正常将笔杆部分硬性塞入笔头中实行装配,最终只能将其弃之不用,一方面造成了产品的流失和浪费,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增加了装配厂家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可在提高笔头笔杆的插接装配效率的同时保证其装配质量及产品成品率,设备运作稳定可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包括用于固定笔头的夹持机构以及用于推送笔杆的笔杆推送机构,装配时笔头和笔杆在笔杆推送机构的推送方向上呈“一”字形排布。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与传统的人工装配相比,机械的优点就在于其高效的生产效率以及稳定的工作状态,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从而可在提高笔头笔杆的插接装配效率的同时保证其装配质量及产品成品率,设备运作稳定可靠。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笔头下落状态工作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推送笔头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推送笔头状态工作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笔头推送机构回程状态结构示意图;[0012]图7为本实用新型笔头推送机构回程状态工作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装配状态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装配状态工作示意图;图10为上颚体俯视图;图11为笔头输送机构或笔杆输送机构局部视图;图12为压块结构示意图;图13为可拆卸部装配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包括用于固定笔头A的夹持机构10以及用于推送笔杆 B的笔杆推送机构20,装配时笔头A和笔杆B在笔杆推送机构20的推送方向上呈“一”字形排布,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为实现夹持机构10的夹持功能,所述夹持机构10包括上颚体11和下颚体12,所述下颚体12有高位和低位两个位置状态,所述下颚体12的两个位置状态构成夹持机构10的开合状态。进一步的,所述插接装置还包括用于定向笔头A的导轨30,所述导轨30开口朝上且其底部贴合设置于下颚体12上侧,实际操作中,工作人员可直接将笔头A放置于导轨30 内实施装夹,从而起到了简化操作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效率的目的,如图1-9所示,同时,为具体实现夹持机构10的开合状态,本实用新型优选如下实现方式所述下颚体12正下方设置有使下颚体12产生上下往复运动的气缸,所述上颚体11上设置有在下颚体12处于高位时用于与下颚体12上的导轨30配合夹钳和固定笔头A的夹持部。考虑到油画、化妆、书写等领域中的笔的笔头部分通常为硬铝等材料环状包覆并压紧笔毛而成,其成型后的笔头A通常包括用于压紧笔毛的扁平端和用于与笔杆B配合的圆腔端,因此,为实现夹持机构10相对笔头A的可靠定位,所述夹持部包括定位笔头A扁平端的第一夹持部111和定位笔头A圆腔端的第二夹持部112,如图1所示。为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效率和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如图1-9所示,所述插接装置包括了用于将笔头A沿水平设置的导轨30推向夹持机构10夹持部的笔头推送机构40,所述笔杆推送机构20推送方向与笔头推送机构40推送方向相反。由于油画、化妆、书写等领域中的笔其型号各异,大小不一,当然其笔头A形状体积也各有不同,为使夹持机构10能实现对于各种型号的笔头A的可靠夹持,所述上颚体 11上设有用于调节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二夹持部112在上颚体11上相对位置的调节机构113,具体实现可应用如图1及图10所示的丝杆螺母机构等,实际操作中,如需夹持某种型号的笔头A,只需对调节机构113进行相应调节,即可调节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二夹持部 112在上颚体11上相对位置,最终实现对于该型号笔头A的可靠固定和夹持。进一步的,当下颚体12处于低位时,笔头A在导轨30上受到笔头推送机构40的推送力,笔头A随之产生相对导轨30工作面的滑移并最终滑至夹持机构10的夹持部,为确保笔头A到达夹持机构10夹持部的同时能够实现“立停”效果,避免笔头A因惯性力作用而直接抛出导轨30,所述导轨30前部设置有在下颚体12处于低位时用于限定笔头A位置的挡板80,所述挡板80板面垂直导轨30长度方向设置,如图1-9所示,实际安装中,挡板 80可直接安装在某固定件上或直接安装在用于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上。更进一步的,为具体实现上述笔头推送机构40,本实用新型优选如下方案所述笔头推送机构40包括气缸以及推送杆,所述推送杆一端铰接在气缸活塞杆上,所述推送杆的活动平面平行下颚体12运动方向设置,所述推送杆另一端搭置于导轨30上,如图1-9所
7J\ 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导轨30前端的位于夹持机构10夹持部处的一段导轨30工作面呈弧槽状,其槽部形状与相配合笔头A圆腔部处的轮廓形状吻合,如图 5、图9及图14所示,上述方案的确定一方面起到了导轨30与笔头A圆腔部的可靠贴合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笔头A在导轨30上时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插装位置,确保在后期笔杆B装配时其配合部能够正确插入笔头A圆腔内,从而保证最终插装装配的质量以及其成品率。考虑到笔头A的型号体积各不相同,为保证夹持机构10夹持部处的工作面呈弧槽状的一端导轨30能够满足各种装配对象需要,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如图 13-14所示,所述导轨30包括固定在下颚体12上的固定部31和位于导轨30前端的可拆卸部32,此处的可拆卸部32即囊括了上述的工作面呈弧槽状的一端导轨30,所述可拆卸部32的工作面略低于固定部31工作面设置,这样,随着所装配对象的型号不同,可随之对应更换相应型号的可拆卸部32,从而实现了一套装置即可插装装配多种型号笔头笔杆的要求,一机多用且更换快捷方便,大大减少了装配厂家的生产成本。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可拆卸部32整体外形呈由相对靠近笔杆输送机机构60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外扩的缩口槽状,可拆卸部32包括压块321以及用于固定压块321两端部并导向笔头A的折板322,所述的折板322为两个且外形呈直角弯折状, 所述折板322包括水平板和铅垂板,其水平板底端与下颚体12上侧面配合压紧压块321,其铅垂板相对靠近导轨30的一端向导轨30两侧壁处顺延并包覆至导轨30的两侧外壁,所述压块321外形呈半圆槽状,其槽形工作面尺寸与相配合笔头A圆腔部处的轮廓形状吻合,如图13-14所示,其缩口槽状构造便于导向笔头A并引导笔头A至正确的插装位置,而半圆槽状压块321则起到了更换件的作用,也就是说,随着所装配对象的型号不同,可随之对应更换相应型号的压块321,相较更换整个可拆卸部32,更换压块321显然更加快捷,而且,生产单独的相应型号的压块321也比生产整个的相应型号的可拆卸部32更加节省生产成本,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其生产周期。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化生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效率,如图1-2 所示,所述的插接装置包括笔头输送机构50,所述笔头输送机构50位于笔头推送机构40与夹持机构10之间,所述笔头输送机构50垂直导轨30长度方向设置且其落点位于导轨30 正上方,所述笔杆推送机构20与夹持机构10间还设置笔杆输送机构60,所述笔头输送机构 50和笔杆输送机构60均由两条相互平行的间歇运动式输送链构成,所述笔头输送机构50 和笔杆输送机构60相互平行设置且其输送链上对应笔头A和笔杆B设置有定位凹口 51、61 以便于可靠定位笔头A和笔杆B,如图11所示。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插装装置还包括与下颚体12间固接的支撑架70,所述支撑架70上设置有用于托撑和定位笔杆B的定位块,所述支撑架70位于笔杆输送机构60的两条输送链所构成的区域内且与各链条间处于避让位置,所述支撑架70有两个位置状态,其中一种位置状态为支撑架70托起笔杆B至与笔杆推送机构20推送端等高处,另一种位置状态为支撑架70托撑笔杆B回落至笔杆输送机构60的定位凹口 61处,也就是说, 支撑架70的其中一种位置状态将笔杆B托起至与笔杆推送机构20推送端等高处,笔杆推送机构20相应动作推动笔杆B,笔杆B插入笔头A圆腔部实现插装,此后,支撑架70托撑插装后的笔杆B及笔头A回落至笔杆输送机构60的定位凹口 61处并随笔杆输送机构60输出至成品收集处,进而完成整个插装工序。更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定位块为两个且呈与笔头A运行轨迹重合的前后布置于支撑架70上,所述定位块包括临近笔杆推送机构20推送端的第一定位块71和相对临近夹持机构10的第二定位块72。同时,考虑到本实用新型所插装的笔杆B其外形呈纺锤状,也就是说,笔杆B的横截面半径为渐变的,在笔杆推送机构20的作用下笔杆B向笔头A 所在处行进过程中,其独特构造必然会与定位块间产生干涉和刮擦从而影响了其装配质量及其成品率。为避免上述现象发生,所述第一定位块71固接在支撑架70上,第二定位块72 呈悬臂状且可弹性上下活动的连接在支撑架70上,这样,当笔杆B向笔头A所在处行进过程中,用于支撑笔杆B的第二定位块72会随着笔杆B渐变的横截面形状相应反生偏移,从而起到“主动”避让笔杆的作用,进而避免了在插装装配过程中发生的笔杆B与定位块间干涉和刮擦现象,具体实现方式可如图所示的采用悬臂状铰接式结构,内置复位弹簧,外部在相应位置处设置挡块即可,当然,第二定位块72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此处就不一一赘述。实际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在成品移出的相应位置处安装传感器来监控成品移出情况,一旦发现无成品输出,即切断电源,从而避免在无产品加工时机器仍然开动而导致的能源浪费情况,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可降低本实用新型自身的损耗。本实用新型的实际操作过程如下[0036](1)、如图3所示,下颚体12处于低位,笔头输送机构50和笔杆输送机构60均间歇性前进一格,笔杆B进入待安装位,笔头输送机构50最前端的笔头A落入导轨30中;(2)、如图4-5所示,下颚体12处于低位,笔头推送机构40的推送杆推动笔头A沿导轨30滑移至夹持机构10的夹持部,笔头A在相对导轨30滑动过程中受挡板80作用停止滑动;(3)、如图6-7所示,下颚体12仍处于低位,笔头推送机构40的推送端作出回程动作,笔头A仍留在夹持机构10的夹持部;(4)、如图8-9所示,下颚体12上升至高位,在夹持机构10的上颚体11和下颚体 12共同作用下,笔头A被可靠夹持,与下颚体12间固接的支撑架70也同时随之将笔杆输送机构60上的待安装笔杆B托起至与笔杆推送机构20推送端等高处,笔杆推送机构20相应动作推动笔杆B,笔杆B插入笔头A圆腔部实现插装;(5)、下颚体12回落至低位,与下颚体12间固接的支撑架70托撑插装后的成品回落至笔杆输送机构60的定位凹口 61,即完成该成品的插装;(6)、笔头输送机构50和笔杆输送机构60间歇性前进一格,又一笔杆进入待安装位,笔头输送机构50最前端的笔头A’再次落入导轨30中,同时,插装后的成品被笔杆输送机构60带动并移出,再如第一步骤以此反复。
权利要求1 一种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装置包括用于固定笔头的夹持机构(10)以及用于推送笔杆的笔杆推送机构(20),装配时笔头和笔杆在笔杆推送机构 (20)的推送方向上呈“一”字形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10)包括上颚体(11)和下颚体(12),所述下颚体(12)有高位和低位两个位置状态,所述下颚体 (12)的两个位置状态构成夹持机构(10)的开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装置还包括用于定向笔头的导轨(30),所述导轨(30)开口朝上且其底部贴合设置于下颚体(12)上侧,所述下颚体(12)正下方设置有使下颚体(12)产生上下往复运动的气缸,所述上颚体(11)上设置有在下颚体(12)处于高位时用于与下颚体(12)上的导轨(30)配合夹钳和固定笔头的夹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定位笔头扁平端的第一夹持部(111)和定位笔头圆腔端的第二夹持部(112)。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装置包括用于将笔头沿水平设置的导轨(30)推向夹持机构(10)夹持部的笔头推送机构(40),所述笔杆推送机构(20)推送方向与笔头推送机构(40)推送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颚体(11)上设有用于调节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二夹持部(112)在上颚体(11)上相对位置的调节机构 (11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30)前部设置有在下颚体(12)处于低位时用于限定笔头位置的挡板(80),所述挡板(80)板面垂直导轨 (30)长度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头推送机构(40) 包括气缸以及推送杆,所述推送杆一端铰接在气缸活塞杆上,所述推送杆的活动平面平行下颚体(12)运动方向设置,所述推送杆另一端搭置于导轨(30)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30)前端的位于夹持机构(10)夹持部处的一段导轨(30)工作面呈弧槽状,其槽部形状与相配合笔头圆腔部处的轮廓形状吻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30)包括固定在下颚体(12)上的固定部(31)和位于导轨(30)前端的可拆卸部(32),所述可拆卸部 (32)的工作面略低于固定部(31)工作面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部(32) 整体外形呈由相对靠近笔杆输送机机构(60)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外扩的缩口槽状,可拆卸部(32)包括压块(321)以及用于固定压块(321)两端部并导向笔头的折板(322),所述的折板(322)为两个且外形呈直角弯折状,所述折板(322)包括水平板和铅垂板,其水平板底端与下颚体(12)上侧面配合压紧压块(321),其铅垂板相对靠近导轨(30)的一端向导轨 (30)两侧壁处顺延并包覆至导轨(30)的两侧外壁,所述压块(321)外形呈半圆槽状,其槽形工作面尺寸与相配合笔头圆腔部处的轮廓形状吻合。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装置包括笔头输送机构(50),所述笔头输送机构(50)位于笔头推送机构(40)与夹持机构(10)之间,所述笔头输送机构(50)垂直导轨(30)长度方向设置且其落点位于导轨(30)正上方, 所述笔杆推送机构(20)与夹持机构(10)间还设置笔杆输送机构(60),所述笔头输送机构 (50)和笔杆输送机构(60)均由两条相互平行的间歇运动式输送链构成,所述笔头输送机构(50)和笔杆输送机构(60)相互平行设置且其输送链上对应笔头和笔杆设置有定位凹口 (51,6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装置还包括与下颚体(12)间固接的支撑架(70),所述支撑架(70)上设置有用于托撑和定位笔杆的定位块,所述支撑架(70)位于笔杆输送机构(60)的两条输送链所构成的区域内且与各链条间处于避让位置,所述支撑架(70)有两个位置状态,其中一种位置状态为支撑架(70)托起笔杆至与笔杆推送机构(20)推送端等高处,另一种位置状态为支撑架(70)托撑笔杆回落至笔杆输送机构(60)的定位凹口(61)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为两个且呈与笔头运行轨迹重合的前后布置于支撑架(70)上,所述定位块包括临近笔杆推送机构 (20)推送端的第一定位块(71)和相对临近夹持机构(10)的第二定位块(72),所述第一定位块(71)固接在支撑架(70)上,第二定位块(72)呈悬臂状且可弹性上下活动的连接在支撑架(70)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制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笔头笔杆的插接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固定笔头的夹持机构以及用于推送笔杆的笔杆推送机构,装配时笔头和笔杆在笔杆推送机构的推送方向上呈“一”字形排布。本实用新型可在提高笔头笔杆的插接装配效率的同时保证其装配质量及产品成品率,设备运作稳定可靠。
文档编号B43K15/00GK202071552SQ201120061518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0日
发明者卫青山 申请人:卫青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